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头皮有100,000-150,000个毛囊。毛囊位于真皮乳头层上部,真皮乳头层由具有生发特性的间叶组织组成。真皮乳头可诱导胎儿的毛囊形成,在毛囊周期和毛发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毛囊由四部分组成:毛球部、毛球上部、毛囊峡部和毛囊漏斗部。毛球部位于毛囊最下部,是毛发的基质部,由一组具有快速增殖能力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决定毛发的生长。毛球上部是指从毛球部到毛囊峡部的毛囊区域。毛囊峡部是指立毛肌附着处到皮脂腺附着处之间的毛囊区域。毛囊的最上部是毛囊漏斗部,从皮脂腺附着处延伸到毛囊间上皮。
毛干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最里层是毛髓质,向外依次是毛皮质和毛小皮。在毛球部与峡部之间,毛干被内根鞘包裹,内根鞘由鞘小皮、Huxley层、Henle层和伴随层组成。内根鞘对保持毛干形状有重要作用。外根鞘包裹内根鞘和毛干,从毛球部延伸到表皮。外根鞘和内根鞘、毛干的每个部分的角蛋白成分截然不同。
立毛肌附着处附近的区域又称为毛囊隆突区,含有毛囊干细胞,这些细胞对毛囊周期性变化和毛发生长至关重要。据推测,毛囊隆突区毛囊干细胞缺失促成了瘢痕性脱发中的永久性脱发。小鼠研究已证实,毛囊干细胞也可通过促使毛囊间上皮细胞再增殖来支持伤口愈合。
人体的毛囊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终毛囊和毳毛囊。终毛囊比毳毛囊大,在毛发生长期间可深达皮下脂肪层(皮肤表面以下2-5mm)。相比之下,毳毛囊的最下部通常仅深至真皮网状层。终毛直径一般至少为0.06mm,而毳毛则短而细,直径通常小于0.03mm。“中毛”是指特点介于终毛与毳毛的毛发(0.03-0.06mm)。
出生时,头皮、眉毛和睫毛处具有终毛,而毳毛则见于其他有毛的区域。青春期时,部分区域(如,生殖器区和腋下)的毳毛受刺激会变为终毛。某些病理状态下也可发生终毛囊与毳毛囊之间的转换。女性多毛症患者可见毳毛异常转换为终毛,而终毛异常转换为毳毛(毛囊小型化)是雄激素源性脱发的典型特征。
毛发的生长是存在周期的,毛囊一旦形成则具有终生周期循环,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人的毛发生长周期并不同步,即每个毛囊都具有独立的周期,从而可预防大面积毛发脱落。尽管毛囊下部会有生长期和退行期的不同变化,但毛囊峡部和漏斗部会保持稳定:
●生长期–在任何特定时间,头皮约有90%毛囊处于生长期。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毛发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期持续时间有差异。头皮上终毛的生长速度是每日增长约0.3mm,生长期持续2-6年。而眉毛的生长速度仅为每日0.1mm,生长期为2-3个月。眉毛的生长期较短,所以最大长度相对也较短。同样地,毳毛的生长周期短也是毳毛最大长度较短的原因(通常短于20mm)。
●退行期–退行期的毛囊下部会退缩,毛发停止生长。毛囊最深处朝峡部向上变细,真皮乳头从皮下脂肪层向真皮网状层移行。头皮毛囊的退行期通常约3周。头皮仅有不到1%的毛囊处于退行期。
●休止期–退行期之后是休止期,头皮毛囊的休止期持续2-3个月。通常,不超过10%的头皮毛囊处于休止期。休止期毛发的特征是棒状发(毛发完全角化,近端呈棒状),这是将要从毛囊脱落的状态。“脱出期”被用来描述毛发脱落的确切时间点。正常情况下,每日有50-150根休止期毛发会脱落。
休止期结束之后毛囊又会进入生长期,开始长出新的毛发。休止期延长(休止期脱发时可能发生)使毛囊在毛发脱落后不能再次进入生长期,从而导致毛发稀疏。“休眠期”是指休止期毛发脱落后毛囊进入生长期前的延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