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弘的火星行动,苏德双方阵亡超百万,朱可夫的反击为何失败

星辰与大海 2023-12-25 08:14:02

书接上回。本期为二战德国大德意志师战斗全史系列第27期。前两期讲述了苏德双方在勒热夫地区的血腥战斗。虽然德军最终拿下了勒热夫地区,但进而南下驰援斯大林格勒方向德军的计划也被迟滞。苏军为了扭转在东线的颓势以及消灭在高加索方向的南方德军,准备发起两场代号为“火星行动”与“天王星行动”的反击战役。天王星行动旨在清剿斯大林格勒以及高加索地区的德军,而火星行动则由苏联名将朱可夫指挥,在勒热夫一带发起反攻。天王星行动最终大获成功,而火星行动却惨遭失败,损失数十万兵力,也不被后人所熟知。本期开始将通过两期文章讲述大德意志师以及其他德军部队在火星行动中的战斗战史……

(本期全文约1万5千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熟悉二战史的人们,往往对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实施的战略反攻——天王星计划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了解同时在莫斯科方向上展开的具有相同地位的战役——火星计划。苏联大本营希望通过执行这两个计划重新夺回东线战略主动权并使红军走上全面胜利的道路,火星计划由格尔吉奥·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和一批著名的红军将领共同制定并被冠以“战神”(Mars)之名,它是红军1942年秋战略布局的中心任务。其宏大的规模和雄心勃勃的战略企图使其至少和天王星计划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然而,之所以人们记住了天王星计划,那是因为它成功了,而火星计划因为失败而被胜利者“故意遗忘”了。

大战之前难得平静的一刻,而这平静预示着更大战斗的开始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苏联大本营一直认为德军的战略重点依旧在莫斯科方向上,而盘踞在尔热夫突出部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威胁最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朱可夫为首的红军将领们一直在筹划粉碎该突出部的德第9集团军,进而是整个中央集团军群,以此在1942年取得战略性胜利的计划。整个尔热夫突出部易守难攻,德军充分利用地形在此地构筑了相当坚固的防御工事,在9~10月的进攻战中苏军红军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奈何不了德军。

著名的东线战史学家戴维·戈兰茨(David Glantz)在其著作中曾这样说道:在最高统帅部对这些建议的讨论期间,朱可夫强调红军在有决定性意义的中央方向上的优势。那里有得到莫斯科防卫区加强的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兵力19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超过24000门,坦克3300辆,飞机1100架(作者注:以上数字包含红军在该方向上的战略预备队,而非投入火星计划的全部兵力)……得到斯大林的同意后,总参谋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制定了这一对由两个阶段组成的战略进攻计划并以行星的名字作为这四次行动的代号。

计划在10月底开始的火星行动中,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应该在尔热夫突出部合围并粉碎德军第9集团军。2~3周后,在木星行动中西方方面军精锐的第5和第33集团军将在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的配合下沿维亚济马方向进行突击,与参加火星行动获胜的部队建立联系,然后在斯摩棱斯克以东合围并粉碎全部德军……

在大本营10月10日发给西方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大将的修订过的训令中,除了原定目标不变外还提到:“西方方面军的右翼和加里宁方面军的左翼应该合围敌尔热夫集团,占领尔热夫,并打通莫斯科到维利基卢基的铁路。”该训令要求西方方面军的第20和第31集团军在第29集团军的支援下,沿瑟乔夫卡东北的奥苏加河(Osuga)与瓦祖扎河对德军防御地带进行主要突击,一旦他们突破德军的战术防御地带,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第6坦克军和近卫第2骑兵军组成)应该通过第20集团军的战线,占领瑟乔夫卡,从南面迂回德军尔热夫的防御并与从贝利地域向东突击的第41集团军建立联系。然后第20、第31集团军和支援他们的部队一起清扫突出部内的德军,并作好与第6、第5坦克军向南面对维亚济马进行突击的准备。

普尔卡耶夫大将的加里宁方面军应该以第41集团军对贝利以南和以第22集团军沿贝利以北的卢切萨河谷(Luchesa)进行主要突击,而在尔热夫突出部北部尖端的第39集团军应该向南对奥列尼进行次要突击。第6步兵军将作为第41集团军突击力量的先头部队,一旦突破德军防御,第1和第2机械化军将进入突破口向东在瑟乔夫卡以西与第20集团军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建立联系。

加里宁方面军的第22集团军以第3机械化军作为先头部队,将向东前出到卢切萨河谷,突破德军的防御,协助占领贝利,并与第39集团军一起合围奥列尼周围的德军。第一阶段战斗胜利后,尔热夫突出部周围的其余红军部队将加入战斗,粉碎德第9集团军并为参加木星行动进行重组……为了确保胜利,大本营为朱可夫的2个方面军特别提供了坦克、火炮和工兵方面的加强。事实上,朱可夫的2300辆坦克和10000门火炮及迫击炮已经超出了大本营分配给华西列夫斯基用来执行天王星计划的火力……

火星计划包含了朱可夫式进攻的所有特点,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挤压德军,他的部队将在所有方向上同时进攻。通过在尔热夫突出部的根部同时从东西向发动两个主要突击,朱可夫试图以阵地进攻而不是以他的快速部队在崎岖的地形和恶劣的气候下进行复杂机动的方式来合围德军。为了在进攻方向上尽快取得胜利,朱可夫命令他的方面军司令员在战役之初就集中兵力并投入所有的装甲部队。他希望这样一来红军的装甲箭头就可以切断德军沿尔热夫突出部侧翼的重要通讯线路、公路和铁路。等11月底的寒冷气候到来后,河流和沼泽开始冰冻,行动就可以开始了,不过随后持续的风雪天将对双方的部队机动、炮火观察和空中支援造成妨碍。

