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一商人给毛主席送寿礼,无人敢做主收下,邓公拍板:这礼得收

历史详说官 2022-11-07 18:38:51
前言

图|汪云松

1949年12月底的一天下午,西南军区派三名解放军到重庆绣壁街寻找一位名叫汪云松的老人。

当解放军正四处打听时,汪云松从邻居口中得知有解放军找自己后,骇然失色,连忙叫儿子汪曰贤前去应付,汪曰贤在见到三名解放军战士后,谎称父亲有事外出了,解放军战士听闻此言,便离开了。

过了一天,三名解放军战士开着一辆军用吉普车,再次来到绣壁街寻找汪云松,汪云松得知解放军又来找自己后,他深知一直躲着不见也不是妙计,便主动迎了上去。

当解放军战士得知眼前人就是他们要找的汪云松后,连忙说道:“是邓小平政委特意安排我们来请你去的。”

当汪云松得知是邓小平找自己后,高兴的同时又有些忐忑,最终他跟随解放军战士来到邓小平的住地......

汪云松究竟是何人?邓小平为何会特意派人寻找他两次呢?汪云松在得知是解放军寻找自己后,为何会躲呢?故事还得从邓小平和汪云松的关系开始说起......

邓小平点名接见汪云松

1949年11月30日,大西南的心脏——重庆解放。

12月8日,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机关进入重庆, 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开始在这里全面主持大西南的工作,时年45岁。

在回到重庆不久后,邓小平想到了自己惦记29年的一个人——汪云松,他立即派解放军战士前去寻找,这便有了上文的那一幕。

邓小平一见到汪云松,格外亲热,他久久拉着汪云松的手问长问短,见到邓小平对自己如此关心,汪云松那颗原本忐忑不安的心终于落地了。

在一顿畅谈后,邓小平夫妇宴请汪云松吃饭,吃的虽然是大食堂里面的馒头,但加了鱼肉鲜菜。

图|邓小平和卓琳

席间,邓小平不停地给汪云松夹菜,并示意他多吃一些,看着汪云松脸上的笑容,邓小平的思绪不禁回到了29年前重庆朝天门的码头......

1920年8月27日,重庆朝天门码头,满载乘客的“吉庆”号汽轮缓缓起锚离岸。

这一年,年仅16岁的邓小平站在甲板上,挥手向前来为他送行的亲友告别,随即踏上了赴法留学的旅程。

轮船渐行渐远,望着眼前广袤无垠的大海,邓小平不仅想起了码头上向他挥手致别的父亲邓绍昌,也想起了此番赠送300银元资助他赴法国求学的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校长汪云松。

1874年,汪云松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自幼时起他便喜欢读书,青年时,汪云松考选上贡生,入北京国子监深造。

1919年,汪云松与孙中山、何鼎臣等人创办了大中银行,并亲任总经理。鉴于汪云松的人品与名望,当时他被推选为重庆总商会会长,连任三届,并任重庆市参议会议长。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兴起了颇具规模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旨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

当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一批学生途经重庆,从朝天门码头意气风发登上轮船向欧洲进发时,时任重庆总商会会长的汪云松亲眼目睹了这一热烈壮观的场面,并深受感染。

当年在清朝为官时,汪云松就赞成康、梁的维新主张,并珍藏着康有为书写的横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汪云松的思想便开始倾向革命。

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使得崇尚实业救国的汪云松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为此,他多方奔走,向工商界人士和社会名流集资数万元,并经过当时的教育局局长同意,于1918年8月28日正式成立了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其目的是帮助重庆地区有志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呢,初步掌握法语知识,为出国提供便利条件,汪云松亲任校长。

当时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正在重庆,闻知这一消息后,具有开明思想的邓绍昌立即请人带话到家乡广安县,让长子邓小平中止在广安县中学的学习,到重庆来读留法预备学校。

邓小平在接到父亲带来的话后,立即动身赶往重庆,同年9月初,预备学校已经开学了,15岁的邓小平才风尘仆仆从偏僻的广安县赶来,作为自费生参加学习。

图|邓小平

彼时年岁尚小的邓小平,个头虽然不高,甚至有些内向腼腆,但在预备学校期间,他学习极为刻苦,而且做事也十分稳重灵活,富有主见,这让平时倍加关注孩子们的汪云松觉得这个娃娃与众不同,遂对其另眼相待。

在经过一年的紧张学习后,邓小平争取到了最终留学法国的资格,就在获得此资格的学生们忙碌地准备奔赴异国他乡时,汪云松把家境并不富裕的邓小平叫到自己身旁,并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300银元,热情勉励了一番。

1920年8月27日下午3时,汪云松满怀期望和喜悦将邓小平等83名川东子弟送上了“吉庆”轮。

从此,那个从广安县走出来的小个子少年,顺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长江,走出了四川,走出了国门,开始了旅法勤工俭学的生活,也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弹奏起了属于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乐章......

