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21年(康熙六十年)到1723年(雍正元年),黄河在武陟先后五次决口,此时的康熙68岁的高龄,身体也不是很好,便让雍正前去亲自看着堵口。康熙病逝雍正继位后仍旧非常关心黄河决口的问题,让河道副总督嵇曾筠奉命前往河南加固堤坝。
与此同时,雍正下旨在武陟县嘉应观乡修建一座龙王庙,这座龙王庙也被称为嘉应观。
值得一提的是,嘉应观内供奉的并非是一些神话人物,而是历朝历代实实在在的治河功臣,比如王景(东汉)、贾鲁(元)、宋礼(明)、朱之锡(清)等一共15位治河的能臣。
在嘉应观内还有一位非常特殊的治河能臣,名叫牛钮。究竟特殊在哪儿呢?
他不仅身上穿着龙袍、头上戴着皇冠,而且被供奉在中大殿内,地位仅次于大禹。值得一提的是供奉牛钮的大殿内的天棚上有65副龙凤纹图案,这些龙凤纹图案是纯满族风格(龙凤单飞),具有很明显的皇家风格。
一个治河的能臣究竟有多大的功劳能享受皇帝的待遇呢?
顺治帝出生仅83天便夭折的长子也叫牛钮
清朝有一个左都御史也叫牛钮
嘉应观第一任道长也叫牛钮
这难道是巧合吗?
要知道在大清,是非常讲究与皇家避讳的,即便是重复一个字都有可能会引来大祸。而这位治河的能臣又为何敢与顺治帝的长子、康熙帝长兄牛钮直接重名。
而且在《豫河治》中只提到了牛钮治理黄河的功劳以及方略,至于他的家世、去向等都没有记载;《清史稿》中除了牛钮外,其他的治河能臣都有具体详细的记载,为何单单拉了牛钮呢?
那么,便只有一个可能,治河能臣牛钮就是顺治帝那个“出生仅83天便夭折”的长子,康熙帝的长兄。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牛钮活到了雍正朝时期,为何在清朝官书的记载中“仅83天便夭折”了呢
其实这关系到皇家,应该说是顺治帝的颜面,皇子牛钮便不得不“夭折”。
牛钮的出生太不合时宜根据《清史稿》的记载,顺治帝的长子牛钮是在顺治八年,顺治帝14岁的时候出生的。但是仅仅活了83天便夭折了,其实在那个年代孩子夭折是很正常的,比如康熙帝,一共生了35个皇子,但是夭折了11个。
《清史稿·皇子世表》:“牛钮,世祖第一子,早卒。”
所以,牛钮的夭折便被会被人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最起码大臣们不会去质疑。
不过这牛钮出生这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真的是应了一句话:世间的事情真没有那么巧合!
顺治帝与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大婚,孟古青嫁给顺治帝仅三个月以后牛钮便出生了
孟古青是科尔沁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吴克善是孝庄的长兄,所以按照辈分的话孝庄是孟古青的亲姑姑,不过孟古青并不是孝庄为顺治帝挑选的皇后人选,而是多尔衮的杰作。
提到多尔衮我们一般先会想到他与孝庄的绯闻,孝庄为了顺治帝的皇位不得不委身与多尔衮。但我们不可忽略的是多尔衮对皇位的执着,皇太极病逝后,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争夺皇位,两人势均力敌谁也不肯相让,多尔衮便“以退为进”将福临扶上皇位。
虽然皇位是福临的,但实际上大清的实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里,一直到多尔衮病逝都没有放弃他的皇帝梦。
而且一直在做出最实际的行动来争夺福临的皇位,顺治五年年底多尔衮已经完成了他进取皇位的准备,甚至在自己的王府内准备好了龙袍,以自己的名义下诏,可以说提前过起了皇帝瘾。
与此同时,多尔衮很明显的感觉到福临虽然尚且年幼,但是却比同龄人更加的成熟有智谋,多尔衮不得不加快自己称帝的步伐,而多尔衮的如意算盘是:
福临的名号可以先不废,但要修建另一座城府,将福临囚禁在这座城池里,自己则在紫禁城做名副其实的“皇帝”来处理朝政。为了修建新城池,多尔衮便开始搜刮钱财,调集了大量的工匠,为的就是尽快完工。
与此同时多尔衮又派了自己弟弟多铎前往蒙古科尔奇提亲,为顺治挑选一位蒙古皇后。其实说白了,多尔衮为顺治帝挑选皇后也是他抢帝位的计划之一。
除了多尔衮争夺帝位这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外,多尔衮此举也是为了满蒙联合。
第二年多尔衮亲自前往科尔沁草原,终于选定了吴克善的女儿孟古青,并且选定好大婚的吉日。或许是上天都在帮着福临吧,在福临大婚之前,多尔衮突然病逝。
没了多尔衮这个朝政上最大的威胁,福临提前亲政,掌握大清的实权。
虽说多尔衮既然已经病逝了,孟古青是多尔衮为福临选定的皇后人选,但毕竟孟古青是孝庄的亲侄女,孝庄自然也希望她能做皇后,这样便能保证博尔济吉特氏在大清后宫的地位以及利益。
碍于生母孝庄,福临即便是对未婚妻再不满意,在顺治帝八年八月,还是下旨将孟古青封为皇后。皇后既然已经册封,想要再废掉就是难上加难的事情,毕竟皇后孟古青的背后代表的是整个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利益。
