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6日,蒋介石密令处决了杨虎城将军。两个月后,重庆迎来解放,人们终于发现了杨虎城将军的遗体。张学良得知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杀的消息,深感自责与不安。他意识到,作为主谋的自己虽未遭此劫,但杨虎城仅是帮手却已遇难,这让他内心无比沉重。张学良断定,蒋介石绝不会轻易放过他,自己必然会面临麻烦。
张学良在被囚禁了54年后,终于在1990年获得自由。此后,他度过了余生的时光,直到2001年安详离世。在以往的采访中,他多次提及宋美龄对他的庇护。因此,有传言称,张学良之所以能逃脱劫难,全靠宋美龄的特殊照顾。1991年的一天,张学良揭露了真相:当年救他性命的并非宋美龄夫人,而是另有其人。他明确指出:“是她救了我!”张学良如何从蒋介石手中保住自己?他提到的“她”有何策略?宋美龄在这件事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关键作用?这女孩出身尊贵,是富贵之命,而你汉卿,身为武将世家后代,这门亲事你得接受,不容拒绝!张学良受过新式教育,不愿婚事被父亲包办,更不想娶个素未谋面的女子。然而,张作霖对此态度坚决,张学良只能无奈接受。后来听说有位算命先生给于凤至算了一卦,说她福气大、命运好,天生就是享福的命,是个凤凰命格。张作霖请人给长子张学良算命,结果说他是将门之后,前途无量,与于家小姐命中注定是一对,非常般配。张学良非常不满父亲擅自安排他的婚姻,但在张作霖的强硬要求下,15岁的他不得不娶了18岁的于凤至。张学良被誉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英俊非凡,他与伴侣真是才子配佳人,十分登对。于凤至拥有一种典雅古朴的美,连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溥杰都对她赞不绝口,比喻她为雨后清新绽放的莲花,美丽动人。
于凤至不仅长相出众,才华也很耀眼。她五岁就开始上学,后来又进入女子师范深造,写得一手好诗文,笔墨功底相当深厚。初次见面时,于凤至送给张学良一首《临江仙》,其中“劝你别太冲动,做事要三思再订婚”这句,深深打动了张学良的心。结婚后,张学良和于凤至过上了一段甜蜜的日子。于凤至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深得长辈欢心,她这位少夫人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之后,于凤至为张学良生育了四个子女,一家生活原本十分美满。但张学良性格风流,起初还能克制,时间一长便又开始在外寻欢作乐。1927年,天津蔡家大摆寿宴,广邀名流。当时16岁的赵一荻,在姐姐的带领下,也出席了这场盛宴。
张学良因身份缘由前往天津,恰好在蔡家大厅与她相遇,两人迅速被对方吸引,不久后,便确定了恋人关系。张学良把赵一荻带回家,妻子于凤至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与她以姐妹相待,关系融洽。张作霖的几位姨太太对此议论纷纷,为避免流言蜚语,于凤至特地买了一栋小楼,专门安排给赵一荻单独居住。她公开表示,赵一荻仅是张学良的工作助手,他们之间没有其他特殊联系。赵一荻非常感动,决定一生都不要名分。从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看出于凤至绝非一般女子。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处理。随后,张学良和杨虎城遭到蒋介石的囚禁,他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于凤至身在海外,得知丈夫的坏消息后险些晕倒,但她为了丈夫振作起来。经过深思熟虑,她想到了一个能帮忙的人——宋美龄。于凤至深信,若要有人能从蒋介石手中保护张学良,宋美龄无疑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她迅速给蒋夫人发了电报,次日便收到回复。宋美龄在电报中承诺,会全力保障张学良的安全无虞。大家可能会感到不解,宋美龄为何会出手相助于凤至,去守护那个曾囚禁她丈夫的人?这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深思。这里得说说张宋二人那段著名的“情缘”故事。1917年8月,宋美龄结束美国留学回国。由于长期受先进思想影响,她的言谈举止、气质风度及思维方式均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超越了普通女性。在一次晚宴上,张学良与宋美龄相遇,彼此都产生了好感。他们发现观点一致,聊起天来非常投缘。
