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和我说什么天气,茶好卖的时候,什么天气都能做出好茶,茶不好卖的时候天天都是下雨天”
这是我今年在茶季听过最有意思的话了。

No.
1
天气:最长冬旱和最好的银针季
今年白茶季的天气真的好,尤其是福鼎,天气好的已经不能用运气好来概括了。
其实从整个三月的平均气候来说,福建主要茶区三月的天气和往年相比并没有特别突出,全月降雨天数10—12天,降雨天数与往年平均持平,降雨量甚至高于多年平均值,但是这天气好就好在运气上。

*福鼎磻溪大洋山针峰山茶厂主理人郑建明表示,今年的银针采摘季天气非常好
去年冬天的持续两三个月的冬旱让今年春茶出芽时间比去年推迟了5—7天,而这推迟的五到七天,迎来了史上最佳天气的银针季,往年的天气好,大多都是商家在宣传,今年的天气好是福鼎政府的一把手盖章认证的好!

*福鼎市委书记林青在福鼎白茶视频号中表示今年天气为历年最佳/图片源自网络
3月16日开始天气陆续放晴,气温下降,是白茶师傅最爱挂在嘴上却在茶季难得一见的北风天,气温低,湿度低、空气流通。
3月18日,我们在福鼎磻溪附近的茶厂萎凋室内看到,当天萎凋室内空气湿度仅有30%不到,这是往年开着大功率抽湿都达不到的标准。有经验的师傅甚至要在萎凋室内加两盆水保持合适的湿度,避免萎凋过快。

*3月18日闽东高海拔地区萎凋室内温湿度都非常合适
这样的好天气甚至于持续了十来天,其间气温缓慢回升,但是湿度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没有出现大太阳的南风天,可以说,今年银针季的每一天都是制作白茶的黄金气候。
在这里我顺便说一下,虽然传统意义上,闽东白茶更依赖于日晒萎凋,闽北白茶更依赖于室内萎凋,然而,近年来福建多数白茶产区已建成电子化的萎凋室,对天气的依赖大大降低。

*3月16日建阳漳墩小白木楼室内萎凋
尽管如此,要制作出顶级的好茶,良好的天气条件仍旧不可或缺。对于闽北系的白茶来说好天气的加持作用甚至高过惯于日光萎凋的闽东白茶。

*闽东福鼎茶区鼎白日光萎凋万平大晒场
但是到了3月下旬天气骤变,3月30日一场严重的倒春寒席卷整个福建茶区,南平地区高山茶园“喜提一场春雪”,政和茶区难得一见的在雪中抢收茶青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大家在叹为观止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心疼茶农的感受。

*政和茶区2025年3月31日冻害
而柘荣的高山区茶农连让你心疼的机会都没有了,一场冻雨直接让高山区的茶季提前画上句号。
而福鼎海洋性气候的优势在这时候显现出来了,同样是倒春寒,即使是福鼎的高海拔区域,气温依然保持在冰点以上,茶树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伤害,反而让前阵子因气候升高有点疯长的芽头稍稍收敛了一些。

*3月19日磻溪青龙山福鼎大毫山场
4月1日气温开始回暖,又是连续多天的晴好北风天,福鼎茶农开始抢收一波高等级牡丹,闽北地区的晚生政大、水仙和菜茶开始采制银针和牡丹王。今年的白茶季在历年最好的采制天气中悄然过半。
No.
2
信心:该有的总会有
其实,今年茶季的整体气候并不算完美,从去年开始,福建茶区遭遇严重的冬旱,开采前业内普遍预测减产20%~30%,到了3月中旬的时候,更是乱成一锅粥,往年长势最好的低海拔台地茶今年不仅发芽迟,产量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反而是高海拔地区或者靠近水源地的茶树,以及抛荒管理的茶树受到的影响比想象中的大。

*3月16日政和岭头村政和大白母树还未发芽
所以你在茶区上会听到关于今年的茶很多完全相反的说法,有的人说他的茶完全没发,而有些人却说基本保持正常产量。都是同一片天,树却又不同的长法,市场也是同一个市场,但是对市场的看法在2025年也悄悄有了分化。

*2025年3月19日点头茶青交易市场
先聊聊白茶市场的一个重要风向标,福鼎的茶青价格。今年的福鼎茶青批发市场人不算多,和老市场的拥挤热闹的烟火气比起来,现在的茶青批发市场更像是管理有条的现代化超市。

*3月19日福鼎点头茶青交易市场
进入市场的茶青均需通过管理人员的严格审核,凭借福鼎白茶的茶青交易卡方可通行,市场也因此从原本的开放式转变为封闭式管理,仅保留一处出入口以供往来。但是市场的信心和氛围显然比去年茶青暴跌的时候好了很多。
3月19日,我们在茶青交易市场观察到的成交价格在90-130元不等。价格大概与18~19年左右的茶青价格持平。而闽北市场普货的福安大白银针在去年同期的基础上还有10%~20%的下滑。

