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享国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无孔不入,各种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头脑,想要占据我们的思想。
生活中,工作上,只要有两个人以上存在,都会有不同观点的碰撞。
有很多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常喜欢强调:我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但实际上,人有可能做到真正客观吗?
哲学家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树叶如此,人又怎会例外?世上哪怕同卵双胞胎,其外形也是有差别的,更别说想法;
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经历,形成了每个人对世界不同的观感,这是从外因来说;
个体感受的差异性、偏好、习惯之类,又产生了不同的内因。
阳明心学认为,每个人心的本体是一样的,但后天受到的染污有别,因而每个人的想法都会受到自身私心和欲望的影响。
当然,做到客观很难,并不代表一定做不到。
阳明先生就为我们传授了其中的诀窍,要做到客观中正,可分为3步。
1、
【为学功夫有浅深,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
开始是诚意,刻意为之。
不论学习还是修身,刚开始身心散乱,很难专注,因此需要刻意去约束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分辨善恶,为善去恶。
2、
【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
第二步是领悟廓然大公的境界。
廓然大公,是宋明理学提出的一种道德境界,廓然,空旷寂静的样子,当人廓清私欲情感时,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空静,从而以自然之道顺应万物。
这是经历了一阶段的刻意修炼,有了些功夫,就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知,从心体上下功夫,去除心头私欲杂念,领悟、遵循天理。
3、
【《书》所谓‘无有作好作恶’,方是本体,所以说‘有所愤懥好乐,则不得其正’。正心只是诚意功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
第三步是做到未发之中。
啥是未发之中?
这说法出自《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境界,此时个人的喜恶已经去除,也就不再受情绪干扰,人心与天理融为一体,并不会刻意去做什么,但一举一动都不掺杂私心杂念,思虑行为与道相合。
方法是鉴空衡平,鉴是镜子,衡是秤,就是除去心上的尘垢、丢掉私欲的砝码,让心体恢复虚明、透彻、中正的状态。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得道之人”吧。
用孔子的话来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老子称之:清静无为。
虽然听上去很难,不过吾辈心向往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诗经》。
更多精彩:
很多人重视培养兴趣爱好,阳明心学却主张放弃,为什么?
一个人事事顺从他人,自己反而人生不顺?阳明心学为你释疑
阳明心学: 人生不过3件事,很重要的1件,早点存下吊命钱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