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有很多家长不明白一种现象:孩子为什么行为反反复复、表现时好时坏?其实在这当中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良好的习惯。
习惯到底是什么?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不需要刻意去做的行为,更不需要他人提醒和督促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习得形成的语言、行为和思维等,我们也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是条件反射。比如我们要做某件事情,如果养成了习惯,那么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就会提醒我们该怎么去做,犹如我们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休息等等,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如果孩子要想在未来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养成好习惯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教孩子学会做人,一旦养成一种好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习惯成自然。如果是好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
而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在于父母对孩子的积极和正确的引导。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呢?我认为家长掌握以下四种方法,将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01 通过兴趣发展来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兴趣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的兴趣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那么,兴趣也就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家长要通过兴趣发展来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
因此,发展兴趣爱好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最大动力之一。比如,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他往往会全力以赴地去把这件事情做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专注、耐心等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能把兴趣爱好坚持下来的孩子,他们往往拥有比一般同龄人更多的发展优势。
02 不断鼓励孩子,并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评价对孩子过度严格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也不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因此,对父母来说,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扬,要不断鼓励孩子,这能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对孩子来说,要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自我分析问题,这对好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03 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学习的态度和过程,就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学习软环境”。
我们先从学习硬环境说起。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固定的、不受干扰的学习场所,就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有条件的家庭最好给孩子安排一个单独的房间,并且有良好的照明条件,使孩子能够安安静静地开展学习。
此外,孩子学习场所的布置要遵循简洁明亮的原则。书桌上如果过于杂乱,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势必就会受到干扰。因此,在非特殊情况下,学习场所只能出现与学习相关的物品,比如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以及普通闹钟或电子闹钟等辅助学习工具,目的是让孩子一看到这些东西,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大脑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形成一种专心、高效学习的心理定式。
除了营造适宜的学习硬环境之外,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学习软环境的营造。因此,我们还要主动创造诸如与孩子一起读书、探讨的学习机会;或是带孩子参观各种展馆,如科技馆、博物馆等,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这里以读书为例,我们可以跟孩子共读一本书,然后各自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或探讨书中的故事情节等等。
04 不断重复训练和发展孩子的优势好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要历经无数的磨练才能习得的。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刻意练习才能形成
比如要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我们可以让孩子先立下一个目标:这段时间就是要养成每天练字半小时的习惯,然后再制定详细的练字计划,包括每天什么时候开始练、要照什么字帖来临摹、每次要练多长时间、每天要练几个字、要达到什么样的练字要求等等。
结语孩子一旦养成一种好习惯,就无需借助外界力量的提醒和督促,就能自动在好习惯的框架内践行。比如,当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他自然就会把学习摆在重要的位置。
好习惯受益一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长的引导下养成各种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