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在丙子之役全面压服李朝后,开始将目光转向另外一个要地,那就是“皮岛”。话说后金(清)在皇太极执政时期,和明朝在宁锦、长城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打得尸横遍野。除了在正面战场之外,明朝还曾经积极地开辟第二战场,在靠近辽地的沿海各岛上建立基地,其中皮岛是辽东沿海的大本营,是牵制清军,伺机突袭的重要力量。
话说皮岛东江镇之设
东江镇的设立还要追溯到晚明天启元年(1621年),这一年,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南下,连续攻克沈阳、辽阳,致使明朝在辽东地区的统治全面崩溃。在短时间内,东起镇江,西至辽河沿岸,南起金州卫以北,北抵开原,大小70多座城堡向后金投降,位于辽东半岛的金、复、海、盖四州卫也落入后金之手,形势对明朝极端不利。
在后金席卷辽东的同时,百姓也大量逃亡,或往辽西,或流亡山东,或栖居于辽东海面的岛屿之间。明廷遂启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王化贞为广宁巡抚。众所周知,这两位三观不合给广宁之败埋下了伏笔,但他们在一个问题上的看法却相同,就是重视逃亡辽人,希望集中他们的力量恢复失地。于是,王化贞派遣广宁标下练兵游击毛文龙率200多名军士前往辽东沿海地区“招致遗民,恢复疆土”。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杭州府钱塘人。《明季北略》谓其“有英气”,“善骑射”。先是在辽东总兵李成梁麾下,后又在王化贞属下任职,负责制造火药和练兵事宜,被提升至游击头衔。天启元年(1621年),他奉王化贞之命前往辽东沿海。他率领200多人的队伍,分乘4艘船只沿着辽东半岛南行,经过给店岛、石城岛、长山岛、小长山岛、色利岛、王家岛等岛屿航行至朝鲜的弥串岛,“招集难民,归者甚众”。
弥串岛的地理位置比较敏感,处在明朝与李朝交界地带,西北距离鸭绿江200里。毛文龙在岛上站稳脚跟后,在镇江中军陈良策的帮助下,奇袭后金军,攻克镇江城,俘虏守将佟养元,搞得辽南震动。此举让努尔哈赤怒不可遏,立刻让其子皇太极、侄子阿敏率军5000发起反攻,镇江得而复失,毛文龙在清军的追杀下被迫逃入李朝。
毛伯龙
在李朝安顿下来后,毛文龙继续着手建立军队。在和麾下将领慎重商议后,由于皮岛地势险要,在天启二年(1622年)十一月将大本营建立在皮岛(李朝称椴岛、稷岛、南海岛),“文龙择一岛驻军,以截清军。李景先曰:‘莫如皮岛,大可四百里,环山峭壁。’”并将岛改名为“东江镇”,在毛文龙的苦心经营下,大量辽民“卷入岛中,接屋甚盛,作一都会。东南商船,来往如织”。
在李朝的支持下,毛文龙招募士卒,整军备战,并且还攻克了旅顺等地,开辟了第二战场,频繁向后金出击,给后金的统治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文龙居岛,联络朝鲜,招携辽庶,时以游兵出没海外,牵制东师,使不得深入山海,敌人患之”。
但明廷毕竟是以山海关,宁、锦一线为主战场,毛文龙资源不足,除了对后金进行有限的袭扰之外,无法展开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久而久之,他逐渐消沉,恣意妄为,谎报战功、虚报兵员、杀良冒功等,并欺压李朝,李朝人称其为“海外天子”。在后金迁都沈阳后,尽管东江镇对后金的威胁已经大不如前,但此镇的存在依然对后金有些一定的牵制作用,所谓“皮岛去建虏较远,牵制本影响,而建虏善疑,得略为瞻顾”。
东江镇之衰
崇祯二年(1629年),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双岛斩杀不服号令、渐渐难制的毛文龙。对于毛文龙死亡原因之争且不去说他。就这一事件来说,对东江镇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东江镇诸将矛盾激化,内斗不止,形成了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牵制作用再次削弱,“岛弁失主帅,心渐携,益不可用,其后致有叛去者”。
在毛文龙死后,其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因不满新任岛帅黄龙统辖,投奔了登州、莱州巡抚孙元化。崇祯四年(1631年),他们在率部前往援助大凌河的途中发生兵变,此即“吴桥兵变”。后被明军围困于登州,最终力不能支,乘船而逃,途中遭到来自旅顺的黄龙部阻击,损失惨重,历经艰险,在后金军的接应下才在镇江登陆。崇祯六年(1633年),在孔耿二人的指挥下,后金攻陷旅顺,守将黄龙自杀,毛文龙建立辽东沿海防线走向崩溃。
尚可喜
在黄龙死后,商贾出身的沈世魁在皮岛接任总兵一职,“倚势横行岛中”。他接任主帅后,不理军务,奢侈骄横,闹得民怨沸腾,由于明廷的不重视,再加上这位的胡作非为,岛上兵力从2万多人直下到10000余人,但据李朝史料载这10000多人恐怕也是虚报军力的结果“兵不过五千,而称以万余,瞒报朝廷”。其又和守卫广鹿岛的副将尚可喜不和,调尚可喜来皮岛加以治罪,孰料尚可喜留了一个心眼,让人去岛上侦察,得知了沈世魁的意图,立刻拔腿就跑。于崇祯七年(1634年)正月反明,投附后金。
这就是以后的三顺王,他们的投降给清军带去了战船和更加精良的红夷大炮,更要命的是他们对皮岛的形势极其了解,东江镇危矣!
