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之后匈奴不断分分合合,东汉使匈奴再度分裂,汉明帝再征西域

史海撷英 2024-06-03 11:21:36

永平十六年(73年),已经在位十六年的汉明帝刘庄忽然下令调集军队,开始征讨北匈奴。

在刘庄的命令下,很快,东汉集结了四路大军开始对北匈奴进行全线进攻。而刘庄下令之后,当下面的很多将领和士兵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的反应基本上都是相当的兴奋!因为终于有大仗可打了!

自从当年刘秀拿下四川开始,东汉就全面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从拿下四川的建武十二年(36年)开始,一直到这个时候,整整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东汉都没再打过什么大仗。在这期间,虽然也发生过一些地方叛乱,然后发生一些平叛战争。但这些战争规模都比较有限。至少,相较于东汉整体来说,这些战争最多只能算局部战争。能出动三五万人,那已经是了不得的战争了。而这种战争,以当时东汉的国力来说,最多几个郡就能支撑了。而像那种需要调动全国军队的大仗,这些年一场都没有。而没有大战就意味着将士们会缺少获得军功的机会。所以当汉明帝宣布汉朝要打北匈奴的时候,大家才会那么兴奋。就这样,随着汉明帝一声令下,东汉伐北匈奴之战,正式开始了。

提到东汉和北匈奴的战争,后世很多人都不太熟悉。至少和西汉的汉武帝打匈奴相比,东汉打匈奴知名度要差很多。就算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提到这段历史可能最多也就只知道一个“勒石燕然”。但对于东汉到底是怎么打的匈奴,这事大家可能就完全不知道了。而且,很多人对西汉打匈奴的事情比较了解。所以这时候大家就会很困惑:当年汉武帝不是都把匈奴给打下去了吗?那东汉这会儿怎么又需要打匈奴呢?为什么之前刘秀那么能打,他却没对匈奴开战?反倒是到了汉明帝这里,东汉开始全面进攻匈奴了呢?

这段历史其实还得从当年匈奴的分裂开始说起。

很多人都知道,当年在西汉时期,匈奴一度是汉朝的大敌。大概在文景之治时期,匈奴达到了极盛期。后来到了汉武帝时代,经过卫青和霍去病的几次进攻之后,匈奴被打得龟缩回了漠北,直接被打得由盛转衰。但是因为西汉在战争当中,国力消耗比较大,战马损失比较多。再加上霍去病和卫青先后去世,导致匈奴退回漠北之后,汉武帝没能继续进攻,彻底解决匈奴的隐患。

西域形势图

就这样,后来到了汉武帝在位后期的时候,匈奴就开始死灰复燃,重新走出了漠北。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汉朝已经开始逐渐控制西域,后来更是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控制了西域之后,汉朝在西域扶持了一个乌孙国。此后的几十年里,匈奴虽然也多次和汉朝交战,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但最后,匈奴还是败了。而败了之后的结果,就是汉朝可以从西域、漠南以及东北三个方向同时进攻匈奴。这一下,匈奴就彻底难受了。到了这个时候,匈奴在战略上已经不可能有赢的机会了。

再加上匈奴开国时间越来越长,匈奴内部执行的又是奴隶制社会体制,内部矛盾越来越大。所以,在汉武帝驾崩几十年之后,大概在汉宣帝在位时期,匈奴第一次分裂了。

当时的匈奴一度分裂成了五个部分。后来混战之后,匈奴逐渐被南北两部统治,第一次形成了南北分治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当时汉朝制定出了“拉一派打一派”的战略方案。对于靠近汉朝的南匈奴进行扶持和同化,而对于北匈奴则是进行必要的打压和进攻。这样一来,以后南北匈奴长期交战,匈奴就会彻底陷入内部问题,再也无法威胁汉朝了。而且,南匈奴为了得到汉朝的支持,不可能背叛汉朝。而北匈奴因为中间隔着南匈奴,也没能力袭扰汉朝边境。

就是在这样的战略局面下,后来,南匈奴的单于对汉朝称臣,而且还提出了和亲的请求。虽说之前汉武帝暴打匈奴的时候,曾经提出了永不和亲的口号。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年汉朝和亲,送过去的公主地位不高。可是如今再送公主过去,那是去给人家做女主人的!

