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南部战线告急,大德意志师携虎式坦克南下布良斯克“救火”

星辰与大海 2023-12-28 09:09:01

书接上回。本期为二战德国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战斗全史系列第35期。上面两期讲述了大德意志师在苏德战场第二个转折点——库尔斯克大会战中的战斗战史,随着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落败,德国再也无法组织起成规模的战略进攻了。库尔斯克的余波还未散去,南部战线布良斯克方向的德军陷入危机,大德意志师拖着疲惫的身躯携带辎重装备火速南下……

(本期全文约1万7千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在成功穿越茂密的森林地区后,GD侦察营是第一支到达布良斯克火车站的GD师部队了。在那里沃特杰恩上尉得知了他们的下一站将是阿赫特尔卡(Akhtyrka),而不是所谓的哈根防线,在此之前也就只有师长霍尔雷恩少将、参谋长冯·纳特兹梅尔中校等个别高层了解这一情况。此时的乌克兰前线早已是烽烟四起,来自前方的战报称红军已经突破了托马洛夫卡至博里索夫卡(Borisovka)地区的德军防线,整个南方集团军群正处在崩溃的边缘。侦察营于8月5日早晨在布良斯克车站登上了开往南方的火车,并于当天夜里抵达了特罗斯佳涅茨(Trostyanets)北部的博罗姆利亚(Boromlya)。

长途运输过程中的GD师坦克车队,正火速赶往前线

与此同时,另外一支隶属于GD师的部队也于同一时间在苏梅(Sumy)附近下了火车,取道列别金(Lebedin)向阿赫特尔卡前线赶去,他们是GD装甲团3营的主力(装备虎式坦克的部队,之前3营只有1个连伴随GD师作战)。该营于1943年7月底在帕德尔伯恩附近的纽豪斯车站上了车,乘坐特快专列赶赴东线。考虑到虎式坦克的重量和安全因素,每趟专列只能承载4辆虎式坦克、2辆装甲车和一些补给车辆。

为了能将巨大的虎式坦克装上火车,必须先行拆下坦克的负载履带,接着移开2条重达3吨的传动履带,然后再装上负载履带,这样坦克才能“爬”上列车。当然,如何将列车上的坦克固定住也是个问题,而把坦克从列车上卸载下来同样非常麻烦,要将装车整个顺序颠倒一下。还在第9连(先前的第13连)伴随GD师主力征战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期间,第3营其余单位便已经在森内拉戈尔驻地完成编组工作,总共包括1个营部、2个虎式坦克连(第10连、第11连)和相当数量的直属单位。其中第10连连长是冯·维勒博伊斯上尉,排长为阿诺德中尉和科洛斯少尉;第11连连长是拜耶中尉,担任排长的分别有勒斯因中尉、康拉德少尉和冯·瓦尔多夫少尉。

长途运输过程中的GD师坦克车队,正火速赶往前线

营长古米尔勒少校是这样描述他的部队的:GD师是国防军各师级单位中唯一一支配备了虎式坦克营的部队,光是我们的营部就装备有3辆虎式坦克(1门88毫米坦克炮和2挺机枪)。此外,每个连连部还装备有3辆装甲车和1个中波无线电通信排。营部直属有1个侦察排(拥有3辆中型装甲车、4辆轻型装甲运兵车、4辆三轮摩托和2辆双轮摩托),还有1个突击排(拥有2辆装甲运兵车和4辆卡车),防空排则配备了3门20毫米4联装防空炮;而每个虎式坦克连都配备了14辆虎式坦克……

在这里,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当时还披着神秘面纱的虎式坦克:如前面所讲,作为德军的攻坚利器,虎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88毫米坦克炮和2挺重机枪。88毫米KwK36型坦克炮是从德军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演变而来的,实战证明后者在地面作战,尤其是面对敌方坦克时具有良好的杀伤能力。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装备在虎式坦克上的88炮简化了开火的过程,只要炮手扣动扳机,系统便会闭合控制电路——炮弹应声出膛。

GD师军官合影,短暂的欢乐难掩战局的日渐恶化

安装在虎式坦克上的机枪是MG34型,而更为先进、且已在部队中服役的MG42型机枪却并没有被设计师们挑中。这是由于尽管MG42有着众多优点,但射速过快,需要大量弹药作为后备,而虎式坦克自身却没有那么多空间来存放机枪子弹。取舍之下设计师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性能同样可靠的MG34。虎式坦克长约7米,高度在3米左右,宽为2.5米。传动履带的宽度为0.7米,全重56吨,该款坦克配备了700马力的12缸引擎,其油箱满载量为547升。由于载油量并不算大,因此在崎岖路况条件下,虎式坦克即使在满载情况下也最多只能行驶40公里。

根据德军工程师们的估计,45辆虎式坦克1个作战日大概能耗去24500升的燃料,而随着各式卡车、摩托车、装甲运兵车的陆续加入,补给总量也在不断攀升。30000升——这个数字便是虎式坦克营补给车队一天的工作量。驾驶像虎式坦克这样的大家伙对于装甲兵而言确实是件美妙的事情,它的换挡和一般车辆没什么区别,共有8个前进档和5个倒退挡,稍与其他坦克不同的是虎式坦克并非是利用控制杆来换挡,而是装备了类似于飞机上的方向轮用来变挡。操纵这样的方向轮对于驾驶员而言更为方便,且更加省力。

这是GD师的一名少校,从他脸上我们可以看见久违的笑容

正是由于第3营虎式坦克部队的全部到位,使得GD师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它下属的装甲团真正拥有了3个满编的装甲营,这使得GD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德军中实力最强劲的师级部队,即使是当时著名的ss1、ss2、sS3师和后来的装甲教导师也难以望其项背(他们编制内只配备了1个虎式坦克连)。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之后,GD师已经由一支步兵部队彻底转变为一支纯粹的装甲部队,尽管它在名义上还是装甲掷弹兵师。

8月5日,GD师第一批官兵(即侦察营和装甲团3营)刚刚踏入阿赫特尔卡北部地区,便遭到了红军飞机的猛烈轰炸。而在阿赫特尔卡,到处是一片狼藉的景象:大队大队的德军步兵正撤往后方,连崭新的Pa k-43型反坦克炮也都疾驶在尘土飞扬的通往南部的撤退之路上。不仅如此,德军人马如潮水般撤离博里索夫卡—托马洛夫卡一线,哈尔科夫南部的阵地也岌岌可危,要知道此时距离GD师离开库尔斯克南部前线仅仅3周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来自7月14日以来,南方集团军群的精锐——SS第2装甲军下属的LAH和帝国师先后调往西线和地中海战场,而原属于第48装甲军的2个装甲师(第3装甲师和GD师)也被派去支援中央集团军群了。与此同时,红军迅速调集了预备队(行动之快大大超出了曼斯坦因的想象),从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夹击哈尔科夫地区的德军部队。到了8月3日,红军两个方面军朝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地区掀起了一轮猛攻,德军位于别尔哥罗德两侧的阵地被撕开了两条大约70公里的缺口,红军突击部队便顺着这个缺口朝阿赫特尔卡—苏梅—波尔塔瓦一线挺进。从友军那里得到的消息表明红军坦克已经出现在了博里索夫卡、伏尔斯卡拉峡谷(Vorskla)﹔甚至有消息说第3装甲军旗下的第19装甲师、第255步兵师和第332步兵师被红军包围了,精锐的SS装甲部队则被牵制在了西南方向上。

