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对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的一段历史比较陌生。
当时,我国派出了大批将士到新疆支援建设,他们常年生活在这样的边陲之地,婚姻大事成了国家不得不为他们考虑的问题。
为了让他们的家庭生活能有着落,中央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让新疆军区在内地招收未婚年轻女兵。

这一招,就招了五六万人,而其中的大头就是山东女兵,足足有2万多人,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数量。
为何在这些女兵当中,山东姑娘们会占到大头?
还有谣言说,这些进疆的姑娘们都被强迫嫁给了老干部,事实又是怎样的?

进疆的山东女兵人数最多,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山东的人口性别比例女多男少,正好和新疆部队里的汉子们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另一方面则源于王震将军在山东当地的亲自动员。
1952年,他在动员了8000多位湘妹子进疆之后,又决定将招募地点放到山东,此后便有大批山东姑娘开始奔赴新疆,在这个远离故乡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后半生。

关于当时山东女多男少的性别比例失调,有人做过分析称是因为连年战争的影响。从甲午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山东一直都处在战火之中,这就让当地的男性人口出现了锐减的态势。
在清朝宣统年间,山东的性别比例还在117.4,但到了1946年,便下降到了只有96.12,到了1949年,更是降到了只有93.57。

当然,除了战争中的伤亡,当时山东男性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随着全国胜利的到来,有大量的男性随着大部队南下打仗了。他们顾着追击蒋介石的残部,让本地的人力继续下滑。
在1953年,山东的性别比例有了一些上升,已经到了99.03,但还是低于100,是当时除了西康之外的全国仅有的另一个性别比例低于100的地区。

有人说,新疆在刚解放之后充满了阳刚之气,而女多男少的山东则展现出了一种阴柔之美,这两个地方在性别上展现出了明显的互补性。
可以说,山东进疆女兵最多,就是这一现象的一个很好的缩影。

关于山东女兵报名去新疆,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有多么的不情愿,背后其实充满了令人意外的热情。
一位名叫徐淑林的女兵就曾在媒体上说过自己当初报名的心态。
她说,那还是1952年的春天,她听到新疆军区在招人的消息后,便毫不犹豫报名了。

她是1932年出生的,报名参军的时候才20岁。
不过,她因为从小生活在山东一个小村庄里面,父母都是农民,村里的老人们常会在茶余饭后说些打仗的故事,她长时间耳濡目染,便有了成为一名军人,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志向。去新疆,对她来说是一个圆梦的机会。
很多人觉得那是吃苦,她的心里却并不这样想。

人生晚年,她回首自己过去的选择,完全没有后悔的情绪,反倒觉得那是自己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还说自己会永远留在新疆。
在新疆四十七团生活了60多年,在这里认识了自己的爱人,组建了家庭,在这里扎下了根,也眼看着这里在时光的长河中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心里只有高兴和满足。

参军的日子,也让她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
她对自己总是表现得非常节省,往往好几年都不舍得给自己买什么衣服,而看到兵团有需要,号召捐款捐物的时候,她总是义不容辞地冲在第一线,慷慨捐赠,帮助别人。

徐淑林的故事只是许许多多山东女兵的一个缩影。
她们当中,许多人老了以后都说,自己没有给山东人丢脸,她们到新疆是给山东人争光了。
在这些年的光阴里,她们不仅实现了自己参军报国的理想,也在遥远的新疆大地上树立了高大的山东人民形象。

这些山东女兵在新疆军区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地方特色,相比其他地方来的姑娘,她们要更加肯干,有着“干十分,说三分”的美名。
在新疆人看来,这些远道而来的姑娘们朴实能干,总是有活抢着干,又从不夸口自己的好,为人十分低调谦虚。

一位叫任华成的老人回忆说,有一位叫邢桂英的山东女兵捡石铺渠,干得总是又好又快。
场长到工地检查工作的时候,问她一天的工作量有多少,她只说有七八立方。
场长听了还觉得她进度慢,后来跟指导员说起这件事情,才知道原来这是这个小姑娘在谦虚,她少说了一个十,她一个人捡石头,就能捡十七八立方。

山东女兵的实在还在一位叫迟中格的女兵身上有着比较突出的表现。
她的家里有一台缝纫机,年轻的时候她能花上一个中午的时间,用它就缝出六条裤子来。
这些裤子她还不是给自己缝的,而是都给别人。
她给人做事,总是拿出自己十分的本事和诚意来,绝不偷奸耍滑,占人家便宜。