当然,就算是去做女主人的,汉朝还是不可能派真正的公主过去。所以最后,汉朝在皇宫内部选了一个宫女,给了一个公主的封号,让这个宫女嫁娶了匈奴。这个宫女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昭君。而王昭君嫁过去之后,南匈奴确实也没敢怠慢她。虽说后来王昭君一辈子都没回过中原,但是在南匈奴那边,她的生活待遇其实已经相当高了。

王嫱

而汉朝当时做的打算其实也挺好。汉朝希望将来王昭君的儿子能够直接成为单于。这样一来,以后汉朝就能逐渐控制南匈奴,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先后出了两个意外,打乱了汉朝的战略规划。

第一个意外,是陈汤的“虽远必诛”。

当时的北匈奴得知汉朝开始支持南匈奴之后也相当头疼。北匈奴很清楚,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自己绝对打不过南匈奴。而且,唯一的机会就是去西域别开生面。如果能够拿下西域,回过头打南匈奴或许还是有可能的。

于是后来,北匈奴的单于直接带着麾下的主力,绕过了整个蒙古高原,沿着唐努乌梁海那边的路,抵达了西域。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条路几乎完全没开发。所以在这一路上,北匈奴的主力军队死了一大半。而等他们抵达西域之后,北匈奴也比较懂事,没敢直接和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开战。他们联系了当地的康居国,当时和康居国联合,重新控制西域。

但就在这个时候,西域都护府知道了这个消息。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当时在西域都护府这边负责的陈汤觉得这是一个消灭北匈奴的好机会。建昭三年(前36年)“汤与延寿出西域。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如得此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使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

陈汤

最后,陈汤带兵过去,“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城上人更招汉军曰‘斗来!’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卬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初,单于闻汉兵至,欲去,疑康居怨己,为汉内应,又闻乌孙诸国兵皆发,自以无所之。郅支已出,复还,曰:‘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单于乃被甲在楼上,诸阏氏夫人数十皆以弓射外人。外人射中单于鼻,诸夫人颇死。单于下骑,传战大内。夜过半,木城穿,中人却入土城,乘城呼。时,康居兵万余骑分为十余处,四面环城,亦与相应和。夜,数奔营,不利,辄却。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康居兵引却。汉兵四面推卤楯,并入土城中。单于男女百余人走入大内。汉兵纵火,吏士争入,单于被创死。军候假丞杜勋斩单于首,得汉使节二及谷吉等所赍帛书。诸卤获以畀得者。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事下有司。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以为:‘郅支及名王首更历诸国,蛮夷莫不闻知。《月令》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以为:‘春秋夹谷之会,优施笑君,孔子诛之,方盛夏,首足异门而出。宜县十日乃埋之。’有诏将军议是。”

虽然对于后世来说,陈汤这话说得挺提气。但从整体战略来说,陈汤这一战其实完全不符合汉朝的整体战略。所以几乎就在陈汤打北匈奴的同时,南匈奴直接大军北上,一口气端了北匈奴的老窝!

就这样,阴差阳错之下,在西汉末期的时候,匈奴重新统一了!