为了挽救危局,GD师被调回了南方集团军群的序列之中,但他们必须马上适应全新的环境。8月6日早上,侦察营接到了来自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部的第一个命令:朝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侦察,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在伏尔斯卡拉河(北部)及皮亚丁卡(Pyadinka)河(东部〉取得一些立足点;而在南部地区,侦察营的任务是尽快同党卫军部队取得联系。

房屋旁是经过了伪装的GD师装甲车,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岌岌可危的战局

到了当天中午11: 00左右,GD突击工兵营在胡克尔上尉的率领下抵达了在阿赫特尔卡北部的火车站,全营卸载完装备之后便被立刻送往东部前线,他们的目的地是伏尔斯卡拉河及皮亚丁卡河交汇处的新亚比纳村(Novaya Ryabinat)。到了第2天,GD师的主力部队陆陆续续抵达了南部前线,并在博罗姆利亚(Boromlya)、索姆罗蒂诺(Smorodino)和特罗斯佳涅茨3个火车站卸载他们所有的人员和装备,先是运送掷弹兵团1营和4营的专列抵达索姆罗蒂诺车站,紧接着是炮兵团1营……

再来看看侦察营这边,重新组建之后的第2连向阿赫特尔卡东部及东南部地区派出了侦察分队,同时连主力也顺着公路向博古杜乔夫(Bogoduchov)挺进,根据由基博哈德少尉率领的侦察队提供的情报,至少在7日的早上博古杜乔夫还没有落入红军之手。与此同时,第3侦察连和第4侦察连则分别将向乔杜纳耶夫卡(Chodunayevka)和扎菲罗泽特兹(Zaphorozhets)推进。

草丛中隐蔽的士兵

卡拉舒中士率领的侦察队刚刚抵达西北方向皮亚丁卡河东岸的斯维奇·马里诺(Swc h.Mar ino),还没站稳脚跟,迎面便开来了5辆T-34坦克,稍做抵抗之后侦察队便撤回了西岸。紧接着红军部队又突然出现在库佩耶瓦察(Kupyevacha)火车站,那里原本由侦察营3连把守,由于敌军实力过于强大,3连不得不放弃抵抗。GD突击工兵营在抵达皮亚丁卡河东岸的新亚比纳村之后便主动进入通往博尔·皮萨勒夫卡(Bol. Pisarevka)公路两旁的战壕里,这个位于新亚比纳村东北10公里处的小村子此时已经落入红军之手。由于此条道路径直通往阿赫特尔卡,极有可能成为红军下一步攻击的焦点,两支GD部队肩上的担子不轻。

7日这天,刚刚抵达战场的掷弹兵团1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奉命沿途北上去守卫伏尔斯卡拉河和皮亚丁卡河上的桥梁,同时,他们还需保卫南面的亚博罗特斯诺耶(Yablotsnoye)。随着越来越多部队的到达,GD师下属单位将在阿赫特尔卡周围构筑起一道弧形防线。

虎式坦克,德国战时工业的骄傲,但德国最终还是没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直到8月8日,德军部队才在阿赫特尔卡附近与红军第一次展开大规模交火,但战斗的焦点依然只是集中在个别的重要地段上。天还只有蒙蒙亮,2辆T-34坦克在大量红军步兵的掩护下涌向库佩耶瓦察附近侦察营3连的阵地,激烈的交火一直持续到当天中午,红军在留下了几辆装甲车残骸之后便退出了战场;而在博古杜乔夫,侦察兵们发现在村子以西1000米远处聚集了大量的红军步兵,战事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得到大量炮兵单位支援的GD掷弹兵团迅速抢占了向东、向北的阵地,温德克中尉的掷弹兵团4连赶到了克利蒙托弗(Klimentov),他们将为保卫这里的桥梁而战;齐扎亚克中尉的掷弹兵团3连也控制了亚博罗特斯诺耶南部地带;掷弹兵团中最后一个抵达乌克兰前线的3营则接手了扬考夫卡(Yankovka)的防御任务。到了下午13:35分左右,洛伦兹中校报告称他已经把掷弹兵团团部挪到了斯维奇·沃洛夫斯考格(Swch. Vorovskogo)以南1200米处的一条通往阿赫特尔卡的路边。

墓碑和钢盔是对不正义战争无言的控诉

师参谋长冯·纳特兹梅尔中校也给已经到达前线的每个独立单位指挥官打去了电话,告诫他们德第3装甲军已经退出了博尔·皮萨勒夫卡附近地区,正从东南方向朝亚博罗特斯诺耶河渡口和新亚比纳村退却,整支队伍大约由1000辆机动车辆组成,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安全抵达皮亚丁卡河西岸,而在他们身后不远处就是气势汹汹的红军追兵。

14: 00左右,一支由7辆T-34坦克和大队步兵组成的红军部队出现在了新亚比纳村村东,这一变故着实吓坏了同样刚刚抵达战区的霍尔雷恩少将,由于第3装甲军还在撤退的路上,他随即示意胡克尔上尉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村子。胡克尔没有令他的上司失望,亲自带领部下近距离干掉了3辆T-34坦克,击退了红军好几轮冲锋,到当天结束的时候,新亚比纳村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德国人的手中。傍晚的时候,掷弹兵团1营还在基里考夫卡(Kirikovka)南部建立了阵地,几乎每个指挥官都认为明天这里将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这个夜晚,坏消息仍然接连不断地传到GD师指挥官们的耳朵里——红军的坦克部队推进到了博罗姆利亚和特罗斯佳涅茨车站,GD装甲团和掷弹兵团2营随即被派往特罗斯佳涅茨增援;而在阿赫特尔卡城,战败的气氛弥漫在整座城市的上空,第3装甲军的先头部队已经陆陆续续抵达这里,曾经被围的3个师至少付出了1000人伤亡的代价才得以脱身。

