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充实了国库,但对百姓而言并非善举

史海撷英 2024-12-20 16:47:38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康熙末年,贪官污吏,无视民瘼,懈怠公务,“念念只营功名,时时只顾身家,刻刻只虑子孙,而国家之安危,民生之休戚,毫不相关”。吏治之腐败废弛几乎不可救药。而且清圣祖在位期间擒鳌拜、削三藩、两战雅克萨、三征噶尔丹、六下江南、两次千叟宴,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同时也有大量花费,再加上晚年的怠政,导致其皇四子雍亲王登基之后发现自己通过九子夺嫡争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国家,国库几乎空空如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世宗登基后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增加国库收入,而这些措施被后世某些人称为雍正德政。可真正的雍正帝可比大家想象的要残酷,其几项被后人吹捧的德政,简直就是虐民暴政。

所谓的雍正德政有哪些呢?无非就是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废除贱籍、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很多人都说,这些改革,打击了官绅势力,造福了百姓,是雍正帝改革的功劳,但真的如此吗?

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

先说说摊丁入亩,按照传统说法,摊丁入亩的施行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的废除,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废除人头税,几千年来都没有一个皇帝做到,现在一个满人皇帝做到的,是一件伟大的改革。

但要知道,清世宗废除的其实是“丁银”,虽然“丁银”可以理解为“人头税”,但不仅仅是人头税,因为清朝之前的税收里,根本就没有“人头税”一说,有的也仅仅是“田赋”和“徭役”,“田赋”就是种田缴纳赋税,“徭役”就是免费出力参与朝廷各个建设。后来,朝廷表示,想要不服徭役也行,交一笔钱,然后雇人代替其服徭役,而缴纳的这笔钱,就叫“丁银”。换句话说,“丁银”本质上是“劳动税”。

所以,从来就没有所谓的“人头税”,至于“丁银”出现,就是因为徭役的改革,将徭役折算为银,一部分派入地亩,一部分按丁派征。

清承明制,自然也继承了明朝的赋税制度,但想要收“丁银”,前提就得知道大清到底有多少人,但明后期土地兼并,隐匿人口成常事,而明清战争不断,大量人口逃逸,哪怕到了康熙年间,真正统计的户口仅有两千万,很显然,大量隐匿的人丁没有被统计到。

这么一来,“丁银”没法确定和收取了,最终清圣祖表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也就是将来人口增加了,大清的“丁银”就固定为一开始收取的三百多万两了。所以,很多人误解这句话是清圣祖日后不准增加田赋,实际上,他不增加的其实是“丁银”罢了。

而清圣祖之后,就是清世宗的改革,也就是所谓的“摊丁入亩”。

很显然,这个“摊丁入亩”,就是将丁银摊到田赋里,换句话说,日后大清收取“丁银”不看人口了,就看有多少田地。

这么一看,“摊丁入亩”和“财产税”差不多啊,而且很公平,田多的多交钱,田少的少交钱,没田的可以不交,完全照顾了田少无地的百姓,简直就是大善人。

然而,大家想想,“丁银”是什么?是徭役啊,本质上就是为了雇人劳动的,但“丁银”现在放在田赋了,而田赋八成要上缴国库,地方只有两成。这么一来,原先给地方衙门的钱,现在给了国库。但地方的徭役还需要人啊,总不能让人白干吧,但现在没了“丁银”而徭役还存在,那怎么办呢?机智的地方官想出了“新丁银”,换句话说,老百姓得交两笔钱,一笔给朝廷,一笔给官府。可以说“摊丁入亩”就是变相加税。

那有人说,摊丁入亩是按照田多少交的,没田的岂不是不要交?问题是没田总不能喝西北风吧,他也得生存,只能当佃农中地主,地主目前需要多交税了,自然会把这笔多出的钱转嫁给佃农头上,以至于到之后,佃农一年忙到头,交租的占了收获的八成。层层转嫁后,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更大,何来减轻?