第二个意外则是王昭君。原本西汉的战略是扶持王昭君的孩子做匈奴的单于。但后来,因为汉朝这边到了王朝末期,内部矛盾太多,自顾不暇。而等到王昭君去世之后,双方的联系也不是那么紧密了。所以最后,王昭君的儿子在匈奴的内部竞争当中失败了。他不光没当上单于,而且还被杀了。这样一来,一个统一而且不受控制的匈奴,就瞬间出现了。

当然,这个时候的匈奴还没敢直接和汉朝来硬的。毕竟汉朝的战斗力确实是太夸张了!所以统一之后的匈奴依然对汉朝称臣,没敢大规模叛乱。

但就在这个时候,西汉又给匈奴送了一个神助攻。王莽篡位了。

王莽

在个人道德上,王莽或许真的是一个好人。但是在军事方面,王莽的能力是真的不咋地!他不光不懂军事,而且还不会用人。其他朝代选将军,好歹还得论资排辈,看看之前有啥军功。但是到了王莽这里,人家直接看封建迷信!

王莽用人之前,先算算命。如果算命算出来的结果是这个人可以用,那王莽会给他正式任命。而如果算出来的结果不理想,就算有天大的军功,也当不上这个将军!对此,王莽还美其名曰:天意不可违。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王莽还搞不清楚自己的分量。后来他上位之后,直接以皇帝的身份下令,强行把匈奴分成了十五个部分。同时,王莽还收回了当年汉宣帝给单于的印玺,给了人家一个“新匈奴单于章”。

对于王莽的这套玩法,匈奴肯定不买账!虽然也有一些匈奴贵族拿着王莽的任命公然自立一方。但是最后,这些匈奴贵族还是被单于给消灭了。

王莽知道这个事之后,觉得是匈奴不服自己,然后他就派军队去征讨匈奴。当时王莽直接征调了三十多万大军北上,结果因为领兵的将领不懂打仗,他们根本连匈奴主力的影子都没遇上。反倒是给北方边境的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酿成了一场浩劫!这个结果直接导致北方开始出现农民起义。同时,匈奴也彻底独立了,再也不怕中原王朝了。

这时候匈奴在位的单于,叫“乌累若鞮单于”。从关系上来说,他是王昭君老公的儿子。

在击败了新朝之后,乌累若鞮单于也是雄心勃勃,觉得自己可以彻底复兴匈奴,再次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但结果,就在这一战打完之后,没过多久,他就病死了。

乌累若鞮单于死的时候,刘秀应该还在长安的太学读书。同时,当时中原内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爆发农民起义了。比如说绿林军和赤眉军,这个时候已经起义了。

而这个乌累若鞮单于死后,接下来,他的弟弟接班,后世史称“呼都儿尸道皋若鞮单于”。这位呼都儿单于接班之后,匈奴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后世已经无法知晓了。因为匈奴没有记载历史的习惯,后来所有和匈奴有关的历史都是从中原史书这边分离出来的。而当时中原正在忙着内战,大家也没空去管匈奴。只知道这个呼都儿单于,性格比较残暴。他接班之后,对当时匈奴各部权力分散的现状很不满。而且,之前的几十年里,匈奴的单于之位,一直都是兄终弟及,一直都是王昭君老公的几个儿子轮流担任。可是到了这个呼都儿单于这里,人家不想再玩兄终弟及了,人家想玩父子继承。那么这样一来,他的几个弟弟肯定就不愿意了。而这其中就包括王昭君的儿子。所以,匈奴开始了一场短暂的内战。而这场内战的结果,最后就是以王昭君儿子被杀,呼都儿单于全面胜利而结束。

也就是在匈奴短暂内战的这几年里,中原这边,王莽政权彻底被推翻了。这期间,刘秀打了那场昆阳之战,后来又独自北上,招抚河北,逐渐开始统一天下。

而匈奴因为刚结束内战,整体实力也不是特别强。所以在此期间,呼都儿单于也没敢直接全面南下。他只是指挥匈奴各部,重新占领了漠南草原。同时,他还在中原北方,扶持了几个傀儡政权。这其中比较有名的,一共有两个。一个叫彭宠政权,另一个叫卢芳。

彭宠

彭宠原本是刘秀的天使投资人,在刘秀起兵之初,带着一个郡支持刘秀。但是后来,刘秀称帝之后,彭宠对于刘秀的分配政策很不满,所以就直接造反独立了。而他独立之后,他就联系了匈奴那边,自己割据了今天北京地区的一部分,自立为王了。

