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支付宝上交给国家,是不是一个好办法

狐狸先森讲历史 2021-02-22 14:18:36

马云曾经说过,“只要国家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将支付宝上交给国家。”

随着蚂蚁金服IPO受阻,似乎这句话要兑现了。

在南宋末年,也有一场“把财产上交国家”的运动。

我们来看看,这次运动给南宋带来什么后果。

01

南宋末年,权臣贾似道当政。

对于贾似道这个形象,大家有兴趣可以看连续剧《蟋蟀宰相》,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贾似道做过南宋的太师,还被任命为平章军国重事,这是当时一个官职名称,比当朝宰相的地位还高,可以说是大权在握,专横跋扈。

他的权力大到什么程度呢?

就连皇帝都不叫他的名字,管他叫“师臣”,允许他有入朝不拜的特权。

甚至退朝的时候,皇帝都要目送他走出去。

当然,贾似道的下场也很惨,在流放路上被义士杀掉了,因为当时全南宋的人,都把他当汉奸。

贾似道的罪状非常多,其中有一项,叫“回买公田”,是说贾似道强买民田,侵犯私人利益。

这件事发生的大背景是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大规模入侵,在这种压力下,南宋财政变得极度紧张。

为了挽救财政,在皇帝的支持下,贾似道等人就开始对江南地区的官户、民户的田地动心思了,家里的地超过二百亩的,就抽取三分之一买为公田。

这些超过二百亩的田地就被叫作逾限田。

说白了,就是抽有钱人的血,来补充财政。

刚开始设计政策的时候,确实是针对逾限田的。

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就变样了,变成不分对象强制购买。

就连只有一百亩田地的民户也不能幸免。

更过分的是,你不是回买吗?

那至少应该保障老百姓的利益啊,实际中,购买的价格反而大大低于市场价,老百姓亏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并没有。

价格低不说,还不用正经的金银货币付钱,用的是纸币,甚至还有用僧道的度牒和荣誉官员头衔来支付的。

度牒,就是国家给出家人发的证明文件。

你给老百姓度牒是啥意思哦,是让老百姓都出家当和尚?

这样的“回买公田”,可以说是抢都不过分。

就这样,只用了半年时间,国家就买进了350万亩田地。

02

南宋朝廷这样干,其实也是有客观存在的苦衷。

贾似道的理由是,国家财政已经没法靠发行纸币增收了,富裕的老百姓也没办法用纸币来买粮食,但国家还得打仗抵御外部入侵,那就可以靠回买公田后生产的粮食给军队供给。

这样也就不必用纸币强行采购老百姓的粮食,还能减少纸币的发行量,提升它的价值。

咦?被贾似道这么一说,好像还挺有道理,似乎这个“回买公田”政策是可以实现双赢。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真实效果吧。

如果只看给军队的供给,那回买公田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当时的皇帝是这样评价此政策:“每年的军饷都靠这些公田,没了公田,军饷怎么办?国家财政怎么办?”

贾似道说的减少纸币发行量,提升纸币价值,实现了吗?

并没有。

宋朝的商品经济繁荣,大家都知道。

市场流通的金属货币不足,民间早就产生了自己的纸币加以补充。

纸币,在宋朝是用楮树皮造出来的纸印刷的,因此也叫楮币,具体在北宋时有“交子”,南宋时有“会子”。

根据现代的金融知识,如果准备金充足,纸币发行和经济发展、金融深化程度保持一致,那国家通过发行纸币确实是可以带来一定财政收入的,这叫铸币税。

这样的纸币发行不会伤害民众的利益,还能促进经济发展。

但要达到这么好的效果,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民众要对国家有信心,相信国家发行的纸币能够买到相当于票面价值的商品。

宋朝能做到这样吗?

