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原厂A货?还是全新复刻?——探寻“官窑内造”瓷器之谜

熠彤看历史 2023-06-10 18:41:01

“官窑内造” 浅绛彩花鸟温酒杯

◆ ◆ ◆ ◆ ◆

瓷器,是古董收藏界最重要的部分,属于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并且对于传承历史文化也非常重要。瓷器的收藏,分类庞杂,可以按专题、题材、工艺等不同门类区分。比如,专题可以按不同的窑口、不同的时代分类;题材则是按器物上的图案,花鸟、人物、风景区别;工艺则按照胎装饰和釉装饰区分收藏……

近年来,一个相对专业的术语出现在瓷器收藏界,让瓷器收藏的分类更加复杂了,它就是“官窑内造”。这一略显专业的款识让收藏界众说纷纭,由于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记载,出现了很多的鉴定类论述。但每一个论述发表后,都有藏家现身质疑,且言之凿凿。

目前,已经确认的是:“官窑内造”为清末民初的产物,品质和工艺则介于官窑和民窑之间。这么一个略显中庸的分类很值得探寻和研究一番。

清末时期

“官窑内造”这种款制最早出现的光绪年间。结合时代背景,按照最简单的逻辑,可以做出第一种推论。

在光绪皇帝推行新政失败之后,遭到保守派攻击,慈禧太后趁机将大权收入掌中,清廷已经腐败不堪。加之,正值西方新思潮的涌入,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全国各地抗争纷起,外敌侵扰、国库空虚,朝廷无力支付庞大的财政开支。并且,战乱期间,外销瓷器的出口量在一定程度上大幅缩减,包括原先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御窑在内,都很难维持开销。为了生存,一些官窑便把营收寄托在民间用瓷上。于是,在官窑里就生产出了民用的瓷器,它们的质量优秀,但是官窑的瓷器老百姓既不能使用,窑场也不能私自出售,否则就是“违逆”。

所以就出现了一批署款“官窑内造”的瓷器,区别于以往的“大清光绪年制”,偷偷发往民间销售捞取外快。很显然,“官窑内造”的质量是比较上乘的,在同类产品里高于民窑,这一点现如今的收藏家都很认可;同时“官窑内造”又巧妙地使用“官窑”这个定语“品牌”,顺便提高了产品的身价。

“大清光绪年制”款与“官窑内造”款

据很多收藏家透露,自己手中的清末“官窑内造”瓷器,多有“官窑”或者“官”缺笔画的现象,大概是为了逃避检查或者害怕被捉住把柄而故意所为。此外,落这种款识的瓷器,通常都是由御窑厂的画师所画,画工一般不会太差。

提到画师,就有了另外一个推论。

在清末的纷乱环境下,一些官窑无奈关闭,画师们“失业”之后流入民间。

其中,一些技艺高超的画师,诸如人们熟知的珠山八友汪野亭、程意亭等,选择在红店东山再起。所谓红店,是专为人们定制婚庆、生日、祝贺、开张等纪念瓷的专门店,在定制的瓷器上,画家都落上款、下款、钤印,和在宣纸上作画一样。他们用成本低廉的浅绛彩在瓷器上绘制各种山水、人物、花鸟图案,在景德镇的红店里出售。而另一些技艺不高的画师,为谋生计,参与市场竞争,凭借曾经在御窑工作的经历和曾经学得的手艺,也在红店里摆开阵势,因既无水准,又无名气,谈不上署名落款,便落下了“官窑内造”款,以示他们非等闲之辈,也曾在官窑待过,同一般红店有区别,以求市场上的一席地位。于是,民间便有了一批“官窑内造”。

清 “官窑内造”款 浮雕粉彩云龙纹鼻烟壶

此外,这一批“官窑内造”还有另外一个说法,也是同一批进过官窑的画师所作,动机相似但是过程不同。据说,在同治、光绪大婚之际,需要准备大量的婚庆瓷器,但当时御窑厂的工匠不够,就从民间招了很多画师工匠。这些人到了御窑厂以后,又不能让他们直接在官窑瓷器上绘制,于是便生产了一批“练手瓷”。但对比水准一向稳定,成品精美漂亮的官窑,它们又不能进到宫廷里去,那怎么办?于是,就给它打一个“官窑内造”款,销往民间。

清末的“官窑内造”瓷器的款识多有缺笔画的现象。

以上这两种推论,都有藏品可以佐证,但是又无法确认这些瓷器到底是何种意图所做,所以至今很难得出结论。唯一的区别是,按时间顺序,落款分别为:最早的缺笔画的手写楷书,稍晚些的印章印制的模糊落款,最后期的丝毫不差“官窑内造”。三种款识基本代表了“官窑内造”瓷器的发展历程。所以,只有官窑开始大量生产,写款费人费时,才会有了四方印章款的、印纹模糊的“官窑内造”。可以推断,此时朝廷的权威已经不再有效,生产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应该是到了民国初期。

四方印章款的“官窑内造”

民国时期

对于民国时期的“官窑内造”瓷器,基本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仿品。也因此,有很多专家认为,“官窑内造”为民国之伪款,用如今流行的说法,就是复刻品。

其实,这并非毫无缘由。当一件商品独特又有价值的时候,就会有人大做文章。

据说,最早出现的官窑内造,质量、画工均属上乘,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购买欲。于是,古董商联合制造商借着这个时机,大肆烧造署名为“官窑内造”的瓷器。以至于“官窑内造”瓷器被炒的风靡一时,上至名公巨卿、富商大贾,下至中产之家、升斗小民,无不趋之若鹜。其中,以北京和天津两地流传最广。人们把这些所谓的“官窑内造”的瓷器作为珍品家传,作为礼物赠送,演绎出了无数扑朔迷离的故事,令后人难辨真假。有史书记载,清末民初,袁世凯准备登基当皇帝,很多达官贵人为朝贺,就定制了一批瓷器。为了表示这些瓷器是御窑画师、名家所做,就采用留款“官窑内造”。

民国 洪宪款仿珐琅彩绘瓜瓞绵绵葫芦包袱瓶 香港中汉2017年秋拍会成交价:53.1万港币

总的来看,由于时间间隔极短,所以如今收藏界流传的款识“官窑内造”的收藏品,其中质量上乘多为清末官制民用的产品,若是再加上落款缺笔,可以初步断定是最初的一批真真正正的“官窑内造”。至于其他年代相仿,质量普通的,大概都是民国时期大肆生产的那一类了,至于是仿品还是真品,就得看收藏者的眼力了。

(编辑丨魏东月)

0 阅读:2

熠彤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