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随便拣起一根草递给文殊菩萨,说道:“这就是你要的药”

青云塾点墨人 2024-11-08 04:26:21

文殊菩萨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徧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於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殊接得示众曰:“此药能杀 人,亦能活人。”

——《指月录》第二卷 文殊菩萨

白话直译:

一天,文殊菩萨命善财童子去采药,说:“只要是药,就采回来。”

善财童子在大地四周巡查一遍之后,发现万物无一不可入药,就回来向文殊菩萨汇报:“大地万物没有不是药的,我如何采?”

文殊菩萨说:“只要是药,你就采回来。”

于是,善财童子在地上随意捡起一根草交给文殊。文殊菩萨接过善财童子递过来的草,举起来给大家看,并说道:“这药能杀 人,也能活人!”

鉴赏评说: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常常与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他们三者合称为“华严三圣”。

在《华严经》中记载,善财童子遇到文殊菩萨并向其请教佛法真谛,文殊菩萨曾指引他向南行,学习各种法门。

善财童子在南行求道途中,历经一百一十城,拜访过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不畏困难,一心追求解脱之道,最终遇普贤菩萨而成就佛道。

而这则公案说的就是善财童子相遇文殊菩萨时的一段经历。其实,在这则公案中,文殊菩萨已经向善财童子展示了佛法真谛,只不过善财童子的机缘或许并不在这里。

若要采药,务必要明晰何为药,欲区分药与非药,则必然需要特定的标准。然而,一旦确立了标准,便已不再是事物的原初形态,仅是人的主观臆断罢了。

三祖僧璨曾在《信心铭》中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从这已然可窥见禅宗的思想根源。

要说佛法真谛,实非易亦非难。之所以言难,皆为思维、言语之下的有别概念所致。不“拣精择肥”,不执黑白,绝百非、离四句,自然令大地复归清静自在。

“道”并非存于逻辑推理与思维分辨之内,一旦泾渭分明、是非判别,便已然并非无为。大地原本之态,不存在人为的认知与分别,此即为无为。

采药,势必“拣择”,这就是善财童子为难的地方。“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善财童子的认知无疑是有深度的,其境界无疑是广阔的,然而他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

要知道,药是给病人用的,药与病对治。什么样的病就用什么样的药。如果没病,还在用药,那药也成了毒了。

如此一来,是病造就了药,是无明催生了智慧,是烦恼孕育了菩提,反过来也成立。亦可言,于每一对“二元对立”之中,此即为彼,彼即为此,二者同源共根,毫无分别。其中之一消逝了,另一个自然也是子虚乌有。

“二元对立”的人类世界,在禅宗看来就是“空”的,不实的。一切有别,只是人的区别对待而已,而大千世界所展现出来的一切都是无为的、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特定的标准与分别。

好比:狮子捕食羚羊,狮子强大吗?残忍吗?但对于狮子来说,这是天经地义的。

羚羊也啃食青草啊!在青草面前,羚羊无疑也是强大而残忍的!区别与标准都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真实。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乃世界的本真模样,何来所谓的区别对待?不必去分别,无需作定义,世界已然在毫无保留地展现自身,坦坦荡荡。

善财童子说大地万物“无一不是药”,当然也可以说“无一是药”。“是什么”、“不是什么”已然都脱离当了下了,离开了现实,而成了思维中、逻辑里的知见。

善财童子随手采了一根草递给文殊菩萨:“这就是你要的药。”

当然没有错,存在即有价值。说这是药没问题,然而你这副药,要如何才能治病呢?“用”才是最终目的啊!

文殊菩萨说的话则意味深长了:“这药能杀 人,也能活 人!”

善财童子仅知晓“遍地皆为药”,却不明其用法。体悟“空”,知晓不可分别仅为其一,然则,分别于用中才得以彰显,而非仅存于认知当中。

只知道是“药”,那怎么“治病”呢?所以,不要以为分别就是妄想,放下分别才是佛道。不分别又如何对症下药?不对症下药又如何治病?“不治病”,那就是假的“佛道”,形而上的东西不值一文。

文殊菩萨知道善财童子所悟执于“空”,还不究竟,就在这里敲警钟:有“一”必然有“二”。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就如眼下这根草,你说它是药,道理上并没有错。可是,用对了才是药,用错了就是毒。在会用的人手中可以活人,在不会用的人手中可以杀 人。

光知道“是什么”还不行,还要知道如何用啊!

恰似当下学佛修道,其根本宗旨乃是为了摆脱烦恼,而非领悟何种道理。即便领悟诸多道理,却依旧深陷烦恼的围困,那依旧毫无意义的!

关键并非在于懂得些什么,而是要知道如何应用于当下之境,解决问题。

佛道也是一副药,也是“双刃剑”,能活人,也能杀 人!“开悟”能活人,也能杀 人!“明心见性”能活人,一样也能杀 人。

有什么佛道是可喜的,又有什么现实是可悲的呢?扪心自问,当下烦恼吗?除此以外,其他都是空谈。当然,烦恼不烦恼,只有自知,不可说与外人,也无法证明给别人看,但自己是肯定知道的。

如果说,连什么是烦恼、自己有没有烦恼都不知道,那还修个什么佛道?也没必要修佛问道了啊!

对于这则公案,有不少高僧大德发表了见解,也不妨看看。当然,他们的感受与你我的感受并没有什么高低、对错之分,就当欣赏不同的风景吧!

首山念云:“文殊大似掩耳偷铃。”

琅琊觉云:“文殊可谓诚实之言,要且额头汗出,口里胶生。”

沩山喆云:“解用不须霜刃剑,延龄何必九还丹。”

天童华云:“大小文殊被善财换却眼睛。”

注:“大小”:偌大一个。“换却眼睛”:更广阔的视界、悟境。这里也可以翻译为“这么厉害的文殊菩萨却被善财童子引领着见到更超然的境界。”

乌石道云:“尽道善财能采不能用,文殊能用不能采。殊不知者两个汉,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

石田熏云:“采药与用药,相逢一会家。杀 人活人不眨眼,白玉无瑕却有瑕。”

保宁勇云:“大地苍生病似麻,吉祥灵药示无涯。其间杀活难分辨,又是重添眼里花。”

3 阅读:140
评论列表
  • 2024-11-08 09:44

    济世救人

  • 2024-11-09 14:45

    🙏🙏🙏

  • 2024-11-09 12:44

    [作揖][作揖][作揖]

  • 2024-11-08 09:04

    作者大德[点赞][点赞][点赞]

  • 2024-11-08 12:20

    这就是王八忽悠我,我忽悠王八

青云塾点墨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