南宋时发行的会子,一开始规定在发行两三年后,国家就会用金属货币、盐茶等实物或专卖的许可证去兑换。

所以在南宋的前期,民间对这种可以兑换的会子是有信心的,国家也就这样获得了纸币发行收入。

但是到了南宋后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在蒙古铁骑步步紧逼的时候,军事开支大幅度增长,南宋朝廷把发行纸币当成是唯的增收手段。

纸币发行过多,就一定会不断地贬值,这就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国家也就很难再继续发行新的纸币。

其实这个贾似道也不是完全不作为,他在执政期间,很多次都想挽救纸币的危机。

但是,他手里没有足够的金属货币和实物资产,他所有的挽救措施都没有效果,纸币越来越被人轻贱。

在“回买公田”的过程中,纸币又成了主要的支付手段,发行量不减反增,不但没有解决纸币的信用问题,反而加剧了通货膨胀。

03

那在当时的南宋,到底有没有可能拯救纸币呢?

有一个可能,如果把公田买回去之后,官僚机构能好好经营公田,出产比过去更多的粮食,那不但可以供应军队,还可以用多余的粮食来兑换老百姓手里的纸币,这样也能维持纸币一定的信用。

但私田变公田后,产出不仅没增加,还减少了。

比如,一开始按乡设官庄,直接派官员去经营公田,农民就相当于国家的雇工。

但因为官僚机构的惰性和经营能力的低下,没成功。

朝廷又罢黜了官庄,改用包佃法,设立催租官,让老百姓自行承包这些地,然后按时交租。

这种情况下,农民相当于国家的佃农。

但是,对佃户压迫太深,收的租太高,那老百姓肯定觉得不划算啊,结果就是大量的良田被抛弃成了荒地。

后来干脆让提刑司兼领催租的任务。

提刑司相当于今天的检察院加公安局。

你想想看,把催租这样的经济行为,和刑罚的措施结合起来,老百姓还能有什么积极性。

这些给朝廷耕地的农民,已经沦为奴隶一般。

所以,南宋对公田的经营并没有提升老百姓对国家的信心,反而还起到了负面作用,想要挽救纸币和财政的危机也就更不可能了。

04

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是要找贾似道的茬,而是来讨论这样一件事:

如果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国家直接占有社会的实物资产,能不能保障国家的运行呢?

贾似道和他的君主,在国家遇到危机的时候,下意识地把社会的财富转为朝廷的财富,直接增加国家的财政基础。

之所以实施“回买公田”,是因为在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就是帝王的,拿你的田,怎么了?

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古代中国。

1917年,奥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面临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它的财政学家葛德雪开出的“药方”,就是“把财产还给国家”。

他的意思是,现代国家因为被剥夺了财产,所以在财政上不得不依靠有产者的税收,这样的国家就会受到普遍的敌视。

为什么敌视呢?

有钱的人敌视国家,因为国家要从他身上征税。

贫穷的人也敌视国家,因为在自己无助的时候,国家没法给予帮助。

所以葛德雪认为,只有让国家拥有财产,才能有可靠的财政立足点。

简单地理解,就是国家拥有社会的财产,不管有钱人还是穷人,都从这些国有资产里拿钱,而不是国家向他们征税。

这样老百姓就会对国家感恩戴德。

当然,最后奥地利政府没这样干,否则下场和南宋一样。

南宋末年的“回买公田”,证明了国家未必能有效地经营这些资产,也就很可能没法产生足够的收益去挽救财政危机。

这些从民间收回的财产,最后会被实际经营控制这些财产的权贵瓜分,国家并不能获得多少收入,反而会因为公共性被破坏而让老百姓对国家更加敌视。

我们来想下南宋末年的老百姓,国家把我的财产拿走了,比起北方的蒙古人,朝廷才是我的敌人。

所以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不会帮朝廷守住江山,南宋的统治根基动摇了,拥有再多公田,也无济于事。

国家把民间的财产收回国有,不但救不了古代帝国的命,也救不了现代国家的命。

1 阅读:95

狐狸先森讲历史

简介:狐狸先森坚持原创,输出精品内容,与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