那么清世宗就不顾底层百姓的死活吗?还真不管,不仅不管,反而支持,毕竟“租无所出,赋从何来”。

根据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一份记录记载,一位佃农当年收获稻谷25石4斗,其中给地主分了20石,佃农分了5石,剩下的4斗,地主表示,继续八二分成,最终闹到了官府。

所以,“摊丁入亩”,朝廷赚得盆满钵满,地主官绅们损失不大,毕竟可以转嫁给底层,至于苦苦百姓,大清表示一点问题都没有。

评价“摊丁入亩”到底好不好,取决于站在哪一边,如果自认为是统治阶层,甚至和清朝站在一起,自然得叫好,毕竟国库充实了,但如果站在底层百姓这边,那这个就是妥妥的虐民恶政。

火耗归公减少了贪污?

清世宗另一个改革就是“火耗归公”,当时地方收到的赋税有零有整,总不能一股脑地上缴国库吧?所以上缴之前,地方会重新熔铸成银锭,但熔铸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损耗,也就银子少了一点,这么一来,上缴后就会打折,因而朝廷不愿承受损失,让老百姓多交点钱来承担这部分损失,这就是“火耗”。

火耗

当然,“火耗”的多少,全凭地方衙门说,因而“火耗”就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也成为地方官们的灰色收入。

清世宗看到后不能忍,毕竟白花花的银子都被地方官拿走了,朝廷受到了损失,因而他决定“火耗归公”。

表面一看,“火耗归公”搞得像“火耗”的损失由国库承担一样,但实际上清世宗的想法是,这笔“火耗钱”归朝廷了,相当于承认这笔收入的存在,然后放在自己口袋里。这么一来,百姓的负担和之前一样,但地方官少了很多收入,大家还指望这笔钱生活的,怎么办呢?只能继续搜刮百姓填补这笔窟窿了。所以,当年年羹尧在康熙晚年提出“耗羡归公”的时候,爱惜名声的清圣祖说出了“加派之名,朕岂受乎”这句话。

但清世宗脸皮厚,不嫌吃相难看,也不怕污了自己名声。

当然,也没污,毕竟后人认为“火耗归公”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整顿了吏治、减少贪污,但实际上,就连清世宗自己都说“此一时权宜之计”、“朕亦不敢保此后无弊也”,他也知道,这就是短时间内快速捞钱搞出来的损招。

爱新觉罗・胤禛

然而地方官毕竟没了这笔钱,他们必然搜刮。所以清世宗也知道这么干的后果就是地方官肆意搜刮百姓的钱财,于是搞出了“养廉银”,但清世宗之后,有了“养廉银”的官员该贪还是贪。

《儒林外史》里说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见这帮人该捞还是捞。

废除贱籍,进行了清朝户籍制度改革?

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清世宗宣布:“朕以移风易俗为心,凡习俗相沿,不能振拔者,咸与以自新之路。如山西之乐户,浙江之惰民,皆除其贱籍,使为良民,所以励廉耻而广风化也”。

贱籍古就有之,在明清时期尤为明显,贱籍社会地位低下,不能科举,不能与外界通婚,世世代代都是这个身份,所以清世宗表示废除他们贱籍,使为良民,很多人都拍手叫好,认为清世宗对百姓好。

但在光绪《大清会典》里:“凡衙门应役之人,除库丁、斗级、民壮仍列于齐民,其皂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捕营番役,皆为贱役,长随亦与奴仆同。”

可想而知,到了清末,贱籍制度仍旧存在,所以清世宗只是豁免一部分人的贱籍,并非废除,豁免和废除是两码事。

而且清世宗豁免的贱籍仅仅只有小部分,而且需要越四世,亲支无习贱业者才可以,也就是说要过百年,才能有正常人的身份。至于清世宗豁免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一些贱籍不能交税,有了平民身份后就要交税啦。说到底,清世宗还是为了钱,不然,一个封建统治者,何来对底层百姓这些关爱?

