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总理访华看中国制造业加速升级

独角兽时间 2024-04-19 14:21:52

前言

近日朔尔茨自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也是今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随同访华的,除了环境、农业、交通3名内阁部长外,还有由西门子、宝马、奔驰等重量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组成的经济代表团。

此前,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2023/24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91%的受访德国企业表示将继续扎根中国市场,没有离开中国的计划;超过半数的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

2023年德国对华投资的“成绩单”也格外亮眼——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19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4.3%,继此前两年的高值后,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德国经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衰退,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大幅下降,从2022年的约1700亿欧元降至2023年的1160亿欧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对华投资却从115亿欧元升至119亿欧元。这也使得2023年德国对华投资占德国海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10.3%,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去年,大众、奔驰、宝马、巴斯夫、西门子等大型德国企业纷纷顶住压力,争相继续增加在华投资。其中包括,西门子公司宣布将投资1.4亿欧元用于扩建中国成都的工厂,大型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计划到2030年在华投资高达100亿欧元等等。

可以说,在中德经贸合作中,大企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深耕中国市场多年,致力于挖掘合作潜力和动力。此次企业界随访,不仅有利于维持中德经贸关系的稳定性,也展现出朔尔茨和德国企业界希望抓住中国扩大开放的机遇,与中国长期保持合作的意愿。

德国总理朔尔茨

(图源中国日报网)

01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高端化跃进

中国制造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崛起再到转型升级的演变过程,始于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于全球化浪潮。在国家政策引领下,中国制造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薄弱到强大,从模仿到创新,从数量到质量,最终走向智能化、数字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回顾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初步发展(1950年代-1970年代):建国初期基于计划经济体制和赶超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

快速发展(1980年代-1990年代):改革开放助力中国制造腾飞,大量外资企业入驻,“世界工厂”规模初具。

迅速崛起(2000年代):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代工产能释放,整体朝规模化、多元化发展。

高质量发展(2010年代):加速迈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大力推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龙头企业向全球市场扩张。

未来展望(2024年):“互联网+”时代来临,“智造”和品牌成为关键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制造业经济由高速到中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已经到来。为进一步增强制造业实力,国务院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推动我国制造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国际化水平提升。2023年,我国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达到5.7万亿元,尽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但制造业整体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23年中国制造业附加值平均每年增长6.4%,2022年增速达到峰值18.3%。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在政策、研发、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也在稳步提升,不断降本增效,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得到优化。

传统优势产业抢抓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在国家层面创建绿色工厂5095家,产业升级的重点聚焦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紧抓全球市场扩容机遇实现出海。重点可关注美妆、家装、半导体、机械设备这四大传统行业的表现。

02

智能制造带动产业更新,政策催化设备更新

我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已取得显著成效,协同制造已具雏形。

应用规模和水平全球领先: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显著提高,一批智能示范工厂加快建成,石化、钢铁、建材等行业已拥有一批制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独步全球的领先企业。

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加速变革:培育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智能在线检测、人机协同作业等一批典型场景。

保障体系初步构建:国家、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区域协同、行业联动、企业主导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设备更新: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旧换新。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

2023年,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达4.4万亿元,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如何更好地推动工业领域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将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开展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四大行动。

目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热度在持续攀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03

强化自主创新,避开封锁

我国逐步转变以自主创新制造为主的创新能力。

一是要在关键领域紧跟世界步伐,积极吸收先进经验技术。预计将会在5G、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与友华国家的学术机构及相关企业保持高度合作,推进技术层面的共同进步。

二是鼓励国内建立健全的创新生态体系。以加快在各地引进新兴产业园区为基础,与优秀高校、智库达成合作,形成产学研集群模式,加速成果转化及专利保护。

三是在特定关键领域对有潜力的优秀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例如,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对有成熟产品或是有潜在技术能力的企业,进行专项补贴。

通过在新兴领域的专项技术突破,贯彻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助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财经资讯与报告,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独角兽时间”(ID:Unicorn-Zone):关注数字产业、行业价值、最新IPO信息,提供有价值的项目投资分析及专业资讯与报告,呈现出不同视角的专业分析。

1 阅读:129

独角兽时间

简介:总有一些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