合景求生欲好强!
合景能扛过去吗?
合景泰富撑住啊!
这是过去半年多来的不同时点,持有合景泰富股票的散户们的发声。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不断有房企被暴违约,但合景泰富一直坚持公开债兑付,保持着零违约记录。
并且,于2023年初,合景泰富还成功发行了由中债增全额担保的7亿元中票,这是“示范性房企”才有的待遇。
然而,殊途同归。
5月14日晚,合景泰富集团(01813.HK)公告称,在一笔优先票据的强制赎回日,未能按期兑付1.19亿美元本息,构成违约,并触发交叉违约,决定主动对境外债进行全面重组。
历经美元债打包展期、积极出售资产、去年零拿地、折价配股融资等一系列努力后,合景泰富熬过了2022年,但是没能熬过销售持续下滑的2023。
01
融资净流出,销售滑坡
示范性房企也没能扛住
据财联社消息,5月17日17时,合景泰富召开了离岸债券持有人电话会议,讨论成立小组进行重组谈判。在5月14日晚间发布的公告中,合景泰富表示已聘请了法律顾问,正在选聘财务顾问。
信用是房企在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发债融资的前提。从此前暴雷的民营房企身上可以看到,房企一旦宣告违约,就等于几乎丧失了新增融资的权利,如果有商票和理财,则更会一地鸡毛。
并且,推进债务重组过程艰难且漫长,即便债务重组成功,也只是获得喘息之机,仍要减债、降杠杆、出售资产或引入战投,谋求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这一点,在华夏幸福、富力集团、融创中国等身上就有体现。一边执行重组方案,一边要努力恢复销售,然而谈何容易。没暴雷的民企尚且销售艰难,一暴雷销售更会急转直下。
在5月14日的公告中,合景泰富解释,集团一直依赖内部现金资源及从境内汇出现金以履行境外付款义务,但为保在建物业竣工,绝大部分现金被严格预售监管,致偿债持续受压。
当然这是原因之一。但最根本的还是外部“输血”和内生“造血”的双重持续下滑。
据年报数据,截至2022年底,合景泰富的有息负债合计约754亿元,其中一年到期合计约222.5亿元;而账面现金约为103.4亿元,不受限资金低至约33.6亿元,短债偿还压力明显。
同时,2022年合景泰富的筹资性现金流约为-128.3亿,流出比流入多,意味着债务处于净偿还状态,外部融资失血。
来源:雪球
从内部造血来看,和大部分民营房企一样,自去年开始出现了大滑坡。2022年合景泰富预售额508.6亿元,同比下降51%;今年1-4月预售额同比去年(174亿)下滑14%。出险后,预计全年销售不容乐观。
数据来源克而瑞,地产锐观察制图
02
房企没有销售,一切为零
居民收入低没信心,不敢花大钱
苦撑的不仅是合景泰富,还有多家民营房企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中骏集团、雅居乐、宝龙地产、远洋集团、新城控股、金地集团,甚至包括碧桂园。
更多的已出险民营房企,如恒大、奥园、正荣、龙光、世茂、中梁、旭辉、花样年等,还在努力推进重组方案的落地。
而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看,4月楼市复苏进程遇阻。据克而瑞监测,4月重点30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27%;17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7%。
5月11日央行发布的4月社融和信贷数据也印证了地产销售转弱。4月,与购房按揭贷款紧密相关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了1156亿元。
另外,房企间的分化在快速拉大。
销售方面看,由于民营房企暴雷持续,购房者担忧交付安全性,购房依然偏好央国企。据中指院统计,1-4月,TOP50房企中,央国企销售额、销售面积同比平均增长95%、86.2%,而民企销售额、销售面积同比平均降低14.3%、9.3%,销售显著分化。
融资方面看,同样持续分化。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三支箭”以来,仅有部分房企收获利好,12家房企成功发行中债增担保债券,合计规模约239亿元,部分房企迟迟未能发出;
另外,据乐居财经报道,由于八成以上的地产股处于破净状态,增发即是“割肉”,因此至今只有部分房企获得了定增红利,股权融资冷场,尚未形成真正的资金支持。
业内认为,从供给侧支持房企融资,还需要加强落地性。更为重要的是,需求端政策要发力,让房企恢复自我造血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房企持续暴雷问题,提振行业信心,推动房地产市场走向健康平稳。
而让楼市变暖,不仅仅要考虑从支持刚需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的核心政策入手,也要改善居民预期,对未来收入增长有信心,才会进行大宗消费,包括买房。
面对大面积交叉违约风险,合景泰富在全力自救,近期又将上海的6个项目100%股权(涉及4幅地块)出售给中国平安,对价约7.5亿元。
“合景泰富能撑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但面对挤兑,房企的流动性危机是无法靠自己解决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