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南边的那个十字路口,每到上学季节就格外热闹。电动车、汽车、三轮车,再加上早市摊贩,七点到八点是最堵的时候。我上班路过那儿,最烦这个路口了,可从那年开始,我却专门提前出门,就为看一眼那瘸腿大爷骑着三轮送孩子上学的样子。
他的三轮车特别好认,不是那种统一标准的黄色,而是深蓝色的,前面有个铁筐,上面用透明胶带粘了块红布,下雨天也不掉。三轮车左边把手上,系着一个白塑料袋,里面时常装着几个馒头,可能是他的早饭吧。
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因为那条腿。
那天我迟到了,正在路口等红灯。听见身后有人喊:“让一让,让一让!”我回头一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右腿明显短了一截,走路一高一低的,怪费劲的。他脸上都是汗,嘴里还喊着:“迟到了迟到了!”旁边跟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背着个大书包,紧紧拽着大爷的衣角。
俩人急匆匆地穿过马路,走到路边一辆蓝色三轮车前。大爷费劲地跨上车,然后伸手把孩子拉上后座。他骑车的姿势也特别,身体歪着,好像是为了平衡那条腿的缺陷。
我也没多想,只当是个平常的早晨见闻。
半个月后,我又在同一个路口遇到他们。这次我特意多看了两眼。那孩子坐在三轮车后面,手里捧着本书在看,看样子是在复习功课。大爷骑得很慢,但很稳。红灯亮了,他就停下来,回头跟孩子说了几句话,孩子点点头,继续看书。
我开始在每天上班路上留意他们。天气好的时候,大爷会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下雨天,他就套一件塑料雨衣,那件雨衣补了好几处,颜色都不一样。但无论刮风下雨,大爷都会准时出现在路口,送那个小男孩上学。
一来二去,我和他们也熟了。

“老崔啊,今天怎么这么早?”有天我正好在便利店买早餐,碰见他推着三轮车出来。
“李医生早啊。”老崔咧嘴笑了,露出半口黄牙,“今天小山有早读,得早点去。”
小山就是那个孩子,我知道他是老崔的孙子。小山站在一旁,羞涩地叫了我一声”阿姨”,眼睛却没离开手里的课本。
“学习这么用功啊!”我夸了一句。
老崔脸上立刻乐开了花:“这孩子争气,班上一直前三名。他爸妈在外打工,我就想着,得让孩子好好上学。”
后来我才从路口执勤的老王交警那里知道,老崔的腿是年轻时出了工伤落下的残疾,拿了点赔偿金,但不多。他儿子儿媳去南方打工,把小山留给他照顾。从一年级开始,老崔就骑三轮送小山上学,风雨无阻。
“最让人心疼的是那条腿。”老王交警说,“上车下车都费劲,我们都劝他让孩子上校车,他舍不得那钱,说孩子上学要攒钱。”
那年冬天特别冷,下了场大雪,路面结冰。我起得早,看见老崔在路口摔倒了,三轮车侧翻在地上。小山吓坏了,扶着爷爷直哭。我赶紧跑过去帮忙,发现老崔的手磨破了皮,裤子也划了个口子。
“没事没事,摔惯了。”老崔一边安慰孙子一边试图站起来,但那条伤腿明显吃力。

“大爷,今天这路太滑,要不我送小山去学校吧?”我提议道。
老崔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但等我们把三轮车扶正后,他又坚持要自己送:“不麻烦您了,我骑得慢点就行。再说了,孩子书包落我车上了。”
我看了看,车筐里确实有个小布袋,想必是给小山准备的午饭。
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老崔非要自己送孙子。有天下午我去医院对面小店买东西,无意间看见老崔三轮车停在路边,他正在捡废品。破纸箱、易拉罐、旧报纸,只要能卖钱的,他都仔细地分类放好。小山就在旁边写作业,一边写一边跟爷爷说话。
我想躲开,不想让他们尴尬。但小山眼尖,看见我就喊:“李阿姨!”
老崔转过身,有些不好意思:“这不,闲着也是闲着,捡点废品贴补家用。”
我点点头,明白了他坚持每天骑三轮的原因——送完孩子上学,他就在城里捡废品,等放学再接孩子回家。
那个冬天很漫长。每天路过十字路口,我都能看见老崔驮着小山艰难前行的身影。他的三轮车后座绑了个小垫子,大概是怕孩子坐着冷。有时候下雨,老崔会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小山身上,自己只穿件破夹克。
他们的作息很规律。每天早上七点二十分左右到达十字路口,下午四点半出现在学校门口。老崔几乎不会迟到,除非遇到特别大的雨雪天气。

