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
我们把建党之前视为毛主席的学子时期。这一时期,先是入私塾接触中国汉字的传统书写工具——毛笔;同时在家中帮助父亲记账熟悉毛笔书写;到了第一师范学校,开始规范学习书法。毛主席深受国学传统教育,广泛地研习了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人的法贴,并在游历中留意考察古代碑石、佛家写经和民间书法,逐步领会了书法用笔的基本要领,博学广积,为他打下了严谨而深厚的书法功底。这一时期公之于众的书法手迹不多,但这些已经发表的个别书法作品,基本上可以集中体现毛主席早期书法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形成了严谨、开张、强健、瘦劲的风骨。
致 黎锦熙
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九日
黎锦煕先生
邵西仁兄足下:
前月从熊君传来足下一书,教诲良多。兹有欲为足下言者,方今恶声日高,正义蒙塞,士人丁此大厄,正当龙潜不见,以待有为,不可急图进取。如足下之事,乃至崇之业。然彼方以术愚人,今反进以智人之术,其可合邪?收揽名士政策,日起日巧,有自欲用天下之志者,乃反为人所用欤!元凯臣舜,服善也;扬刘臣莽,附势也。辨夫今之为舜欤抑莽欤者,则所以自处明矣!北京如冶炉,所过必化。弟闻人言,辄用心悸。来书言速归讲学并言北京臭腐,不可久居,至今不见征轺之返;又闻将有所为,于此久居不去。窃大惑不可解,故不敢不言,望察焉,急归无恋也。弟在学校,依兄所教言,孳孳不敢叛,然性不好束缚。终见此非读书之地,意志不自由,程度太低,俦侣太恶,有用之身,宝贵之时日,逐渐催落,以衰以逝,心中实大悲伤。昔朱子谓:『不能使船者嫌溪曲。』弟诚不能为古人所为,宜为其所讥,然亦有『幽谷乔木』之训。如此等学校者,直下下之幽谷也。必欲弃去;就良图,立远志,渴望兄归,一商筹之。生平不见良师友,得吾兄恨晚,甚愿日日趋前请教。两年以来,求友之心甚炽,夏假后,乃作一启事,张之各校,应者亦五六人。近日心事稍快惟此耳。岁将晏,气候日寒起居注意,道路珍摄。不复一一。
润之弟毛泽东顿首
十一月九日
注释
[1]黎锦熙(1890--1978),字邵西,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学家,九三学社早期创始人之一。其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期间(1914至1915年上半年)曾为青年毛泽东的老师,此后二人多有书信往来。中央档案馆现保存有几封毛泽东致黎锦熙的书信原件。这是其中之一,可见二人师友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