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白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潮”,与前几年的一路高歌形成明显的落差。与2023年相比,2024年茶青价格低了3成之多,有些地方甚至经历腰斩。对于白茶而言,茶青价格直接影响着成品茶交易的水准,所以去年对很多从业者来说,很难熬。

*3月19日的福鼎点头茶青交易市场
今年的白茶春茶季,几乎所有人的视角都在点头茶青交易市场上,茶青开市的青叶成交价如何?今年的行情还会不会再低?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好在,经过政府宏观调控之下的市场今年算是跟去年相对持平,至少做到了市场的维稳。

*3月18日的福鼎大白银针
解读茶青价格的信息之后发现,除了市场调控,市场需求的减少(很多采购商减少了采购量),同时大家也在说,今年的气候让茶部分减产。这减产的原因有两点,一来去年市场行情的走低,让大家对茶园的管理有点“不用力”了,二来去年冬季的干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量,很多茶园在银针季还没有明显的冒芽。

*建阳漳墩群体种
但是,假如辩证着来看,这种情况反而早就了茶品质的提升,也是一份有价值的收获。没有过多雨水造成的徒长,让银针的香气更具有升发力。没有过度管理的产量,反而还给茶树自我生长的契机。再加上今年春茶季有持续一周的好天气,出精品是必然的趋势。
就连只懂喝茶不懂做茶的Y老师都说,今年的茶闭着眼睛都做的好。

当然,Y老师不会做茶不要紧,请高手来做我们来喝总可以吧!集合了四县四品种的炭焙白毫银针集萃它来了,白茶教室正在火热预售,余量不多,快快上车!
成品好不好?
半成品就能见分晓
岩茶江湖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岩茶做的怎么样?就看做青,做青的好坏决定了茶的基本基调”。关键工序里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成品结果的呈现。对于仅有两道工艺的白茶,萎凋阶段就像岩茶的“做青”,萎凋程度是白茶重要的时间与变化节点,恰如其分的半成品状态是茶前期的总结与茶后期变化的基础。

*福鼎茶区的日光萎凋
精于制茶的山场主人总是在白茶的萎凋阶段下功夫,也逐渐衍生出了多种流派,比如做清派与做透派。做清派的人认为,白茶风味最大的特色就是鲜爽,萎凋就是要将白茶的鲜爽度做出来,再进行干燥定型稳定品质。
而做透派更加注重茶叶品质的后期温度与耐存储,甚至是后期转化,所以前期的通透是十分必要的,这时候可能会牺牲掉茶鲜爽的部分。
两者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各自的市场之下的工艺选择而已。

Y老师在茶季拜访福鼎一叶九鼎吴志坚老师时了解到,白茶的萎凋时间也是可以做到七天的,与常规36-72小时的萎凋时间不同,茶叶在水筛上走水的时间没有最久只有更久,没有时间限制,有时间就会萎凋,当然时间只是其中一个尺度,相应伴随的是萎凋环境的维稳。
只有萎凋足够了,才进行之后的复晒、温养、炭焙,在喝了这种方式之下的半成品银针之后发现,花粉香幽雅,水感清透没有新茶的半点青涩,还透着山场的悠长气韵,可见白茶半成品也是能够做到与成品无异的程度。

所以,2025年的银针集萃茶品都已陆续下架还处在温养阶段,Y老师就迫不及待的将今年的白毫银针半成品都收集过来,看看都是什么状态呢?

*2025乙巳年银针集萃半成品评测
这里再次跟大家重复一下,2025乙巳年的四县针藏银针来自福鼎、柘荣、建阳、政和,品种包括了福鼎大毫、福鼎大白、漳墩小白、政和大白,我们都是选择各地的代表性品种所制作的银针,将等级拉满,将山场与品种特色指数拉……好吧,将满未满,总之一定是我们的着力之选。

银针集萃一罐250g半斤,组合装共4罐2斤,大家可以喝一份,存一份,将价格最低,品质超高的白毫银针收入囊中!
@闽东派
01/
能被坚定选择的山场
一定不简单

品种:福鼎大毫
茶青产地:福鼎磻溪大洋山
采摘时间:2025.3.19
制作人:郑建明
5克芽头数:181颗
福鼎大洋山是我们白茶“山场”概念框架里必然出现的地方,越来越细化的白茶玩法一定是通过地域与气候拉开差距的,毕竟白茶产区覆盖面如此之广(涉及18个省份),相信能够在风味上脱颖而出的一定需要地域优势的加持。