春天来了,路口的梧桐树发了新芽。那天,我看见老崔的三轮车有点不一样——车筐上多了个塑料挡风板,像是从废旧广告牌上裁剪下来的,边缘还有些参差不齐。
“这是啥呀,老崔?”我问。
“给小山挡风的。”老崔摸了摸那块塑料板,“这不,早上风大,怕他感冒。”
小山在后座不好意思地笑了:“爷爷自己做的,还装了个小灯呢!”
我这才注意到,挡风板下面确实装了个小手电,用绳子固定着。老崔解释说冬天天黑得早,回家路上能照明用。
“小山学习好,不能耽误了。”老崔的话里满是骄傲,“去年期末考试,全年级第五名!”
路口执勤的老王交警也认识他们爷孙俩,经常帮忙指挥让他们先过。有次我正好也在等红灯,听见老王问小山:“考试考得怎么样啊?”
小山害羞地说:“还行,语文98分。”
老崔在旁边补充:“数学100分!老师说了,再这样下去,将来考重点中学没问题!”

老王冲小山竖起大拇指:“好样的!以后考上大学,可别忘了你爷爷啊!”
“不会的。”小山看了看爷爷,小声说,“我要考个好大学,回来给爷爷看病。”
时间一晃,四年过去了。小山从小学升到了初中,个子也长高了不少,但老崔依然每天骑着那辆蓝三轮接送他。只是现在小山坐在后座上,腿都快碰到地了。
有天早上,我发现老崔的三轮车换了。不再是那辆破旧的蓝色三轮,而是一辆崭新的电动三轮车,暗红色的,后座还装了靠背。
“哟,老崔,换新车啦?”我打招呼。
老崔不好意思地笑了:“镇上补贴残疾人,给了点钱。这车电动的,省力。”
小山在一旁补充:“其实是我爸妈寄钱回来买的,爷爷舍不得花自己的钱。”
我注意到老崔的衣服还是那几件,洗得发白但很干净。新三轮车倒是挺气派,还装了挡雨棚。
“小山初二了,书包重,我这老胳膊老腿的,骑不动了。”老崔摸了摸车把手,“这电动的好,就是充电麻烦点。”

后来我听说,老崔家里为了给三轮车充电,特意拉了根电线到院子里。下雨天电线漏电,老崔差点触电。小山放学回来发现,吓得哭了。第二天,小山就背着书包去上学了,说什么也不肯坐爷爷的三轮车。
但没过几天,我又看见他们爷孙俩一起出现在路口。这次,老崔在前面骑车,小山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跟在后面。老崔时不时回头看看孙子,生怕他跟丢了。
“他非要自己骑车去上学,说是锻炼身体。”老崔有天在医院门口碰见我,解释道,“我不放心,就跟着他。这孩子,长大了,有主意了。”
我看得出来,老崔既骄傲又有点失落。送了这么多年的孩子,突然不需要他了。
小山初三那年寒假,我听说老崔摔了一跤,伤了本来就不好的那条腿。去医院看他时,发现小山正在病床前给爷爷削苹果。
“爷爷不听话,路滑还去捡废品。”小山埋怨道,但语气里满是心疼。
老崔躺在床上,脸色不太好:“这不是想多赚点钱嘛,你今年要中考了,万一考上县重点,学费可不少。”
小山把削好的苹果递给爷爷:“我争取考上省重点,能拿奖学金。”
老崔笑了:“嗯,我们小山最棒了。”