*3月18日柘荣大岗头福鼎大白老树茶芽
新茶青市场交易不旺的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分流,福鼎管阳茶青交易市场在今年茶季也正式投入使用,而另一个核心产区磻溪镇sc厂家近100家,已经完全消化当地优质茶青资源。

*管阳茶青交易市场
说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往年我在大洋山晚上下山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开得飞快地皮卡,大多是运青下山的货车,但是今年我们从大洋山下山的时候基本上没看到什么车。

*3月16日福鼎磻溪大洋山福鼎大毫茶芽
但是大洋山的优质茶青价格依然坚挺,普遍成交价格在130-150之间,个别荒野老树的成交价依然是“地下”进行,据我不愿透露姓名的盆友透露,他在3月18日收的磻溪荒野老树银针茶青价格是380元。

*3月19日闽东茶区荒野茶园
据这个神秘的朋友介绍,之所以能花市场普货一倍以上的价格收青,当然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市场复苏的气息。
从21~22年开始我们就观察到了白茶市场也出现了精品化、小众化的趋势。在24年的市场背景中,这些小而美的企业的生存状态,应该说会好于市场的平均水平。但是市场情绪的两极分化好像在进一步加剧。
根据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系统平台的记录,今年茶季期间,福鼎51家省级龙头企业每天的茶青收购数据被公布。

*3月30日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公布茶企茶青交易量龙虎榜/图源自网络
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茶企与排名靠后的茶企之间存在显著的收购量差异,这种差距已经达到了指数级。
No.
3
大数据:数据面前的平等和不平等
福鼎白茶公众号每天公布的省级龙头企业收青数据,来自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系统,这套溯源系统前身是三年前推出的茶青卡管理系统。
在22年的白茶半程观察中,我曾经对这套刚刚面世的系统表达了不乐观的欢迎。

*茶青经纪人在使用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系统交易茶青
不乐观的地方在于“对于这种制作流程长,流通链条多,乃至需要较长存储周期的农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原料,进行严格的溯源管理,在逻辑上我是不看好的,在国内外基本上也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
没想到啊没想到,仅仅过了三年福鼎白茶的这套大数据就在逻辑上已经能自洽了。

*3月17日柘荣东源乡茶青交易市场
在茶农的层面上他管起来了,今年在县头的交易市场,没有茶青交易卡你已经进不了门了,包括原来的茶青“倒爷”现在在茶青交易系统里也有了统一的称呼“茶青经纪人”,而茶农们自己送上厂里的茶青,在一些大厂里也需要有茶青交易卡才能收钱,而且这个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

*3月16日建阳漳墩苏源村茶园,自然木楼萎凋老茶厂
在茶企的层面他卷起来了,每天公布的收青数据在无形之中给了企业不小的压力。而在今年茶季之前,福鼎政府还公布了关于支持白茶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政策,据说,企业收青量能和政府相关的金融支持有直接的联系。
顺便说一说这个政策。据我所知,福鼎本次公布的对白茶产业的金融政策,是中国产茶县里面的首例。其中的一系列举措颇有分量。据我一些体制内的茶友们评价,福鼎政府的这些金融政策颇具有一些“改革开放时期的勇气”。

*政和岭头村政和大白母树
我在22年的白茶半程观察中还写过,白茶这种以终端产品涨价预期刺激原材料涨价,再以原材料涨价倒逼产品涨价的“面粉与面包”的逻辑与中国房地产市场颇为相像。
而这几年白茶的价格曲线也基本上也和房价走势高度重合,而福鼎政府在此关键时刻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其背后的深意着实耐人寻味。

*2025年情人节,福鼎政府制定出台《福鼎市金融财政支持春茶生产若干措施》
而对于我们喝茶的消费者而言,大数据溯源系统同样有用。今年福鼎打通了原有一品一码和大数据溯源码,实现了两码合一,消费者扫这一个二维码就能知道茶青的准确来源,而企业能发出去的溯源码也和企业茶青的采购量对应。
对于白茶这样一个需要时间提升价值的产品来说,再过几年,有码和没码的产品价格差距一拉开,这套大数据溯源系统的含金量还能再上一个台阶,佩服啊。

*福鼎白茶国有公共仓/图片源自网络
这样的系统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真的是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这不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协会能做到,只有一个理解行业且强有力的政府才能完成。现在我对这套大数据系统唯一的建议就是,福鼎政府不要小气,借给其他需要的区域抄个作业。
福鼎白茶的今年的slogan改成了福鼎白茶、中国甜。其实我更喜欢原来的那句,世界白茶看中国、中国白茶看福鼎。但是作为一个滋味极端主义的茶行业从业者,我对这句口号的开放又很矛盾。

白茶的滋味如果只看福鼎难免单调,所以我们才会策划了银针集萃四县针藏的话题。此处有私货插播一条广告。但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白茶在过去完全靠福鼎,在当下依然看福鼎。
在去年这样不乐观的环境中,我们看到福鼎政府福鼎茶企敢作为能作为的状态确实是感到佩服的,白茶这个行业能有福鼎这样存在,挺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