清(后金)对东江镇的觊觎清朝当然深知皮岛的存在是其腹背之患,必要除之而后快。早在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军第一次征伐李朝时,皇太极就让阿敏等人在征讨朝鲜的同时,攻打皮岛,“朝鲜累世获罪,理宜声讨,然此行非专伐朝鲜也。明毛文龙近彼海岛,纳我叛民,故整旅徂征”。但当时的后金军几乎没有水战能力,所谓攻打皮岛只能不了了之。
崇祯四年(1631年),因为皮岛守岛将领刘兴治死亡发生内乱,皇太极又想大干一场。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命楞额礼为右翼主帅、喀克笃礼为左翼主帅带骑兵1500人、步兵4500人征伐皮岛,企图以压境之势,联合李朝(此时与后金结成兄弟之国)拿下皮岛。
然后,尴尬的事就出现了:没船。后金要求李朝协助出战船攻岛,李朝与大明近300年父子之国,虽然被迫屈服于后金,但总心向大明,哪里肯办,后金的要求被直接回绝:“借船之事,绝不可从。”
皮岛示意图
此役根据后金的奏报,李朝拒绝给船后,楞额礼、喀克笃礼只得率兵返回,路上听说黄龙率明军从岛上攻来,又想部分后金军还监管着一些小船,遂向明军发动进攻,经过一番激战,击退明军,击沉明军战船三艘,明军淹死无数,后金军大胜。
但据李朝史料记载,此役后金损失惨重。在李朝拒绝后金借船的要求后,楞额礼、喀克笃礼两位决定坚决完成大汗赋予的“使命”,自己搞了11艘小船,将部队运到皮岛附近的小岛上,结果被明军发现,黄龙派将领张焘迅速出击,用火器击敌,给后金极大的杀伤,后金军不习水战,只能撤退,只好撤退。
此役以后,皇太极就暂时打消了攻打皮岛的想法,但随着旅顺被清军攻陷,三顺王降清,清廷派兵前往攻打皮岛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皮岛陷落在尚可喜降清之后,其立刻上书皇太极陈皮岛可取之状,“伏乞皇上预发匠役,前往浑江预造船只,俟春融发兵攻岛”。尚可喜的意见打动了皇太极,就等有利时机一举解决东江镇问题。
崇祯九年(1636年)十二月,皇太极率军2万多人攻伐李朝,史称“丙子之役”。清军很快便攻克了汉城,李朝国王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清朝投降,双方订立“君臣之盟”,李朝答应助兵助船攻明,并按照攻打江华岛的造船样式制造战船。次年二月,皇太极兵回沈阳,急不可耐地令贝子硕托率兵攻打皮岛,计有满蒙八旗每牛录甲士4人,计1796人,边城兵400人,三顺王兵全部6000多人、李朝兵和外藩蒙古、汉军数量则不详,估计李朝兵2000左右(据《沈阳状启》言,清廷要求李朝助船50艘,兵12000名,但李朝百般推脱,又每艘船只能容纳30到40人,是故李朝兵当为2000之数),清军兵力总计当为15000人左右。
孰料硕托在陆上是员猛将,但碰到皮岛居然望洋兴叹了一月有余,东江总兵沈世魁率众拒守,明军反抗激烈,根本打不上去,据李朝史料记载:初意以为岛人必先远避,今闻以舟师相敌云。