至于卢芳,在新朝末年的时候,自称是汉武帝的曾孙,在边境起兵了。后来更始帝称帝之后,他曾经短暂归附于更始帝。但是后来更始帝被杀之后,他就彻底独立了。而独立之后,卢芳因为自身实力有限,所以就联系了匈奴那边。后来在匈奴的支持下,卢芳逐渐占领了今天的山西北部,占领了好几个郡的地盘。

有了这两个政权做前哨,接下来,匈奴似乎就已经南下有望了。但问题是,就在匈奴扶持这两个傀儡政权之后,他们很快发现:他们即将面对的刘秀,是一个完全不合理的敌人!简单来说,刘秀太能打了,匈奴人根本打不过。

当时的匈奴,曾经指使彭宠和卢芳进攻刘秀的地盘。甚至于这期间匈奴还直接派出了精锐军队,帮着他们一起打刘秀。但结果,刘秀自己都没机会上场。他麾下的几个大将上场就把事情解决了。彭宠这边,刘秀派了自己的大将耿弇;而卢芳那边,刘秀则是派了另一个大将冯异上场。

就这样,最后,刘秀都没得到一个亲自上场的机会,这两个政权就被灭了。而这两个政权被灭了之后,整个长城以南就全部被东汉控制了。此后,东汉就可以依托长城彻底挡住匈奴。

到了这个时候,匈奴就彻底没有南下的机会了。

所以,在两汉之交的这段历史上,匈奴之所以没能大规模南下,主要得感谢三个人。那就是汉武帝、王昭君以及刘秀。

因为汉武帝打匈奴打得太狠,给匈奴打出了心理阴影,让他们不敢轻易南下。而王昭君对匈奴内部也有很大的影响。她的儿子直接拖住了呼都儿单于好长时间。虽然最后被杀了,但还是让匈奴内乱了一段时间。再之后就是刘秀。因为刘秀太能打,而且统一北方的速度太快。所以,等到呼都儿单于解决了内乱之后,他已经没机会南下了。

对于这个局面,当时匈奴也开始想对策。接下来,匈奴开始向西域那边发力。既然南下不行,那就西扩好了。反正当时东汉短时间内,也没能力重新恢复西域都护府。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直接拿下西域。

至于东汉,当时刘秀刚刚统一天下,国内还不太稳定,各地偶尔还会发生叛乱。虽然刘秀本人比较能打,但这个时候征讨匈奴显然并不是一个好想法。而如果刘秀自己不去,派其他大将去负责。战争或许能打赢,但最后一定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所以,刘秀统一天下之后,并没有选择对匈奴开战,反倒是开始沿着长城一线固守。此后的几十年里,东汉一直在休养生息,始终没有主动去打匈奴。

当然,不主动进攻,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当时的东汉,虽然因为国力问题,暂时无法像当年汉武帝那么打仗。但是扶持几个小政权去给匈奴找点麻烦,还是很轻松了。

东汉疆域图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东汉采取了三线作战的方案。

在东北这边,原本是匈奴联合鲜卑和乌桓,一起袭扰汉朝边境。但是后来,刘秀派了那位伏波将军马援北上,直接重点打垮乌桓。被马援一顿暴打之后,再加上东汉进行利诱,乌桓最后倒向了汉朝,开始帮汉朝打匈奴。在东北这边,经过东汉二十多年的连拉带打之后,乌桓和鲜卑先后倒向东汉,开始帮东汉打匈奴。

而中线这边,东汉则是自己沿长城一线固守,尽量消耗匈奴的实力。

唯一复杂的一点的就是西域那边。

当年王莽篡位的时候,其实是继承了西汉的完整疆土,也包括了西域。所以王莽在位时期也往西域这边派了几个西域都护。但问题是,王莽派人根本不靠能力,而是靠封建迷信。如果这时候陈汤还在西域,西域根本就翻不了天。但问题是,这个时候陈汤已经死了二十多年了。