正如大部分德国军官所预料的那样,莫斯科方向上的红军的进攻于1942年11月25日凌晨打响了。当然红军高层在战斗之初还是会竭力掩饰他们的攻击意图,开始向德军第9集团军的整条战线上施加压力,希望能借此找出德军战线的薄弱环节,并给予打击。最先传来警报信号的是驻防在乔尔梅兹(Cho lmez)北部、卢切萨河谷、贝利南部地区的第253步兵师和驻防在瓦尼诺·莫托利诺(Wanino Motorino)附近地区的第206步兵师,危机在当天下午的时候便已显露出来了。德军高层自然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对此做出反应,更何况该地区的电话线和通讯系统在战前就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位于塔特沃(Tatewo)的第23步兵军军部将他们所掌握的情况一一汇总转报给了第9集团军司令部,没过多久GD摩步师便接到命令——向出现危机的地区派遣独立战斗群稳定局面,上级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通过局部反击来击退红军部队,迫使他们撤回原先的阵地。

GD摩步师的指挥层自然对这样的命令充满了抵触的情绪,这样的命令本身或许就是一个错误:因为在不了解对方进攻兵力并且在己方兵力有限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反击通常是要以失败告终的;这条命令里另一个更让人感觉到失败的地方就是将一个整师划分成若干个小战斗群。霍尔雷恩少将随即向集团军司令部提出了异议,但抗议无效,命令必须执行——这是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的意思!这可能是莫德尔上将认为情况已经迫在眉睫,也有可能是由于他缺乏足够数量的预备队的缘故。

转移过程中的GD师III号突击炮车

从11月25日起,GD摩步师的各单位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派出去执行任务,最先离开的是GD侦察营,它于11月25日凌晨6:30启程,穿过博布罗夫卡(Bobrowka)进入贡特斯查罗夫(Gontscharowo)地区,与早先便驻守在那里的GD炮兵团一部汇合。侦察营的行动由于暴风雪的关系而一度严重滞后,第253步兵师指挥部到当天下午晚些时候才通过电报得知了该营的到达,他们随即向该营下达了作战任务:

1.占领并守住乔尔梅兹(Cholmez)附近的高地。

2.占领并守住马卡洛夫(Makarowo)和蒂斯利诺(Tisslino)附近的高地。

乘着天还没有暗下来,沃特杰恩上尉立刻安排第3侦察连启程前往乔尔梅兹;同时第4侦察连被派往马卡洛夫,两支部队均在当晚18:00之前进驻指定的村庄。

在同一天早上,掷弹兵团1营也奉命开赴基乌季诺(Kiuk i no),报告显示说该地区已经被红军突破了,而还没等该营来得及赶到这一地区,就又被上级派去支援第206步兵师,夺回克尼舒尼考瓦(Kn y sc hni kowa)村和斯查尔季(Scharki)村。尽管还没到深冬,但地上的雪已经没过了脚掌,给部队的推进带来了不少麻烦。1营的2连和3连赶在天黑前抵达克尼舒尼考瓦村,但由于红军的奋力抵抗,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当天深夜,双方士兵不得不逐屋展开争夺,2连连长古尔德尔(Goeldel)少尉和3连连长克劳斯索尔德(Kraussold)上尉先后在战斗中负伤。1营1连奉命前往斯查尔季村,在推进到距离斯查尔季村村口不到1000米的地方时,他们碍于红军凶猛的阻击火力而不得不放弃进攻。

掷弹兵团3营和GD炮兵团3营迅速被派去前往增援并对由红军控制的这两个村庄施加压力;而GD摩步师的其他各战斗群——例如突击工兵营、雪橇营以及装甲营的一部分单位也进驻到阔前沿阵地之中,尤其是由第206步兵师和253步兵师负责布防的区域,情况看起来相当危急。而不断变冷的天气情况以及持续的暴风雪也迫使摩托化部队不得不采取特殊的应对措施:坦克为了防止引擎被冻,每隔20分钟就要发动一次;每部车辆几乎带了比平常多一倍的润滑剂……

同时,红军也开始把战火燃烧到了第23军的侧翼,也就是第246步兵师一部以及整个第2空军野战师负责驻防的区域。塔拉索夫将军的第41集团军投入了9万人和300辆坦克,由于红军在该地区一次性投入了两个坦克军的兵力,此处的形势已经是岌岌可危,德军的战线随时有可能会崩溃。霍尔雷恩少将为此特命向东北方向转移的燧发枪兵团改变行进路线,前往贝利南部地区,为即将开始的战斗做好准备。11月26日早晨,卡斯尼特兹上校的部队(欠3营)启程了(3营此时有一个特殊任务,并将在两天后归队)。

另外,红军第22集团军投入了卡图科夫(Katukov)少将的第3机械化军和大量步兵,共约5万人的部队在270辆坦克的配合下对由德军第86步兵师驻守的卢切萨河谷施加了强大压力,并形成了局部突破。红军沿着森林和冰冻的沼泽中狭窄的走廊展开突击,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并将德军沿河谷向东挤压。红军的先头部队是卡波夫(Karpov)上校的第238步兵师和安德烈尤申科(Andriushenko)上校的第185步兵师,他们得到了第3机械化军的1个坦克旅的加强。为此,霍尔雷恩少将派出了他手上最后一支值得信赖的机动部队——掷弹兵团2营前往那里参战。该营在11月25日晚上接到通知,并于26日清晨出发。

