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战役研究系列文章中,帅克曾就刘玉章的52军、阙汉骞的54军进行了品读分析。其实,还有一个军也很值得一提,那就是罗泽闿的37军。作为上海战役唯一的青年军,该军有4个师,其编制架构是国军最大的一个军,其反共和反动超过任何一个国民党军,其仗打得狠辣并不遑多让刘玉章的第52军。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军,为何却落得个比其他任何一个军都悲催的结局呢?
论对蒋介石的忠诚与受宠,罗泽闿甚至不亚于汤恩伯。
军迷们都知道汤恩伯是蒋介石的嫡系爱将,他对蒋介石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忠诚,甚至以不惜出卖自己的恩师陈仪为代价。有鉴于此,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把自己的主要军队家底45万大军都交给了汤恩伯来指挥,由此足见对汤恩伯的信任。
不过,表面上看,蒋介石对汤恩伯十分信任,但骨子里,他对罗泽闿的信任并不亚于汤恩伯。一来罗泽闿毕业于黄埔六期,本身也属于黄埔系,再往下细分则算是胡宗南派系,也算是根正苗红。二来罗泽闿带兵时间不长,当参军的时间不短。特别是国共大决战期间,罗以参军的身份,没少随蒋介石到各战略区巡视指导。加之不时出个小主意,这使得蒋介石对他的信任与日俱增。三来37军是以青年师为骨干组成的青年军,是国军中生代力量与精锐,政治上对蒋家绝对忠诚。把37军交给罗泽闿,这本身便是高度信任的一个重要体现。四是青年军是蒋经国亲自培训并掌控的部队,罗泽闿因之与蒋经国还搭上了非同寻常的关系。能够受到老蒋和小蒋的同时信任与重用,这在国民党高级将领当中并不多见。
蒋介石对罗泽闿的信任,还体现在越过汤恩伯,直接对罗泽闿耳提面命上。不过,这也助长了罗泽闿的牛气,使得他根本不把汤恩伯放在眼里,甚至曾当面顶撞汤恩伯。这无疑也给两人后续的恩恩怨怨埋下了种因。
论反动与负隅顽抗的程度,37军甚至不弱于52军。
在国民党守上海的8个军里,论起战斗力,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刘玉章的52军,其次应该是阙汉骞的54军,但实际上37军的表现并不遑多让这两个军。
这种不遑多让,体现在政治思想极为反动上。青年军的官兵受反动宣传欺骗甚深,使得他们对蒋家王朝绝对忠诚,其反共反动的本质,较之其他部队,包括52军、54军这样的嫡系部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不遑多让,体现在给我造成不小伤亡上。37军在战役第一阶段主要负责浦东方向上的防御作战。与51军很快被我团灭、军长被我生俘不同,37军上至罗泽闿这个军长,下自各级军官,都能身先士卒。在高桥战役要点争夺战中,双方反复争夺,37军与我死缠乱打,给我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和伤亡。国民党军吹嘘的“浦东大捷”固然言过其实,但多少也表明,37军打得是绝对够狠、够凶的。
这种不遑多让,体现在官兵死硬负隅顽抗上。浦东守不住了,37军便退往浦西。此时,眼见国民党军大势已去。此时,汤恩伯与副司令石觉、陈大庆等人已撤到吴淞口外的军舰上。54军、52军等嫡系部队也都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就连其他杂牌军也都想好了退路,或是投降或是起义。独独就是37军死磕到底。甚至当接替汤恩伯全权指挥的刘昌义,已经明确要求部队放下武器后,37军仍拒命继续顽抗。这也使其成了上海战役中最后被我消灭的部队之一。
论部队结局的惨状与悲催,37军甚至超过其他任何军。
最反动的、最负隅顽抗的往往结局也是最惨烈、最悲催的。上海战役,37军最终的结局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我们看,国军守上海的8个军当中,只有两个军整建制地被歼灭。一个是51军,另一个便是37军。其他的部队撤逃的撤逃,被俘的被俘,起义的起义,投诚的投诚。
要知道,37军可是有4个师建制的最大的一个军,也是深受蒋氏父子倚重与信赖的一个军。蒋介石曾专门交待过罗泽闿,即便支撑不住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把37军带出来、逃出去。结果是37军彻底被团灭。当然,这之中有汤恩伯故意给罗泽闿使绊子,留下37军当替死鬼的原故。但不管如何,最大编制、最为反动的一个军,被蒋介石寄予厚望的一个军,就这样在上海战役中灰飞烟灭了。
老电影《战上海》中那个不可一世的邵壮军长,据说就是以罗泽闿为原型的。电影中表现的是邵壮被俘。真实中的罗泽闿倒是逃出了生天。表面上看,罗泽闿好像逃过了一劫,但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
与刘玉章、阙汉骞等人不同,他们是带着麾下部队撤逃到台湾的。两人后来还都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而罗泽闿是丢下部队撤逃的。据称,逃到台湾后,罗泽闿也曾想向汤恩伯讨个说法,甚至两人在陈诚主持的上海战役检讨会上破口互骂。此时的罗泽闿口气上虽仍是咄咄逼人,但这只不过是一个表象而已。对于一个脱离部队只身逃出来的将领,对于一个没能最后杀身成仁的将领,罗泽闿失去了他的赖以支撑,再也不是蒋氏父子倚重信任的那个罗泽闿了。于是,罗泽闿只能脱掉军装离开部队,悲催落寞地渡过他的后半生。
主要参考文献:《上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