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杨大易要求335团在飞虎山就地转入防御作战,这让团长范天恩颇感意外,因为他早些时候接到的命令是拿下飞虎山后,继续攻击军隅里。
作为团长范天恩不知道,由于联合国军主力已经全部逃过了清川江,即便是他现在占领军隅里,38军断敌退路的任务也失去了意义。当然还有他更不可能知道的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已经给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安排了一出诱敌深入之计。不过他知道,既然师长命令他死守飞虎山,那飞虎山阵地就不能丢。于是抢修防御工事的命令,很快就传遍了飞虎山阵地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飞虎山上,335团什么都缺,首当其冲的挖战壕的工具。前期为了追击敌人,部队彻底轻装,丢掉了除武器之外的所有装具,铁锹、铁镐自然也没有随身携带。没有工具的志愿军战士只能用双手挖土,尽管中国士兵绝大多数都出身农家,祖祖辈辈与土地打交道,但用手挖土终不能长久,很快手指磨破了,指甲磨掉了。血水、雨水和泪水混在一起,模糊了范天恩的双眼。于是无奈的范天恩下达了一条十分无奈的命令:不准用手刨的方式挖坑道。他的命令是用刺刀。
112师师长杨大易
然而让人心酸不已的是,这条命令战士们竟然还拒绝执行。因为对于弹药从来就没有充足过的中国士兵而言,刺刀是仅次于子弹排在第二位的战斗武器,刺刀挖土卷了刃,会影响杀敌的。所以当毫无战斗经验的文化教员戴笃伯送上来一堆小铁锹时,许多战士都哭了。
在中国军队里文化教员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由于当时战士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能识文断字的文化教员就更显弥足珍贵。而数千年以来,中国人对文化人的尊重早已刻进了骨髓里,战场也不例外,所以战士们对他们也是呵护有加。冲锋打仗时,总是把他们放在最后,而撤退时他们也总是提前行动。但这一次不善言辞的戴笃伯没有撤下阵地,而是转身也加入了紧张的工事抢修中。
饥饿是335团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惨烈的厮杀战士们把它暂时忘却了,然而挖工事,超强的体力劳动,它便开始偷偷向每一名战士的身体袭来。可惜的是,在飞虎山第一位发明石头可以充饥志愿军战士,没有一本书记下了他的名字。我只能推测他应该是山东人,因为当他在恍惚中把一块石头放进嘴里时,却尝到了家乡枣子的甘甜。于是又有湖南藉的战士,在石头里品到了红烧肉的浓香。于是又有四川藉的战士吃出了火锅的辛辣,于是又有山西藉的战士喝到了成醋的酸爽。更多的战士从无处不在的石头中,回忆起了家乡的味道。家乡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尽管此时她已远在千里之外。
335团团长范天恩
11月4日下午,联合国军加强了军隅里的防御力量后,终于向飞虎山发起了疯狂的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