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熊的远东争霸(9):英日结成同盟,将日本打造成东亚的楔子

星辰与大海 2024-04-28 06:25:18

本期为日俄战争系列的第9期,也日俄战争第一部分——双方战前背景《菊与熊的远东争霸》的第9期。前面两期主要讲述了庚子国变前后日俄两国在中国大地上的疯狂掠夺与明争暗斗,本期将讲述为了使得海军得到提升,日本内部在一番纠结后与英国建立同盟……

(本期全文约6400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满韩互换与英日同盟

在1895年《马关条约》缔结之后、日本政府利用之后逐年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积极地扩充军备,并开始实施被称为“甲午战后经营”的积极财政政策。在1897年至1903年间,日本陆军计划投入8000万日元预算,将陆军常备师团扩充为12个。海军亦计划实现以6艘战列舰和6艘装甲巡洋舰为主力构成的“六六舰队计划”。由于当时的日本不具备制造海军主力舰的技术,所以上述扩充的主力舰艇均购自国外,而构成“六六舰队”的全部12艘战舰中有10艘购自英国。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直接的军备扩张和陆军扩充只是日本整个国家战略中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也直接关乎国力。在甲午战争结柬之后到1900年之间,日本通过甲午赔款大兴土木。包括制铁所(后来的八幡制铁所,当时被称为“官营制铁所”)的建设费,刃田兵工厂的扩建计划,在本州岛、四国、九州岛三岛大规模建设铁路干线和支线的费用,通讯基础设施的预算等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增加了1190万日元。教育投入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也属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日本早在1886年《帝国大学令》发布后就提出了“在近畿设置帝国大学”的要求,但因为日本政府拮据的财政而持续被搁置多年。1895年文部大臣西园寺公望提出用甲午战争中获得的赔款设立京都帝国大学的议案,并终于于1897年6月设立第二所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

从清帝国获得的赔款和勒索的“赎辽费”虽然庞大,但用来全面建设一个国家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尽可能多地增加税赋收入,日本政府于1896年公布《注册税法》、《造酒税法》、《营业税法》、《烟草专卖法》等旨在增税、专卖的政策。而只是这些还不够,又于1898年开始实施修改后更加沉重的《地租改正条例》、《耕地地价修正法》等增赋政策。这些政策在日本国内乃至议会众议院遭到了自由主义者的一致反对。然而,三国干涉还辽的耻辱却被多数日本民众所铭记,他们选择了心怀国家强盛的梦想而默默地忍受,继续缴纳越来越沉重的税赋。

(上图)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战争资本,购自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的装甲巡洋舰“磐手”号,构成六六舰队的6艘装甲巡洋舰之一。

在当时,另一件需要叙述的重要事件是日本于1897年通过的《货币法》,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1日元的“含金量”为750毫克。实施金本位使货币价值与黄金价格自动挂钩,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很难出现大幅度波动。本书无意阐述金本位制度的历史和日元实施金本位的得失,但日本实施这一措施的原因便是,从19世纪70年代起,欧美等国相继采用金本位,导致银价不断下跌,从而导致银本位国家货币贬值和汇率不稳。日本想建立金本位将日元与黄金价格挂钩,但苦于资金不足一直没能如愿。甲午赔款一举解决了资金问题,为日本建立金本位奠定了财政基础。

日本学者寺岛一夫在《日本货币制度论》中说,金本位是“日本资本主义的一环,与其他列强角逐世界市场的金融标志”。而以金本位制为手段,通过在海外进行借新还旧、发行债券,以补充因扩展性财政政策流出的正币。尽管日本的金本位制和其工业化进程没有直接联系,但日本尽早加人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体制享受到的国际金融决算系统的利益对其之后的发展,特别是对其后来战争开始前的国际筹款却是受益匪浅的,甚至直接关系到日本有没有能力在未来发动并打赢这场尚未爆发的战争。

(上图)1897年开始动工兴建的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官营)制铁所,于1901年投产,使日本迈出了钢铁自给的第一步。下右图为制铁所建成典礼照片。1934年1月29日根据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法,将包括官营制铁所在内的7家国营和民营钢铁企业合并为官民合营的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简称日铁,官营制铁所也在此时改名为八幡制铁所。