29年过去了,多少事烟消云散,但是,29年间,邓小平心中一直记着培养他出国深造的汪云松先生。

图|邓小平

看着恩师就在眼前,邓小平感慨万千,他夹了一筷子鱼放入恩师碗中:“您多吃一些。”

汪云松点了点头,就这样,这对分别了近30年的师生坐在一起,谈笑风生,讲着各自的经历,虽然彼时正值冬季天寒,但师生无比融洽的谈笑,却让屋子里充满了浓浓的暖意。

“小平就最认我这个老师!”

这一次见面结束后,汪云松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后来,他每每同亲友谈起与邓小平会面的经过时,总是不禁感慨万千道:

“谁说共产党不讲人情?我现在才晓得,共产党是最讲人情不忘故旧的,小平就最认我这个老师!”

而汪云松的“谁说共产党不讲人情”也恰恰反映了他未与邓小平见面、未和共产党人交往时的心境.....

世事沧桑,大江东去。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直逼大西南。

面对飞速变化的时局,汪云松一时有些举棋不定,在他看来尽管自己曾经帮助过邓小平等共产党人,但他对共产党人并不了解,甚至还听人说过共产党是不讲人情的。

而这不是让汪云松感到最无助的,在这二三十年里,他与国民党的军政要人来往密切,还曾担任过国民党市政府的几届顾问,尽管没干什么坏事,但这却让对共产党不了解的他十分忐忑,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与国民党关系较近,很可能会引起共产党的不满。

这也使得,在那段时间里,汪云松如坐针毡,为此,他曾私下里找到一些与共产党有接触的亲友,其中就有自己的外侄杨钟岫。

当杨钟岫得知舅舅的担心后,连忙宽慰道:“舅公,我看您不必那么紧张,邓小平既然是您的学生,到时您完全可以向他说明自己的情况嘛,您放心,共产党和您所听来的不同,他们是把民族资本家当作团结对象的......”

图|邓小平

杨钟岫的话让汪云松的心渐渐放了下来,但当解放军要进城,重庆地下党组织了一些开明绅士前去迎接解放军,却没有邀请汪云松时,汪云松再次感到心慌。

在得知第二野战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率机关进入重庆后,汪云松一连几日把杨钟岫叫到家里,了解目前的情况,并了解共产党的政策,可即便得知共产党的政策是好的时,汪云松心中忧虑依旧不减。

所以当邓小平派人前去接汪云松时,第一次,汪云松不知是凶是吉,便让儿子前去应付,第二次,汪云松深知自己躲不过,便自己前去了,当得知是邓小平邀请他时,汪云松的心情并没有太过轻松,直到见面后,邓小平对他格外亲热,才让汪云松的放下心来。

席间,他们畅谈了许多,汪云松也了解到共产党与他从别人口中听来的完全不一样,从邓小平的口中,汪云松了解到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从此,汪云松对新中国、对共产党充满了信心。

由于邓小平的关心和亲自提名,1950年1月,汪云松被推选为重庆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不久便担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接着又应邀赴北京列席了全国政协会议。

在北京开会期间的一天,怀仁堂举行宴会,邓小平见到毛主席后,把恩师汪云松介绍给了毛主席。

大概毛主席对汪云松早有耳闻,毛主席一听这是来自重庆的汪云松,立即快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当下笑容满面地说道:“感谢汪先生啊,您老对重庆是有贡献的,创办了自来水公司,还办了个汽车运输公司。更重要的是,还为共和国培养了两位副总理(聂荣臻和邓小平)。”

图|毛主席

这时,站在一旁的陈毅听后,立马说道:“主席,您说错了,不是两个,是三个。我虽然没有读过汪先生的留法预备班,但也是他给了我500大洋才去的法国。”

