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在即,中央却下令撤销司令员吴忠的职务,这是为何?

癸妹聊历史 2023-05-13 10:21:40

1978年,我国决定对越南展开自卫反击战。

然而,就在炮火即将打响之时,中央却突然下令撤销南部军队司令员吴忠的职务。

要知道,吴忠从13岁就参加红军,34岁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毛主席曾盛赞他“吴忠有忠”。

可见他是久经考验的老资历干将。

再说,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

吴忠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吴忠,能否继续打完这场反击战呢?

开战前夕被免职

1975年,长达20年的越南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身为越南的盟友,中国的鼎力支持在抗美援越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越战的胜利与苏联的拉拢使越南自信心膨胀,做起“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美梦。

这个白眼狼,转身就将矛头对向中国,频繁在中越边界制造事端。

1978年11月1日,越军占领庭毫山,杀害我国民兵。

中国忍无可忍,终于拿起武器对越展开自卫反击。

当时,中央军委决定兵分东西二线从云南、广西挺进越南。

东线的作战任务交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负责。

同年12月9日,许世友带着中央的指令回到广州,召开作战会议。

事实上,军区副司令员吴忠早就对越南的屡屡挑衅而忿火中烧。

如今大战在即,他第一个拍案而起,主动请缨前往一线指挥作战。

吴忠

许世友看着吴忠,露出赞赏的神色。

吴忠是解放军首个机械化师的师长,对于炮兵和坦克装甲兵尤其精通。

当时,他虽然已经57岁了,但宝刀不老,充满干劲。

就这样,许世友放心地将南集团部队和突击越南高平的任务交给了吴忠。

受命之后,吴忠开始彻夜思考作战方案,烟头都堆了一地。

白天,他就亲自带着指挥员,去边境线上勘察。

经过先后6次主持召开作战会议,对突击方向、道路与地形反复分析比较后。

其终于确定了一个周密的作战方案。

而后,许世友看到报告十分满意,大手一挥就批准了。

许世友

只不过,他给吴忠提了一个要求:“战役打响后,必须在3个小时内将坦克开入东溪。”

闻言,吴忠踌躇满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然而,就在他摩拳擦掌,准备出征之时,一道命令却使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

1979年1月20日,中央军委下达命令,免去吴忠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职务。

消息来得太突然,许世友都不禁紧皱眉头。

要知道,吴忠可是他亲自挑出来的指挥员。

其智勇双全堪当重任。

更何况,当时吴忠已经率南集团部队抵达前线,正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

临战易将,实在是兵家之大忌。

此举不仅动摇军心,也会影响作战。

再三思虑,许世友决定还是先扣下吴忠的免职命令,无论如何先打赢这场仗再说。

因此,他没有告知吴忠此事,怕影响他临阵发挥。

吴忠(左)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吴忠被免职的消息还是很快传到了前线。

一时间,他变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人物。

可这时,距自卫反击战发起只有13天的时间。

如此一来,他可谓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眼下摆着两条路,一是离开前线,为自己申辩,争取早日洗刷冤屈。

二是留在前线,等战争结束后再谈个人问题。

吴忠内心是偏向后者的。

毕竟两军交战在即,为国出征义不容辞。

这是军人的职责也是无上的光荣。

但是,如果他留下来就得承担风险。

首先,他已经被撤职。

这个指挥员当得是名不正言不顺。

其次,如果不及时回去配合审查,时间拖得越久自己则越被动。

吴忠一生从未如此纠结过。

许世友

那阵子,他抽的烟比考虑作战计划时还要多,一支接着一支,烦恼也只增不减。

不仅他烦心,身边的战友和下属也焦躁不安。

马上就要开战了,指挥员却出了这种事儿。

这仗还能顺利打吗?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都不解,中央为什么要这个时间免职?

以吴忠的耿耿忠心与累累功绩,他有什么可审查怀疑的呢?

