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民党少将师长仵德厚留影:拄着拐杖在村口,瘦骨嶙峋!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4-07 03:34:53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05年,在陕西省泾阳县龙泉镇雒仵村,一张珍贵的合影定格了历史的瞬间,照片中,95岁高龄的仵德厚站在村口,拄着一根拐杖,身形瘦骨嶙峋,哪里还能看出一点国民党少将师长的影子。

他戴着一副眼镜,穿着朴素的短袖衬衫,身旁站着他的儿子和小重孙子,这张看似普通的照片,背后却隐藏着一位传奇人物跌宕起伏的一生。

仵德厚是陕西泾阳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人,早些年,他就投身到了冯玉祥所带领的西北军中,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他的军事生涯里,有一段经历被人们广为传颂,那就是他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那时候,仵德厚担任营长一职,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寇,他毫不犹豫地率领着四十名勇士组成了敢死队。

这四十名勇士和日寇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那战斗场面,简直惨烈到了极点,炮火纷飞,喊杀声震天。

到最后,这四十名勇士大多都壮烈牺牲了,仅仅只剩下三人活了下来,而仵德厚,作为这场战役中敢死队的指挥官,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

也因此他屡获提拔,在解放战争中,成为了少将师长,后来在解放太原后,仵德厚被解放军俘虏,从一个国民党少将师长,一夜之间成为了人民专政的阶下囚,在他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仵德厚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但是他从小就怀揣着报国的梦想,16岁时,仵德厚毅然投笔从戎,报考了冯玉祥将军率领部队在陕西招募的学兵团。

从见习少尉开始,仵德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能,一路晋升,在中原大战中,他担任连长,随冯玉祥的部队与蒋介石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尽管战争结束后,冯玉祥的军队瓦解,但仵德厚和余部一起被收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从此开启了他更为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的号角吹响,仵德厚所在的部队被调往台儿庄前线,准备与日寇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台儿庄,这座位于徐州门户的城市,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战役关卡和突破口。

日军集结了4万余人的兵力,调集了80余辆坦克,100余门山野炮、重炮以及无数轻重机枪,在大批飞机、坦克、重炮及其他机械化兵种的配合下,向台儿庄阵地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3月24日,日军开始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早有准备的中国守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展开了激战,但是日军火力出乎意料的猛烈,我方守军伤亡惨重。

在敌方调来四千余人援军的情况下,我方不得不增援守军,关键时刻,第二集团军第30师受命前来增援,时任其88旅176团3营营长的仵德厚义不容辞,准备上场支援。

在三营渡过台儿庄运河时,池奉城师长正在三十一师指挥所内考虑最佳的指挥人选,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年轻力壮且有着丰富战役经历的仵德厚。

池奉城向仵德厚讲述了作战命令,敌军已从西北角进城,城内情况不明,他要求仵德厚带领营部在天黑之前攻进城内,与被包围的城内部队会合,歼灭敌军并死守台儿庄至总攻。

军令如山,仵德厚深知任务艰巨,但他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挑选了四十个青年组成“敢死队”,亲自担任队长。

这些敢死队员们个个眼神坚定,充满了视死如归的勇气,他们装备精良,每个战斗小组都额外携带一箱手榴弹,趁着夜色,仵德厚率领的敢死队出发了。

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但他们没有丝毫畏惧,敢死队员在前方开路,仵德厚带领七连负责北街,副营长赵志道带领八连走南街。

枪炮声在耳边不断响起,台儿庄如同白昼,火光冲天,仵德厚站在战场上,他的指挥位置处于“危险边缘、指哪打哪”,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根据战场上的变化随时做出决定。

无论是北边还是南边的敌人,只要一出现,他就会立即下令士兵进行攻击,在他的带领下,敢死队员们奋勇杀敌,与日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白刃战。

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敌人最终退出了街道,台儿庄在大轰炸后,已经变成一片废墟,而城内的百姓,来不及逃走,都被大火吞噬。

在这场战斗中,跟随在仵德厚身边的六名连长和排长全部牺牲,而他亲自率领的“敢死队”最终只剩下三名队员生还。

台儿庄战役,成为了仵德厚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他的名字也随着这场战役的胜利而传遍了大江南北。

1949年太原解放后,因为愚忠和错误理解形势,参与了不明智的告密行为,仵德厚被俘,成为了阶下囚。

在解放战争前一年的太原战役中,黄樵松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心生退意。

他决定暗中联系解放军徐向前、高树勋部,并决定在国民党内部起义,带领他的部队投靠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和平,他做出了艰难而勇敢的选择。

