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也许也是个深渊!

筑艺匠心 2024-10-31 08:27:33

近年来,公务员职位的热度不断攀升,2025年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达到了325.82万,比前一年增长了11.8%,而招聘规模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无疑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公务员岗位?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

在全球经济低迷、负增长和衰退的背景下,大规模失业成为了一个频繁出现的议题。尽管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但仍然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企业倒闭、商场关门、工厂破产,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国内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许多企业因效益下降而开始削减人力成本,裁员减薪,导致岗位需求进一步减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一份工作变得异常困难,这种波动和不确定性也影响到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有一个就是“本研倒挂”,不是大家不想工作,而是真的没多少好的工作!你想,要是本科出来就能有不错的工作谁不去?卷学历的本质就是就业问题的具象,哪要那么多高学历的服务人员?!

此外,互联网等行业的负面新闻频出,如996工作制、35岁中年危机、残酷的裁员等,使得体制外的工作环境显得尤为沉重,让年轻人望而却步。相比之下,体制内的工作以其稳定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的理想选择。尽管曾有公务员降薪的传闻,但从平均收入来看,体制内的收入水平仍然高于体制外。

晚上12点灯火通明的互联网公司

在这种加班文化盛行、竞争激烈、收入不稳定的就业市场中,公共事业部门因其良好的福利和稳定性,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理想雇主。考上编制,似乎就意味着拿到了铁饭碗,年轻人纷纷用脚投票,试图进入体制内,以稳定的编制来抵御市场就业的风险。

当然,也有一部分年轻人考编是出于“躺平”的心态,他们将编制视为退出市场竞争的退路。互联网上,“躺平”一词被引申为在巨大现实压力下,人们不再追求成功,主动降低欲望的心态。然而,一个可以“躺平”的机会,却不是靠“躺平”就能获得的,其背后是个人、家庭、教育和资本的较量。

2025年国考的2万多个岗位,平均竞争比为86:1,虽然最热门岗位的竞争比高达1.6万比一,但大多数岗位的竞争压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对于个人而言,想要成功上岸,仍然需要实力和运气的双重加持。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的心态常常是“好难”、“暴躁”、“裂开”、“放弃”。看B站上最火的考公培训视频合集下的20万条弹幕,我们可以看到考生们备考的艰辛。这些弹幕的发布时间显示,考生们的备考时间从早上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几乎全天候都在学习。

从家庭背景来看,如果考生的父母或亲戚在体制内工作,他们更有可能获得求职信息和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进入体制内单位的可能性。考试培训机构作为考编热背后的推手,也揭示了个人考编的教育资本和经济实力在内卷过程中的作用。

体制内工作也有其围城效应。公务员考试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学习与其专业不相关的知识,而这些技能与私营部门所需的技能并不匹配。此外,体制内工作的专业消解和知识断裂,可能会让已上岸的青年产生体制依赖,一旦进入便难以离开。体制内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基层岗位,可能会限制个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降低其在体制外就业市场的可能性。

最后,体制内的工作氛围与企业有很大不同,重视论资排辈,很多工作都由年轻公务员承担。一旦有紧急任务,如上级政府下发重要工作文件,就需要通宵赶工。等到年轻公务员多年媳妇熬成婆,或许就能轻松一些。

在难进体制、难离体制、难再嵌入体制外市场的三难抉择中,考编青年再次陷入困境。编制确实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在这些优越性面前,上述的三难抉择被淡化,使得许多人不顾一切地加入考编的浪潮。然而,当人人都涌进编制的围城,认同“万般皆下品,唯有编制高”时,整个就业环境将因考编份量过重而失衡,导致市场多样性的枯竭,各行各业百花齐放不再,年轻人的创意和梦想消失在一道道行测题目中。

总之,编制确实需要人去考,但不是所有人都要去考。其他行业也需要人才,各行各业的发展才是社会演变的良性方向。然而,如果你真的对那些苦苦找不到工作、还在挣扎考编的年轻人说这些道理,他们往往只能苦笑一声,因为他们也知道这些道理,但知道了又能如何。

0 阅读:0

筑艺匠心

简介:15年建筑行业老兵,技术质量岗,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