值得一提的是,清世宗是允许人口买卖的。

有人说,古代不都进行人口买卖,比如家仆之类的?但家仆是签订契约的,并非买卖,实际上,对于人口买卖,都是严厉打击的,因而一部分人用收义子、义女的名义偷偷摸摸干这事。

汉朝:拐卖行为与群盗、盗杀伤人、盗发坟冢等重大罪行并提,并处以磔刑;南朝梁:诱卖人口,死刑;唐律:诸略人、略卖人为奴婢者,绞;为部曲者,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徒三年;元朝:但犯强窃盗贼,伪造宝钞,略卖人口,发冢放火,犯奸及诸死罪;明:设方略诱取良人及拐卖良人子女的,无论已卖、未卖,都要发边充军。

但清世宗直接公开允许人口买卖,且立法支持民间畜养奴婢。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是为了打击官绅势力?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是常说的善政,毕竟当官,士绅阶层都要当差纳粮,维护了社会公平,更打击了官绅势力。

先不谈是不是善政,先谈谈官绅纳粮问题。

实际上明清的官绅们都要纳粮,优待士绅的仅仅是徭役罢了,也就是说,有了功名,其实可以不服徭役,顺带着家人也可以免除,这就意味着“丁银”也可以免除。如此一来,一帮想要省钱的人就把土地挂靠在官绅名下,就是为了逃避徭役和丁银。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加上这帮人挂靠实在太多了,就开始削减对官绅们的优待。所以清世宗不过是执行前人的路子罢了,更何况,清世宗从未强制规定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至于“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出现,纯粹是宠臣田文镜的私下行为罢了。

田文镜当了河南巡抚后,打算修黄河,但修黄河需要的民夫数以万计,此前修黄河,都是收“丁银”雇人服徭役的,但现在这笔钱,“摊丁入亩”了。田文镜一看没钱,没法雇人,就强制征发黄河两岸的居民,不管是百姓还是士绅,必须派人来修黄河,不想来,就得交钱,人和钱,必须出一个,命令下去,河南地方官只能照办。

雍正二年(1724年),河南封丘令唐绥祖直接宣布:“每田百亩出夫一,计工受值”,田文镜看了之后,又加了一句:“在大堤一二百里内有田土的地主,照佃户多少,认夫几名,俟防汛工程需要,随传随到。”而且将这个事上报给了清世宗,清世宗看到后,“览奏不胜骇异”,可见田文镜此举有多惊世骇俗。

田文镜

所以,田文镜的“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本质上就是又让人出免徭役的钱,又要让人服徭役。

“摊丁入亩”的时候,朝廷说,交了钱就不用服徭役了,现在交钱还要服徭役,岂不是打脸?因而不仅百姓不满,就连官绅们也不满,但官绅至少可以花钱免灾,但底层百姓可要受了苦了,被折腾个半死,被迫卖儿卖女,人人都在骂田文镜是酷吏。史书上对于这件事也是说“累民滋甚”、“百姓至今怨恨”、“豫民重受其困”,反正苦不堪言。

但田文镜毕竟是自己的宠臣,清世宗也护着出来打圆场,说田文镜是被骗的,甚至为了替田文镜辩护,说:“夫卖男鬻女之事,在平时亦有之,此乃处于本人之情愿,非官长所可禁止者。”

一句话,这帮人卖儿卖女是自愿的,和田文镜无关。

爱新觉罗・胤禛

所以,雍正时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也就在河南一地悄悄搞过实行,全国就没搞过,而且清高宗继位后,发现要说真搞,大清怕不是要完,立马取消了。

当然,清世宗能力有的,作为一个帝王,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统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但不能把他这些加强统治的政策说成德政,更不能颠倒黑白,说是爱护百姓。

有人说,这都是官绅黑清世宗的,官绅不是什么好人,但要知道,官绅本质上和清世宗一样,都是统治阶层,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最后还是要老百姓承担。

0 阅读:33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