就这样,到了新莽末年的时候,王莽向这边派了最后一位都护李崇。李崇真的毫无能力,再加上王莽的政策有问题,导致很多西域国家根本不愿意听从都护府的号令。所以最后,在新莽末年的时候,李崇管辖的西域都护府开始全面溃败。与此同时,匈奴开始向西域扩张,很多西域国家都倒向了匈奴。最后,就只剩下了一个莎车国还坚定站在新莽政权这边。

因为莎车国的地理位置距离河西走廊比较近。所以王莽倒台之后,莎车国就依附于河西五郡这边。而等到东汉开国之后,因为控制河西五郡的窦融和梁统直接带着整个河西五郡,投降了东汉。导致东汉政府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整个河西走廊,可以再次进入西域。而当时的莎车国就直接倒向东汉了。

莎车示意图

就这样,随着东汉再次进入西域,东汉开始扶持莎车国作为东汉在西域的代言人,正面对抗西域的扩张。后来,刘秀更是任命莎车国王做了西域大都护,让莎车代表东汉控制西域。这样一来,在西域对抗匈奴的任务,自然就落到莎车的头上了。

后来,大概在刘秀在位后期的时候,莎车还曾经主动提出,让东汉重设西域都护府,继续在西域驻兵。但是刘秀考虑到东汉此时国力尚未恢复,所以就拒绝了这个提议,暂时继续让莎车在西域代表汉朝。

就这样,在汉朝的三线战略下,匈奴再次难受了。那位呼都儿单于面对三个方向的压力也只能是疲于奔命,再也无法对东汉这边造成威胁。

然后,建武二十二年(46年),这位呼都儿单于去世了。这个时候,刘秀正在忙着统计全国的土地数量,压制地方豪强。

刘秀统计土地数量这件事当时在东汉国内闹得特别大,各地豪强都在反对普查。所以刘秀这时候必须得专心搞普查工作,压制地方豪强。这样一来,他自然就没空去对付北方的匈奴了。

汉匈形势图

如果这时候没有内部压力,刘秀大概率会直接亲自带兵,趁着呼都儿单于去世,直接北上灭了匈奴。但就算没能出兵,东汉这时候也不是什么都没做。除了继续执行之前的三线战略之外,当时的刘秀还用了一些小手段。史书上对于这些小手段,基本没啥记载。因为有些事情注定是不能被记载下来的。反正最后,不知道东汉这边用了什么手段,匈奴分裂了!

呼都儿单于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正常接班了。但同时,这个呼都儿单于哥哥的儿子,就是之前和王莽打仗那个匈奴单于的儿子,他也想做单于。所以最后,双方各自占领一部分,让匈奴再次分裂了!这其中,呼都儿单于的儿子控制的匈奴,在匈奴王庭那边。因为地理位置在北方,所以就叫北匈奴。而独立出来的那个单于,因为他的地盘靠近汉朝,所以他这边就叫南匈奴。

而南匈奴独立之后,很快就对东汉这边称臣。而且,当时刘秀还直接派了段彬,带着军队去驻扎在南匈奴的地盘,抵抗北匈奴。要说这其中没有东汉在背后操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这样,在刘秀在位后期的时候,匈奴再次分成了两部分。在当时的局面下,北匈奴依然独立,而南匈奴则是臣服于汉朝。

再之后,东汉就开始继续执行当年西汉的分割政策了。

虽说当年西汉的战略最后失败了。但那不是因为战略不对,而是因为西汉没能力执行这个战略。如今到了东汉,刘秀却有能力完美执行这个战略。就这样,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东汉开始对南匈奴进行全方面的渗透。一方面,东汉主动派兵,驻扎在南匈奴境内。这样既能确保南匈奴不会再背叛汉朝,同时也能抵御北匈奴入侵。另一方面,东汉逐渐开放内地,允许匈奴进入东汉北方的郡县生活,并且允许双方通婚。每年夏天的时候,南匈奴带着部众和牛羊返回草原生活。而入冬之后,他们可以来汉朝这边过冬。