但光靠1个GD摩步师的力量还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红军在第9集团军主防线的北部和西部前线都形成了大量的突破口,几乎每个突破口都能使尔热夫地区德军的防线全面崩溃。尽管从24日晚上起,莫德尔上将便不停地给霍尔雷恩少将打电话,要求他向前线派遣更多的部队,但GD摩步师此刻确实已经尽力了,莫德尔只能改为寄希望于他们能够坚持到第1装甲师的两个战斗群赶到:冯·威特斯海姆战斗群(Kampfgruppevon Wietersheim)正赶往贝利南部;同时范·德·梅登战斗群(Kampfgruppe vonder Meden)也紧急赶往贝利东南部的小镇纳特斯查(Natscha),以阻止在这一地区推进的红军部队。

但所有的这些补救措施仍然还在实施过程中,而与此同时红军部队则继续在大雪中向东进军,T一34坦克的履带于11月25日夜晚碾过了斯瑟特斯切夫卡(Ssytschewka)至尔热夫铁路线,切断了尔热夫北部地区德军各师的主要补给来源。而对GD摩步师来说,最糟糕的还不是部队被四下分割去填补战线上的漏洞,而是刚刚抵达维亚济马的师属补给部队不得不向其他部队无偿提供7支补给分队,在该师本身补给部队有限的情况下,这么做无疑会给部队的日常运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在姆贾斯尼察的GD摩步师指挥部里,充斥着失望的情绪。霍尔雷恩少将手上几乎已经没有可供调遣的部队了,整个指挥部所能做的就是记录各单位传来的报告,但它对这次战斗似乎已经失去了影响力。每个营甚至是每个连队都分散给了第206、第253、第86、第246步兵师,霍尔雷恩一直试图召回他的部队:他和参谋长冯·胡伯不断给莫德尔打去电话痛陈经验教训,但所有这一切最终都徒劳无功。

壮观的苏军T-34/76D坦克队列,这些铁甲战骑无疑是1942年时苏军坦克部队的中坚

11月25日至26日的夜晚就这样过去了,在得到GD装甲营(1连和3连)坦克支援的情况下,掷弹兵团1营和3营重新恢复了对当面红军的反扑:在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之后,1营拿下了斯查尔季村,3营拿下了瓦尼诺·莫托利诺,但在第二天天亮之后红军的猛烈反扑和德军部队自身的弹药短缺让好不容易到手的阵地显得有些摇摇欲坠。在战斗中GD摩步师还损失了不少战斗精英:诸如装甲营2连连长林格中尉、掷弹兵团14连连长亨科中尉、8连连长杜克少尉……在经过一整天的艰苦战斗之后,1营和3营的士兵已经精疲力竭,当晚考赫勒尔上校决心暂时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瓦尼诺·莫托利诺村,在瓦尼诺·莫托利诺和斯查尔季村外的厚厚雪地里挖筑战壕,等待红军的下一轮反击和援兵的到来。

而在战线的另一端,GD侦察营各连都驻扎在乔尔梅兹和马卡洛夫城外的阵地里,他们现在是第253步兵师473团的预备队。再往南走,红军已经在贝利南部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突破口,并且很有可能会造成一个灾难。红军第1机械化军的1.5万人和224辆坦克以其第65和第219坦克旅为先导,正全面向东挺进,到26日黄昏时红军坦克部队已经在德军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20公里宽,近30公里深的缺口。红军主力正试图向南北两个方向扩展突破口,一线德军部队的情况变得相当混乱,莫德尔上将已经把希望寄托在了GD燧发枪兵团的身上。

下面是GD燧发枪兵团1营营长关于11月26日贝利南部战斗的报告:

清晨,燧发枪兵团以2营、1营和3营的顺序依次离开了各自的营地。大约在贝利以东5公里的地方,士兵们坐上了来自东面公路上的卡车。前线的局势并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红军坦克军已经突破了第246步兵师和第2空军野战师的阵地。关于第246步兵师,现在我们唯一了解的情况就是它的各营仍然坚守南部的布蒂诺(Budino)地区,但该师的其他阵地基本已经宣告失手。

而在贝利以东的公路两旁已经完全处于红军的炮火打击范围之内,而他们的空军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在半空中,骚扰我军的补给车队。1营和2营先后穿越了瓦斯尼沃(Wasnewo)、巴图里诺(Baturino),朝着图洛夫(Turowo)方向挺进,同时还与在布蒂诺附近的第246步兵师余部接上了头。此刻土地已经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密密麻麻的炸弹使得雪地上铺满了灰色的粉尘。瓦斯尼沃到处都是第246步兵师的补给车辆和马匹,但直到此时此刻,我们依然无法确定当面红军的行动究竟是佯攻还是真的有所图谋。

坦克搭载步兵进攻是苏军常用的战术,图为步兵正从搭载的坦克上跳下投入战斗

各营队于当天下午抵达图洛夫地区,但红军的炮火紧跟着就过来了,这导致了团里的第一批伤亡。再来看看附近第246步兵师的布防态势:该师一个团的团部就位于布蒂诺村村内,另有一个主力营驻守在贝利河西岸的主防线上,并一直朝西南方向延伸,直到波波夫(Popowo)为止这个地区还都牢牢地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没人能确定从南北两翼突破的红军坦克究竞已经走了多远,而第246步兵师和第2空军野战师这两个单位的大部人马大都已经被打散。