在与GD师作战中被俘的苏军战俘

8月9日,不等太阳升起,胡克尔上尉的突击队员们(大约2个连的兵力)已经静悄悄地渗透到前一个夜晚被红军占领的旧亚比纳村(Staraya Ryabina)村舍。官兵们先是利用随身携带的近程武器让红军的碉堡“闭上了嘴”,紧接着他们就开始利用地雷和燃烧瓶去“问候”敌军的数辆坦克。当第一缕晨曦洒落大地时,胡克尔上尉的部队已经完全控制了整个旧亚比纳村,突击工兵营官兵们的果敢行动对稳定整个GD师的军心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刚刚接替查拉普考夫斯基上尉出任突击工兵营营长的胡克尔上尉在这次战斗中充分展现了其军事才华,很快他就将为当天早上的出色表现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在阿赫特尔卡西部森林里焦急等待着前方消息的霍尔雷恩少将根本不会因为前方一次反击的胜利而喜上眉梢,需要他担心的地方还有许多。尽管GD师旗下的另外一个主力团——燧发枪兵团已经到达火车站并正在赶往前线的途中,但来自前线的战报却显示形势仍在不断恶化,大批红军部队正在向皮亚丁卡河挺进,伏尔斯卡拉峡谷北部、阿赫特尔卡—特罗斯佳涅茨—博罗姆利亚铁路线附近出现了大量渗透过来的红军侦察部队,而驻守在库佩耶瓦察附近的侦察营所面临的压力正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在T-34坦克掩护下发起冲击的红军战士,前方是炮弹爆炸时掀起的道道烟尘

在GD掷弹兵团负责的地区,红军为了能在皮亚丁卡河及伏尔斯卡拉河西岸赢得一个立足点而发起了一轮接着一轮的攻势。由于兵力有限,掷弹兵团根本无法保持一条连续的战线,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久地将红军拖在河东岸。在掷弹兵团的北面,他们没有任何友邻部队可以依靠;在南面,掷弹兵团与侦察营之间联系也并不紧密。当然,掷弹兵团还有刚刚从河东岸撤过来的第3装甲军的3个师可以指望一下,但他们自身刚刚逃出俄国人的包围圈,战斗力非常值得怀疑。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GD师目前的处境,那就是他们将再一次扮演起消防队员的角色!阻挡面前敌人的前进显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的任务依然是延缓红军前进的步伐,为友军在后方合适的地点建起一条坚固的防线争取时间。

当然,8月9日这天所发生的战事还远远不仅限于此,清晨4:30分左右,掷弹兵团1营报称有大约50名红军官兵从扬考夫卡附近渡过了伏尔斯卡拉河。大约1个小时以后,从该地区通往阿赫特尔卡的公路被切断了,红军的兵力也增加到了1个营,还配有大量的重型武器;与此同时,在基里考夫卡南部地区还出现了红军的车队。最先对此做出反应的是掷弹兵团3营,7:20分左右,连接阿赫特尔卡至伏尔斯卡拉河的公路被重新打通,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8:00过后,几路红军从好几个方向朝基里考夫卡、亚博罗特斯诺耶挺进,对手强大的实力迫使3营不得不退出这两个村子,前方战线有一触即溃的危险。

战斗更多的是在这样的村子里打响

为了填补缺口,洛伦兹中校很快便将2营的2个连从侧翼战线上调了过来(由于考诺帕中尉负伤,阿德勒尔上尉接管了2营),同时朝这个方向移动的还有1营的部分单位。当天下午,掷弹兵团曾试图发起几次冲锋以夺回失去的阵地,但最终都无功而返。眼看着红军已经在亚博罗特斯诺耶地区站稳了脚跟,并开始向南部及西南部地区渗透,冯·纳特兹梅尔中校只能命令掷弹兵团在更远的西面重新构筑一条防线,同时要尽可能地缩短战线。次日凌晨3:00左右,掷弹兵团基本退到了他们的新防线上——沿着扬考夫卡(部分地区),穿过241.1高地,最终到达维瑟罗耶(Vese loye)至扎菲罗泽特兹。

出于安全考虑,洛伦兹中校将他的团部挪到了巴杜尼(Barduny),同时他也调整了下属各营的防区:掷弹兵团3营负责扬考夫卡南部和123.1高地;2营成梯队向维瑟罗耶以西的山丘撤退,并在那里设防;1营此时依旧守卫着至关重要的基里考夫卡南部地区。当天凌晨唯一的收获是掷弹兵团2营在尼什(Ni sh)以西同侦察营的部队取得了联系,当时该营的第3连正死守着维什恩耶村至维瑟罗耶村一带,原先驻守扎菲罗泽特兹的4连正狼狈地向西逃跑,5连负责斯维奇·伊利舍夫卡(Swch. Ilishevka),而2连则驻守在178.8高地和斯维奇·奥瑟特恩亚卡(Swch. Osetnyak)。

通过火车紧急运送到战场的GD师部队

好在此时部署在阿赫特尔卡外围的GD师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在161.2高地附近,靠近扎菲罗泽特兹北部的公路上隐蔽着刚到的6辆豹式坦克,他们属于第19装甲师。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GD师单位到达前线,但即使如此霍尔雷恩少将还是没有足够的本钱去加固他的战略前沿。

更糟的是,红军在进攻发起之后并不盲目强行突破、暴露自己的目的,而是先试探德军阵地的虚实,沿着薄弱环节打开缺口,从而毫不费力地摧毁对方整条防线;这也迫使GD师的指挥官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将部队送到突破口上,然后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然而,由于德军本身兵力、火力都十分有限,使得部队不得不经常奔波于各个阵地之间,失败是迟早的事情了。8月10日这天,战事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清晨,大量的红军机械化部队出现在了GD师阵地的前沿,战事一触即发。此刻最让霍尔雷恩少将感到揪心的就要数整个防线的右翼了,驻守在那里的只有GD侦察营和一些友邻单位,他们甚至缺乏一条像样的、连续的战线。快到中午的时候,2个团的红军部队向库佩耶瓦察发起了进攻,他们沿着186.0高地、192.3高地慢慢向德军阵地靠拢,守军根本无法阻挡红军的推进,T-34坦克很快就开过了普罗考彭克(Prokopenk),进入了扎菲罗泽特兹,在那里红军击溃了正在为拖延时间而战的侦察营4连,顺势还拿下了附近的192高地。霍尔雷恩少将调动了整个炮兵团的火力试图摧毁整个扎菲罗泽特兹,但这并没有能够放慢红军前进的脚步。

GD师的反坦克炮兵,这种50毫米反坦克炮可以在500米距离上击毁T-34的坦克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侦察报告表明红军正试图加快前往阿赫特尔卡的脚步,使得G D师所肩负的任务相当艰巨。扎菲罗泽特兹易手之后,霍尔雷恩少将来到了侦察营营部,他大声地告诉营部的每一个人,燧发枪兵团(至少是第1营)最迟将于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到达。波瑟尔少校指挥的装甲团1营将取道卡普鲁诺夫卡(Kaplunovka) ,接着向192.3高地、178.4高地方向推进,并于下午16:00左右到达161.2高地。正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还没等波瑟尔少校的装甲营赶到178.4高地,那里便已经被红军的炮火所覆盖,更多的红军则从侧翼向阿赫特尔卡展开包抄。