然而,张学良那时已与于凤至结为连理。宋霭龄得知后大为愤怒,觉得妹妹不该和有妇之夫纠缠。宋美龄也没想到张学良已婚,她对他的情况知之甚少。1927年12月1日,经蒋介石热烈追求及宋霭龄的促成,宋美龄与蒋介石结为夫妻,宋美龄自此成为国家“第一夫人”。西安事变后,宋美龄致信张学良,劝其从大局出发,释放蒋介石。她希望张学良能为了国家的利益,做出明智的选择。于凤至没有只依赖宋美龄,她找到了公公的老战友,清楚地阐述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迫使蒋介石抗日,完全是出于民族大义。期望他们能找准时机对蒋介石施加压力,使他心生忌惮,不得不有所收敛。完成那两件事后,于凤至前往张学良住处,找出了蒋介石密发给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电报。她意识到,这份电报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于凤至警告蒋介石,一旦张学良遭遇不测,她会立即公开这封电报,让所有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
面对张作霖旧部的外部压力、妻子宋美龄的内部劝解,以及于凤至电报施加的威胁,蒋介石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对张学良实施监禁。张学良能保住性命,部分原因是“第一夫人”曾为他求情。这一消息不知怎地传到了民间,成了大家闲暇时津津乐道的话题。于凤至前往浙江奉化溪口,守在被囚禁的张学良身边,陪伴着他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她随丈夫历经江西萍乡、安徽黄山、湖南郴州等多地迁徙,共同度过了三年艰难岁月。她心中早已坚定,无论生死,都要与丈夫相守不弃。
1940年,于凤至因过度劳累患上乳腺癌,无奈赴美治疗,离开丈夫。此时,在香港的赵一荻前来照顾张学良,两人共度余生。张学良和于凤至都没料到,那次离别,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相见,从此再未重逢。首次手术后,主治医生贝尔发现癌细胞已扩散,情况严峻。听从医生建议,她决定接受放疗,独自一人勇敢地与疾病抗争。但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放疗后头发全掉光了,往日浓密的秀发不再,只剩光秃秃的头顶。为了保持形象,她不得不长时间佩戴帽子。在生命最危险的关头,于凤至孤身一人。但她并未被病魔打败,正如算命先生所言,她命中富贵,福泽深厚。
鲁迅说,悲剧就是毁掉有价值的人生。身体康复后,于凤至意外收到了张学良要求解除婚约的信,这消息对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张学良被囚禁在台湾,被安置在新竹县偏僻的深山之中。即便时局已定,蒋介石仍未放过他,继续对张学良实施监禁。在美国接受治疗的于凤至得知消息后大怒,她断定这不是张学良的本意,肯定是有人在背后偷偷搞鬼。尽管身体不适,她仍坚持行动,向美国《洛杉矶太阳报》投稿,质疑《西安事变忏悔录》中的内容,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我在美国四处奔波,不断联系议员、律师及华人团体,恳请他们能对蒋施加影响,以推动问题的解决。因此,于凤至在美国失去了为张学良进行申诉的动力和依据。张学良当时已被关押近三十年,早已无力反抗。很快,一份以张学良性命为要挟的离婚协议被送到于凤至面前,她被迫在上面签字,整个过程迅速且无情。张和于两人至此不再是夫妻,于凤至随后定居美国,未再改变。1990年3月30日,于凤至去世,终年93岁。她的一生至此画上句号,走过了漫长而丰富的岁月。张学良1990年获释后,次年才获准赴美。他满心期待能与那位守候他一辈子的女子重逢,然而,事实却让他失望了。一个阴雨不断的上午,在洛杉矶玫瑰园公墓,张学良独自站立在一块黑色大理石墓碑前,没有接受旁人搀扶,身形显得有些摇晃。
张学良轻轻拂去墓碑上的尘埃,凝视着刻着的“FENG TZE CHANG”,陷入了沉思。女儿张闾瑛啜泣着对父亲说,碑上的人让他如此难过。我妈转告你,她生为张家人,死也要做张家的魂。她一直在盼着你,期望将来能与你合葬在一起。张学良闻言,泪水夺眶而出,哽咽道:“凤至,我来得太迟了,真的对不起你!”离开之际,张学良凝视墓碑许久,然后对周围的人说:大家都以为是宋美龄救了我,其实真正救我一命的,是我的妻子于凤至。这个事实,与众人所想大相径庭。张学良心中,于凤至始终是个遗憾。然而,愧疚无法替代爱情。2001年,他离世前吩咐,要与赵一荻合葬一处,以表深情。于凤至希望死后能与张学良同穴的愿望终究落空,墓穴里为张学良预留的位置,将永远空着,带着她那份深沉的爱,无人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