1900年前后,中国的北方正因为义和团运动而动荡不安;在世界的另一端,另一场截然不同的战争正在进行着(第二次布尔战争)。自从西南非洲的两个布尔共和国于1899年10月11日对英国宣战以来,不列颠投入到南非的部队便越来越多。至1900年4月间,其投入到南非的兵力已经达到25万人之巨(包括作战部队和抽调自本土与各殖民地的后勤人员)。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南方享有巨大利益的不列颠,才会在义和团运动中听凭德、俄两国主导联军行动。第二次布尔战争在1902年5月正式宣告结束,英国为了这场战争花去了2亿2千万英镑的巨资,武装人员死亡总计21000人之多,伤者不下4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曾自诩为欧洲的砝码,以其遍及世界的殖民地和无可匹敌的舰队维持着其大陆平衡政策,但在这场作茧自缚的战争期间,欧洲和美洲的列强却纷纷出洞捞取利益。

俄皇是举世闻名的反英人士,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除了利用此机会在俄国的传统兴趣方向,如奥斯曼帝国与伊朗那里,从英国公司和其代办手里大捞好处外,俄国还在义和团运动后将大军开进中国东北,实现了其占据整个满洲的野心。深陷布尔战争泥潭的不列颠对此无可奈何,而且迫不得已必须在俄国感兴趣的方向上做出适当的让步。为了能在远东抑制俄国的进一步扩张以免危及英国的核心海外利益——中国长江流域与印度殖民地,英国政府开始考虑与俄国当时在远东的最主要对手——日本结成统一战线。

1900年前后的日本横滨港火车站。

1900年中期,随着俄国势力借由庚子之变和保卫东清铁路的借口开人满洲,日本对俄国的态度开始从警惕向着敌意急速转变。

7月17日到21日从中国东北黑龙江畔的江东六十四屯地区传来了俄国人对当地中国人进行大屠杀的消息,更是激起了日本民间的愤慨,甚至有人即兴创作了歌曲《黑龙江的流血》传唱一时,成为了著名的反俄歌曲与口号,却浑然没料到就在个把月后,他们的士兵将在北京玩着一颗子弹能穿透几个“豚尾奴”的游戏。

1901年1月,就在八国联军和侵华俄军已经击溃位于直隶、山东以及东北的清军及义和团势力,开始和清中央政府诚判,使这一事件彻底收场的时候,俄国公使照会日本政府,提出了使朝鲜“中立化”的要求。在3年之前,俄国当时的驻日公使曾和日本政府签署过《日俄东京协定》,俄国政府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工商企业可以“大力发展”,也认可了日本国的臣民能够大量侨居韩国。那么现在俄国的这份照会,在日本人看起来就颇有俄国决定撕毁前述协定的味道了。作为对应,日本政府针对十余万俄国陆军在完成了对中国东北的义和团进行“清剿”后仍赖在满洲的事实,以及俄国有单方面撕毁《日俄东京协定》的趋势,而提出了强烈抗议。英国也很快附和日本政府的行动,就俄国拒不从中国东:北撤军的行为提出抗议。

(上图)美国人于“美法准战争”时期创造的“集中营”概念,终于有英国人在布尔战争时期将其付诸实践。图为一名集中营配给制的“受益者”。“美法准战争”即“美法短暂冲突”,是1798年至1800年发生在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战争全程在海上进行。战争的双方并没有正式宣战,所以在美国有时也称它为对法国的不宣而战。

在1901年前后,日本对可能和俄国爆发冲突的预计仍旧有着相当的顾虑,其中之一便是俄法盟约。一旦日本和俄国进人战争状态,根据这一盟约的要求,法国将对日宣战。这就意味着即便日本冒险使用武力和俄国“解决矛盾”,都将会面对同时挑战两个在欧洲都排得上号的强国的命运。就算日本人从骨子里再相信“神佑”和“意志必胜”这一套,他们也不会认为在这种局面下可能获得胜利。但是在这一年的3月,一件令日本人乃至英国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3月6日,驻德日本公使和德国外交大臣布洛夫举行会谈,后者在谈到俄国进入中国东北的问题时表示“德国绝不赞同俄国在满洲的行动方式”,所以“一旦出现危机情况,德国将在严守中立的同时保持着(对日本的)普意”,这种姿态将能够“阻止法国出动舰队支持它的盟友在远东展开行动,英国大概也会偏向日本”。

对于忐忑的日本,这是一颗小小的定心丸,更是一种有趣的暗示,故而到了4月里的时候,日本驻英公使林董在得到了外相加藤高明的许可后,开始试探与英国达成共识甚至是结为同盟的可能性。而在同时期里,针对最近数年内英俄之间愈演愈烈的国际角逐°,英国政府认为有必要为其在远东寻觅一个可以遏制俄国的“东方的看门狗”。早在这一年的年初,英国外交部远东事务处就有过有关设法和日本结成反俄同盟的建议。所以,当林董的试探被伦敦嗅到以后,这位额头硕大、长着一张国字脸的日本外交界元老,立刻就收到了他所期望的积极性回应。