很快,大约1个营的红军在10辆T-34坦克的掩护下旁若无人地沿着东西向的大道朝阿赫特尔卡推进,沿途守卫的德军小部队只能丢弃阵地向维瑟利·格雷(Veseliy. Gay)退却,好在由贝尔格曼恩上尉率领的燧发枪兵团1营及时赶到了那里,顽强地守住了维瑟利·格雷附近及其东北片的阵地。继燧发枪兵团1营之后,GD师的其他单位也陆续抵达了阿赫特尔卡,其中就包括了弗兰茨少校指挥的GD突击炮营、炮兵团其余部队和GD燧发枪兵团。当天夜里,这些部队中的大部分便开始朝东南方向转移了。

尽管己方的战线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西后撤,霍尔雷恩少将认为仍然有必要继续缩短他们的战线,特别是左翼GD掷弹兵团的防御正面显然过长,但红军没有留给他太多的时间,他们已将机械化部队部署到了阿赫特尔卡南部的考特勒瓦(Kotelva) ,形势相当紧张;11日破晓,前沿侦察哨的官兵们纷纷报告说发现一拨又一拨红军部队沿着博古杜乔夫—阿赫特尔卡公路向西快速推进﹔而在阿赫特尔卡城内,这个晚上同样是枪声四起,可以确定红军的侦察部队(不排除游击队的可能)早早就已渗透了阿赫特尔卡(隐蔽在城市东南角的公园或是西南角的森林里),阿赫特尔卡火车站则是红军最主要的袭击目标,那里堆积着GD师几乎全部的补给物资。

火车站遭袭的消息一传到霍尔雷恩少将的耳朵里,他便跟发了疯似的要求驻防在阿赫特尔卡的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将游击队消灭干净,并从掷弹兵团中抽调了一些单位紧急驰援阿赫特尔卡,最后连炮兵团的105毫米榴弹炮也被搬到了城市的街道上,城内的每个德军士兵都跟如临大敌似的,小心翼翼地警惕着每一个方向。

红军的T-34坦克群

在阿赫特尔卡城的东郊,刚刚抵达乌克兰前线的GD突击炮营正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红军坦克的影子,在接过了城东的阵地之前,他们营的突击炮已经小小地露了一回脸,但对胜利有着强烈渴望的营长弗兰茨少校根本不会满足于个别的战果,他的目标是超越中央集团军群的第667突击炮营(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突击炮营中的示范单位)﹐少校本人回忆了他们刚刚到达阿赫特尔卡时的情况:

火车到站了,我们在阿赫特尔卡北部的一个火车站下了车。最初我只找到了第1突击炮连和营里的后勤、训练单位,运载其他两个突击炮连的专列显然还在路上。这时候,副官送来了霍尔雷恩少将的命令,让我带着手头所有的部队向一个名为博尔舒·奥瑟罗(Bolsh. 0sero)的小村子前进。那个村庄位于阿赫特尔卡的东郊,距离市中心大概有三四公里的样子……在博尔舒·奥瑟罗村,一切都非常平静,一路上还没遭遇到俄国人的袭击,但为了谨慎起见我还是给自己的突击炮寻找了足够的掩体。

柏林一处德军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入口

夜晚,我抽调了一些精干的官兵,将他们安插在村子四周,同时第1突击炮连也有一些车组始终保持警戒状态。凌晨3: 00左右,村北面的观察哨传来消息,说他们那里听到了坦克发出的隆隆声响,根据经验判断应该是俄国人的T-34坦克。我立刻乘着摩托赶往村北,在确认了俄国坦克的存在之后,我迅速命令部队加固村北的阵地,还往那里调去了2辆突击炮,而所有的装甲兵全部被从睡梦中唤醒,给所有突击炮发动机室预热,同时炮弹上膛,战斗似乎一触即发。天渐渐放亮了,侦察哨报告说有20多辆T-34坦克和相当数量的步兵穿过村子的北部地区,目标肯定是阿赫特尔卡城。此刻这支红军部队正在村子附近的一处麦地里休整,许多俄国坦克手已经离开了他们的坦克,围坐在麦地里吃早餐。

平心而论我并不畏惧那些T-34坦克,但数量众多的俄国步兵确实是个麻烦,而进攻的时候我必须将他们考虑在内,他们显然不是我的突击炮可以对付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必须做点什么,阻止眼前的俄国人向阿赫特尔卡继续推进,我命令副官鲍尔少尉带着几辆突击炮从侧翼包抄过去,其他的突击炮则跟着我去“迎接”俄国坦克。

根据真实照片绘制而成的宣传画

我们慢慢地从俄国坦克的侧翼摸了过去,并在距离200至300米远时打响了第一炮。由于我们行动比较隐蔽,第一轮开火便使得5辆T-34坦克着了火。但俄国人很快就从最初的慌乱中冷静下来,他们调整了作战位置,还从远端调来了几辆T-34坦克。紧挨着我的那辆突击炮侧面挨了俄国人一炮,冒起了滚滚浓烟。15分钟之后,鲍尔少尉和他的部队出现在了红军阵地的另一侧,和他们一起出现的居然还有海克少校的反坦克炮。俄国人见势不妙便主动撤离战场,向东撤退。战况很快就上报到了师部,我和我的部队得到了霍尔雷恩少将的充分肯定,他表示我们的果断行动使得阿赫特尔卡逃过一劫……

小小的挫折当然不可能阻挡红军主力向西前进的脚步,在阿赫特尔卡城外,GD师的防线呈南北向一字排开,本来脆弱的右翼此刻却由于燧发枪兵团和其他一些部队的陆续到达而变得坚固起来;反倒是由掷弹兵团负责的左翼,情况较为吃紧。相对于已经向西渗透了很远的红军部队而言,他们的阵地太靠前了,以至于此防线同阿赫特尔卡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他们必须撤退,同其他部队连成一片。

当然,这时师部撤退的命令早早就送到了洛伦兹中校的手中,但是掷弹兵团试图撤退的意图早就被对手识破了,一场激战很快就接踵而至。8月12日凌晨4:30分,新维瑟罗耶以西掷弹兵团2营的阵地上传来了红军正在发动猛烈攻势的报告,由于没能和右翼部队取得直接联系,2营只能围绕着146.6高地形成了一个弧形阵地。一份接着一份的伤亡报告传到了洛伦兹中校的手中,先是第7连连长阿赫尔费尔特少尉阵亡,紧接着是同样来自该连的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罗斯中士……

