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首艘航母列装:创新与局限并存

王累评文化课程 2025-02-12 05:28:32

2025 年 2 月 6 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在阿巴斯港正式接收其首艘无人机航母 “沙希德・巴盖里” 号,这一事件引发国际军事领域高度关注。在长期面临外部制裁、军事技术发展受限的背景下,伊朗此举意义非凡,标志着其在海军力量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沙希德・巴盖里” 号的前身是韩国现代重工建造的 “佩拉林” 号集装箱货轮,从 2022 年 5 月开始进行军用化改装,耗时两年完成改造。其满载排水量达 4.2 万吨 ,舰长 240 米,飞行甲板长 180 米,高 21 米。配备了滑跃起飞甲板、斜角甲板以及拦阻索系统,具备一定的舰载机运作能力。

从舰载武器装备来看,该航母具备多样化打击能力。舰上配备了 Noor 远程巡航导弹,拥有一定的对陆、对海攻击能力;在防空方面,装备了短程防空系统,可对来袭的空中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防御;还配备了两门 Asefeh 20 毫米机关炮和一门安装在舰艏的 30 毫米炮,用于近距离防御。此外,它设有专门的反舰导弹发射平台,增强了对敌方水面舰艇的威慑力。

在舰载机搭载上,“沙希德・巴盖里” 号可搭载 60 架无人机,包括隐身无人机 “征服者” 和察打一体无人机 “莫哈吉 - 6” ,还能搭载多架直升机,如 Mi - 17、Bell - 412 等,以及 Shahed 278 等飞行器。值得一提的是,曾被视为载人飞行任务的五代机改进版 Qaher313 型隐身无人机也可能被部署在该航母上,这些无人机具备短距起降能力和内置弹舱,在未来作战中或可执行突袭等任务。

不过,“沙希德・巴盖里” 号也存在一些技术局限。在防御能力上,仅配备小口径机关炮和非集成化防空导弹,面对现代化的空中打击,自卫能力较为薄弱;由于是货轮改装而来,其损管抗沉性远低于按照军用标准建造的舰艇;航速方面,最高速度约 40 公里 / 小时,相对较慢,在执行任务时可能需要依赖护航编队保护 。

从战略意义上看,“沙希德・巴盖里” 号入列是伊朗在长期制裁下 “另类创新” 的体现,展示了其自主发展军事力量的能力。它强化了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阿曼湾等关键海域的监视与攻击能力,通过无人机作战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构建起非对称作战优势,提升了对地区美军的威慑力,重塑了地区军事格局。

伊朗首艘航母 “沙希德・巴盖里” 号是其海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虽在技术上与传统军事强国的航母存在差距,但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创新的作战理念,在地区军事战略中已具备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未来其发展动向值得持续关注。

0 阅读:4
王累评文化课程

王累评文化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