虽然福临与孟古青不仅是姑舅姻亲关系,还是夫妻,但是二人的性情很不合。尤其是孟古青的两大缺点:善妒与奢侈,是福临最不能容忍的。
身为大清的皇后需要大度,但是孟古青却不让福临亲近其他的女子;
而且孟古青的性格非常倔强,敢直接硬怼福临这位一国之君。
在孟古青嫁给福临之前,福临宠幸了一位宫女巴氏,巴氏生的很漂亮,顺治帝还是比较喜欢的便宠幸了她。巴氏的肚子很争气,很快便怀孕,并且在孟古青嫁给福临三个月后生下了顺治帝的长子牛钮。
这是福临的长子,不管生母的出身如何,也应当是天潢贵胄;
但要怪只能怪,牛钮有一位善妒的嫡母。
福临本就不喜欢孟古青,再加上孟古青有这么多的缺点,自然更不想亲近。而且福临之所以会远离孟古青,还有一个原因:
福临因为从小的经历,与生母孝庄的关系很不好;再加上福临接受汉文化影响,想要找一位自己喜欢的女子为皇后,这一点孝庄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孝庄的眼里,大清的皇后只能是博尔济吉特氏。
福临想要反抗,便故意不宠幸孟古青,不仅不宠幸孟古青,后宫中所有博尔济吉特氏妃嫔福临都不喜欢,就是防止这些妃嫔生下身上流有博尔济吉特氏血脉的皇子。
牛钮的出生,时间上可以说非常的不合适:
福临刚娶了孟古青不久
孟古青这位皇后失宠,而牛钮的出生便是在说明福临宁愿去宠幸一位身份低微的宫女,也不愿意去宠幸皇后,这对孟古青而言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自然便容不下巴氏母子俩。
巴氏不过是身份低微的宫女,即便是有皇子傍身,也远不是孟古青的对手。
福临虽有心护着长子,但毕竟不能时时刻刻守着;
为了巴氏母子的安危,牛钮不得不在“出生仅83天”时夭折。
实际上牛钮是被送出了宫,据说牛钮出宫后,后来流落到了河南武陟。
一国之君的皇长子,竟然会因为皇后的妒忌不得不被送出宫,这要是传了出去,有损皇家的颜面。为了福临与皇家的脸面,牛钮不得不“夭折”。
巴氏所生的皇长子虽然不得不夭折,但是巴氏“母凭子贵”成为顺治帝的庶妃,之后又为顺治帝生下两位公主,只不过两位公主都没有长大成人,一个五岁夭折,一个七岁夭折。巴氏虽然短暂得到了福临的宠爱,但其死因成谜。
虽然后带来孟古青的皇后之位被废掉,但是牛钮也不可能再回宫认祖归宗。清朝有一个不承认的规定:凡是流落在外的皇子,不可能再回宫继续做皇子。
毕竟那时候并没有DNA亲子鉴定这样的技术,万一是冒充的皇子呢?
为了皇室血脉的纯正,牛钮也不可能再被接回宫里。
武陟黄河段决口,牛钮冒死入京认亲若不是黄河武陟段决口,或许牛钮此人便真的早就夭折了,无人知晓他的存在。
康熙六十年黄河在武陟决口,而且形势非常紧急,牛钮因为常年生活在这个地方,很了解当地的地形以及黄河的水性,为了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不再受到黄河决口的危险,牛钮便决定上京城与康熙认亲。
所以在康熙六十年,朝廷突然多了一位左都御史牛钮,而都御史便是康熙本人。
能让康熙亲自挂帅做正御史,也只有牛钮这位长兄了。
至于二人如何相认的,我们暂且不去深究,但结果是好的:牛钮不仅与康熙相认,而且还为康熙建言献策。
牛钮任左都御史后,先将河南治河不力的官员进行处置,然后成功将黄河武陟决堤口堵住。
解决完黄河决口的问题后,牛钮便从官场消失了,好像从未来过一样。
康熙六十年,康熙曾派出还是皇子的雍正前往武陟亲自看着堵口,想必雍正是知道牛钮这位皇叔的存在。
雍正登基后,牛钮已在宫外生活几十年,想要再重新接回紫禁城封为亲王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雍正便在武陟修建了嘉应观,并且将牛钮任命为嘉应观第一任道长,也算是给了皇叔一个比较好的归宿。
嘉应观的修建是按照皇家修建故宫的模样进行修建的,这也是供奉牛钮的中大殿的天棚上有65副龙凤纹图案的原因。
在嘉应观内有一座蛟龙碑,形状就像是带着皇冠的顶戴,表明了雍正治河的决心。在蛟龙碑的顶部有三条龙,康熙与雍正都是皇帝,代表两条龙。而剩下的这一条龙,便是雍正的皇叔牛钮,寓意是三龙治水。
结语牛钮的生母巴氏得宠的时间,恰好是孟古青嫁给福临,一直到孟古青被废的这段时间。可以说巴氏能得宠是插了孟古青不得宠的空,虽然先后为福临生下一子二女,但巴氏仍旧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的痕迹。
或许若是巴氏能晚一些得宠,或者说牛钮能晚上两三年出生,便不需要“夭折了”。
比如皇二子福全,
皇三子玄烨
生母的出生都不是多高,但都得以长大成人。
因为福全与玄烨出生时,孟古青的后位已经被废。
有皇长子的序齿在,或许牛钮能成为玄烨争夺皇位的劲敌。
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不过牛钮早早出宫,没了作为皇子的荣华富贵,但他一生顺遂,也算是比较好的结局了。毕竟作为皇子,虽然能享受普通人家孩子享受不到的生活,但同样肩上的担子也非常重。若是成为新登基皇上眼中钉的话,下场也会很凄惨,比如康熙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