(上图)第二次布尔战争时期的英军炮兵以及其操作的5英寸榴弹炮。由于战争规模超出预计,英国被迫进行了国家动员,将陆军规模大幅度扩充。

但是,关于是否和英国人结成同盟的问题,其要害并不取决于英国的态度,日本政府内部的意见能否统一才是决定这一酝酿中的同盟最后是否能达成的关键。维新时代的“老军头”、在日本军队中威望无人能及的山县有朋明确表示支持日英同盟的构想,林董对英国的试探也有他的支持在里面。

山县在1901年4月24日曾写信给他的“奇兵队”老同志伊藤博文(时为伊藤第四度首相任内)说:“如愿保持东洋的和平,占有通商的利益,掌握铁路、矿山的实权,占据要冲以图大势的推移,则暂与俄反目而与英国联合实为上策。”如英日同盟成立,“则可维持东洋之和平,扩大我国的通商,振兴我国的工业,有望挽回经济的颓势,且他日趁机在福建、浙江等地划定势力范围亦不甚难”。再说,“我国与俄国的关系虽尚未完全破裂,但早晚必有大冲突,乃势所难免,而依靠日英同盟遏制俄国南下,亦为回避日俄冲突所需要……”

(上图)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外交家林董(左)、曾经担任过日本外相的加藤高明〈中),以及伊藤博文的得力搭档、明治元老山县有朋(右)。

然而即便长久以来的同僚和拍档山县对他如此劝慰,“春亩公”伊藤博文却仍旧无法赞同英日同盟的主张。这倒不是因为别的什么问题,而是熟读近代史、深晓国际关系常识的他非常清楚,英国政府在其舰队称霸全球以来的一贯政策和手段。

对于不列颠而言,和日本接近甚至是结盟所能实现的效果,正是英国两个世纪以来在遭遇到国际挑战时惯用的手法——即在某一地区拉拢一个与其竞争对手有冲突的国家或者势力,扶植并协助其对抗敌人,进而从事实上使这个国家充当不列颠的打手角色。互相利用是国际事务中的常态,但伊藤对于这种毫无渊源和感情,完全基于利益需要的同盟能有多稳固表示怀疑。况且,在他看来日俄之间虽然日渐交恶,但还远未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一旦彼此开战,以日本现在的实力即便是获得了英国的部分帮助(没有日本政客会妄想英国会直接出动陆海军协助日本),依然是胜算寥塞。

(上图)英日同盟酝酿时期,日本国内最大的“同盟反对派”伊藤博文(左)。虽然都站在日本的角度出发,但各人观点不同,而伊藤博文最初的持重态度,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右图为时任英国首相的罗伯特·阿瑟·塔尔博特·加斯科因一塞西尔,他在得到议会授权后,直接向日本提议结盟。

然而在当时的日本国内,呼吁和英国结成同盟的声音占据了多数。伊藤博文在这年的5月辞去了首相职务,并于9月赴俄交涉。他希望能解决日本与俄国之间的悬案。面在他启程前1个多月,时任英国首相的第三代索尔兹伯里侯爵罗伯特·阿瑟·塔尔博特·加斯科因–塞西尔在获得英国议会下院授权后,正式向日本公使林董提出了两国结盟的建议。

尽管日本国内呼吁尽快和英国结成同盟,政府内的多数阁员也表示支持,但考虑到伊藤博文的巨大威望和维新元老中稳健派的看法,新任首相桂太郎和山县有朋等人竭力顶住压力,为伊藤博文争取时间。9月初前往俄国的伊藤博文为俄国人带去了五条关于朝鲜问题的提议,并希望能以承诺俄国在满洲拥有类似特权而得到认可:

1.相互保证朝鲜独立。

2.相互保证各自不把朝鲜领土的任何部分用于军事战略目的。

3.相互保证不在朝鲜沿岸设置一切军事设施,以免危及朝鲜海峡(对马海峡)的自由交通。

4.在政治、工业、商业方面,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有自由行动和为朝鲜政府尽其善良的义务而以建议和援助支援朝鲜的政权,但这也包括为帮助朝鲜平息内乱和类似的有可能破坏朝日和平关系的事变而向朝鲜提供必要的军事援助。