在这个过程当中,匈奴就被汉朝再次同化了。

就这样,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双方一直保持这种态势。这期间,刘秀驾崩,汉明帝刘庄即位。而刘庄即位之后先是花了几年时间压制高层的几个家族。然后又大修黄河,鼓励民生发展,大力恢复东汉国力。就这样,到了刘庄在位十多年之后,东汉经过三十多年的恢复之后,终于恢复了一些元气。

当年刘秀驾崩之前,东汉户籍上只有两千多万人。可是到了刘庄在位后期,东汉已经统计出了三千多万人。到了这个时候,东汉终于有底气,开始大规模进攻北匈奴了。

第一个提出要打北匈奴的,是东汉六大家族之一耿家的带头人耿秉。耿秉是当年刘秀大将耿弇的侄子,如今则是刘庄的心腹。

耿秉‍

在他提出这个想法之后,刘庄很快让他牵头组建了一个战略讨论小组,思考打北匈奴的详细方案。而大家经过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在正式进攻北匈奴之前,应该先控制整个西域。

而当时的西域,很多地方还在匈奴的控制当中。这样一来,接下来作战的关键就在于切断匈奴和西域的联系。然后,大家看了一眼地图,找到了这一战的关键点。这个地方,今天叫白山,也就是今天的天山!“谒者仆射耿秉数上言请击匈奴,上以显亲侯窦固尝从其世父融在河西,明习边事,乃使秉、固与太仆祭肜、虎贲中郎将马廖、下博侯刘张、好畤侯耿忠等共议之。耿秉曰:‘昔者匈奴援引弓之类,并左衽之属,故不可得而制。孝武既得河西四郡及居延、朔方,虏失其肥饶畜兵之地,羌、胡分离;唯有西域,俄复内属;故呼韩邪单于请事款塞,其势易乘也。今有南单于,形势相似;然西域尚未内属,北虏未有衅作。臣愚以为当先击白山,得伊吾,破车师,通使乌孙诸国以断其右臂;伊吾亦有匈奴南呼衍一部。破此,复为折其左角,然后匈奴可击也。’上善其言。议者或以为‘今兵出白山,匈奴必并兵相助,又当分其东以离其众。’上从之。十二月,以秉为驸马都尉,固为奉车都尉;以骑都尉秦彭为秉副,耿忠为固副,皆置从事、司马,出屯凉州。”

西域的地理情况大致就是“三山夹两盆”。三山指的是阿尔泰山、天山以及昆仑山。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夹着一个准格尔盆地。而天山和昆仑山之间,则是夹着一个塔里木盆地。

在东汉时期,西域绝大多数小国都在塔里木盆地周围沿线。如此一来,只要拿下天山这边的山口,就能封死北匈奴和西域诸国的联系。再之后,东汉就可以轻松控制西域了。

在战略目标出现之后,接下来,就是详细的战略方案了。为了更轻松地拿下天山,当时汉朝制定了三面佯攻,一路主攻的策略。天山那边,自然需要主攻,这一路由窦固和耿忠两人统领。而其他三个方向则分别是祭彤和吴棠统领一部,由阴山方向进攻;耿秉统领一部,由甘肃一线进攻;来苗统领一部,由山西大同方向进攻。这三个方向清一色都是佯攻。他们的作用就是牵制住北匈奴的主力,给窦固攻取天山创造机会。

战略定下之后,接下来可说的其实反倒不多了。在其他三路的牵制下,最终,窦固轻易打垮了西域的北匈奴军队,控制了哈密一带。拿下哈密之后,整个北匈奴通往西域的大门彻底被封死。接下来,东汉彻底拿下西域,就再无悬念了。

0 阅读:36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