*福鼎磻溪大洋山茶园基地
白茶不同于岩茶这种工艺繁琐的茶类,工艺的传神手法有扭转风味的能力。白茶真是靠山场这个综合能力来撑起茶叶骨架的茶类。如果说大洋山白茶的茶滋味特点有什么?靠着我们多次进山喝茶,每年收集集萃茶叶样本之后获得的结论就是,这里的茶有种轻灵的甜润。

这种感官直觉,文字说起来可能大同小异,但喝到嘴巴的细甜与舌尖回甘,没有压迫与粗重感,饮茶如饮泉,又多了一层氨基酸的鲜。
我们每年上山,郑师傅的做茶状态都是全情投入,凌乱的发型,疲惫的神态,飘忽的步伐,俨然将精气神都给了茶,我们叹服他的认真也钟情于他的茶。

*福鼎磻溪大洋山福鼎大毫茶芽
“今年的天气是最好的”。从茶青入场,带着茉莉花香的青叶就诉说着这一点。在精于识别茶青原料的郑建明看来,好的青料自带花香而香型清晰,调和的温光水条件持续刺激着茶青芳香物质的升发。

从福鼎大毫的半成品表现来看,干茶就有着儿时干果零食的清甜,连续几天接受日光萎凋的白毫银针,做出了稳定的毫香。

*大洋山福鼎大毫半成品
半成品的白毫银针略带着“火气”,喝起来从舌尖顺延着口腔炸开的粉感的蜜甜,而后回甘迅速像不愿相欠的样子立马给口腔以同等的待遇,

*福鼎大洋山福鼎大毫半成品茶汤
水感里也透着花团锦簇的粉香,如漂浮于水波之上,巡着微波粼粼的花瓣,就着茶汤一饮而下。
02/
用吴光辉的话说
简直鲜掉了眉毛

品种:福鼎大白
茶青产地:柘荣大岗头
采摘时间:2025.3.18
制作人:吴光辉
5克芽头数:164颗
白茶春茶季的时候,3月18日,我们刚好到达柘荣。尽管已经是皓日朗朗的春天,在柘荣晚上还是要穿羽绒服。在抖抖嗖嗖中我们迎接到了我们福鼎大白银针。
“今天开厂的第一批料子就是你们的”,吴光辉这样说。

*福鼎大白根部
福鼎大白老树老树的原料来自于柘荣大岗头一处通透的小山岗,1973-1978年种下的福鼎大白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保留,老树根部遒劲,被修剪之后升发的大白新芽也是喜人的壮实。

*福鼎大白茶芽
福鼎大白这个品种能在这柘荣得以幸存,源自于柘荣在闽东茶产区的“隐身姿态”,产能高的茶区已将福鼎大白该种福鼎大毫,而像高山茶区种植量少,对整体全境的总产量影响不大而幸运的留存下来。

*闽东系测评组(福鼎大白&福鼎大毫)
进厂的福鼎大白老树茶青抓起来沉重紧实,有着欲弹跳而起的活感。新树有新树的灵气,老树有老树的沉稳,福鼎大白的半成品在外形上不输福鼎大毫,茶人常说福鼎大白有着本地土种的短秀,但其实管理良好的福鼎大白依旧有可圈可点的外形优势。

福鼎大白半成品的干茶香气张扬,相信这是必不可少的日晒工艺的功劳,除此之外有意思的是,吴光辉在高山茶区的室内萎凋是采用“炭萎凋”,来提高夜间萎凋环境的温度维持均衡的萎凋节奏。

*柘荣大岗头老树福鼎大白半成品干茶
福鼎大白给我们最大的印象就是“鲜”,就吴光辉在茶青下架时所言“简直鲜掉了眉毛”。到我们评测时,毛茶茶汤中带着原始珍馐的鲜活能量分子,有股冲击力的蛮劲,又有老树的稳重柔和。

*柘荣大岗头福鼎大白老树半成品茶汤
类竹叶的清香在毫香之间游离融合,吴光辉的做茶手法细腻,有种铁汉柔情的风骨。
@闽北派
03/
找不到人采的小白银针

品种:漳墩小白
茶青产地:建阳漳墩小白
采摘时间:2025.4.7
制作人:王书云、王忠文
5克芽头数:256颗
Y老师喝到初次喝到小白银针就在建阳漳墩苏源村,群体种惯常被制作以贡眉等级而少有拿去制作银针的。