5.以往的协定自此项协定生效后自动失效。

伊藤博文的建议是真挚的,不包含必要以外的算计。在当年12月5日发给桂太郎的电告备忘录中,他这样说道:“察他们在同我对谈中显然有所暗示,但他们想要的反让步,姑不谈其范围大小,不外是希望在满洲地方使俄国有行动自由……依我所见,为了同与朝鲜有利害关系的唯一国家达成协约、现在可是最适当的时机。我衷心劝告政府,应设法与俄国达成友好的协约。但在日英同盟缔结以后,这项协约便不可能达成了。”伊藤不愿意日本被英国当枪使,更深知以日本当前的实力与俄国一战势必败多胜少。故而他决定借着日英同盟的背景前往俄国,希望能和俄国达成妥协。但在圣彼得堡,他似乎并不受欢迎。

时任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的桂太郎。

实际上,伊藤博文是被冷遇了。有整整一个月,伊藤被晾在了圣彼得堡的宾馆内,也没人通知他该和谁会谈以及俄国政府对他的建议有何看法。他只在和维特的几次会谈中对俄方的态度有所了解,并知道俄国正在酝酿一个“反提案”。但是,这个反提案迟迟没有被送来。12月中旬,俄国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终于找上门来,和伊藤来了一次直截了当的会谈。当然,其内容绝非伊藤博文所希望的。

伊藤博文表示,对于俄国在满洲的活动,日本最担心的莫过于“在不远的将来,俄军将可能进入朝鲜”,而东清铁路无疑是俄国在其东方征服道路上的一大步。而拉姆斯多夫也说出了俄国的意图,即俄国永远不会让日本吞并朝鲜,而且俄国愿意保证同样也不会吞并这块土地。因为“如果朝鲜不是自主且独立的,那么俄罗斯在远东的一切战略就将处于(日本)威胁之下”。显而易见,这个受到威胁的战略指的是新关东州。如果日本吞并或者完全控制了朝鲜,那么日本将能很轻易地将海参崴通向旅顺的陆路通道阻断,并能完全阻断日本海通向旅大的航道。所以,俄国希望能获得一条海参崴通向旅顺的自由航道。相对于反对日本独占朝鲜,俄国要求日本方面承认其在满洲完全的行动自由。也就是说,伊藤博文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

穿着束带正装的桂太郎。

就在伊藤博文在圣彼得堡热脸贴冷屁股的时候,日本政府内部正在迅速达成最后的共识,于1901年12月末做出决定,决心和英国缔结同盟。双方于次年1月30日在伦敦正式缔结盟约。关于这个同盟的内容,说白了就是一旦日本同俄国开战,英国将必须支援日本。条约的有效期为5年。有关英日同盟,当时的日本首相桂太郎是这么评论的:

“日清战争后,日本有人提出亲俄论,有人提出近英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亲俄论者以暂时和平论为依据,认为俄国贯彻其欲望的决心既然已坚定,而如同它敌对,必使我产生极大的困难,但抵抗俄的势力,又为我所不能。回顾维新后我曾屡遭困难,而回顾每次困难都是很艰苦的历史,很难说暂时和平论全无道理。

(上图)英日同盟签署后,某日本民间团体(也可能是某小区团体)正在聚会庆祝。各人身穿节日华服,享用水果糕点。可见,这一同盟对当时一直努力脱亚入欧的日本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在他们看来,这是日本首次得到欧洲国家直接认可的证明。

但就桂自己所见,俄国的政策并非以独占满洲为终点。把满洲弄到手后,必然向朝鲜伸手,不到我不得不动手,它是不会终止其侵略的。果然如此的话,则这时的亲俄就只能是暂时的。否则,俄将来说什么我就得—一屈从,这绝不是帝国的国是,故我不能同意。然而,如俄国欲亲我,即使是暂时,也不必由我拒绝之。唯对暂时的东西不能不抱有(最终还是会)冲突的决心。

英国与其(俄国)相反,它从利益的观点出发想与我亲善,根本无领土野心,因为它的势力几乎及于全世界,它的欲望实际上不会发展到要与我打仗的地步。唯有帮助我抵抗俄国入侵远东,才是它的政策的首位。现在它有非洲之乱(布尔战争),在它没有回转余地的时候,尤其要如此。

根据以上理由,我认为以满足英国的要求为上策。”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讲述日俄战争前的时局背景,点关注不迷路,点击主页,看更多精彩硬核历史内容

0 阅读:13
星辰与大海

星辰与大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