那个冬天,我经常能看见小山推着轮椅带老崔去医院复健。有时候下雪,轮椅轮子打滑,小山就使劲推,额头上都是汗。老崔老想自己走,小山就说:“爷爷,您这么多年背着我,现在该我背您了。”
老崔的腿伤了三个月才好。这期间,小山每天走路去上学,风雨无阻。等老崔能下地了,又开始骑那辆电动三轮送孙子,只是这次换成了小山扶着老崔上下车。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又是三年。小山高考那年,我调到了县医院工作,很少经过那个十字路口了。但听老王交警说,老崔依然每天准时送小山去学校,从不间断。
高考那天,全城的交警都出动了,确保道路畅通。我去考点外面给医院值班,远远地看见老崔骑着三轮车载着小山来了。老崔的腿似乎比以前更不利索了,但他把车子停得稳稳的。
小山跳下车,郑重地对爷爷鞠了一躬。老崔摸了摸孙子的头,说了句什么,然后转身骑车离开了。那背影有些佝偻,但很坚定。
两个月后,小山的高考成绩出来了——他被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了,还是医学专业。当我在医院听到这个消息时,忍不住红了眼眶。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小山离家去大学的那天,县城里上演了一幕令人动容的场景。
清晨五点多,老崔骑着那辆电动三轮车,载着小山和一个小行李箱,从家里出发,准备去汽车站坐长途车。他们要经过那个熟悉的十字路口。
当三轮车缓缓驶近路口时,忽然,路两旁站满了穿制服的交警,足足有二十多人。为首的是老王,他举起手,示意老崔停车。

老崔有些疑惑地停下来:“出什么事了吗?”
老王没说话,只是向身后的同事们点了点头。然后,所有的交警整齐地向老崔和小山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是……”老崔惊呆了。
老王上前一步,声音有些哽咽:“老崔,八年来,你每天从这个路口经过,送小山上学。风里来,雨里去,从没间断过。今天,小山要去北京上大学了,我们想送送他,也敬敬您这位好爷爷。”
原来,这些年来,执勤的交警们都看在眼里。那个瘸腿却坚强的老人,那个努力学习的孩子,他们的故事感动了这座小城的每一个人。
老崔愣住了,眼泪啪嗒啪嗒地掉下来。小山也哭了,他扶着爷爷下了车,对着交警们深深鞠躬。
“谢谢叔叔阿姨们!”小山擦着眼泪说,“是爷爷教会我坚持,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老王掏出一个红包递给小山:“这是我们交警队全体同事凑的一点心意,算是路费。”
小山推辞不过,最后还是收下了。

告别的时刻到了。小山抱了抱爷爷,轻声说:“爷爷,我会想您的。”
老崔拍了拍孙子的背:“去吧,好好学习。等你毕业了,爷爷再去接你。”
汽车启动了,载着小山驶向远方。老崔站在原地,目送汽车消失在视线尽头。阳光洒在他佝偻的背影上,显得格外温暖。
交警们列队送行,向远去的车辆敬礼。这一刻,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为这对爷孙送行。
后来我听说,老崔回家后把小山的录取通知书裱了起来,挂在堂屋正中间。每天早上,他还是会骑着那辆电动三轮车出门,穿过那个十字路口,仿佛还在送孙子上学。
只是车后座空空的,再也没有那个捧着书本的身影。
五年后,当我在县医院见到穿着白大褂的小山时,他告诉我,爷爷的那辆电动三轮车还在家里,被他擦得锃亮。
“爷爷说,等我当了医生,他就不用骑三轮送我了。”小山说,“但我想告诉他,无论我走多远,都忘不了他送我的那条路。”
每到清明节,小山都会推着那辆三轮车去看望爷爷。三轮车的后座上,放着一个小书包,里面装着小山的毕业证和医师资格证。
听说,县里的那个十字路口,现在有了一个新名字——“爱心路口”。每天早上,都有家长骑车载着孩子经过这里。路口的花坛旁,竖着一块小小的纪念牌,上面写着:“坚持,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纪念牌下面,经常有鲜花。有时候是交警放的,有时候是路过的市民,还有时候是不知名的学生。
花开花谢,季节更替。但那个瘸腿老人骑车穿过十字路口的背影,却永远定格在了这座小城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