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我浏览后台留言,忽然看见不少朋友,在咨询腿疼的问题。一位读者讲,他现在腰凉,腿凉,屁股凉,两条腿发沉而且酸疼,走路不便。才60多岁就这样,对以后的生活没了信心。
我觉得,对此,我必须得说点什么了。
闲言少叙,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一个男子,当时45岁,是一个农民。
这个人,经常下水捕鱼。忙的时候,一天到晚在水里泡着,很劳累,休息和饮食都不太好。
后来,他渐渐就生病了。主要表现,就是腰部、臀部、腹部发凉,冷痛,腿上酸痛,行走沉重乏力。这个现象,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俩月了。
后来,此人开始就医,投中医治疗。找的是谁呢?是孙鲁川。孙鲁川是山东的一位杏林前辈。他的很多东西,散失在战火中了。后来,少部分保留下来,由他的后人整理刊行。孙鲁川的很多东西,这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刻诊,患者脉沉缓无力,舌淡苔白,主要是腰以下带着双下肢冷痛沉重。在家里,患者自己服用小活络丹,效果不好。
了解到这些以后,孙师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炒白术12克,茯苓15克,干姜和制附子(先煎)各9克,杜仲15克,菟丝子25克,防己15克,甘草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水3杯,煮取1杯,药渣再煮,取药汁1杯,一日2次,温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9剂以后,腰腹部开始温热了,疼痛感基本消失,走路变得轻松不少。这时候,干姜和附子减量为6克,加当归15克。
这个方子,患者连服6剂,诸证悉平。这时候,为巩固疗效,医家嘱咐,用金匮肾气丸来善后。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叙述完了。
现在,我们来谈谈这里的奥秘。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非常明确,这就是寒湿。
你想啊,一个人,常年在水里泡着捕鱼。就算你身体再好,中年以后,也难免为寒湿所伤。所以,这个患者45岁的时候,发病了。
湿邪,往往下趋。所以患者表现出来,就是下肢的冷、痛、沉。冷,说明有寒。沉,说明湿邪重,往下坠。脉沉缓无力,舌苔淡白,这些都寒象,说明患者正气不足,寒邪伤阳。
这个时候怎么办?你既然是被寒湿所伤,那我们就化散寒湿。你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炒白术12克,茯苓15克,干姜和制附子(先煎)各9克,杜仲15克,菟丝子25克,防己15克,甘草6克。
其中的干姜和附子,用于温阳散寒。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一个寒,一个湿,是不是都照顾到了?
接下来,加一个防己,用于利水祛风湿。杜仲和菟丝子,用于补肾阳,强腰膝,改善腰膝酸软乏力。
你看,这方子,是不是非常简单,层次清晰啊?这里有甘姜苓术汤的影子。
对这个小方子,我建议咱们都好好记下去。它是治疗下肢寒湿痹症的经验方案。其中的附子,需要先煎,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它的辨证要点,有两个:一个是寒,一个是湿。寒,表现出来是冷痛,遇寒加重,苔白脉迟。湿,就是腰膝下肢沉重,酸困,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可能湿邪,苔腻。这些,都不难辨别。
其实,这类寒湿困阻所导致的下肢痹症,在我们生活中很多见。南方水乡,或者北方高寒之地,这类问题都层出不穷。文老师不能说,上述甘姜苓术汤的加减,一定适合你。我只能说,这是曾经行之有效的方案,值得借鉴。专业人士,我们认真吸取经验。非专业读者,我们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加减。所谓甘姜苓术汤,其实就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组成。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和你说这么多。我也不知道,这样一篇科普文字,能否给读者带来帮助。如果说,能让大家吸取到一点营养,那就太好了。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再加一味大剂量黄芪,组成四逆汤+防己黄芪汤+甘姜苓术汤的合方,效果应该会更好。寒湿日久,必有血痹,应加黄芪。不知我说的对不对?还望高手指点。
文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分享中医知识,功德无量。
我开药的话,再加入川牛膝引药下行
[点赞][点赞]
文先生文章好
下肢寒湿,肾着汤
好方,收藏了!
[点赞][点赞][点赞]
中医中药是中华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