参加红军闹革命

吴忠被评为少将时,才刚过而立之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将军。

不过他年纪轻,却不代表资历也浅。

1933年,12岁的吴忠就参加革命,经历的大小战斗不计其数。

自然,丰富的履历造就了他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

吴忠本生于四川的小富之家。

奈何生逢乱世,在土匪与军阀的洗劫后,吴家变得一贫如洗。

从衣食无忧到举步维艰,这让小小年纪的吴忠变得嫉恶如仇。

当红四军来到四川,他立马从家里跑出来投奔,决心要轰轰烈烈闹一番革命。

别看他年纪小,个头矮,但脾气却倔强得很。

上了战场,他那股勇猛劲儿一点儿不输大人。

再加上他的勤劳踏实,很快就得到上级的赏识。

1935年,陕南战役结束后,14岁的吴忠就已经成为我军的一名营职干部。

不过,要说真正崭露头角,还是在他指挥的景阳冈一战。

1942年,冀鲁豫军区教导第3旅第8团对日军徐楼据点发起攻势。

身为8团作战参谋的吴忠在战斗中发明“谷子战术”,以弱胜强。

这使景阳冈战斗成为我军的模范战例。

此战过后,吴忠便有了“活武松”的美誉,成为军中小有名气的指挥员。

而不久后发生的章缝集战斗,则让他彻底闻名于全军。

1946年9月,在章缝集战斗中,吴忠率部对上国民党第11师。

胡琏

要知道,这支军队可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中实力最雄厚的一支。

部队由美国顾问训练,全套美式装备。

师长是号称“不败将军”,被毛泽东评为“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

更致命的是,此时11师有3200多人据守章缝集。

而吴忠只有180名官兵。

但谁都想不到,他们在四面受敌的险恶环境中,硬生生打退了敌军20多次进攻。

此战创造了令人震惊的战绩。

战后,刘伯承、邓小平还为此特地通令嘉奖吴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一时间,吴忠的英雄事迹轰动了整个解放军。

其指挥能力绝对无可置喙。

正因如此,1955年,毛主席才会亲自点将吴忠担任第一机械化师师长。

要知道,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师,接收的全是苏式装备。

毫不夸张地说,谁做师长,就意味着担负为我军机械化建设摸索经验的艰巨使命。

因此,首任师长关系重大。

毛主席思考再三后,将目光投向了新任师长吴忠。

当时,他刚从上甘岭战役凯旋回国,又有2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学校习现代战争理论的经历。

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毛主席一锤定音,将机械化全师1.3万人,3个步兵团、2个榴炮团、2个坦克团、9个特种兵独立营,全数交到了他手上。

与此同时,在这一年9月的大授衔中,吴忠成为最年轻的开国少将。

不久后,他又在毛主席的提议下,改任40军军长。

但对这些荣耀,吴忠没有自满得意,反而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当时,许多军官文化水平低,见到新装备就脑袋发懵。

就连他这种系统学过理论的,也对实际操作一筹莫展。

为了不辜负党和毛主席的期望,吴忠下了狠心:“学,就是拿出吃奶的劲头,也要攻下文化关!我带头,所有人向我看齐!”

而后,他以身作则,带头学数学、物理。

甚至俄语,以及各种新式武器装备与各种车辆、通讯手段的运用。

2年下来,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硬是从文盲变成了专家。

1957年秋季,吴忠主持了“辽东半岛抗登陆”实战演习。

吴忠与妻子

此次演习得到各位首长的高度评价。

第一机械化师从白手起家,发展为人一支铁甲雄师, 吴忠劳苦功高。

吴忠将军对党和国家忠心耿耿,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立下赫赫战功。

那么,为何中央会在中越对战的节骨眼,免去他的职务呢?

原来在那段特殊时期,毛主席对首都的安全尤其看重。

当时,他亲自提议让吴忠执掌首都的防卫大权。

吴忠也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但因该职位的敏感性,却给他埋下了祸端。

而后,中央开始对内部进行调查。

1978年,吴忠也难逃此劫。

只是如今,战斗即将打响,吴忠是去是留?