士兵们正将隐蔽在丛林里的大炮推入阵地

直到当天下午晚些时候,红军对146.6高地的重压才开始有所松动。再来看看同样是掷弹兵团负责的东北片防区(2营的左翼),红军已经通过了巴基洛夫卡(Bakirovka),并从当地沿公路、铁路线径直往南挺进,迫使掷弹兵团3营放弃了加布斯(Garbusy),从而切断了在146.6高地顽强死守的掷弹兵团2营与北面1营、3营之间的联系,战场态势对于德军而言显然非常不利。在掷弹兵团2营南翼(同时也是右翼)的高地,由GD燧发枪兵团1营驻守,协同作战的还有GD侦察营,而燧发枪兵团主力则和GD突击炮营一起拱卫着阿赫特尔卡的东大门。在阿赫特尔卡东南方向上的形势极不明朗,可以肯定的是红军并没有将主攻的矛头部署在那里。

晚上19:00左右,掷弹兵团1营和3营先后在重压之下放弃了现有的阵地,开始向阿赫特尔卡转移,残酷的城市攻防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其实早在8月12日早晨,霍尔雷恩少将便做出了全线向阿赫特尔卡城撤退的决定,这显然是迫于对方的强劲攻势而做出的无奈决定,但效果却相当不错。从12日晚开始,在GD炮兵团的强有力的支持下,GD师的整条防线开始陆续向阿赫特尔卡挪动,而所有的坦克和突击炮也提前回撤,聚集到了城市的四周。这个夜晚,红军的进攻仍在继续,激烈程度比起白天虽然逊色了许多,但也够德国人受的。驻地位于亚瑟诺夫耶(Yas-enovoy e)的第1医疗连于13日凌晨5:00报告,称他们在过去的48个小时里接收了400名伤员,战况之激烈可见一斑。

向红军阵地发起冲击的德军坦克和装甲车

对于GD师来说,8月13日至14日这两天内最大危险的莫过于正从南向北运动的红军部队了(正东方向至少还有一条勉强可以支撑的防线和超过2个团的部队)。根据手头得到的最新情报,霍尔雷恩断定考特拉(Kotela)已经落入对方手中,红军先头部队甚至可能已经冲到了阿赫特尔卡的侧后,整个GD师面临着可能在沃尔斯卡拉河西岸被包围的危险。尽管在阿赫特尔卡城边,在强大的炮兵火力支援下的GD师可以勉强守住现有阵地,但霍尔雷恩和师部的参谋们似乎都不愿意让部队冒被围歼的风险,开始做好放弃阿赫特尔卡的准备。

GD炮兵团1营、掷弹兵团1营最先收到了撤退的命令,这两支部队于8月14日至15日夜里撤离现有战线,并在阿赫特尔卡城以西地区集结;之后将是由古米尔勒少校率领的GD装甲团3营(虎式坦克营)和GD侦察营主力。霍尔雷恩的计划是趁着天黑在亚瑟诺夫耶两翼完成集结,GD师所有的装甲部队将在参谋长冯·纳特兹梅尔中校的指挥下于破晓前离开阿赫特尔卡,向南发起进攻,从红军手中夺回格伦(Grun)村、库瑟敏(Kusemin)村及贝尔斯克村,使得师主力部队能尽快撤离沃尔斯卡拉河西岸,逃出红军的追击视线。

在冯·纳特兹梅尔战斗群向南出击之前,GD侦察营被部署到了201.6高地,友军第616防空营则夺回了刚刚被红军侦察队占领的杜斯余比(Dsyubi),他们将负责掩护冯·纳特兹梅尔战斗群的侧后。8月15日清晨6:00,GD装甲团的Ⅳ号坦克打响了向南进攻的第一炮。波瑟尔少校的1营走在了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3营的虎式坦克和燧发枪兵团1营的部分半履带装甲运兵车,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格伦村。

与此同时,新成立没多久的GD侦察营2连和由勒克斯中尉指挥的1个装甲连打通了前往布迪的道路。一路上尽管时常会遇到一些地雷、反坦克炮阵地的阻挠,但战斗群主力还是于下午13:00左右到达了格伦村。红军在当地部署了为数不少的装备,有122毫米自行火炮,迫使波瑟尔少校不得不在战斗开始之初就向古米尔勒少校求助,虎式坦克的到来使得战斗没有了任何悬念,德国人花了10分钟就拿下了这个村子。

GD师一个88毫米炮组,88毫米炮是德军反坦克作战中最可信赖的利器

到了下午15:00左右,侦察营报告说他们已经同位于布迪的友邻部队取得了联系,吉博哈德少尉率领下的一支侦察队正在向库瑟敏村搜索前进。而冯·纳特兹梅尔战斗群此时的目标则是贝尔斯克,12辆虎式坦克、13辆豹式坦克和2辆装备有75毫米长身管炮的Ⅳ型坦克连于傍晚19:00向贝尔斯克村发起了进攻,而经过加强的GD侦察营紧紧跟在装甲部队身后。在贝尔斯克北部的峡谷里,还上演了双方步兵之间的决斗。

在同埋伏在贝尔斯克村内的红军交火的过程中,装甲团3营10连的1辆虎式坦克(该连的指挥坦克)被敌人的反坦克炮击毁,驾驶员和炮手当场阵亡,连长冯·维勒博伊斯上尉及装弹员都身负重伤。这是GD装甲团3营自从到达东线战场以来遭受到的第一个除籍记录,在此之前由于刻意的宣传和吹捧,虎式坦克在GD师官兵们的眼中根本就是无敌的活动堡垒,这个战损让他们明白虎式坦克也是有弱点的,只要红军的反坦克炮手有足够的勇气和运气,那么任何坦克都不会是无懈可击的。

驻留在苏联一处农庄的GD师装甲车队,然而路边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而是充满敌视的目光

穿过村内燃烧着的坦克和房屋,GD师的装甲部队于当天午夜前控制了贝尔斯克村,但他们却无力改变贝尔斯克东部沃尔斯卡拉河上的桥梁继续为红军所控制的事实,而这也意味着红军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再次出现在贝尔斯克附近,紧随其后的GD侦察营也离开了刚刚占领的奥珀斯尼亚,部队摸索着朝布迪斯特切(Budischtche)推进,这里距离波尔塔瓦只有25公里的路程!但到了16日的凌晨,冯·纳特兹梅尔战斗群便收到了来自师部的命令——放慢向南推进的脚步,部分单位向阿赫特尔卡城西部撤退。到了晚上18:00左右,侦察营、突击工兵营各单位先后接到了向阿赫特尔卡撤退的指示,并且要求他们当天晚上就开拔。