当天下午,刚刚到达战场的我团(燧发枪兵团)两个步兵营便沿着布蒂诺一线朝东南方向上的斯瑟莫诺夫卡(Ssimonowka)和克尔姆贾汀(Klemjatin)发起进攻,试图夺回这两个村子,将防线向东挪。而当士兵们推进到斯瑟莫诺夫卡和克尔姆贾汀以西大约5000米的距离时,红军的迫击炮便开始发言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观察哨就隐蔽在这两个村子里(或者是在村子附近),并且肯定拥有一个良好的视野来观察整个战场。如果贸然穿过开阔地带直接展开攻击的话,红军的炮兵无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杀伤,这尤其是在我们缺乏足够的炮兵支援的情况下。

在卡斯尼特兹上校的极力反对下,反击被推迟到了第二天上午10:00。但对手并不会给我们充裕的准备时间,就在上校和第246步兵师的一名营长商议关于次日反击的事宜时,红军的步兵部队突然开始向布蒂诺正西的防御阵地发起攻势。1营迅速加入到防御作战中,并配合友军击溃了试图在这一点上取得突破的红军部队。此外,布蒂诺村附近的大量碉堡和工事也是第246步兵师能成功守住阵地的一个重要原因,碉堡里面储藏的食物和补给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这里有足够一个团熬过一个冬天的物资。

1营当晚就在布蒂诺村的这些碉堡群里休整过夜了,同时2营驻守在山脚处的反坦克沟渠附近,5连的轻步兵排和来自17连的重机枪排也已经进驻布蒂诺村和图洛夫村之间的河滩地阵地中。晚上大约9:00的时候,红军开始利用坦克搭载步兵沿威申卡(Wishenka)河谷推进、向布蒂诺村西南发动了一轮突然袭击。很明显,红军正在试图突破巴图里诺一线,但是横穿图洛夫村和莫洛索夫(Morosowo)之间的反坦克沟很快就阻止了他们的攻势,当然红军坦克上的机枪和坦克炮也给镇守在那里的2营士兵造成不少伤亡,同时17连和5连的阵地也遭到了袭击,阵地位于布蒂诺村和图洛夫村之间的碉堡里的2连连长就由于所在的碉堡被对方炮弹直接击中而战死沙场。

第2天——也就是11月27日,战场上的形势看不到任何缓和的迹象,但现在至少已经可以摸清红军的主攻方向了:除了在贝利南部地区的激战之外,卢切萨河谷显然也是对方矛头所指之处。扑向那个方向的红军第22集团军已经成功嵌入德军的主防御阵地5公里深处,在那里拼死抵抗的GD掷弹兵团2营已经无法长时间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了,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久地拖住当面的敌人,拱卫贝利至奥列尼公路这一至关重要的交通线。掷弹兵团要求增援的电报一封接着一封传到了师部,甚至传到了莫德尔上将的手中,但这根本无济于事!在第9集团军的编制中,再也没有供将军们任意支配的增援部队了。

霍尔雷恩少将也得到命令必须搜罗每一个能够作战的士兵,全部送往卢切萨河谷前线,时间就是生命!当天早上7:30,在德军炮兵的一次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GD掷弹兵团1营和3营又一次向瓦尼诺·莫托利诺村发起进攻,厚厚的积雪、满地的辎重及刺骨的寒冷让德国人举步维艰,在经过先后好几次尝试之后,掷弹兵团终于意识到光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继续前进;随同作战的装甲部队同样损失惨重:装甲营先后除籍了4辆坦克。反击固然遭到失败,但对于掷弹兵团来说却未必是坏事:1营和3营营长乘机提出要求——停止在第206步兵师防区内进行无谓的反击,守住现有的战线。

霍尔雷恩少将很快就明白了他属下的想法,他决定“解放”这些部队,把掷弹兵团的部队调往更需要他们的地方。除了GD掷弹兵团3营仍然驻守在原地,增援在那里的步兵部队之外,掷弹兵团1营、GD炮兵团3营、1个防空连以及GD坦克歼击营的部队被混编在一起,称为考赫勒尔战斗群。这些部队当晚在原地留宿一夜之后,便于第二天凌晨启程前往卢切萨河谷,支援在那里陷入苦战的掷弹兵团2营。而最先投入战斗的GD侦察营却依然驻守在乔尔梅兹(Cholmez)附近的阵地里,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情况。

与此同时,在红军已经达成了突破的贝利河南岸,虽然在红军的计划中曾提到尽可能避免在争夺贝利城上进行持续的战斗,但这个小城镇还是像一块磁铁那样无情地吸引了大量红军部队,也许战役初期的进展顺利让红军将领觉得贝利是可以轻易夺取的。红军第41集团军先是投入了第150步兵师,接着又投入了1个坦克旅进攻贝利,红军部队接二连三地穿过德军防线上的缺口,以坦克部队带头潮水般地向西涌来。而卡斯尼特兹上校的GD燧发枪兵团就挡在了红军前进的路线上,针尖对麦芒的较量即将开始,下面是燧发枪兵团1营营长贝斯格上尉的记录:

由于友邻部队在前一天晚上的溃退(几乎是在没有跟俄国人发生任何接触的情况下就脱离了阵地),俄国人应该已经控制了莫洛索夫和诺斯索夫(Nos sowo)西南、南部的高地。这使得我们的战线上出现了一个致命的缺口,敌人很有可能已经打此向北转,朝着贝利进军了。为了消除这一威胁,于( 11月27日)早些时候抵达的GD燧发枪兵团3营已经在考赫尔哈斯中校的率领下去夺回莫洛索夫南部的高地了。厚厚的尘雾和漫天飞舞的大雪严重影响了士兵们的视野,但这也同样避免了部队过早地被俄国人发现并招来对方的炮火打击……战斗持续了4个小时,俄国人的坦克成为了3营难以克服的障碍。

