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浦之战,即是上海战役最惨烈之战,也是军史上争议较多之战。它不仅是主攻月浦29军的一个永远的痛,也一度被说成是粟裕的一个败仗。特别是国民党又将之称为“月浦大捷”,这更平添了月浦之战的神秘性。谈上海战役,月浦之战俨然成了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梗。难道真有说的那么邪乎吗?难道国民党刘玉章的52军真有那么难缠那么厉害吗?
国军士气整体不高,但刘玉章的52军倒是有些另类。
三大战役结束后,谁都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渡江战役及其后的郎广战役,解放军摧枯拉朽横扫落叶。一时间国民党的军心士气跌入谷底。
不过,有一个军还是有些另类的。那就是刘玉章的第52军。
这种另类,首先是缘于这个军曾见过大阵仗。辽沈战役时,东北国军被团灭,包括两大王牌主力新1军、新6军都难于幸免。而52军却硬是在营口逃了出来,并且在逃的过程中,52军还能对东野的追击部队反咬一口,让我军吃了一些亏。部队就是这样,打仗中没有吃亏,并且其他部队都被团灭,独独52军逃出生天,这难免使52军上下产生了一些傲骄的心理。加之52军属于中央军系列,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因此,虽在上海面临大军压境,但从士气上讲不服输的劲头还是有的。
这种另类,其次是缘于军长刘玉章的狠辣。纵观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军的高级将领,表现最好的不是国军几大主力的军长,而恰恰是非主力的刘玉章、黄百韬等人。刘玉章号称刘光头,一向以治军打仗狠辣而著称。辽沈大决战52军便是在他的一手指挥下逃出生天的。这次的上海战役,52军防守战役要点月浦。一方面,刘玉章本人十分高调,在作战会上当谁都有些气短不敢接战的时候,他却敢带头放狠话死守上海;另一方面,在十多天的月浦激战中,刘玉章曾一气枪杀作战不力的少校以下军官18人,甚至曾用“锁闭碉堡”的绝招来驱使官兵卖命,狠辣程度无以复加。大战之际,这种狠辣势必激发52军死打硬拼的士气,至少也使官兵不敢有所怠慢。这与其他军在上海战役期间或是投诚或是起义截然不同。
52军打得确实不赖,但称之为月浦大捷倒是有些牵强。
战史研究需要客观唯物。哪怕是对敌人的研究我们都应秉持这一点。仅从国民党守上海的8个军来讲,表现最能打,且与国民党中央军名头相称的无疑是52军;仅从52军守月浦竟达10多天,并且给我造成了很大伤亡来讲,52军无疑又是令我最为可恨的敌手;仅从纯粹的军事博弈和月浦这一局部战事来讲,必须承认52军打得确实不赖,这一点我们无须讳言。
至于国民党宣称的所谓“月浦大捷”,甚至有人称之为是粟裕的一大败仗。帅克以为,这样认知就有些偏颇了。上海战役作为一个大型战役,由多个子战斗组成。月浦之战虽打得惨烈并造成我较大伤亡,但并不影响整个上海被我攻克这一结局。这便如辽沈战役那么伟大而同样有让刘玉章 52军逃走的“失着”,淮海战役那么伟大而同样也有碾庄战役致使我伤亡较大的客观事实。至于说是粟裕的一大败仗,这同样也是割裂地看问题。粟裕下面有叶飞的兵团这一级,兵团下面还有军这一级。把一个分战场子战斗的惨烈完全扣在粟裕头上,显然不够公允。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及的是,与52军在月浦对阵的主要是29军。该军是由苏北11纵半地方部队改编而来,战斗力与其他的主力军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也就是说,52军并未与三野几大攻坚主力真正对决,这使得其所谓的大捷自然打了不小的折扣。
关键的一个滑稽是,就在52军“月浦大捷”的凯歌还没奏完的时候,便又不得不狼狈地逃离上海。于是,凯歌也突然地变调为失败的挽歌。对于这样的一个所谓“月浦大捷”,如果还很执拗地去认定,那只能说明世界观、战史观存在严重的问题。
上海战役歼敌15万,但最终让52军逃脱倒是有些遗憾。
上海战役,是我军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坚战。整个战役历时16天,共歼敌15.3万人。总体来讲,打得还是很漂亮的。然而,后人们在审视上海战役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这种遗憾,除月浦之战带来的巨大伤亡外,还有一个便是让刘玉章和他的52军都逃脱了。
淮海战役结束的时候,中野的杨勇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也不愿俘虏十个黄维。这句话套用在上海战役上同样也是适用的:哪怕再少歼灭一点敌人,只要把刘玉章和他的52军给团灭了就好了。因为,如把52军灭掉,如把刘玉章生俘,月浦的伤痛显然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安抚。但遗憾的是,还是让刘玉章和他的52军逃走了,并且逃到台湾后,刘玉章更是成了蒋介石最为倚重的悍将之一。
刘玉章在他的个人回忆中,关于撤逃上海曾这样写道:综此次大军撤退,在毫无准备状况下,本军部队仍能在人潮中,始终井然有序,实非一朝一夕之所幸致。海峡航行中,默想这又像是一次“敦克尔克”。
刘玉章的话不免带有些许得意。但实际上,国民党从上海撤逃是很狼狈的。52军也没有刘玉章说得那样高光。一方面汤恩伯让非嫡系的21军接防52军的阵地,等于是让21军当了52军的替死鬼。即便是这样,52军还是有15个连没能脱逃而被我全部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