难道霍尔雷恩少将真的打算放弃向南进军、摆脱红军追兵的打算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GD师的参谋部已经制定了一次更为凶猛的攻势,参与这次行动的除了自己的部队之外,还有友邻的几个装甲师,他们将从阿赫特尔卡附近地区出发合力向南挺进,意在突破位于考特勒瓦两侧的红军阵地,争取同位于博古杜乔夫西南地区的党卫军部队取得联系。

乘着淡淡的朝雾向前急进的GD师装甲部队

在考特勒瓦附近,红军也已经意识到了对方可能会发起进攻,因而集结了相当数量的机械化部队,并同时为对抗侧翼的党卫军部队增派了足够的步兵。而在德军方面,他们已经摆开了进攻的架势,GD师负责中路;第10装甲掷弹兵师紧随其后,同时还兼顾右路的进攻;第7装甲师则负责左路。虽然计划布置得有条有理,但前途仍是一个未知数——他们对当面红军的了解实在太少了,德军参谋们很快就将发现他们严重低估了红军在阿赫特尔卡西南翼集结的兵力,事态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与此同时,霍尔雷恩少将还将掷弹兵团撤离原防线,在短短24小时内转移到阿赫特尔卡南部地区,以便随时作为攻击部队的后援投入战斗。8月18日早上8:00整,燧发枪兵团、GD突击炮营作为先锋部队开始向140.2高地和卡普鲁诺夫卡(Kaplunovka)推进,紧跟其后的是整个GD装甲团和GD掷弹兵团1营。师部给担任尖刀的GD燧发枪兵团设定的目标是占领莫舍尼(Mosheni),而其余部队则要到达帕克莫夫卡(Parkomovka)至卡普鲁诺夫卡一线。凭借着炮兵团和斯图卡的有力支持,GD师一举突破了红军的外围防线,但好景不长,燧发枪兵团先头部队很快便在莫舍尼村前陷入了困境。祸不单行,前来支援的GD装甲团3营却在不经意间闯入了博尔舒·奥瑟罗(Bolsh. 0sero)南面的雷区里,整个3营一共有15辆虎式坦克的履带被炸断,无法参与到接下来的行动中。

GD突击炮营营长弗兰茨少校从他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这次进攻的过程:

18日这天,我们除了要支援GD燧发枪兵团之外,还必须拿下博尔舒·奥瑟罗村。经过一番简单的部署之后,行动开始了,同时GD炮兵团也为我们提供了弹幕掩护。推进过程中,由于事先得到了相关情报,我们成功绕过了埋设在博尔舒·奥瑟罗村村北的几处雷区(期间只有2辆突击炮在跨越雷区时触雷,但也只造成了轻微的损伤),而一旦突击炮到达战场,顷刻之间便能改变整个局势。刚才还在村边“叫嚣”的那些反坦克炮和机枪阵地永远闭上了嘴,配合作战的步兵随即一拥而上,冲进了村子里……

激战过后的村落,满目都是废墟和烈焰,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一阵急促、凌乱的枪响之后,我的副官快步上前对我说前面的部队已经控制了整个村子,我抬表一看,这一切仅仅耗费了45分钟,我真替那些勇敢的小伙子们感到自豪。当我很快就通过无线电得知负责主攻的GD装甲团和GD燧发枪兵团被困于村子南面的雷区之后,以最快速度派出了一支突击炮分队前去支援,希望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此外,我还率领营主力和配合作战的燧发枪兵团一部继续朝东南方向进攻。驻守在当地的红军部队显然根本没有想到我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突破北面雷区,拿下博尔舒·奥瑟罗村。

一阵简短的交火之后,我们成功地拿下了敌人的一个炮兵阵地,地点位于博尔舒·奥瑟罗村南约4公里处。俄国人的炮兵开始四下溃散,场面非常混乱,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还是成了我们的俘虏。我们的车队在一制高点处停了下来,并在各个方向布置了警戒哨,等待其他部队的到来。很快,我们的装甲部队便赶了上来,并再度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战争后期,制空权逐渐易手,苏军飞机的威胁越来越大,德军只好对坦克进行伪装来减少空袭损失

师部很快就对先头部队在博尔舒·奥瑟罗村南的窘境作出了反应,霍尔雷恩少将命令GD装甲团1营和GD掷弹兵团1营尽一切可能绕开雷区,继续往东南方向挺进。GD掷弹兵团其余的部队——阿德尔勒上尉的2营和森格尔上尉的3营将沿着公路继续推进,一路上他们还得到了GD突击工兵营4连的帮助,为部队扫清了前方的雷区。到了中午12:50分,掷弹兵团2营称拿下了140.2高地,并在朝着146.9高地继续努力﹔3营则成功守住了博尔舒·奥瑟罗村南部通往莫舍尼的公路;而一直滞留在莫舍尼外围的燧发枪兵团部队则没敢轻举妄动,因为红军早已经在村子附近部署了大约15辆T-34坦克,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反坦克炮加强,而数量惊人的步兵部队则忙于挖掘战壕。

红军的炮兵正在拼命开火,所有通往莫舍尼的公路和140.2高地都是他们重点打击的目标。在进攻开始3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在当天中午11:00左右),波瑟尔少校的装甲团1营报称他们已经成功越过了雷区,到达了144.7高地,并正向卡普鲁诺夫卡北部的181.4高地挺进。这个上午,除了燧发枪兵团和部分装甲部队受阻于红军事先布置的雷区和小村莫舍尼之外,GD师其余各单位的推进还算顺利,但霍尔雷恩少将对当前的局面却并不满意,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拔掉莫舍尼村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刚刚撤出战斗的GD师官兵,有的还带着伤,但身后的战斗还在继续,爆炸声又将他们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18日下午14:50分左右,师部下达了一道更改进攻方案的命令——GD掷弹兵团将转而向西挺进,其下属2营将从140.2高地赶来,而3营负责掩护其侧翼,在最短时间内对莫舍尼发动攻势。当时红军已经在莫舍尼摆出了一副死守的架势,这里俨然成为了GD燧发枪兵团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同时这里的激战也严重影响到了右翼第10装甲掷弹兵师的推进,所以GD师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正是拿下这里。

与此同时,GD侦察营也紧跟在掷弹兵团身后通过了140.2高地,朝着米查伊洛夫卡(Michailovka)挺进,晚上19:00左右,侦察营主动对村子发起了进攻,并随即占领村子北部的一排房屋;而另外一支来自GD师的部队则从西南面奇袭了米查伊洛夫卡村内的红军,试图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红军的反应也不算慢,他们立即撤出了村子向东退去。但在莫舍尼,GD师却一直没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连向来高傲的掷弹兵团团长洛伦兹中校也不得不承认保卫莫舍尼的俄国士兵是出色的。而此时负责突击作战的波瑟尔少校的第1装甲营和李梅尔少校的掷弹兵团1营则在卡普鲁诺夫卡外围停下了脚步。

