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已更新完结的昆仑关战役系列的补充系列。本期将讲述昆仑关大捷中的功臣——杜聿明,讲述这位抗日名将的生平故事……
(本期全文约6200万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米脂人,1904年11月28日出生于陕西米脂县杜家湾。杜家在米脂县算是个中产的地主,其父亲杜良奎,曾是清末举人,在西安长安大学堂任教时,参加了同盟会,曾数度返回米脂,策动当地民团赶走当地清军,民国成立后,也参与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运动。杜聿明在家中排行老五,上有四个姐姐,下有弟妹各一,12岁时,进入表哥李铭鼎所办的小学读书。但由于祖父母、伯父此时相继病故,父亲又远在外地教书,身为家中长子的他、便负起了打理家里生计的责任。
担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时的杜丰明。
16岁时,杜父返家,虽然杜聿明把家里事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却因此荒废了学业,这让杜父十分不满。经过一番讨论,杜父决定让杜聿明随他至榆林中学念书,家务则交给侄儿打理。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是杜丰明的堂哥,于是开了方便之门让其入学,杜在中学学习期间,爱好体育,并学会了步枪射击的要领,当时的他希望未来能够朝两个方向前进、一是留洋学习西方长处,一是当军人保家卫国,但因为杜聿明英文能力不佳,他自己也知道这个缺陷,于是逐渐以成为一个爱国军人为目标。
1923年,杜聿明在榆林中学毕业,同年8月和同为米脂人的曹秀清结婚。婚后的杜聿明,正在为前途大伤脑筋之时,有一天恰好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招生广告,而同时间吴佩孚的洛阳军官学校,也在大张旗鼓招兵买马。当军人是已经立定的志向,问题是该加入哪一方呢?在堂哥杜斌丞的影响下,杜聿明经过一番考虑,最后决定报考黄埔军校。
杜聿明及其夫人曹秀清、女儿杜致礼。
1924年3月,杜聿明和堂兄杜聿明以及陕西籍青年阎揆要、关麟征、张耀明等ll人,从北京取道天津,搭乘客轮南下广州,在陕西籍党国大佬于右任的推荐下,杜聿明等人全被录取,顺利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入校后,杜聿明被编在第三队第三区队第九分队,与陈康.黄杰.李仙洲、关麟征等人为同队同学。经过了半年多的艰苦训练后、杜聿明从军校毕业,被分发到何应钦教导第1团第1营第3连,任见习官兼军需上士,负责全连的伙食供应。初上任时,杜聿明尽心尽力,用有限的资金,将全连的伙食办得有声有色、得到全连官兵的赞赏,连长因此把他提升为第2排副排长。但他当上副排长后、因为性子太急,对士兵过于严厉,反而引来基层士兵怨言不断。
1925年春,杜隶明随教导第1团参加东征陈炯明的战斗,老同学陈康见他在连队里混不太开,将其调到宣传队里当队员,担任检查部队风纪的任务。只要发现有官兵毁坏一般民众的私人财产,都要有关人员照价赔偿,如此一来,黄埔军校部队秋毫无犯,赢得了一般民众的好感。淡水之役后,杜聿明因患病先返回广州,病愈后,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接见了杜聿明等人,说国民二军副总司令胡景翼要在河南办军官学校,请求黄埔军校支援,现在派你们到河南去帮忙、于是杜聿明一行人经北京转赴河南,在胡景翼的领导下,协助苏联顾问筹备创办军校的事宜。
但仅仅过了一个月,胡景翼就因病过世,继任者岳维峻对黄埔学生没有好感,下了逐客令。
在黄埔军校时期的杜聿明
杜聿明没有地方容身、只能暂时回到家乡,后辗转到了北京,担任守护孙中山先生灵柩之特务营副营长。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杜聿明听到消.息,决定南下归队。他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南京,却在南京遭到孙传芳的稽查队逮捕,关入了老虎桥监狱。某个晚上,他连同牢伙伴数人越狱成功,之后乘船抵达武汉。在武汉他见到了邓演达、张治中、张治中给了他学生兵团第l营第3连中校连长的职务。
当时的武汉局势非常混乱,尤其是宁汉分裂后,倒蒋运动风起云涌,只要稍微站在蒋介石一方的人,都有被关押或枪毙的可能、杜聿明对于此种现象相当不以为然,在一次枪毙学兵团团长洪君器的公审中,杜聿明因表现不甚热衷,因此也被怀疑是蒋介石一派,被关押人了监狱之中。一日,从警卫的闲聊得知被关押的这些人马上都要枪毙、杜聿明觉得革命尚未成功,命反而要先被别人革了、他不能就此坐以待毙,便联合了狱友计划逃狱。或许老杜真的是有这方面的天分,竟然又让他再度逃狱成功,化装成商人,顺流而下前往南京,找到蒋介石给他安排了一个职务。但同年8月,蒋介石下野,杜丰明又再度失业、这个时候只能靠黄埔同学会接济每天的生活饮食。
