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今天是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也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戴香包等等。这些节俗都有着祈福、消灾等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因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汨罗江畔的老百姓至今还流传着“五月五日午,屈公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的民谣。
除此之外,亦有指端午节是纪念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及救父投江的孝女曹娥,但两者都不及屈原之说为人熟悉。
姑且不论哪种说法更准确,但因为屈原,中国人确实赋予了端午更浓厚的诗意。古往今来,描写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民俗,有“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竞渡,还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哀思。
在品粽之余,我们不妨跟着古诗词,来一场“穿越之旅”,看看古代的芸芸众生如何过端午。
万岁爷的端午:高大上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这首诗的“级别”很高,因为作者是皇帝李隆基,就是著名的唐玄宗、唐明皇。他开创了开元盛世,经历了安史之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全诗大意为: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渍梅子已备在鼎里,美酒也在杯中倾倒。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作者地位不一样,诗句意境就是不一样。
老百姓的端午:接地气
《乙卯重五诗》
南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是老百姓的端午,相当接地气。
要理解这首诗,必须了解此时诗人的背景,这时的陆游已经是71岁高龄的闲居老翁,“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
首先也是环境和物候的描写。“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陆老儿是在山村里过节,不知不觉,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然后就是各种吃喝。先吃点粽子,再在高冠上插上艾枝。然后又依旧俗,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酒菜备好,高兴地喝顿小酒。
制药包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民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
赛艇迷的端午:狂欢
《减字木兰花·竞渡》
北宋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这就是宋朝期间关于端午赛龙舟的一则“体育报道”,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比赛的开始是这样的:“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
比赛的过程是这样的:“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龙舟上的鼓手奋力击鼓,鼓声犹如春雷轰鸣。龙舟冲破浩渺烟波,向前飞驶,再从远处转回。
观众的反应是这样的:“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
比赛的结果是这样的:“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端午,就是赛艇迷的狂欢。
少女们的端午:休雨休雨
《如梦令·两两莺啼何许》
宋 范成大
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
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
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
对于长年深居庭院的宋朝女孩来说,端午节是最快乐的放风机会,因为这种大型的民俗社交,总是爱情缘分的开始。那些在她们心中朦胧已久的白马王子,或许只有这一天才有机会相遇。于是这些穿着美丽石榴裙的少女,就会在节日到来之前祈求老天千万不要下雨。
一句“榴花端午”,既点出来榴花开在端午的明艳,又暴露了这个榴花一样红的青春女孩的心声!可爱、酸楚、天真、压抑、憧憬令人动容,花开好了,总要绚烂地绽放一次吧!
爱人们的端午:彩线轻缠红玉臂
《浣溪沙·端午》
北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是苏轼为自己的侍妾朝云所作的一篇词,词的大意为: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浴兰,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苏轼左右的朝云的影子。
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所以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称浴兰节。而五色丝带又叫“朱索”或者“长命缕”,将其缠在臂上,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平安。
游子们的端午:乡愁
《点绛唇午节感怀》
清 张友书
蒲酒家家,年光又是逢重午。
彩丝角黍。俗尚沿荆楚。
佳节年年,总在他乡度。
添愁绪。汀兰岸杜。绿遍天涯路。
逢佳节,备思亲,这一天,
在外的游子心底难免泛起思乡的情怀。
淡淡的艾叶香,浸泡着的青粽叶,母亲娴熟地包着粽子的模样……纵使与家相隔万里,也抹不去内心深处的记忆。对游子们来说,也许粽子唾手可得,但总是缺那么一点家乡的味道………
想家了。
(编辑: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