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企业为何留不住北大人?
近日,方正集团因为未能按时支付企业债本息,而造成了债券实质性违约,至此,这个国内最大的高校系公司遭来了种种质疑,市场上一度传出某大型央企将介入接盘的消息。
受此影响,方正系上市公司方正科技、方正证券等相应北大系个股直线拉升,前者盘中甚至一度触及涨停,顺带带动了复旦系复旦复华、清华系同方控股等高校系个股集体走高。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短期债券的本息合计20.73亿元,利率4.94%,评级是AAA+,高于前不久爆雷的东旭AA+,却依旧翻车了。
昨日晚间,方正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高科、方正科技、方正证券、北大医药等同步发布公告,对上述报道回应称:尚未最终确定战略合作方及具体交易方案,利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方正系个股今日全线低开,怎么涨的,又怎么跌回去了。
方正系的翻车,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校办企业的思考,大学,一个本应做学问的地方,却拿着政府拨款去办企业了,这合乎常理吗?
方正系的版图据百科名词解释,校办企业即由学校创办或控股的以盈利性为目的的公司企业。如某某大学出版社,某某大学水厂、甚至是医院等等。
午茶君查询了方正系的企业分布,发现仅仅在A股上市公司层面,即已位列四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名单,同时也是拥有港股方正控股30%股份的大股东。
而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是,股价无一例外表现萎靡,全都是7元钱以下的个位数个股,港股的方正控股更是自2001年以来常年位于1港元净值之下,沦为仙股之列。
据方正证券财报显示,因公司主营业务受证券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对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变动情况难以进行准确估计;
也就是说,方正证券现今仍极度依赖于券商最基础的收入来源:经纪业务,占比幅度超过四份之三,而同一时期上市的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等则早已将收入来源进行多元化转型,增加了投资交易、机构业务等相关业务的比例;
换言之,方正证券作为一家国资系证券公司,在与同样背景的对手竞争之时,已然略显弱势,在股市整体萎靡的背景下,经纪业务持续萎靡,业绩自然渐行平庸。
那么,方正科技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作为一家半路借壳上市的公司,其业绩表现一直平平,自2015年以来每股收益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状态,比较意外的是,从2016年开始,其每股收益几乎前三季度均未负值,仅仅在面临年关之时勉强转正。
是什么行业,必须要等到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才能业绩直线回升?造成业绩由亏转损呢?显然,手法有很多,方正科技是否玩过手段,午茶君不去作出过多臆测,只是从经营业务中,我们似乎能得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据2016年年报显示,方正科技的主营业务还是分为印制电路板(PCB)和电脑相关产品的,可随后即将两个项目合并作为了一项主营业务构成,且如今的两项相加还没有当初的一项高。
换言之,这些年来,方正科技实际上是在走下坡路,股价不能代表一切,但至少反应了主力资金的不认同。
校办企业的疑虑“国家品牌计划”,一个由央视发起的计划名单,由公益部分和商业部分组成,将同时定制企业品牌故事,在央视各频道高频次播出,覆盖海尔、万达、比亚迪等二十余家企业,作为一个最佳曝光点的机会,却没有看见一家校办企业的名字,多的往往是民营公司。
同时,如果有细心的读者试图从世界500强名单中搜寻相应的关键词时,均未能查询到相应企业的身影。
尽管,今年1月,“CCTV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用语涉嫌违反《广告法》问题被约谈,世界500强名单也因为排名只看营收而存在忽视高研发公司的可能,可这并不能成为旗下未产生一家一线公司的理由,背靠中国最一流的人才库,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身份背景,却没有做出像BAT的企业,未免显得有些可笑。
诚然,不同于互联网公司的高光,科技型在经营时往往会表现低调,将重心放置于技术研发之上,因而很少会被置于媒体的聚光灯之下,自中兴事件以来,芯片自主被越来越多人注意,而也正是此时,紫光展锐、紫光国微等一众芯片公司才开始逐步浮上台面。
市场上曾一度传出将校办企业归还社会的呼声,国家每年拨款,不应该成为几家企业白得的资本金,双一流名校,也不应成为企业的信用背书。
这点,你是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