皇太极见皮岛久攻不下,十分着急,派遣武英郡王阿济格率1000战士助攻。阿济格到后,一时间居然也没有取胜的良策,“八王初以攻岛为难”,立刻以狩猎为名勘察形势,经过思考,他决定兵分两路突袭皮岛:一路是偷袭主力。由步兵固山额真萨穆什喀统领精锐护军为锋锐,步兵紧随其后,责令固山额真昂邦章京阿山、叶臣在后督战,这支部队乘坐清朝自制的小船,避免敌人的目光,出其不意给明军以致命一击。一路为佯攻偏师。由兵部承政车尔格率领八旗骑兵、三顺王兵、400名边城守兵、李朝兵为组成部分,乘坐清朝各处获得的船只以及李朝援助的战舰从皮岛东面进攻,大张旗鼓,吸引岛上明军注意,责令汉军固山额真昂邦章京石廷柱、户部承政马福塔在后面督战。
在会上,护军将领鳌拜和准塔踊跃欲战,愿为全军前驱,他们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说道:“我二人奋勇先登,必能克之。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复来见王。”
阿济格明显玩的是声东击西的战术。在兵力部署上,阿济格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此次海岛作战,步兵比骑兵更具备优势,因此将护军和步兵置于主力偷袭地位。而在偏师的布置上,骑兵不习水战,也不善于陆地徒步厮杀,阿济格并未安排任务。三顺王和汉军旗,其战斗力不如满八旗军,故也让他们进入佯攻序列。而李朝军队由于是受胁迫参战,在开战前,甚至李朝方面想向后金泄露军情,因害怕惹怒清朝而作罢,阿济格倒是也没为难李朝军人,只让他们虚张声势而已。
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在对皮岛发动总攻前,阿济格曾经劝沈世魁投降,被沈世魁拒绝。四月初八,阿济格下令总攻,“乃引大兵赴之”,清军二更出发,阿济格命佯攻部队分乘70多艘战舰于岛东面吸引明军兵力,阿济格计谋得逞,果然明军主力被吸引到东面。而鳌拜和准塔则率领护军为攻击矛头率先进攻,“准塔与鳌拜冒矢石直冲敌众”,并“举火为号”引导步兵登陆。
八旗军的突然从西北方杀来,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明军“以为北军飞渡”,惊惧不已,与清军厮杀后,败下阵来。而佯攻偏师在得到攻击主力成功的消息后,“一时挂帆”,在16门红夷大炮的掩护下,“鼓噪而进”,而李朝的炮手也在清军的胁迫下放枪放炮。明军两面作战,渐渐支持不住,战况十分惨烈,“汉之败卒,退保一山,清兵四五百人仰而攻之”,清军死者甚多,岛上军民“死者万余人”。
皮岛总兵沈世魁虽然平日里荒淫无度,但也奋斗到最后一个,为清将马福塔擒获,押解到阿济格帐中,他不参不拜。马福塔大怒道:“何敢如是?”沈世魁正色说:“愿速杀我。”马福塔说:“汝可脱衣。”沈世魁说道:“吾何以脱衣乎?杀其人,衣其衣,乃汝曹常事。杀我之后,染血之衣,汝可自取。”沈世魁最后不屈而死。
而李朝兵跟随清军上岸以后,可能出于丙子之役明军未救的报复心理,大肆抢劫,与清军一样凶狠,岛上汉民大骂:“天朝与朝鲜有何仇怨,而背汉从贼,恬然杀戮,至此惨耶?”清军俘获水手356名,妇女幼稚3116口,大船72艘,红夷大炮10位,各种金银、马牛、宝器等物称是,鳌拜和准塔身先士卒,“以此岛可比大城”,被从优议叙,赐“巴图鲁”号。而清军损失,据满文战报统计,清军攻打皮岛的时候,共计有321人阵亡。
皮岛失陷后,明朝经营十多年的东江镇消亡,辽东沿海防线土崩瓦解。对于清廷该说可以将全部力量用于进攻辽西,对明掀起更大规模的攻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