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科病毒,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主要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在人群中传播的主要为甲型和乙型,流感多发于寒冷季节如秋冬季节,那么流感是否可以被预防或者治疗,答案是可以的。
预防传染病主要有三个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这些措施同样适用于预防流感的传播。
顾名思义,控制传染源主要是指尽早发现传染源(通常指患者)并隔离,以免传染给其它人,这种最朴素的预防措施也是最有效的,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我国也坚持这一政策,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流感的传播中一般不会选择严格的隔离措施,所以需要疑似流感的患者们应注意自我隔离,以免将病毒传染给其它人。
而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指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例如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和亲密接触传播,那么就避免这两种情况,采取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人群聚集等方式等方式来阻断病毒的传播路径,在流感多发季节应避免去人群聚焦的场所,如果不能避免则应注意正确佩戴口罩,加强人群聚焦场所的通风,离开人群聚焦场所后应正确摘口罩和清洗双手。
而保护易感人群则指让易感人群避免接触患者或者使易感人群产生对病毒的抵抗力,包括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但通常来说主要是指接种疫苗。流感是存在有效疫苗的,而接种疫苗也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接种流感疫苗后并不是一定不会患流感,少数患者可能会有突破性感染(指产生有效浓度的抗体后仍然患病),但这种情况下一般症状会相对较轻。另外需要注意流感疫苗并不会预防普通感冒病毒(流感病毒引起的除外),对于普通感冒的病原体构成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感冒药物是否可以预防普通感冒?
其次流感病毒是少数存在有效抗病毒药物的病毒之一,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药物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可以有效缩短病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应在发病48小时内开始使用,如果超过48小时再使用这些药物则效果将减低很多。另外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流感还有预防作用,可以在接触确诊的流感患者后服用这些药物来预防患病,不过需要注意无论是治疗和预防都应遵循医嘱中。另外近些年来流感病毒也逐渐出现了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可能会存在药物失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