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民太苦了!请善待农民!他们的迷茫不止是土地问题

张闿看很久 2025-01-27 14:46:34

老农民真的是太苦了,国家的原始积累是通过老农民完成的,他们以低价甚至无偿的粮食拱养着国人的饭碗。

粮食打下来了,一等粮食给国家,二等粮食给集体,三等粮食给农民自己吃,他们吃的是最差的粮食。

三等粮食是什么概念?不太干的、有杂质的、瘪壳的,出粮率非常低。

300斤毛粮,带壳的,要是你去了壳,能出200多斤能吃的米就不错了!

现在虽然农民不再交“公粮”了,但他们还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以前粮食价格很低,20年前小麦才0.7元一斤,到2022年也才涨到1.3元一斤。农民们把自己的土地贡献出来,但得到的补偿却很少。

到现在,农民还在奉献。

他们在工业和城市化过程中,当“农民工”,干那些又脏又累又苦的活儿,把体力都耗光了。

虽然现在农民生活水平比过去改善多了,但是跟城里人相比差的还是很大!

老农民仍挣扎在社会最底层,仍是收入最低的弱势群体。这是我们的国家需要关注到的。

事实上,大部分农民只是解决了穿衣吃饭问题,一饭一菜甚至一咸菜是他们的常规食谱,一身廉价工作服几乎是他们全年的穿搭,城郊三公里的惬意、资源优势村落的富足,仅仅是百万自然村中的少数。

他们基本上没什么保障。现在有些农民不想交“新农合”,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看病报销的好处,而是交了实在心疼。

比如一家三口,一年要交1000多元,这可是种一季庄稼的收入。

交了医保,就没钱买农用物资,也没钱给孩子交学费。

那些60、70年代出生的老一代农民,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做贡献,现在老了,每个月才100多元的养老金,这点钱能干什么?

对此,网友们表示:

交公粮不合格时,都得拉回来,再晒干,再去交。在我小时候,到每个月的固定时间,供销社人员挑着担来收鸡蛋,农民按人头计算每月要上缴供销社鸡蛋,鸭蛋,年终还要上缴鸡鸭,钱虽说是给的,2分钱一个鸡蛋,就是成本家,我生病要吃个鸡蛋,妈妈舍不得煮,因为养的鸡,鸭不争气下蛋率低,完不成任务,还要向邻居借,那些,鸡,鸭,鱼都是上缴国家供应城里人吃的!支持农民六十岁周岁以上,有养老医疗保障,退休工资最少一千元,医疗全民制现在的财富分派确实太不合理,有的人每个月一万多,而贫下中农每月只有一百多,就等于往活人眼里揉沙子,明欺负人。中国最苦的就是农民,我从人就交公粮,下着雨披一个破衣服,把一块塑料布盖上公粮。我是60后农民出身女,打小帮父亲拉一滚车送过公粮,姊妹七个吃苦茭麦,红薯丝晒干做粑粑、饼、砣子。白米饭才过生日的时候才有一碗纯饭吃,那个年代农民真苦!40、50、60后老农民应该享受公平待遇!我是66年生的人,农民借粮吃,打欠条借生产队粮吃,是常事吃着公粮的退休金是1万多,交着公粮的退休金是100多,公平吗?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这个职业也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其中一部分农民可能将失去土地,不得不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或农业企业。

这样一来,年纪大的农民,靠每年几百元的土地流转费,生活肯定不够花。

对于那些还在种地的小农户,怎么跟现代农业接轨是个大问题。现代农业有资本、有政策支持,小农户很难竞争得过。

而且,农民的迷茫不止是土地问题。

现在城里失业的人也多,农民没了土地又没啥保障,更害怕找不到工作。

每年上千万大学生都为找工作发愁,这些“农民工”以后该怎么办呢?

而且,90后、00后的农民子女,既不会种地,又在城里落不下脚,可能会成为“回不去村、融不进城”的尴尬群体。

建议不仅要推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和城镇化,更要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

关键在于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同时反哺“三农”,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END—

0 阅读:0
张闿看很久

张闿看很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