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畅可是公认的革命老大姐。
1922 年,经赵世炎、刘伯坚介绍,蔡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次年顺利转为中共党员。
为了更高效地开展党的工作,蔡畅毅然从里昂转至巴黎,在这里,她收获了自己的革命伴侣。
其实,早在国内时,李富春就听蔡和森提及他有个妹妹。通过与蔡畅的实际交往,李富春被蔡畅文雅吸引,在相处中,两人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
1923 年 3 月,在邓小平的见证下,李富春和蔡畅完成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到了大革命时期,蔡畅一门心思扑在了妇女解放运动上,主持起妇女运动讲习所。毛主席对妇女解放运动非常的重视,他一直关注着蔡畅工作的进展,还多次和蔡畅研究妇女运动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说起来,毛主席和蔡畅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新民学会,蔡畅借着兄长蔡和森的牵线,有幸结识了毛主席。在学会组织的交流会上,她总是听得格外认真,毛主席对时事的分析,见解深刻,让蔡畅心里深受触动。而毛主席也留意到了蔡畅这个充满革命热情的年轻姑娘,彼时,两人还不知道未来会有那么深的交集。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被敌人围剿,物资特别缺。可蔡畅没有被吓退,接着就办起了女子夜校和妇女干部培训班,一门心思地培养起女干部来。
毛主席那时正带着红军艰苦奋战,但也时刻惦记着各项建设工作。蔡畅办学得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像师资不够等。她都会主动跟毛主席说了这些情况,毛主席特别上心,马上让相关部门全力支持蔡畅的工作。
慢慢地,夜校和轮训班顺顺利利地办起来了,为根据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妇女干部。
红军开始长征后,蔡畅依旧认真负责,她任职于红一方面军地方工作部,主要负责群众工作。组长看她工作需要,特地给她配了一头骡子代步,并派遣肖贤忠担任她的马夫。肖贤忠来自江西吉安,曾为李富春担任勤务员,深知蔡畅为人平易近人,深受群众爱戴,因此高高兴兴地去报到。
在长征途中,除非遭遇急行军,否则蔡畅总是将骡子让给伤病员乘坐,或是让骡子为病弱的同志驮运行李,自己则与战士们一同徒步行军。有时,一天的行程甚至长达百多里路,但蔡畅从未有过丝毫抱怨。
起初,肖贤忠看到蔡畅如此劳累,心中不忍,忍不住劝说道:“大姐,求您骑上牲口歇歇脚吧,您要是累垮了,我怎么向政委(李富春)交待?”
然而,蔡畅却坚定地回应道:“伤病员比我更需要它啊!他们要是掉队被敌人抓住,我们如何对得起这些为革命受伤的兄弟?况且,我与同志们一同行走,说说笑笑,反而更能缓解疲劳。”
随着时间的推移,肖贤忠看到众多首长平日里都将牲口让给伤病员,对战士们关怀备至,深受触动,也逐渐理解了蔡畅的做法。此后,每当遇到伤病员,还没等蔡畅开口,肖贤忠便会主动搀扶他们骑上牲口,全力协助蔡畅做好对伤病员的照顾工作。
即便在长征结束后,蔡畅依旧没有放弃自己培养人才的想法,1940 年,中国女子大学正式创办,蔡畅为了把女大办好,费了不少心思,到处筹备师资、教材和物资。
毛主席对此大力支持,在女大开学典礼上,毛主席亲自去了还发表重要讲话,鼓励女大学员们好好学习。之后,毛主席还多次关心女大的教学情况,和蔡畅交流办学经验和方向。
在毛主席的指导下,蔡畅带着女大师生不断探索创新,为抗战时期培养了好多优秀妇女干部。
一次,毛主席应邀作报告,还跟蔡畅开玩笑说:“大姐,你这是要桃李满天下呀!”
蔡畅早年赴法赴苏的经历,让她具备了广阔的国际视野,为她带领中国妇女走向国际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7 年 2 月,蔡畅代表解放区妇女参加了国际妇联第一次理事会议。在会上,她发表了《为争取独立、民主、和平而奋斗的中国妇女》的报告,首次向世界全面介绍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现状。
翌年 11 月,蔡畅领导代表团出席第二届世界妇女大会,顺利获选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
除了领导全国妇联外,蔡畅还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计献策。她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务,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仅是蔡畅,她的丈夫李富春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建设领域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长期致力于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了多个重要五年计划的编制与推进工作。
进入晚年,李富春依然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出谋划策。
尽管身体已大不如前,经常遭受疾病的困扰,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他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审阅各类经济数据和报告,仔细分析里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富春的身体逐渐不堪重负。他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医院接受治疗。但即便在病床上,他也心系国家经济建设。他会让工作人员将最新的经济资料带到病房,坚持阅读和研究,可惜,最终,李富春还是没能战胜病魔。
李富春的离世,对蔡畅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李富春去世后,蔡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妇女事业中。
在一些偏远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女性入学率较低。蔡畅亲自前往这些地区考察,与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沟通协调。例如,在某贫困山区,学校数量有限,师资匮乏,许多女孩子因为上学路途遥远、教学条件差等原因早早辍学。
蔡畅了解情况后,一方面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用于修建新的学校和改善现有学校的设施;另一方面,她动员优秀教师前往这些地区支教,并推动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提升当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她的努力下,该地区女性入学率在几年内有了大幅提高,许多女孩子得以走进校园,接受知识的熏陶。
在推动妇女就业方面,蔡畅也不遗余力。她积极与企业界沟通,鼓励企业为女性提供更多适合的工作岗位,为此,她组织了一系列针对妇女的职业培训活动,许多妇女通过培训掌握了相关技能,进入了相关行业工作,实现了经济独立。
在生活中,蔡畅始终保持着简朴的作风。她居住在朴素的住所里,家中的陈设简单而整洁。尽管她在革命生涯中经历了诸多艰辛,但她从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关心他人和社会事务上。
蔡畅去世后,全国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党和国家对她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的追悼会上,众多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悼念,表达对她的深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