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颈动脉斑块到脑梗死:沉默的健康危机如何步步逼近?

冠中谈健康 2025-04-13 04:00:16

在健康的长河中,我们都渴望一路顺遂,然而,一些隐匿的健康隐患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埋下祸根。颈动脉斑块,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健康“小麻烦”,却可能引发一场危及生命的风暴——脑梗死。那么,颈动脉斑块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脑梗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潜藏在身边的健康危机。

颈动脉斑块:血管里的“不速之客”

颈动脉,作为连接心脏与大脑的重要通道,承担着为大脑输送血液和氧气的重任。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如长期高油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颈动脉内壁开始出现变化。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像不受欢迎的“客人”,逐渐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

起初,这些沉积物只是一些微小的脂纹,不易被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不断吸引更多的脂质、细胞碎片和钙等物质,逐渐形成纤维斑块。此时,斑块内的脂质成分相对较少,以纤维样物质为主,虽然还没有对血管造成严重的堵塞,但已经开始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

斑块的“黑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如果说最初的斑块还只是在血管内壁上“小打小闹”,那么接下来的发展就可能变得愈发危险。当斑块进一步发展,进入粥样斑块期,其内部已经积聚了大量软乎乎的脂类物质,外观呈现灰黄色。虽然此时斑块表面还覆盖着一层纤维样物质作为“保护壳”,但这层保护壳并不总是坚固的。

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如血压波动、血液流速变化、炎症反应等,斑块表面的纤维样物质可能会出现破损,从而进入斑块的继发病变期。一旦纤维帽破裂,斑块内部的脂质物质就会直接暴露在血液中,此时的斑块就如同一个“不定时炸弹”,变得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这种不稳定斑块,也被称为易损斑块,是导致脑梗死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往脑梗死的“致命之路”

当颈动脉斑块发展到不稳定阶段后,它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步步将人推向脑梗死的深渊:

• 血管狭窄,供血不足: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颈动脉管腔会逐渐狭窄。当狭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比如超过70%时,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想象一下,一条原本宽敞的道路,因为不断有障碍物堆积,变得越来越狭窄,车辆通行自然就会受到阻碍。同样,当颈动脉狭窄严重时,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等。如果这种缺血状态持续得不到改善,最终就可能导致脑组织坏死,引发脑梗死。

• 斑块破裂,血栓栓塞:不稳定斑块破裂后,暴露的脂质物质会激活体内的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在破损处聚集,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就像一个个“小栓子”,随着血流在血管内流动。由于脑血管的管径相对较细,当这些栓子流到脑部血管时,很容易就会堵塞血管,造成局部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中断,进而引发脑梗死。这种由于斑块破裂、血栓脱落导致的脑梗死,往往发病突然,病情凶险,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据统计,我国约有2亿成年人存在颈动脉斑块,而颈动脉斑块导致的脑梗死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中占比为10% - 15%。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和较高的致病风险,足以让我们对颈动脉斑块引起高度重视。

预防胜于治疗:守护血管健康的防线

了解了颈动脉斑块发展成脑梗死的过程,我们更应明白预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守护血管健康,远离脑梗死的威胁: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血管的损害;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

•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定期体检: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长期吸烟、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建议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颈动脉斑块发展成脑梗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我们保持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有可能阻断疾病的发展,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血管健康,为美好的生活筑牢健康基石 。

3 阅读:1077
冠中谈健康

冠中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