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鲁南部的广袤沙漠中,纳斯卡线条神秘地存在了数千年,犹如一部等待解读的天书,诉说着古代文明的奥秘。这些线条自 1939 年被发现以来,一直吸引着全球学者和探险家的目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研究的深入,关于纳斯卡线条的新发现不断涌现,为这一古老谜团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沙漠巨画初现1939 年,美国科学家保罗・科索克乘坐飞机沿着纳斯卡平原上的古代引水系统飞行时,偶然低头,被沙漠中类似机场跑道的线条深深吸引,震惊世界的纳斯卡线条就此进入大众视野。纳斯卡线条占地约 19 平方英里,由无数线条和几何图形组成,部分图案轮廓类似动物、植物和人类等,其形成时间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 400 年 ,人们认为它们是由现代秘鲁的纳斯卡人在公元前 100 年左右开始制作的。在高空俯瞰,这些线条构成了一幅幅巨大的图案,有 46 米长的细腰蜘蛛、300 米的蜂鸟、108 米的卷尾猴等,动物图案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在过去,由于研究手段有限,人们对纳斯卡线条的了解相对缓慢。直至 20 世纪 40 年代,研究人员才首次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研究。1994 年,纳斯卡线条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时,仅确定了约 30 条。而截至 2022 年,已知的纳斯卡线数量达到了 358 个 。

2022 年 12 月,日本山形大学的研究团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新发现。经过两年的实地考察,他们利用航拍照片和无人机技术,在纳斯卡沙漠新发现了 168 个地画图案,包括人形和动物形地画,这些图案的形成时间可追溯至公元前 100 年到公元 300 年之间。与以往发现的巨型图案不同,此次新发现的图案尺寸相对较小,部分从地面就能直接观察到,这一发现打破了人们对纳斯卡线条只有高空俯瞰才能看清全貌的固有认知,为研究纳斯卡文明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 年,研究取得了更重大的突破。日本山形大学纳斯卡研究所与美国科技企业 IBM 合作,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在短短 6 个月内就发现了 303 个新图案。这些新图案包括鸟类、植物、戴着头饰的人、头颅等。传统研究方法主要依赖航拍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再由学者 “目测” 辨认,效率低下且容易遗漏重要信息。而 AI 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它能够快速且精准地确认线条位置,找出肉眼难以辨认的浮雕图案,让更多隐藏在沙漠中的图案重见天日。

纳斯卡线条为何而建?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过去,主流推测认为,纳斯卡线条与宗教、占星、天文历法等有关。有人认为这些线条是古纳斯卡人分配水源的标志,那些图案是不同家族的族徽,因为在图案覆盖的地下,分布着大量的水渠 。也有人猜测这些线条是某种宗教仪式的场地,或是与天文观测有关,代表着星球的运动和星座。
然而,随着新发现的不断涌现,一些新的观点也开始出现。最新论文指出,纳斯卡线条有可能用于仪式活动,甚至有可能是公共建设的一部分。新发现的小型图案从地面可见,或许暗示着这些图案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实际用途,它们可能是纳斯卡人举行特定仪式的指引,或是公共区域的标识,但这一切都还只是猜测,尚未得到确凿的证据。

纳斯卡线条作为秘鲁丰富历史的标志性遗迹,如今正面临着诸多威胁。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逼近,纳斯卡地区的考古公园周边出现了许多与采矿相关的 workshops,部分地画正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尽管研究人员通过新的发现和技术手段不断加深对纳斯卡线条的了解,但如何在保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同时,满足当地发展的需求,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秘鲁政府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利用新的研究成果,通过 AI 技术进行更全面的勘察,为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提供依据。划定更多的保护区,限制周边的开发活动,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教育,提高人们对纳斯卡线条保护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