黄樵松向他的部下戴柄南透露了他的投诚计划,但出乎意料的是,戴柄南和副师长仵德厚将这个计划泄露给了阎锡山。

结果,黄樵松被逮捕,随后在押往南京接受审判后被处决,此外,解放军八纵的多位官员和军队队长也因这个秘密计划而被捕并牺牲。

而告密者仵德厚因为他的“贡献”,被提拔为二十七师少将师长,黄樵松起义计划的破灭,让太原之战成为了历史上解放战争中最为惨烈的几次攻坚战之一,双方人员伤亡惨重。

从1976年重获自由一直到1986年这整整十年时间里,仵德厚一分钱都没领到,他回忆说,刚回家的第一年,他就在地里埋头干活。

可那时候挣工分实在太难了,挣的工分根本不够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特别艰难,就连剃个头要花两毛钱都拿不出来,后来从1977年到1986年,仵德厚去了公社砖厂烧砖。

他干活特别卖力,很快就成了烧砖的能手,因为他表现出色,后来还升任了厂长,在他的努力下,原本亏损的砖厂竟然实现了盈利。

仵德厚的夫人在1975年就因病去世了,她得的是子宫癌,她去世后,坟上连个墓碑都没有。

仵夫人的爷爷在清朝的时候,还曾入过翰林院呢,因为仵夫人和孙连仲将军是同乡,经孙连仲将军牵线搭桥,两人在战火纷飞的1941年结为了夫妻。

据仵德厚回忆,因为打仗,他们夫妻俩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30天,作为丈夫,仵德厚一直觉得特别亏欠夫人。

仵德厚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夫人仅有的那张照片,照片只有两寸大小,照片里的仵夫人不愧是大家闺秀,一脸和善慈祥,一只手轻轻揽着自己的女儿。

那时候,仵夫人已经40岁了,虽然穿着黑色又肥又大的破棉袄,但依然遮不住她眉清目秀的模样,可惜照片里的这两个女人早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1976年,仵德厚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当他走出车站,一眼就瞧见两个儿子都穿着白鞋,心里“咯噔”一下,瞬间就明白过来,他们的母亲刚刚离世。

“我当时两行热泪流下,三人一路往家走,无话。”仵德厚后来回忆起这一幕时,依旧满是感慨。

仵德厚家过去成分不好,许多年前就被划为地、富、反、坏、伪军官家庭,也正因如此,他们家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

早些年,他们娘仨住的地方小得可怜,连巴掌大都没有,屋子的屋顶破破烂烂,一年四季,屋里抬头就能看见星星,伸手就能接到雨水和雪花,下雨下雪天,家里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日子过得别提多艰难了。

不过,仵德厚家也是中国农村、中国农民大家庭中的一员,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他家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仵老汉可了不起,他曾在1984年到1987年这三年间,担任了陕西省泾阳县政协委员会的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

而且,他还是当地黄埔军校校友会的一员,如今,仵老汉每个月有300元的收入,这让他觉得特别满足。

仵德厚老人后半生的生活,就是在那片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里度过的,地里种着玉米、棉花,还有各种果树,旁边是错落有致的村庄,日子简单又平淡。

到了2007年,仵德厚老人已经97岁高龄了,这一年,他因为严重的前列腺疾病住进了泾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到了5月中旬,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仵德厚老人的病情稍微有了些好转,在儿子的搀扶下,他能在病房里走动走动了,不过,毕竟年纪太大了,身体想要完全痊愈实在太难了。

5月26日,仵德厚老人已经住院50多天了,这天,他感觉精神头比之前好了些,就自己拔掉了吊针,跟儿子说:“让我回家住两天吧。”儿子拗不过他,只好把他接回了家。

在家的这十几天里,仵德厚老人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他每天坚持吸氧,还接待了前来看望他的乡亲们,那段时间,他的精神状态一直还算不错。

6月5日下午,仵德厚老人突然发起烧来,嘴里还一直喊着“睡不着”。儿子给他吃了安定片后,他才渐渐睡着。

到了6日的上午,仵德厚老人的病情突然加重,说话都吐字不清了,舌头也变得僵硬起来,最终,在下午2时15分,仵德厚老人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其子仵秀说,在当地政府和家人的安排下,6月10日下午,他们将为仵德厚举办遗体告别仪式,并于11日下葬;但遵照其遗愿,丧事一切从简,不铺张浪费。

参考信源:

文摘——台儿庄战役最后的指挥官2008-03-27

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国民党将军仵德厚跌宕起伏的风雨人生2018-04-28

1 阅读:2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