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一集中已经知道了,东汉王朝经过艰苦卓绝的“三绝三通”,终于把西域重新纳入到中央王朝的怀抱,从而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但东汉王朝毕竟比不上西汉,它不能把过多的资源都投入到西域,外西北地区像乌孙这样的大国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
公元127年,班勇领兵出击焉耆,焉耆投降。这场战争使得“龟兹、疏勒、于阗、莎车等十七国皆来服从,而乌孙、葱岭以西遂绝”。而后随着东汉帝国的没落,至汉灵帝末年,黄巾军起义爆发,东汉对西域的统治宣告结束。
但西域包括外西北的历史不会停滞不前,它沿着自己独特的脉络继续往前行进。这时的中原大地结束了秦汉的大一统状态,走向了大分裂,从魏蜀吴三分天下,再到东晋的五胡十六国,再到南北朝,总共持续了四百年时间。
这时,由于没有一个持续强大的中央帝国出现,中原各分裂政权很难把势力渗透到玉门关以西。中央帝国撤退后留下的战略空间很快被其他势力所填补,北方草原游牧政权和西域周边的强势部族趁机崛起,表现得很活跃,他们纷纷把西域和外西北当作是自己的逐鹿之地。数百年间,鲜卑、柔然、悦般、嚈哒、突厥等少数民族,在这里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悲喜剧。
01乌孙西汉早期,外西北地区的乌孙人迁徙到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周围地区,融合留下来的塞人和大月氏人,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乌孙国,王都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伊塞克湖东南)。乌孙国有“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是西域第一大国。
公元前60年(西汉神爵二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乌孙受西域都护府管辖,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广大地区就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后来,乌孙分裂为大昆弥和小昆弥两部。他们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由原来的游牧转向定居生活。
乌孙在两汉时期国力鼎盛,一直是汉朝十分倚重的力量,汉朝借助乌孙“断匈奴右臂”。但东汉衰落以后,乌孙也渐趋衰弱,并受到其它更为强大的游牧部族的侵扰。公元2世纪,鲜卑第一位首领檀石槐在蒙古草原崛起,迫使北匈奴向西迁移,北匈奴占据原乌孙小昆弥领地,乌孙被迫逐渐西移,国力日衰。
公元5世纪,柔然汗国在漠北兴起后,乌孙常遭其攻击。《魏书·西域传》 载:
“乌孙国居赤谷城,在龟兹西北,去代一万八百里。其国数为蠕蠕所侵,西徙葱岭中,无城郭,随畜牧,逐水草。”
葱岭就是现在的帕米尔高原,蠕蠕即柔然。乌孙因多次遭到柔然的侵扰,不得已再次迁移到帕米尔高原游牧。
公元437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派董琬出使乌孙,乌孙向北魏朝贡。此后,中国史籍中失去对乌孙的记载。直到公元938年,即辽太宗会同元年,《辽史》中才出现乌孙向辽遣使入贡和辽在乌孙设“乌孙国王府”的记载。其后,在外西北地区显赫一时的乌孙逐渐与邻族融合而消亡。
乌孙的族名消失了,但他们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现代学者认为,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便是乌孙。
02鲜卑自匈奴崩溃之后,鲜卑取而代之。大约在东汉桓帝后期,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并“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乌孙二十多邑为西部。”这说明当时的乌孙已经属于鲜卑,但不能说明乌孙已灭国或他迁。这是因为鲜卑政权属于军事部落联盟性质,一般而言归附于它的部落或国家,大都保留原有的领地及统治方式。
03悦般在外西北地区,继乌孙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是悦般国。东汉时期,北匈奴西迁康居,其部落老弱病残者,留居于新疆焉耆以北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一带,后与乌孙人、高车人同化融合,自成一国,被后世称为“悦般”。南北朝时,国境拓宽至伊犁河流域。