1928年夏天,张治中从国外考察回国,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对于失业已久的杜聿明而言,不音是久旱逢甘霖。在经过一番详谈后,张治中任命杜为杭州分校预科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次年初,回南京校本部任第七期第四队中校队长,同年冬天改调新编第1师第2旅参谋主任。1930年,蒋介石成立教导第2师,由张治中出任师长,杜聿明也被张治中要走,先任该师第2旅第5团中校营长,随即升任该师第6团上校团长.可以说张治中是杜聿明军旅生涯初期的第一个贵人。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时期的张治中张治中可以说是杜聿明军旅生涯初期的第一个贵人。
1930年底,教导第2师改为陆军第4师、师长由徐庭瑶担任,这是提携杜聿明的第二个贵人,此时杜任第12旅第24[团团长。在团长任内,杜聿明严格练兵,教育训练各方面都井然有序,甚得师长徐庭瑶的欣赏。1932年冬天,徐庭瑶升任第17军军长,杜被升为该军第25师第73旅旅长,旋即升任第25师副师长。
1933年2月,日军对热河发动进攻.轻松拿下热河后仍不停止其野心.继续向长城各关口挺进,国民政府急忙从南方征调援兵。第17军也在征调的行列之中、第25师此时驻苏北、皖北一带,接受命令后,随即乘火车在河北通县下车集结,准备迎战日军。3月9日、第25师到达石匣镇,杜聿明和第25师师长关麟征前往古北口期察地形﹑但和戍守此地的东北军第1l2师沟通不良,以至于第25师进入阵地后、和第112师各自为战。
3月10日,日军全线发动进攻、日军火力密集使得第25师伤亡惨重,第I49团团长王润波阵亡,师长关麟征遭到手榴弹炸伤而后送,由副师长杜聿明暂代师长职。而第112师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苦战过后制高点将军楼失守,日军占领古北口关口。最要命的是此时第1l2师竟然没有通报第25师就下达撤退命令,留第25师的官兵孤军奋战,在日军飞机和火炮的猛轰之下、第25师终于崩溃,一直退到南天门一线构筑阵地。13日黄杰率领第2师前来南天门接防、不堪再战的第25师由代师长杜聿明收拢残部后,退往密云整补。
杜聿明与蒋介石的合影
长城战后,杜聿明进入了南京的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研修,1936年春毕业。杜本来应该返回第25师任职.但由于和师长关麟征相处不甚和谐.他心里其实不太!愿意回去。此时的老长官徐庭瑶正任交辎学校校长,企图打造中国的装甲兵部队.得知杜的处境、也知道他是个可以培养的将才、便向蒋介石推荐他为交辎学校学员队队长。杜聿明虽然之前对此方面一窍不通,但他上进肯学,很快地跟底下的士官兵打成一片,获得大家的爱戴。当时的随军记者曾评价杜聿明说:“他虽非机械化专科出身、而研讨机械知识,极有心得,治军之暇、仍手不释卷,将来学间之造诣,兴事之成功,无可限量者矣。”
1937年,向德国购买的17辆1号轻型坦克和12辆Sd.Kfz.221型装甲车,先后运抵南京,在德国顾问建议下、决定成立一个试验性的团级装甲单位,这就是后来的南京装甲兵团。5月16日、装甲兵团正式成立于南京方山定林寺,由杜聿明担任第-任团长。可惜不久之后七七事变的爆发,让中日两方迅速地进入全面战争状态,也让这支刚诞生于南京的袖珍装甲武力,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杜聿明率装甲兵团坦克两个连,于上海汇山码头一带,和友军步兵协同阻击登陆的日军,苦战一个多月后,因伤亡惨重向南京撤退。陆军装甲兵团上海参战月余,伤亡人员五分之三、击毁日军装甲车17辆,掳获日军上海征兵办事处“太阳旗”一面。上海失陷后,日军兵锋直指南京、在上级命令下、杜聿明除了留下德制坦克一个连保卫南京,其他装甲兵团部队,在他率领下兵分两路撤往湖南湘潭。
担任第5军军长时的杜聿明。