关于这些女兵在新疆的婚事,有谣言说她们是被强迫和一些老干部在一起的,这自然不是真的。
组织上撮合年轻女兵和大龄军官在一起确有其事,但并不是强迫,而是引导他们自由恋爱。
一些女兵在年老之后面对媒体的采访时都说,她们和老伴是自由恋爱的。

1950年,新中国就颁布了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之并行的是自由恋爱和自由婚配观念的普及。
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上是绝对不会做简单的拉郎配,强买强卖这样的事情的。
一位叫宫翠英的老人就回忆过自己与老伴儿唐永贵认识、恋爱的过程。
他们两个人刚见面的时候,一个是新兵,一个是首长,因为性格都比较强势,还闹出过一场“小冲突”。

当时,唐永贵对来部队的新兵表示欢迎,说了一句:“小鬼,热烈欢迎你们到部队!”
宫翠英“人小鬼大”,天不怕地不怕地顶了一句,说:“报告首长,我们是人,不是鬼!”

听到这句话,唐永贵当即被逗乐了,哈哈大笑起来,新兵们看见了则是一头雾水的样子,不知道他在笑些什么。
后来,年老回忆这件往事,宫翠英好像才读懂了里面的意味,也露出了笑意。
不过,她笑得含蓄,只是微微歪着脑袋,嘴角有着淡淡的笑。

不过,在早期女兵和将士们结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太好的现象。
比如,一位女兵在年老后就说,当时她们都调侃自己是被通知参加自己的婚礼的。
那时候,她们早上出去劳动还不知道自己要结婚,等到中午回来的时候,自己的洗脸盆和衣服就已经被拿到男方的屋子里去了。

还有一位叫綦珍香的退休女兵,老伴儿比自己要大十几岁,两个人也是在组织的撮合下走到一起的。对自己的这段婚姻,她显得十分介意,这么多年过去了,心里面还是有块疙瘩。
她还回忆起了当时领导找她谈话时候的情景,说自己当时也就谈了几次就仓促同意了,而她身边有些老乡则是组织上介绍了好几个人,都没能成,组织上也没有再强迫她们,她们后来也没怎么样。

对于这些女兵来说,找个军人做结婚对象,其实并不算得上是牺牲,背后有很多隐藏的好处。
比如,军人的社会地位在当时是很高的,作为军人家属的生活条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位叫薛德芬的女兵说,那时候嫁给军人做妻子,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她还回忆了自己在转业前的收入情况,说自己除了每个月能拿到工资之外,还在生孩子之后得到过一笔补贴和保姆费。
这些钱除了保证她的基本花销外,还能让她给远方的家人寄去一些钱,让她能养活一大家子人。

对于夫妻生活,薛德芬也觉得比较满意。她说,自己和刘积禄在婚姻中,一直是相濡以沫的。他们是在1954年10月结婚的,对方是医院的指导员,也是1949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两个人在结婚后一年就有了一个女儿。
在薛德芬的印象中,刘积禄工作时要求很严格,对新兵们的生活也很关心,谁家里有困难,他都会尽力帮助去解决;谁生病了,他也会去食堂帮忙做病号饭。

女兵们在结婚后的育儿生活也很值得一说。
她们在生孩子之后,不能老是呆在家里照顾孩子,还要复出继续工作,但是家庭事业两头顾,让很多人心力交瘁。
薛德芬就听说过很多因此导致的悲惨故事,比如有人因为工作忙,没照顾好孩子,导致孩子扑到火炉上的时候,被直接烧死了。
她自己在知道这些事情之后心有余悸,就专门拿出一些钱聘了保姆帮忙。她一共有三个孩子,在他们进了军区建的托儿所之前,都是由保姆帮忙照顾带大的。

总之,从事业到爱情再到家庭,新疆生活给这些山东女兵带来了很多,酸甜苦辣并不相同,她们的人生轨迹因此有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过去种种的一切,她们更多的是骄傲,而非后悔。
参考资料
1、山东两万女兵进疆戍边,她们许给了新疆、嫁给了兵团……
2、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她们是兵团的“李焕英”
3、湘鲁女兵在新疆.姚勇.光明日报出版社
用户11xxx59
去过军垦一连,老连长讲的和文章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