德军往往通过向占领区百姓搜刮物资以减少沉重的后勤补给压力

当天夜里,由于左翼的第7装甲师没能及时赶上GD师推进的脚步,为了防备红军从东北方向上可能发起的反击,霍尔雷恩少将被迫对其部队作出调整,GD侦察营贡献出了原来调拨到其旗下的装甲部队,拉到部队的左翼作为策应,同时还将负责掩护178.8高地—斯沃奇·奥森特亚克(Swch. Osentnyak)—斯沃奇·伊利舍夫卡(Swch. Ilishevka)—167.1高地一线。不仅如此,白天还忙于攻打莫舍尼村的掷弹兵团2营也被连夜调到了卡普鲁诺夫卡附近,在那儿他们将负责建起一条面朝东北方向的防线,而这条防线的侧翼则交给了同样来自掷弹兵团的3营(大约从181.4高地至178.8高地一线)﹔而燧发枪兵团也派出部队绕过莫舍尼,直接开进米查伊洛夫卡,他们的到来无疑给侦察营打了一针兴奋剂,沃特杰恩上尉也开始琢磨起如何攻打帕克莫夫卡。

8月19日早上,在左翼波瑟尔少校的第1装甲营的配合下,沃特杰恩上尉成功地拿下了帕克莫夫卡村,但红军很快便对这一紧急情况作出了反应,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朝帕克莫夫卡村附近集结,霍尔雷恩少将被迫放弃了继续向南追击的想法,并用GD燧发枪兵团的部队代替机动能力较强的GD侦察营守卫这个村子。清晨5:15分左右,德军观察哨在斯沃奇·奥森特亚克附近发现了一支由10辆T-34坦克组成的战斗群,而在斯沃奇·伊利舍夫卡外围则有约1个连的红军步兵,他们的目标显然是GD掷弹兵团3营的阵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红军部队源源不断地涌向178.8高地,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sd.kfz.251装甲车,是德军最可靠的战地出租车

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红军居然就此收住了脚步,双方围绕着卡普鲁诺夫卡(掷弹兵团2营)——179.9高地(掷弹兵团2营)——181.4高地(掷弹兵团3营)—斯沃奇·奥森特亚克(GD侦察营)一线展开激烈的攻防战。GD师这次要面对的是红军的伞兵部队(具体单位不详),这些俄罗斯小伙子年轻力壮,普遍接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在战场上拥有坚忍的意志品质,二战中从来没有一支红军的空降兵部队成编制地向德军投降。此番在阿赫特尔卡东南,他们还将得到强大的红军机械化部队的支援。

而在GD师这边,各个单位的官兵们已经连续作战好几天了,身心疲惫,个别的掷弹兵连甚至只剩下20至30名官兵可以继续执行战斗任务,更夸张的是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随着许多优秀的一线指挥官阵亡,GD师军官的断档现象非常严重,军士长、中士往往就能领导1个连。GD师此刻的唯一优势或许就是在他们的装备上,4个炮兵营(其中1个装备胡蜂式自行火炮)、相当数量的虎式、豹式、Ⅳ号坦克和突击炮不仅仅是攻城拔寨时的急先锋,即使在防御作战中也一样是利器。

勋章与战场,荣誉和焦土,一对奇特的因果矛盾结合体

从8月20日起到24日的5天时间,被众多的GD掷弹兵团老兵们评价为最难熬的日子,团部的作战日记粗略地记录了8月20日这一天的交战情形:清晨7:00,红军步兵以营为单位分波次向2营驻守的192.3高地发起进攻,很快战火也燃烧到了178.8高地附近,战况相当激烈。到了9:45分,2营报告声称178.8及192.3两处高地依然在我们的手中。紧接着,斯沃奇·奥森特亚克附近地区也遭到红军机械化部队的冲击,但无法撼动我们稳固的防线。

但到了当天下午,形势就没那么乐观了,先是斯沃奇·伊利舍夫卡地区遭到大量从东面开来的红军坦克及步兵的猛攻,紧接着在16:55分左右,12辆T-34坦克在一个营的步兵掩护下突破了斯沃奇·奥森特亚克以西的防线,朝着博尔舒·奥瑟罗方向挺进。红军的这一举动严重刺激了师部的神经,参谋长冯·纳特兹梅尔中校接连好几个电话打到团部,询问是否需要派兵阻击。好在到了傍晚的时候,2营的侦察哨报告说这支红军部队开始转向东南,直奔181.4高地而去。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炮兵报告称这股红军已经兵分两路,其中的7辆T-34坦克已经碾过了米查伊洛夫卡以东溪谷中的阵地,而另外的5辆T-34坦克则在红军步兵的掩护下留驻在171.1高地附近。

面对照相机镜头的德军士兵,他们即将踏上战场,或许这就是他们留在世上的最后影像

毫无疑问,卡普鲁诺夫卡很快就成为了这个晚上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红军从东、南和西北三个方向挤压守卫卡普鲁诺夫卡的2营,迫使他们只能步步向这个村子的中心地带退却。20:30分左右,大约1个营的红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朝斯沃奇·奥森特亚克南部3营12连的防区发起了冲击,仅仅不到15分钟整个阵地便宣告易手。这一变故无疑极大地动摇了2营部队守卫卡普鲁诺夫卡村的决心,21:45分左右,该营报告称由于红军已经深入到其侧后,为了避免遭到包围不得不退出了卡普鲁诺夫卡。到了22:30分,2营撤至米查伊洛夫卡村外,并在那里同3营一起构筑起一条东向的防线……

当天晚上,驻扎在帕克莫夫卡村附近的燧发枪兵团部队(贝尔格曼恩上尉率领的1营)被从前线拉了回来,安置到师部左翼的斯沃奇·乌达尔米克(Swch. Udarmik),而阵地位于GD掷弹兵团2营阵地侧翼的舍莫达诺夫卡(Shemodanovka)的GD坦克歼击营3连,在8月21日晚向上级提交了关于当天战斗的报告(来自一名普通士兵的叙述):

一个平静的夜晚过去之后,拂晓前红军俯冲轰炸机的轰鸣声揭开了这天战斗的序幕,此刻我连的反坦克炮阵地位于舍莫达诺夫卡一处距离公路大约200米远的玉米地里。到了早上大约10:00左右,好几辆红军卡车载着大量步兵快速地从我们前方的公路上驶过。由于当时我们的反坦克炮弹药十分匮乏,上级严令每一颗炮弹都必须用于攻击敌人的装甲目标,因此我们只能忍痛放过了眼前的“美餐”。