党性坚定保家国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一道道炮火打破寂静的夜晚,南集团部队朝越军发起全线进攻。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就此拉开帷幕。

而持枪在战线指挥作战的人正是吴忠。

原来,他在开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心理斗争后,还是决定留下来。

南集团部队的作战计划和兵力部署都是他亲手制定的。

此时若回国接受审查,必然会影响军队的发挥。

在国家大事面前,个人利益又算得了什么。

等打完这一仗,无论将面临什么处境他都不留遗憾了。

吴忠在反击战前线指挥

想到这儿,吴忠开始放心布局。

彼时,他决定先用坦克部队突破布局观。

然后在东溪撕开一个大口子,再北上直捣高平。

全程讲究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只是,布局关地形复杂,山多路弯。

坦克本身难以行进,更别想载兵。

不过正因如此,敌军在此处的防御力量也相对薄弱。

显然,我军就是要攻其不备,以最不可能的方式进攻,一举突破!

更何况,在开战前,吴忠就已经做好准备与专业训练。

如今他一声令下,200多辆坦克一路无往不利,强行翻越山丘,如飞将军从天而降。

当天上午9点,军队就按预想进入了东溪,向越军发起猛攻。

如梦初醒的越军,根本来不及调整部署。

谁料,他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炸了班翁山区的水库,淹掉我军装的必经之路。

必须要承认,这一招的确也打了吴忠一个措手不及。

他看着拦在眼前这个30多万平米大,深1米左右的水障区,陷入了沉默。

此时,只有百来辆坦克和履带车辆抢先过了去。

但步兵们全堵在后面束手无策。

吴忠猛吸几口烟,把香烟往地上一扔,命令已过水障的坦克部队按原计划继续前进。

而自己则指挥步兵部队下车徒步过水障。

有人为安全起见,要调一辆装甲车、两辆坦克护卫吴忠。

不过这个建议当即就被他否决了。

吴忠抄起自动步枪,把头盔往头上一戴,说:“我们就这样进去,遇到敌人就打,没有敌人就走。”

就这样,年近六旬的吴忠真就亲自部队,一路从布局关走到了高平。

整整1个月都在崎岖山路上行进。

吴忠将军老当益壮,根本没把这点困难放在眼里。

他还在路上鼓励一些年轻士兵:“比起从前打鬼子的艰难,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太多了。”

然而,在反击战期间,他却再次遭遇开战前的尴尬局面。

1979年2月20日晚,军区命令南北集团部队会合后,由北集团指挥员统一指挥进攻高平。

这道命令,其实就是解除吴忠对南集团部队的指挥权。

甚至连协助指挥的资格也不给他。

吴忠再次陷入困惑和痛苦。

此时他的人马正朝高平迈进,接下来他要以什么身份参战?或者还要不要参战?

他一夜无眠,最终决定当以党性参战。

第二天一早,吴忠下达命令:“向高平前进!”

21日中午,吴忠比北集团率先抵达高平城下的果冈。

当听取情况汇报,经过侦查研究后,认定攻城计划不可再拖。

经许世友同意后,吴忠不待北集团到达,迅速对高平城发起攻击。

24日17时25分,攻击部队兵分5路,一齐开火直插高平城区。

在7个小时的激战后,全歼高平守敌。

吴忠不负使命,完成了攻克高平的任务。

在1个月的作战中,他指挥南集团连克数城,歼敌近万人,功不可没。

不过对此,吴忠并没有急于邀功。

刚回国,他就主动接受组织的调查。

那个时候,吴将军心中已经不留遗憾。

因此,面对困境,他反而多了几分豁达从容。

经过8年的时间,1987年6月,中央归还了吴忠清白。

不久后,武将军顺利离休。

只是,退下来的吴忠也不愿闲着。

他仍积极为部队的建设出谋划策,同时酝酿着写回忆录。

此举为党史、军史研究提供重要史料。

但遗憾的是,吴忠将军却在1990年不幸因车祸去世,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结语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在重重压力之下,吴忠将军展现出的军人本色与党性修养令人肃然起敬。

虽然无人为其凯旋庆功喝彩,但历史和人民会永远铭记他持枪冲锋、保家卫国的身影。

一代名将,当之无愧!

0 阅读:13

癸妹聊历史

简介:传递有趣的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