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戏文专业的大学生,我始终对话剧舞台抱有难以抑制的热情,我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果可以,我将与角色共生息,与舞台共开合。不仅现在如此,今后依然会如此。这次能参加《哗变》的演出,我感觉很幸福,也想在此谈谈我的想法。
《哗变》是我期待已久的经典作品了。早在大一时候,在网络平台上欣赏过北京人艺88版话剧《哗变》演出后,我便深深沉醉于这部话剧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朱旭老先生所饰演的,“哗变”事件核心人物之一的“魁格舰长”,更是极具舞台表演创作空间的经典角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得到饰演“魁格舰长”这一角色的机会,是我大学经历里最为珍贵的记忆之一。
必须承认,已到大三下学期的我,已将大量精力投入实习工作与思考未来规划中,因此本学期南山剧社组织《哗变》演出工作时,我并未表现出主动参演的积极性。但在社长、也同样是我的好友的李晓伟的号召下,我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中。可以说,自加入这个剧组起,我便已做了全身投入、奉献最后一段平静的大学时光的准备。
事实上,导演李晓伟一开始分配给我的角色是海军上校萨德。这基本上是出于他对演员外形的考量,我自身也许更偏向于气盛的海军军官形象。不过由于“魁格舰长”这一角色的演员储备不足,且这一角色的重要性极其突出,再加上我对塑造这一角色极具挑战性角色地期待,最终我还是获得了导演的肯定。对于一个被公开庭审判的海军军官,自认为从无过错的老舰长,我对角色的理解始终围绕在朱旭老师所表演出的外化形象中,这也成为我在理解诠释这一角色的过程中,最难以纠正的一个误区。
借用导演的话,无论表现派与体验派,最要紧的是表现角色,而非停留在表现自己的阶段。对于“魁格舰长”的一切标签,无论是客观的、属于他自身的海军军官、老舰长、一丝不苟等特点,还是由他的下级军官、士兵眼中的精神失常、类偏狂等特质,都不能完全去概括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全部。
就理解与表演上的问题与状态而言,跳出对这些标签的过度外化与朱旭版经典形象的临摹,真正融入我自身理解,而返归于角色本身,才是我最应该做到的。
情绪、台词、肢体动作,所有的一切服务于人物表现的外化手段,都可以通过技术性的方法获得不断变化的空间。“魁格舰长”在本剧两幕中的两次出场,是有着视觉上直观的体验差异的。这是导演所强调要我注意的重点。开始排练时,我过分注重对被多方审判围攻下情绪激烈的表现,使“前后没有了变化,容易使人审美疲劳,戏一下变得不好看了”。在着力对情绪变化进行深刻体验与分析后,我的表演便显得得心应手多了。重中之重的“七分半独白”,更是我从体验入手以希望获得渐入佳境的核心片段。在反复的体验中,我真正享受到了话剧舞台的魅力所在。可以说,这一长段独白,真正牵动了我所有的思绪,在那一瞬,我总算觉得自己真正成为舞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许在有些观众的眼里,这次演出失败了,似乎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实际呢,我们的这次演出观众群体更大,传播范围更广,收获更多。突破重重障碍也锻炼了我们各方面分能力。
我们用两个月的准备,有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的同学参与,演职员规模很大,所有人前后投入时间与精力惊人,每个同学都未曾有糊弄应付之嫌。在士气高涨、热情洋溢的准备阶段过后,却迎来演出的戛然而止,有头无尾,我们岂能甘心。好在我们终于把最理想的舞台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录制成视频在网上传播。
总之,对此次演出报以热情的全剧组同学都应该受到称赞。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崇高理想与艺术追求的、具备无限可能与活力的青年。他们所具备的认真工作、一丝不苟、遵纪守则的品质,更使他们的艺术创造在一切污浊、傲慢和腐朽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