快到下午的时候,师部的官员为我们捎来了一些邮件,此外还带了一些弹药过来。到了下午15:30分,战斗再次打响,约有1个营的红军从侧翼包抄我们的阵地,进攻开始前他们并没有进行任何炮火准备,显然是企图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战斗打响仅仅5分钟,连里的通讯兵——来自巴伐利亚的斯坦因科下士阵亡了,他的死状很惨,有两颗子弹钻进了他的脑门。仅仅几分钟过后,皮特·德雷斯切尔下士被子弹射中了心脏,而我则被炮弹破片击伤了肩部,我俩都因为失血过多而当场昏厥。

一名士兵默默地注视着刚刚结束战斗的战场,不知他会有怎样的感想

好在没过多久,我就重新恢复了知觉,并试图爬出战壕——我用手中的苏式狙击枪支撑起自己的身体,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几乎动不了了,再次昏厥了过去……当我再次醒来的时候,隐约看到了已经死去了的德雷斯切尔下士,他的眼睛瞪得怔圆,大量的鲜血从他的胸腔往外流淌,似乎想对我说些什么。好一会儿之后,我的意识才清醒过来,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爬出战壕的,只记得身旁的威利·穆勒拉了我一把。回头一看,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德雷斯切尔下士就躺倒在那个战壕里,他的身上插着一把已经被血色染红了的刺刀。

勇敢的威利·穆勒下士顶着枪林弹雨,硬是把我拉到了一个谷物搭成的小屋里,在那里还躺着连里的其他3名重伤员,连长马尔克斯中尉也在其中。16:00过后,西北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表示我们的炮兵终于发言了,炮弹就在距离小屋不远处的位置上落地爆炸,没过一会儿,一名新兵兴奋地跑进了屋子,对着马尔克斯中尉大声吼道——“俄国人撤了”……当我们乘着拖炮车离开阵地、赶去支援掷弹兵团阵地的时候,我从望远镜里惊讶地看见有三五成群的德国士兵(应该是我们的人)高举着双手被身后的红军战士们驱赶着,我的心情一下子就糟透了。一路上到处都是燃烧着的车辆、空空如也的汽油罐、被摧毁了的坦克和死去的战友、敌人的尸体,还有那些正试图逃往后方的伤员们,一切的一切都在无言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而这就是我刚刚战斗过的战场。

尽管损失惨重,但GD师也并非一无所获,他们至少顽强地守住了现有的战线,21日夜晚,集团军司令霍特上将发来的电报中这样写道:勇敢的GD师官兵们,我为你们的表现感到自豪!

战斗结束后,官兵们正围在一起讨论着刚才战斗中的经验教训

22日2:00左右,红军部队便以坦克为先导对掷弹兵团2营的新阵地发起了进攻;3:20分,2营传来战报称其下属的第8连依然坚守在他们之前的阵地上;而7连则几乎被打残,就连营部附近也已经枪声大作;2营被迫连夜再度向后撤退。为了避免整条战线由于⒉营的败溃而全面崩盘,洛伦兹中校决定让侦察营1连前往舍莫达诺夫卡溪谷西侧的阵地堵住缺口;同时相当数量的炮兵部队也被调到了掷弹兵团3营的右翼,随时准备对前进中的红军实施弹幕射击。

清晨4:30分,随着第一缕晨曦照耀大地,战场上的局面总算有所缓和,红军放慢了他们前进的脚步,而一个晚上接连丢失了两个阵地的掷弹兵团2营总算找到了喘息之机,他们勉强在舍莫达诺夫卡北端的公路上重新建起了一道新的战线。而在22日白天,双方争夺的焦点转移到了舍莫达诺夫卡村附近的171.1高地,GD师师部先后向那里调派了突击炮等装甲力量,双方的较量未能分出胜负,但至少掷弹兵团在22日结束的时候仍然保持着一条完整的战线,他们仅仅在个别地段上向北推移了几百米的距离而已。

8月23日,大规模的炮战在帕克莫夫卡村附近打响了,红军为了发泄一连几天进展缓慢的恶气,将上千枚炮弹像雨点般洒落在守军——GD燧发枪兵团士兵的阵地上,德军伤亡相当惨重。好在红军没有乘机发起猛攻,而只是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否则的话,帕克莫夫卡村根本无力做出像样的抵抗。当天晚上,不绝于耳的红军飞机低空掠过时的轰鸣声使得帕克莫夫卡、舍莫达诺夫乃至米查伊洛夫卡村的守军难以入睡,有经验的官兵都已经意识到,他们距离从该地区全线撤退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8月24日,考虑到驻守在帕克莫夫卡村的燧发枪兵团部队同东北方向上掷弹兵团阵地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GD师师长霍尔雷恩少将最终做出了放弃帕克莫夫卡村及其邻近阵地的决定,燧发枪兵团的防线将向北收缩至丘楚尔贾(Chuchrja)河一线:而阿赫特尔卡的失手更是让GD师上下感到如芒在背(当时驻守在阿城的第7装甲师为了自保主动放弃了这一战略要地)。当天晚上,燧发枪兵团主力(欠3营)连夜经165.7高地退到米查伊洛夫卡村,并同驻守在那里的GD师部队建立了联系。

正在列队等待检阅的GD师部队,这样的场面在战争后期越来越少见了

很快,红军部队也尾随燧发枪兵团来到了丘楚尔贾河南岸,8月25日上午8:50分,掷弹兵团驻守在米查伊洛夫卡村外的警戒哨发现大约1个营的红军部队已经来到了丘楚尔贾河河畔,而在村子南面的树林里更是聚集了为数不少的T-34坦克,战事似乎一触即发。从8月25日中午开始,小股的红军侦察部队连续不断地骚扰丘楚尔贾河一线的德军阵地。直到当天夜幕降临之前,GD师向南的防线依然牢牢地掌握在德国人的手中,但他们所处的环境危机四伏,东、南、北三个方向面临着红军压迫式的进攻,稍有迟疑便会完全陷入对手的包围圈里。

25日晚,师部被告知将从第2天起撤离目前的阵地,他们的下一站将在奥珀斯尼亚及其附近地区,那里将会有其他任务等待他们去完成,而GD师现有的阵地将由第7装甲师和SS骷髅师接管,前者负责北面的阵地,后者承担起南面丘楚尔贾河一线的防御任务。GD师中唯一被留下的是GD掷弹兵团1营,他们将继续驻守在考特勒瓦东南地区的阵地上。26日夜晚的撤退行动进行得干净利落,除了偶尔会遭到对方的炮击之外,红军并没有对此作出任何反应。到了8月27日的清晨,GD师主力已经完全退到了迪坎卡(Dik ank a)—奥珀斯尼亚—维利基·布迪舒舍(Veliki. Budischshe)地区(返回第48装甲军建制),并开始在那里重温五六月份那几个星期的美妙时光——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快乐,时不时地会收到来自亲人的信件和上级的嘉奖。但如此美好的时光只能被当做回忆永远尘封在官兵们的记忆深处了。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大德意志师战斗全史系列,点关注不迷路

0 阅读:9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