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远征军与广州三元里村民武装力量之间发生的自卫反击事件。
在这次战斗中,村民克服武器落后的劣势,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诱敌深入,大败英军,后来在广州地方官府的干涉下,英军才得以捡回性命。
三元里抗英斗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抵抗外国侵略的胜利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事件起因:鸦片战争清军失利,订立屈辱城下之盟1840年六月,英国海军少将懿律率皇家海军舰队47艘、4000余士兵从印度出发,抵达广东珠江口外,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在这场现代工业文明与古老农业文明的较量和碰撞中,战争从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生产力和军事力量落后的清帝国在英国坚船利炮的碾压下接连败退,随着英军迫近京畿,道光将林则徐等主战派官员革职,命主和派官员直隶总督琦善前往谈判。
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穿鼻条约》,割让香港岛,使道光大为不满,将琦善抄家革职,于1841年二月任命奕山为靖逆将军率一万八千余人南下广州与英军交战。
爱新觉罗·奕山,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十四子胤禵玄孙,道光族侄,历任正蓝旗护军统领、伊犁将军、御前大臣等职,出发前奕山夸下海口:
“务使逆夷片帆不返!”
但其表现却大跌眼镜,五月份奕山到达广州后,不仅没有认真备战,反而贪图享乐,购买大量西洋进口钟表和奢侈物品。
面对英军的进攻,清军一路败退,五月二十四日,广州附近要地全失,一万八千清军全部退回城内,军中秩序大乱。
奕山不得不投降求和,并签下《广州和约》,承诺向英军支付600万银元的赎城费。
然而贪婪成性的英军并未就此撤退,而是大肆劫掠,十三行的很多商铺被烧毁抢夺一空,此后又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泥城、西村及萧冈等村庄,肆意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其恶劣行为激起百姓反抗。
五月二十九日,十几名英军流窜至三元里,见一李姓农妇稍有姿色,便上前调戏,农妇大声呼喊救命。
丈夫菜农韦绍光听见其妻呼救,立即叫上村民将这十几名英军围住,在一顿狂殴下,有八名英军被打死,其余逃回广州城。
当晚韦绍光等人思量英军一定会来报复,为做好应对,他们于第二天清晨在三元古庙前集会,号召全体村民武装抗击。
同时在以何玉成为代表的爱国乡绅的组织下,三元里附近共103个村约一万五千人组成平英团,以大刀、弓箭和长矛为武器,齐聚在三元里村东北的牛栏岗上。
他们商定利用此处的复杂地形,诱歼敌人,一旦发现英军,就“一乡锣响,众乡响应”。
在韦绍光率领下,村民于庙前誓师:“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至此一场广州民间自发组织的对外自卫反击战打响了。
事件经过:清政府正规军没有搞定的英国殖民者,被乡民百姓搞定了五月三十日,三元里百余名武装村民作为诱饵,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石锤、鸟枪等武器,围困广州城北英军驻守的四方炮台进行佯攻。
驻防英军司令卧乌古负隅顽抗,在战斗中,少校毕霞紧张恐惧过度,再加上天气炎热,竟中暑昏倒在地,几分钟就死了。
双方对阵半日不分胜负,恼羞成怒的卧乌古指挥英军集中发射火枪火炮,农民军则按计划且战且退,据当时英军记载:
“我们的火箭炮继续对着他们的队伍一行一行地推过去,他们仍然没有什么畏惧的表现,摇动着旗帜和盾牌,引诱我们向前进。”
失去理智的英军立刻出兵一千余人前往追赶,不多时,英军就被引诱至预先设好的埋伏圈牛栏冈附近。
在英军还未缓过神来时,忽然战鼓擂响,旌旗蔽野,杀声震天,七八千武装农民从四周猛冲出来,将英军团团围困,慌忙之中的英军立刻开炮还击。
农民们虽武器落后,但利用有利地势和聪明战术与英军鏖战,到下午两点时分,天空突降大雨,电闪雷鸣,恶劣的天气导致英军火药受潮,枪炮全部哑火。
他们赖以指望的田间小路又被暴雨淹没,稻田一片汪洋,穿着皮靴的英国士兵在泥泞中寸步难行,农民军趁机冲出,将英军分割包围,用长矛猛刺英军。
英军士兵妄图以刺刀抵挡,但失去炮火弹药的支持,这些养尊处优的少爷兵根本不是村民武装的对手,以至于发出哀叹道:
“刺刀之于中国人的长矛,只不过是一种可怜的防御物罢了。”
其中一个六十人组成的连队,有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被刀砍毙伤。
此时的英军士气大落,胆战心惊,根本无心恋战,开始纷纷后撤,他们一个挨一个结成方阵,稳步向后撤退,在一番掩护下,终于于晚上九时狼狈逃回四方炮台。
在当天的战斗中,除了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伤亡外,另有英军5人死亡,23人受伤,虽然看上去伤亡比较小,但相对于鸦片战争的其他战役而言,这次英军的伤亡是相当大的。
五月三十一日,三元里人民乘胜追击,再次包围四方炮台,昨日的三元里胜利很快传遍广州,人们不敢相信不可一世的英国殖民者竟然被一群乡民打败。
受到战胜英军的鼓舞,一大批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等地乡村武装也陆续加入到三元里队伍中,围台民众增至数万。
他们相约围困饿死英军,甚至拿着土枪、土炮、盾牌、锄头、镰锹等与英军对峙。
卧乌古被这乌央乌央的民众吓得不敢应战,一边竖起白旗乞求和谈,另一半派人拜会奕山,请求其出兵驱散群众,如若不然将毁约攻城。
此时的奕山被围在广州城内筹集赎城费,英军是万不能得罪的,如果广州再次丢失,自己的乌纱帽势必不保。
于是他接受英军请求,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然后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组织围攻的何玉成等乡村士绅施加压力,警告他们。
如果事情再不平息,将拿他们是问,士绅害怕只能屈服,带头撤退,其他农民见状也渐渐散去,三元里抗英至此结束。
此后英军恫吓当地百姓“后勿再犯”,但这些士绅百姓丝毫不惧,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
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小结三元里抗英虽然没有对战局产生大的影响,但这次战斗却是农民自发组织的自卫行动,这种伟大的斗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