陈毅的一番话,逗乐了在场的所有人。

宴会上,毛主席坐在第一桌,邓小平、陈毅、汪云松等人坐在第二桌,这一安排无疑是考虑到三人之间的关系。

席间,昔日师生把酒言谈,畅聊往事,突然邓小平半开玩笑地同陈毅说道:“陈老总我们两个分一下工,请客由我负责,完了你负责把汪老先生送回住地。”

陈毅听后连连点头,宴会一散,陈毅就把汪云松送回了住所,临上车时,陈毅听闻汪云松把皮衣忘记在宴会厅里,还亲自跑回去给汪云松取了回来,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细致如斯,这让汪云松久久不能忘怀。

在政协会议结束后,汪云松回渝,与亲人谈起会议结束在怀仁堂和中央领导人合影时,他拿的照相站队的号牌与自己的年龄一样,不由心头一热,为此,他感叹道:“共产党作工作真是细致得很!只有小平才知道我的确切岁数,小平太用心了!”

从此事足以看出汪云松对共产党已经是钦佩之至了。

汪云松给毛主席送寿礼,邓小平亲自拍板

1952年春,成渝铁路即将完工时,邓小平特意邀请恩师汪云松坐着铁路工务车到工地上视察,当看到工地上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工作,汪云松心潮澎湃,回想起旧中国几代人都未办到的事,如今被共产党完成了,心里不免又由衷的对共产党生出了几分敬意。

图|邓小平

同年,筹备成立重庆文史研究馆时,邓小平提名让汪云松担任了该馆副馆长。

短短几年与共产党的交往,让汪云松决定为共产党做些什么,在思虑良久后,他决定把自己珍藏许久宝物敬献给共产党。

早在汪云松在国子监深造时,他便常常与与京师的皇亲国戚交往,他不仅获得了包括乾隆、康熙皇帝御书在内的大量珍贵古玩字画,他还与末代皇帝溥仪的哥哥溥雪斋是结拜兄弟,此后,他周游各地,每遇佳物,都要重金购得,纵然奇货千金,亦在所不惜,这也使得汪云松收藏了不少的奇珍异宝。

1953年12月底,恰逢毛主席即将过寿辰,汪云松决定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个高达1米的明代大花瓶送给毛主席,作为寿礼,希望市政府代为转送。在托运之前,他特意装花瓶的木盒上刻上了“东方红”三个字。

老先生的美意岂可辜负,重庆市政府在得知汪云松的心意后,当即把花瓶运到北京,并把此事上报了中央。

看着老先生送来的精美花瓶,统战部的同志们十分犯难,他们没人敢收下这一花瓶,因为按照共产党的规矩,不允许给领导人祝寿送礼。

在经过仔细思考后,统战部的同志们把这件事上报给了邓小平,邓小平得知后当即拍板:“别人的礼不能收,汪老先生的这礼必须得收,你们要了解汪老先生,不要伤了他的心。“

图|邓小平

但共产党的规矩也不能轻易被破坏,最终大花瓶留了下来,被转送到了中央博物馆。

这一份珍贵的藏品,其价值根本无法估量,但其见证的是汪云松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片深情,也是他高尚人格的品质体现。

1957年1月,周总理和贺龙元帅访问亚洲6国后,从昆明乘飞机到了重庆,2月10日傍晚,周总理等会见工商界代表,在见到汪云松时,周总理主动伸出手,笑着称赞道:“汪老先生您真不错嘛,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两个副总理!”

1957年底,汪云松检查出身患胃癌,邓小平得知情况后,专门打去电话慰问,并邀请汪云松到北京治病,但汪云松深知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便拒绝了邓小平的好意。

临终前,他一再叮嘱家人:“一定要把家中珍藏的古玩字画捐献给国家。”

1958年2月8日,汪云松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当邓小平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从北京打去电话,向汪云松老先生的亲属表示哀悼。

对于汪云松老先生的后事处理,邓小平曾向中央提议由弟弟重庆市副市长邓垦为汪云松主持了追悼会,对此,中央批示:同意,而这也无疑表达了邓小平对于恩师最大的敬佩,在追悼会上,邓垦赞扬汪老先生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的贡献。

图|邓小平

汪云松老先生逝世不久后,他的亲人便遵照他的遗嘱将保存多年的377件价值连城的古玩字画整理出来,上交给国家。

回忆起恩师汪云松老先生,邓小平曾这样说:“汪老先生为我们培养了两个副总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兴邦强国,教育为本,汪老先生当年筹办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为国家 的未来培养了栋梁之材,值得敬重,应该敬重!”

2 阅读:265

历史详说官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