1938年1月,国民政府向苏联购买的“T-26B”坦克、意大利“CV-33”坦克、德国“豪须式”装甲车等装备陆续由广州进口、运至湘潭。15日、军政部正式下令以装甲兵团为基础扩编成立第200师、由杜聿明升任该师中将师长,直隶军政部、由机械化学校督训。第200师按照当时德国陆军装甲师模式编成,是中国有机械化师的开始,不为人知的是,第200师是当时世界上第四个装甲师,在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938年12月,以第200师为基础,再扩编为新11军、驻广西全县,以徐庭瑶为军长,杜聿明为副军长兼第200师师长﹑为实际负责人。来年1月,徐庭瑶力辞兼职军长,顺利完成向杜聿明的军长交班、并在2月更改番号为陆军第5军。杜军长上任后,对整训提出了“五除”:除骄.除赌、除伪、除欲.除恶,还提出“三习”:习精、习诚、习勤。在各营房和教练场所、杜军长亲笔书写了:“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就是战时”、“多流汗少流血 ”、“艺高胆大”.“攻必克,守必固”等口号。并时常深人连队对军官、士官讲话、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口号,强调练兵先练官.要求军官、士官严格训练自己,示范身教、作战时部队长位置要放在战场决战之地,哪里紧急就放在哪里,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经过杜聿明等人的大力督导,第5军的军事训练成绩位列全国军队第一,此时杜军长年仅34岁。
昆仑关大战前,白崇禧(图中戴白手套者),赴前线视察杜书明之第5军战备情形。
1939年10月、日军为阻断中国与越南交通,在广东钦、防一带登陆,广西南宁、昆仑关等地随即迅速失守,杜聿明奉命率第5军增援,由湖南急行军至广西昆仑关以北。12月16日、杜召集团长以上会议,以郑洞国荣1师担任正面进攻戴安澜第200师为预备队,邱清泉新22师为军右翼迁回支队,切断南宁至昆仑关之间公路,堵击敌增援部队北上。此后两个星期,中日双方反复争夺昆仑关一带阵地、两军官兵均伤亡惨重。
杜聿明在此战期间,亲冒敌火上前线观测,并制定稳扎稳打的战略,将日军阵地一口一口吃掉,经过了一番苦战,终于在1939年的最后一天,将日军逐出了昆仑关,达成上级所交代的任务。此战中国军队获胜、为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首次攻坚战的重大胜利,消息一出,振奋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杜聿明在记者不断报道之下,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将领。
昆仑关之战役后,杜幸明在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南牌坊所题的外柱联。
1941年2月,作为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成员、杜聿明参加了为期三个月,赴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的考察旅行,回国后,和其他成员拟了一份三十万言的报告书,认为日军极可能从东南亚,切断当时国民政府的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我方应即早准备因应。同年底,日军发动珍珠港事变,随即对东南亚发动攻势,中国因早有准备,随即派出远征军准备支援在缅甸的英军。杜聿明任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
中国军队和英军集结后,决定兵分三路,南下迎战侵入缅甸的日军,杜聿明的第5军为中路军,以第200师于3月初接替了英缅军在同古的防务。3月20日,大批日军开始攻击同古外围阵地,面对具有人数优势的日军,第200师官兵浴血奋战,杜聿明组织援军前往同古救援、但遭日军在同古以北所阻。第200师在外无支援的情况下,在同古与日军苦战了十二天,此时粮弹两缺,加上日军援军源源不绝抵达,杜聿明当机立断下令突围,放弃同古。
同古撤守后,杜聿明率第5军其他部队,沿路迟滞日军,让日军的进攻受到很大的阻碍,只能以极慢的速度前进。4月中旬,史迪威、罗卓英等人重新拟定作战计划,欲在曼德勒附近与日军进行大会战,对此杜聿明认为,这个计划将第5、66两军分布在长达300余公里之平满那至曼德勒公路上,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当即强烈反对。杜聿明提出要么在平满那打下去,要么退守棠吉、眉苗。罗卓英坚持己见,两人在电话中相持不下,罗以职务高低相压,杜无奈只能接受命令。
情况果然如杜聿明所料、盟军一放弃棠吉,日军便乘虚而入,从这里日夜兼程偷袭后方的腊戌、腊戌一失,盟军震动,兵败如山倒,纷纷开始夺路逃跑,此时史迪威命令远征军向印度撤退,蒋介石则命令向云南边境撤退,杜聿明最后决定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将部队撤回中国,但这个决定最后却演变成了一个大灾难,成为杜聿明一生中,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