坦克手正站在坦克上观察,脚下的是IV号F型坦克

透过尘雾,我们的士兵还能够清楚地看到有大量的敌军部队正在往奥吉巴洛夫(0g ibalowo)和莫洛索夫之间的高地移动,试图对3营构成夹击之势,但在最后,考赫尔哈斯中校的部队还是在莫洛索夫西南的马蹄形山谷边缘地带站稳了脚跟,并在那里筑起了防御工事。此时此刻,红军的箭头部队已经逼近了贝利东南12公里处的斯克利诺(Sker ino),突入德军的防御纵深足足有20公里远,并且仍在继续向西挺进,他们现在的目标是奈特斯查丹什( Natschadanshi)。

第1装甲师的范·德·梅登战斗群奉命急行军赶往这里,占据了考维尔特斯奇纳(Koweltschina)与考马里(Komary)之间的阵地,以便阻止红军进一步的推进。然而,光靠一个战斗群或许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尤其他们非常缺乏能用来放慢对手脚步的反坦克阵地。一场灾难似乎已经不可避免,在尔热夫地区的第9集团军和GD摩步师的末日难道真的要来临了吗?

另一方面,红军进攻部队的坦步、摩步协同和炮火支援都干得相当不错,其侦察部队的渗透作战也让德国人首尾难顾;而在防御者这边,那些已经在尔热夫地区的战壕里苦战了近一年的第9集团军的步兵师也没能表现出往日的那种顽强,或许长期的消耗作战已经让他们失去了相当一部分的作战能力,对于对手如此大规模的攻势显然没能做好应对措施。面对对手的全面出击,GD摩步师被拆开作为消防队安置到防线的各个漏洞上,广泛地分布在第9集团军的整个北翼,用来阻止、放缓红军的前进步伐。

在分散作战的各个独立单位中,要数作战区域位于第206步兵师师部附近的GD装甲营取得的战果最大:该营在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的代价之后,终于将迎面而来的1个红军坦克旅挡了回去,协同GD装甲营一起作战的GD突击工兵营3连还在战斗中损失了几乎三分之二的兵力,但无论如何他们至少成功地迫使对手低下了高昂着的头颅。

苏军120毫米迫击炮

红军的进攻自开始起已经整整两天多了,考虑到红军只对乔尔梅兹附近阵地进行了试探性的佯动,霍尔雷恩少将决心把早先部署在那里的GD侦察营连夜撤回,使其尽可能快地隐蔽进入贝利东北部阵地,红军部队已经前出到了耶戈尔杰(Jegorje)附近,切断了至关重要的贝利至奥列尼的公路补给线。与此同时,考赫勒尔战斗群的第一批部队已经进入了卢切萨河谷。当他们抵达那里的时候,当地的局势是这样的:在北面,林德曼战斗群(Kampfgruppe Lindemann,由第110步兵师的部队组成)驻防于格里瓦(Griwa)地区,与其毗邻的还有第110步兵师余部、GD掷弹兵团2营,整个防御前沿从维特卡(We tka)经过格里瓦一直延伸到了塔拉维诺(Trawino),掷弹兵团2营的部队把守在斯塔卢奇(Staruchi)和尼科尔斯考贾(Nikolskoje)附近森林的北部边缘地带。

整个防区最大的漏洞在于有一个没有防御阵地的断带层,这无疑将为红军部队施展突击提供了“最大便利”,而离那里最近的德军阵地在卡拉斯卡贾(Kar sk aja)和马里诺夫卡(Malinowka),都由第86步兵师的部队把守,而在这两个阵地中间就是没有任何防御措施的真空地带!掷弹兵团中第一批抵达战场的部队是GD突击工兵营1连,他们随即赶往博格洛德兹考贾(Bogorodizkoje),并从那里出发、朝西南方向发动了一轮突然袭击,试图解决这一真空地带的防御隐患。

行动进行得相当顺利,弗斯特尔林中尉率部抢在红军之前赶到了斯塔卢奇(Staruchi)至拉迪什诺(Ladyshino)公路沿线,并成功挡住了红军部队的首轮试探性进攻。直到当天(28日)中午才遭遇到对手的猛烈进攻,1连的阵地前沿曾一度出现多达25辆红军坦克,情况非常吃紧,好在掷弹兵团2营的阵地离这里不远,及时挺身而出帮助突击队员们克服了眼前的困难。

上级下达给考赫勒尔战斗群的任务非常明确:守住卢切萨河谷,阻止红军进一步的突破并同第86步兵师一起重新建立起一条稳固的战线。然而,要完成这一任务,仅仅依靠考赫勒尔上校手头的那些部队难度是相当之大。作为主力部队的GD掷弹兵团只剩下了2个受到严重削弱的步兵营;协同作战的GD突击工兵营(有1个连仍滞留在第14步兵师的战区)和GD装甲营(1个连位于贝利附近,另一个损失惨重的连队已经被解散了)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幸运的是考赫勒尔上校的部队抢在红军之前占领了防御阵地,有了能够抵挡对方猛烈进攻的依靠,但士兵们现在必须整天待在户外寒冷的冰天雪地里,没有取暖设备、没有足够的食物……