*闽北系测评组(小白银针&政大银针)
贡眉本身的可玩性就比较丰富,因为不同产区不同山场的贡眉在风味上相去甚远,但都各带异域特色,就像人类族群里的少数民族,各自的民族秉性造就了各自的风情。

*生长在一处但是有着不同芽叶性状的菜茶
贡眉已然足够讨喜,还为什么要做银针呢?与小白银针的初艳遇就可以说明问题,与选育种不同,小白似乎自带变数复杂的基因密码,一来本身的基因丰富性,二来在被采摘之时就囊括了多株变种的茶叶原料。

*建阳漳墩苏源村小白茶园
所以,尽管是银针这种嫩的不能再嫩的青料等级,也照样有着可品鉴的风味源,甚至说,银针的高饱和度的内质集合态,没有被疏散的生化物质,在越冬之后聚齐了由树源而来的营养成分。

*新发的小白茶芽
小白银针是越泡越有的。上了年份的小白银针还有种参香,茶汤里也似参片溶于水之后的郁然药香,说夸张一点真是世间少有。所以Y老师对小白银针从此就觊觎上了。

这次银针集萃,我们终于咬咬后槽牙,定下了来自漳墩苏源村,由双非遗父子王书云、王忠文制作而成的稀缺品小白银针,据说因为量少难采,采茶阿姨都很难找,这次也要将属于Y老师的惊喜分享给大家。

*建阳漳墩苏源村小白银针半成品干茶
好了,到我们测评小白银针半成品的时候还真被惊艳到了。开盖时的香气纯净张扬,具有高级感的野花香、茉莉花香与粉蜜香夺盖而出,迫不及待地扬起春意暖阳,有种绚烂的绽放感。

*建阳漳墩苏源村小白银针半成品茶汤
小白银针的鲜灵度极高,茶汤入口时细啜时的灵动感欢脱跳跃,抓不住水路走向,只觉清明朗朗,干净爽利。

*建阳漳墩苏源村小白银针半成品叶底
仔细看叶底就会发现,银针芽头各异,有些娇俏如莲心,有些壮如初生桃叶的芽孢,有弯如朔望之月,有形如初探头的鲜笋……所以在我们的测评中,小白银针是芽头数最多的品种,折算一下就是1斤约25600颗芽头。这不妥妥的白茶“金骏眉”吗?
04/
最能代表“政和味”的
政和大白一定要有

品种:政和大白
茶青产地:政和东平界溪
采摘时间:2025.4.9
制作人:张泽滨
5克芽头数:131颗
与福鼎大白相似的命运,政和大白在政和保留的并不多,被福安大白超越的江湖地位,政和大白好像也并不Care。因为喜欢政大的始终会折服于它的厚重水路与滋味感,有种任选育种称霸天下,而它稳如泰山自立一方的定力。

*政和大白母树
善源白张泽滨算是政和大白的铁粉,全线产品几乎以政和大白为主。在政和界溪的政和大白茶园里,张泽滨说政和大白的滋味很好,只是要遇到懂它的人。相较于刻板印象里白茶的“轻轻柔柔”,政和大白的有着看似粗犷的丰富,有着山野的性格。

*政和东平界溪政大茶园
政和大白属于晚生种,在政和产量极低不到全域的20%,位于界溪的政大茶园树龄70多年属于老树了,在评测时,政和大白银针在四个样品中有着明显的外形与色泽的区别。

政大银针的采摘属于扭针法,让采摘时茶芽芽头的伤害减到最小,政大的干茶明显稍长,这与它本身品种属于大叶种有关,而略显灰白的标识性的茶色是政和白茶自然萎凋工艺使然。

*政和东平界溪政和大白银针半成品干茶
政大的半成品也自带闽北白茶风格,静默中的干茶也如老树般平和沉寂,水感里透着古道岩感的扎实,在这种稳重之上,一面又是新茶必不可少的鲜甜,一面又是柔性水感的润泽,整体是糯的,质感犹如看似大开大合的笔墨线条在细微处又细腻婉转。

*政和东平政和大白半成品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