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领袖,在中国的影响力自然不必多说,当年他做过很多大事,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就拿当年在法国的时候,毛泽东思想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士,这就是毛主席的本领,也注定他能救中国。
正是因此,在得到毛主席去世的那一刻,全国人民陷入悲伤,甚至在全球也引起了一场轰动,可见毛主席的影响力。
其实在1976年里,毛主席遇到了很多痛苦的事情,这一年周总理和朱老总先后去世,这让本就身体不好的毛主席难过至极。
周总理和朱老总是从革命时期就一起走过来的人,他们的逝世对毛主席是一种打击,而就在他还没缓过来的时候,唐山又发生了大地震。
在毛主席的世界里,人民是最大的,而这场地震造成了24万多人丧生,毛主席当即作出决策,为灾民重建家园。
其实那个时候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就很不好了,那么在毛主席生前的一段时间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一、毛主席带病接见外宾
毛主席一生为民,就算是在晚年也一样公务繁忙,随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周围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心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毛主席后来吃饭都成了问题,孟锦云只能用鼻饲管灌输营养,以保证毛主席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孟锦云是毛主席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她陪伴毛主席走完最后一段时日,深得毛主席信任,而她在照顾毛主席的时候也很用心。
说起来,在1975年11月的时候,毛主席的病情加重了,肺部出现感染,医疗组便将氨基酸输入静脉,保证毛主席身体的养分。
一段时间后,毛主席的身体开始好转,当时医护人员的建议是减少工作或是不工作,而毛主席却不闲着,后来还见了外宾。
毛主席先后会见了美国总统福特、基辛格、布什等人,后来还见了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及丈夫戴维。
后来尼克松还来过中国,那也是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当时他已经发不出完整的声音了,只能将想说的话写在笔记本上。
这次会谈结束后,毛主席想与尼克松握手,众人准备搀扶的时候,毛主席不愿意,最终自己站起来握了手,这是对外宾的尊重。
在后来的日子里,毛主席的精神有好有坏,到了9月8日晚上,毛主席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最终艰难表示:“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然而悲伤的是,毛主席在1976年9月9日这天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全国人民悲痛欲绝,媒体陆续报道了这个消息。
二、毛主席的后事安排
毛主席在北京病逝后,中央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保存遗体,这在当时是一个难题,毕竟还没有现代发达。
在会议结束后,徐静的房门被敲响,作为医科院基础医学组党支部书记、形态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的她意识到了什么。
到达地点后,徐静才知道组织有重要任务要交给她,那就是负责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而她也开始打起了精神。
对于这件工作,徐静知道不会轻松,而她的压力也很大,需要查阅很多书籍,最终才能在毛主席身上实施。
听到徐静这么说,中央又召开了紧急会议,之后决定先将毛主席的遗体保护15天左右,一边做寿棺,一边让徐静准备工作。
听到这个结果后,徐静当即提出了三个特殊要求,首先她需要和医院的其他专家一起商议;其次要看一下毛主席的遗体;最后是需要时间准备药品。
随后中央同意了她的请求,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她是个遇事不惊、能冷静处理事情的人,可见她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之后徐静跟着工作人员查看了毛主席的遗体,期间记录下毛主席的身高特点,还有皮肤、关节问题,以便之后更好地展开工作。
做完这些后,徐静赶回中国医学科学院,通知了张炳常等人过来商议此事,并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
但在讨论的时候,众人都遇到了难题,只能请教老前辈,当年孙中山逝世后,遗体就曾做过特殊保护。
决定好策略后,徐静一行人开始分配工作,一些人去准备药物器械,另一些人去拜访张鉴教授,此人是当时国内著名的解剖学专家。
一段时间后,徐静等人制定了保存遗体方案,最终中央领导开会进行了讨论,批准了这个方案,此后便开始进行操作。
首先是遗体修缮与防腐处理,几人不敢大意,一直仔细关注着遗体的变化,而就在期间,中央发出新指示:要求对主席的遗体进行长期保存处理。
当时只是做了防腐工作,但就长期保护还需要进行研究,因此决定等吊唁结束后再进行长期保存遗体的操作。
后来通过大家的努力,毛主席的吊唁活动顺利完成,遗体还是和生前一样完好,但徐静知道,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难度。
对于遗体的长期存放,除了遗体需要的条件外,存放的地方也极其严格,因此徐静就带着防腐小组的成员们,寻找安放遗体的地方。
三、毛主席遗体保存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距离纪念堂建成还有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年的准备时间,而这一年也需要进行保护。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徐静认为可以放在北京某医院地下手术室,这里各方面的条件都适合保存遗体。
党中央进行过讨论后,于是将这里改造成了769保护室,还专门打造了一个保存器,最后毛主席的遗体被浸泡在特制的药液中。
这个特殊的药液可以长期保护遗体,此后769保护室开始了严密保护,实行24小时轮班制,时刻观察遗体的变化。
在1977年8月,毛主席纪念堂正式落成,毛主席的遗体被护送到了纪念堂,最终被安置在纪念堂内。
而在这段时间里,每一位值守的工作人员都是好样的,这才使得毛主席的遗体并没出现什么问题。
中央对于他们的保护工作很满意,徐静后来成为了纪念堂管理局的副局长。
等纪念堂正式对外开放后,已经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前去观看,而第一批瞻仰遗体的客人是十一大的代表们。
而在此后的日子里,纪念堂常年对外开放,无论是谁都能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而徐静也做着自己分内的工作。
1982年徐静被正式任命为管理局局长,每天接待游客量都很大,但她始终非常认真地工作。
然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出现一些对纪念馆质疑的声音,认为遗体有损耗缩水,这些话让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压力。
对此,徐静作出解释,毛主席遗体有变化,实际上是因为灯光效果,但还是无法平息这些谣言。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纪念馆已经开始采用高科技仪器,以便辅助遗体保护与监测工作,相信在未来,科技还会更加进步。
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领袖,是我们心中永远都敬佩和惦记的人,他的逝世不是被遗忘,致敬毛主席!致敬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