这是一辆被GD师88毫米反坦克炮击毁的苏军T-34坦克

甚至连许多重武器也无法在严酷寒冷的环境下继续使用,考赫勒尔战斗群能获得的唯一支援是来自防线左翼的一个外国志愿兵营(严重缺编),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缺兵少将只是考赫勒尔上校所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在经过几天的交锋之后,红军已经彻底暴露了他们的攻击意图:莫德尔上将和霍尔雷恩少将都一致断言卢切萨河谷和贝利就是对方矛头所指,医疗部队奉命迅速进驻卢切萨河谷附近:第1医疗连和第1救护排在通往斯瑟德洛夫(Ssidorowo)的公路附近建立起了医疗站。

再往南走,在经过一晚的休整之后,卡斯尼特兹上校的部队已经做好准备、试图一举夺回斯瑟莫诺夫卡村。进攻在当天中午开始,下面的回忆来自GD燧发枪兵团1营营长贝斯格上尉:

我们的炮火准备刚刚开始,俄国人就像发了疯似地进行反压制,整整20分钟,把负责打头阵的2营打得难以动弹。双方的炮击停止之后,2营的先头部队成功迫近到了斯瑟莫诺夫卡村口的碉堡群,但在那里遭到了红军重机枪的密集火力封锁。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完好地撤回到出发阵地,带头冲锋的营长佩勒尔上尉、营副以及各连连长全部挂彩,士兵和士官的损失同样相当惨重;而从2营右后侧翼发起攻击的我营的情况则相对要好得多,一度拿下了斯瑟莫诺夫卡村边缘地带的不少阵地,但2营的止步不前以及俄国人的猛烈炮击同样放缓了我们的脚步,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俄国士兵进入了碉堡和战壕,试图同我们做拼死抵抗。由于损失过于惨重且看不到胜利的曙光,卡斯尼特兹上校很快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苏军KV-1坦克纵队

1营随后被调往布蒂诺西南第246步兵师防御阵地的左翼,堵住了在那里的防御缺口。2营的剩余部队现在也由我来统一指挥进驻我们早先在布蒂诺附近构筑的工事里,以便能尽快从之前的打击中恢复过来。由于该营几乎失去了所有指挥官,他们可能不得不进行重组。11月29日——也就是在耶稣降临日的同一天,鏖战了好几天的德军士兵们并没有得到多少休息的时间。红军部队仍然不断在向其防线施加压力、寻找缺口。

已经到达了卢切萨河谷的掷弹兵团2营和弗斯特尔林(Forsterling)中尉的突击工兵营1连打得非常辛苦,却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援。考赫勒尔战斗群中第二批到达卢切萨河谷的部队包括炮兵、1个坦克歼击连、高射炮连以及沃尔舒瑙尔(Warschnauer)中尉率领的GD突击工兵营2连,但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却非常值得怀疑。这支部队通过前一天晚上已经侦察好的道路,于29日早上来到拉普考夫(Lapkowo),并继续向卢切萨大桥挺进,试图与正在斯塔卢奇(Staruchi)南部河谷里作战的掷弹兵团2营主力建立联系。

部队刚刚抵达卢切萨大桥附近,迎面就遇上了渗透到此处的红军坦克,尽管数量不多(3~4辆),但同样给德国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好在还有几门50毫米反坦克炮和及时出现的掷弹兵团1营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麻烦。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不久之后又有不少红军坦克从安诺索夫方向压了过来,更有甚者还冲过步兵部队的防线,绕道背后攻击考赫勒尔上校的部队。50毫米反坦克炮在面对红军的T一34坦克和lKV一1型坦克时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接连被对方的坦克炮击毁。掷弹兵们不得不使劲跳到这些坦克的后背上,用磁性炸弹来解决问题。

时值中午,战场上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机四伏——由第86步兵师把守的要地卡拉斯卡贾被红军第3机械化军的部队攻陷了,在没有遇到更多抵抗的情况下,红军坦克大踏步向德军的防御纵深推进,试图从侧后攻击第9集团军的其他据点。雪地上随处都可以见到T一34坦克开过后留下的履带印痕,此时唯一有效的挽救措施就是在所有的防御据点周围修筑起针刺式的防御阵地,并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死守。

红军部队随后又再次向斯塔卢奇附近的掷弹兵团1营阵地施加压力,并迫使他们逐步向博格洛德兹考贾(Bogorodizkoje)退却,而整个1营防线的南翼则已经完全被撕开了,由GD突击工兵营1连和2连组成的沃尔舒瑙尔战斗群奉命去填补这一缺口,并同迎面而来的至少拥有超过40辆坦克在内的一个红军的突击集群不期而遇。战况空前激烈,突击工兵营1连连长弗斯特尔林中尉阵亡了,他手下的士兵们也一个接着一个倒在了阵地上,1连先后有5名排长、班长阵亡,2连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但他们最终还是成功地阻止了红军的推进,这一仗让突击工兵营遭到了难以承受的打击,两个主力连已经被打残。

而在斯塔卢奇以北的卢切萨大桥,已经在那里困守了好一阵子的掷弹兵团2营也同样陷入到了一场空前惨烈的交火之中。当时守卫桥头的是该营7连的部队,同突击工兵营的部队一样,他们也陷入到了单兵与坦克之间的较量之中。到了当天晚上,7连最终只剩下了5人身上没有挂彩,其余非死即伤;连长拉普中尉、军士长松恩伯格上士以及连里大多数军官都下落不明,但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卢切萨大桥此时此刻居然还在德国人的手中!夜晚,当考赫勒尔上校要求2营上报具体的伤亡情况时,他得到的答复并不是一连串的数字,而是由于伤亡过于惨重,具体数字已经难以统计,我营目前战力应该不会超过一个加强排……