在翻越缅北密林的途中,第5军官兵饥病交迫,沿途不断有人倒下,而此时又正逢缅甸雨季,洪水暴发,各种可怕的昆虫肆虐,更加深了行军的难度。杜聿明本人亦在途中得了回归热、几乎命丧森林之中、靠着部下的细心照顾才勉强捡回丁一条命。鉴于云南边境皆已被日军攻占、不易冲过日军防线回国、蒋介石后来下令第5军之残余部队,西向印度东北之雷多转进。
(上图)1943-1944年间,由第5集团军督训的中央军委会直辖部队陆军第48师获颁军旗。左起搜索团团长冯恺、第142团团长马彻、第5集团军总司令杜芈明、第48师师长郑庭笈、第143团团长苏维中、第144团团长田鹗云。
杜聿明率第5军直属部队、新编第22师主力、以及英、印、中侨民,约21000人,自缅中经缅北向印度转进.行程干余公里,途中穿越胡康盆地荒无人烟的野人山区,死伤盈野,安抵印度者只有约6000人,柱将军为此要负上责任。可以理解的是,蒋介石、杜聿明等人对第5军的极度珍视、毕竟这是中国唯一拥有机械化部队的主力军,主观上当然希望其能直接撤回国内;对杜聿明将军而言.第5军的损失越少,将来对蒋委员长越好交代.只是天不从人愿、爱之适足以害之、杜的判断反而让第5军的精锐蒙受非战斗的重大损失。
抵达印度后,杜随即奉召回国,回国后,对于这次的失败,向蒋介石自请处分,不过蒋介石不但没有对其处分.反而擢升他为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任云南警备总司令,1945年2月,晋升为陆军中将。同年4月,蒋介石突然鬼鬼祟祟地密令杜聿明前往重庆,说有要事与其商讨,杜抵达重庆后,才知道是和要以武力解决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有关。
对于这件事,杜聿明心里十分挣扎、原来龙云在第5军第96师和第200师残部从缅甸撤退回国内时,曾大力支援第5军,给予大批给养兵员,对于杜聿明的各种要求有求必应,算起来龙云是杜雪中送炭的恩人之一,但蒋介石的命令不能违背,加上他许以杜聿明,事成之后给予方面大员的职务,让他独当一面,这让杜聿明非常心动。经过一番天人交战、杜聿明终于答应蒋介石,并返回昆明开始作准备。不过由于抗战尚未结束,加上国民党内有一批人建议以和平解决,用谈判的方式劝服龙云自己交出云南的政权,所以此事暂时搁置了一段时间。
(上图)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中国派代表在芷江受降(选在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受降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大型军用机场)。仪式完成,日军洽降代表离去后,何应钦与参加洽降会谈的中美军方高级将领走到室外,人人笑逐颜开,留下了这幅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照片,记录了胜利者微笑的一刻,左起第4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第1方面军司令官卢汉、第2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第3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第5集团军总司令杜率明、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以及中国战区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纳。
8月9日,杜聿明再赴重庆,蒋介石进一步指示除军事上积极准备外,还需对云南的通讯、交通及各机场作周密的计划和部署,要防止龙云逃跑。杜聿明返回昆明后,以准备到沦陷区各大城市解除日军武装作为掩护,对第5军等部排长以上干部亲自举行沙盘推演,对于如何投送蒋介石命令,说服滇军投降,也作了相应安排。
国民党方面虽不断有说客去龙云处,劝他放弃云南职务到中央任职,但龙云始终不肯同意,蒋介石终于失去耐性,决定在9月底对龙云动手。
9月27日、王叔铭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到昆明,告诉杜聿明行动即将展开﹐杜随即在29日召开手下将领会议,决定隔日凌晨发难。30日凌晨,杜旗下各部队按照之前的沙盘推演行动,仅花了约l个小时就解决了昆明城内忠于龙云的部队、只剩下龙云大本营五华山。龙云起初意图困守五华山,发电远在越南的滇军和近在咫尺的地方团队向昆明进发,但由于电报线路被截断﹒指令未能发出。经过行政院长宋子文、何应铁、卫立煌等人的一番劝说,龙云才决定不再坚持,同意一道飞往重庆,从而结束其在云南的18年统治。
感谢您的观看,点关注不迷路,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主页橱窗,精选的军事、历史丛书等你选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