德国人能在29日这天“神奇般”地保住在卢切萨河谷的各个阵地,GD炮兵团同样功不可没,特别是那些与步兵部队并肩作战的前线炮兵观察员,他们同样也亲身经历了在那里发生的惨烈战斗,在指挥官的眼里他们就是“炮兵的眼睛”,持续不断的无线电报告不仅让炮兵,也使得战斗群和师部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敌我的攻防态势。

GD师的一名军官,他的双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前方

负责支援考赫勒尔战斗群的GD炮兵团3营7连的布舒少尉在29日当天作为炮兵观察员就在第一线,他在斯塔卢奇附近的经历能够说明当时的战斗有多惨烈:

凌晨3:00的时候,我和其他几个人在前沿阵地上建立了一个观察哨,除了从凛冽的暴风雪中传来坦克马达运作时的隆隆声之外,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情况。大约9:00的时候,第一辆俄国坦克跨过我们的战壕,笔直撞向我们的50毫米反坦克炮,紧接着是第二辆……不巧的是那时候我们手头上没有手榴弹或是反坦克地雷,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坦克从我们的脑袋顶上碾过,并不时还能听到俄国人“乌拉!乌拉!”的欢呼声。

我并不打算就此屈服,10来米开外的那门反坦克炮还在射击,但还没等我来得及做点什么,一枚迫击炮弹便在我身边不远处炸开了,炮弹的爆炸在我面前构筑起了一道雪墙,我的视线范围内一片雪白。战场就此安静了大约1个小时,10: 00的时候,又有10辆T—34坦克出现在我们面前,并试图越过战壕,在距离坦克100步之后是俄国步兵。我很奇怪为什么掷弹兵团的家伙们到现在都没有射击,定眼一看发现竟然有不少掷弹兵已经开始撤退了。我们该怎么办?撤退显然不是个好主意,俄国人很容易就能对我们的背后瞄准射击,就目前看来我们只能继续坚守阵地。

我迅速集中了所有能找到的机枪和冲锋枪,弗洛姆上尉也成了我们这个战壕里的最高指挥官,他的手下一共有大约45名士兵(包括两个反坦克炮炮组、掷弹兵和我们这几个人)。我们把俄国人放到距离阵地大约80米远的地方,随后所有枪口一起开火,但眼前的俄国人看起来并没有减少的迹象,数量反而越来越多、高喊着“乌拉!”向我们阵地展开冲锋。在抵挡了一阵子之后,我们发现此刻再做任何事情都是无济于事的了,弗洛姆上尉下令所有人必须有序地沿着公路撤退,但在现在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怀着近乎绝望的心情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俄国人已经从右面涌了上来,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左边那条冰雪覆盖的小路。我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中弹倒在了雪地里,弗洛姆上尉的腹股沟中弹了,我搀扶着他一瘸一拐地沿着小道继续走,但身后不远处突然传来了惨叫声——是布德科克上士,他的头部中弹了。上尉和我在雪地里慢慢地走着,甚至脱掉了脚上的皮靴,没有它们似乎在雪地里行动更加方便,当然代价也是惨重的……雪越来越深,甚至都漫过了小腿,根本无法继续走下去了,我感觉自己都快陷进雪地里了。

好在前方40米远处有个小灌木丛,此时此刻它就是希望!我跋涉着向那里挪动,挡在我面前的是一座厚厚的雪堆;那时候站着对我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奢望,能趴到那里就已经不错了——我所有的力气都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耗尽了……我不得不丢下弗洛姆上尉——他又被击中了,从他身上传来的唯一的生命特征就是毫无生气的呼吸,他连呻吟的力气都没有了。

我的脑子里此刻只有一个念头——我会被俄国人抓住吗﹖他们会把我给枪毙了吗?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大声喊救命!又有一个家伙朝我靠了过来,是反坦克炮连的一名少尉,显然他是来帮助我的。想到这点我就不由得为之一振,提起身上所有的力气去抓住他这根救命稻草,我使劲站了起来。由于有了灌木丛做掩护,至少暂时俄国人是发现不了我了,这名少尉和我或许是战壕里所有45人中仅有的幸存者。我们继续向后撤退,来到山的后坡。掷弹兵团的部队已经在那里重新集结起来,还调来了2门88毫米高射炮,并最终阻止了俄国人连续突破的势头。这次虎口余生的经历真是让我自己都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

当天夜里,前一天仓促应战的掷弹兵团1营撤出了阵地,得到了其他部队紧急补充的沃尔舒瑙尔战斗群接管了斯塔卢奇东部阵地,但他们自身的实力却依然非常虚弱。红军在斯塔卢奇南部和尼科尔斯考贾附近的接连突破迫使在该地区的德军部队不得不延长他们的防线和防御深度,对于守军来说现在最为迫切的事情就是要重新建立一个稳固的、面朝东方的防御阵地,同时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红军突破到贝利至奥列尼公路一线。而被解放出来的掷弹兵团1营将同掷弹兵团4营一起出发经梅尔库斯奇(Merkuschi)前往斯索莫尔考夫(Ssmolkowo),他们将在那里占领更多的防御阵地。而在之后的一天时间里(1942年11月30日),在卢切萨河谷苦苦坚持的考赫勒尔战斗群将会面临更为艰难的考验。

红军第22集团军的进攻在清晨打响,并持续了一整天。手持“波波莎”冲锋枪的步兵在大量T一34坦克的伴随下试图推进到博格洛德兹考贾北部地区。由沃尔舒瑙尔中尉率领的GD突击工兵营2连(在之前一个晚上接受了补充)迅速对此做出反应,进行反击并重新夺回了村子的控制权。在西北方向的2营防区,红军部队一拨又一拨地涌向塔拉维诺(林德曼战斗群负责把守),并且还将触角伸向了格里瓦(Gri wa)以西地区。

在苦苦煎熬了3天之后,GD摩步师的士兵们总算等来了一条好消息——由于师部和霍尔雷恩少将的反复催促和当地局势的不断恶化,最终让集团军群和第9集团军司令部相信红军确实打算以卢切萨河谷作为突破口包抄,乃至消灭整个第9集团军。作为对这一威胁的反应,莫德尔上将决定将邻近防线上的第110步兵师和第253步兵师的步兵、炮兵和反坦克部队调往卢切萨河谷。当然,在11月30日这一天,这些应急措施显然还不可能起到什么作用。

清晨,在7辆重型坦克的伴随下,红军部队从奥斯诺夫卡(Ossinowka)出发,向北发起了新一轮攻势。由于当面防御的德军部队没有重武器支援,红军几乎在没有遇到任何像样抵抗的情况下就拿下了斯索莫尔考夫南北两翼的村子。刚刚到达阵地没多久的GD掷弹兵团1营惊讶地发现自己刚刚从斯塔卢奇的困境中脱身,却又莫名其妙地陷入了另一个泥潭里,好在1营营长格赫里克中校算是个沙场老将了,他迅速组织部队进行反击,并最终在面朝格洛瓦特卡(Gorowatka)的方向上杀出了一条血路。

支援步兵战斗的苏军T-34坦克

但驻守在那里的第216掷弹兵团3营由于损失惨重而放弃了本来的驻地,转而向GD掷弹兵团1营阵地这边转移。这一举动使得原本就吃紧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红军在奥斯诺夫卡和斯索莫尔考夫之间冲出了一个缺口,由此往东的道路上已经没有任何的德军防御部队了。而在右翼,林德曼战斗群也同样要应付红军向格里瓦和塔拉维诺发起的一拨又一拨的攻势,双方均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战场上仍旧维持原先的胶着状态。

由于己方防区的局势日益吃紧,而且部队的缺额越来越大,霍尔雷恩少将不断上报请求将所属部队调回自己部队,这一要求终于在11月30日夜晚得到了回应,莫德尔上将允许将GD雪橇营从第206步兵师的阵地中撤出,重归GD摩步师旗下。在11月26~30日期间,GD雪橇营在奥博梅尔中尉的率领下日复一日地与当面红军进行着激烈的战斗,兵员损失接近一半。已经从乔尔梅兹前线撤出,并向贝利地区转移的GD侦察营主力部队抵达了耶戈尔杰,在那里该营接到了来自第246步兵师指挥部的命令——重新打通通往奥列尼的道路。

第2、3侦察连和第5侦察连的1个突击排被派往奥博斯查(Obscha)以北的波德沃伊斯考贾(Podwoiskoje),同时第4侦察连向西南方向搜索前进。侦察营的部队在克服轻微的抵抗之后便拿下了波德沃伊斯考贾,但第4侦察连却在奥博斯查西南遇到了激烈抵抗,没能取得任何进展。2连迅速被派去增援,两个连队随即一同向前推进,但碍于红军凶猛的炮击火力一直无法拿下奥博斯查西南方向上最重要的目标高尔基镇(Gorki) ,却在无意间将对手赶出了邻近的两个小村庄洛尔马尼基(Lormaniki)和斯查尼诺(Schanino) 。

(上图)随着冬季的到来,GD师官兵们在军服外罩上了白色的伪装服,图中的士兵们围坐在一辆III号突击炮车上,神情还比较轻松,看来还没能领教苏联严冬的厉害。

再往南走,在第9集团军西线战场的另一个关键阵地——贝利南部地区——红军对德军南部侧翼疯狂的攻击已经削弱了,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调整攻击方向,将其主力——第35坦克旅集中在什古尼(Shiguny)附近,准备强行渡过纳特斯查河。不仅如此,个别的小股红军战斗群已经深入到纳特斯查河东岸的树林里,并在河边和树林中同德军部队交上了火。为了消除这一威胁,卡斯尼特兹战斗群下属的燧发枪兵团1营(阵地位于布蒂诺)和2营(现阵地位于莫洛索夫同诺斯索夫之间的河谷地带)接到命令,取消对斯瑟莫诺夫卡和克尔姆贾汀的攻击,从前沿阵地上隐蔽撤出。

而在之前的那个晚上,燧发枪兵团3营已经占领了莫洛索夫和诺斯索夫之间的新阵地,由于附近村子里的房屋已经完全被战火夷平了,3营士兵们只能待在露天的雪地战壕里休息。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3营营长考赫尔哈斯中校在河谷附近建立了自己的指挥部,并沿着河谷边缘依靠雪堆搭建了防御工事。由于此时的3营阵地大多构筑在一个向南延伸、缓慢升高的斜坡上,因此红军很容易地就能从西面的高地上观察3营的部署情况。果然,当天晚上红军的“喀秋莎”火箭炮便光顾了整个阵地,还直接击中了营指挥部,营长考赫尔哈斯中校当场阵亡,瓦尔勒上尉奉命接过了3营的指挥权。

【未完待续……】

感谢您的观看,下期将继续大德意志师的战斗战史系列,讲述该师在火星行动中剩余的战斗战史,点关注不迷路

0 阅读:14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