这个悦般国因为在史籍中的记载比较少,它的来源现在还存在疑点。一种说法是北匈奴的一部分,也有人说悦般就是乌孙,还有人认为后来的嚈哒就是悦般。
但不管怎样,在乌孙被柔然攻击,“西徙葱岭山中”后,悦般占据了原来乌孙的生态地位。并且悦般在与北魏与柔然争霸的战争中,刚开始与柔然交好,不久反目,两国自此征战不绝。后来悦般与北魏结盟,共同打击柔然,并于北魏保持着友好关系。其政治影响近似汉代乌孙。
公元437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希望联合悦般夹击柔然,于是派遣董琬、高明出使西域,并会晤了悦般王。公元448年,悦般派遣使臣到北魏求援,希望东西合击柔然。强大的柔然居然先败后胜,成功夺回焉耆,继而灭高昌政权。柔然一刻不停地侵扰悦般,在柔然的逼迫下,悦般随后西迁欧洲。
03柔然鲜卑从漠北草原逐渐南迁,随后入主中原,它腾空后的空间被柔然占据。402 年,柔然贵族社仑为避北魏兵锋率众远徙漠北,在相继吞并一些高车部落和匈奴余部后,逐渐强大起来,成为继匈奴和鲜卑之后又一个鼎盛的草原帝国。
柔然最鼎盛时期在大约公元410年—425年,其势力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麓诸国服属。
阿尔泰山以西、天山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谷草原地带,不仅是游牧民族理想的天然牧场之一,还是其进而南下经略天山南部绿洲地带的战略要地。5世纪初,柔然势力越过阿尔泰山,进入天山北部。
柔然的扩张,首先迫使龟兹西北的乌孙放弃赤谷城,迁入葱岭山中。乌孙西迁后,代之而起的悦般,成为柔然势力进一步向西发展的阻力。综前文所述,在柔然的打击下,悦般不胜其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远走高飞。
但不可一世的柔然在北魏的多次讨伐下,损失惨重,后来在北魏和高车的南北夹击下,国势渐衰,势力东退至天山东端蒲类海(今巴里坤湖)一线。
04嚈哒嚈哒人起源于塞北,根据中国史书记载,他们原来居住长城以北,称滑国。是中亚塞种人游牧民族与汉代大月氏人的后裔,西方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匈奴西迁中的变种)。
嚈哒于公元4世纪70年代初跨阿尔泰山向西南迁徙,占领索格狄亚那(中亚河中地区)。刚开始的时候,嚈哒还比较弱小,还附属于柔然汗国。随后,嚈哒人开始大举扩张。跨过阿姆河侵入萨珊波斯,入侵吐火罗斯坦,又占领大部分呼罗珊地区,迫使波斯纳贡称臣。又多次入侵印度次大陆,一度推进至摩揭陀,成为该地区的霸主。
嚈哒在鼎盛时期,它的东方势力范围包括葱岭到天山南路的一部分,这时的外西北的伊犁河流域也处于嚈哒的统治之下。
嚈哒下一步的扩张矛头指向了东方的高车王国,为了共同对付高车国,与柔然结成了长期的军事政治同盟,并有和亲之举。公元541 年,高车国亡于柔然。然而,柔然汗国的这次复兴仅是昙花一现,不久以后,柔然汗国亡于突厥。嚈哒也在突厥的打击下“部落分散”,逐渐衰亡。至此,蒙古高原、西域、外西北和中亚的历史进入突厥时代。
05突厥突厥的祖先原活动于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两汉时期,受匈奴役属。5世纪,突厥游牧于金山(阿尔泰山)一带,从事锻铁业和畜牧业生产。柔然强盛后,为柔然锻奴,而金山形似兜鍪,“突厥”由此得名。
公元552年,游牧于阿尔泰山的突厥部落,在其首领阿史那土门的领导下,灭掉柔然汗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突厥汗国。土门的弟弟室点密率其部落在西域四处征战,尽据乌孙故地,牙帐设在今伊犁的特克斯河流域,史称西突厥。从这时起,外西北的历史进入突厥时代,一直到东方的大一统帝国重新进入这一地区为止。
06结束语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处于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南朝自不必说,自从晋室南渡后,绝大部分时间偏安于南方,毫无建树。北方虽然也出现一些强势政权,统一过黄河流域,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机会重建在西域和外西北的有效统治。
但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前秦大将吕光威震西域之战。当时的前秦已统一北方,兵马强盛。苻坚正有经略西域之意,遂任命吕光为大将,于公元382年,统率7万步兵、5000铁骑,共计七万五千兵马,征讨西域。吕光最终击破龟兹,西域诸国大震,西域三十余国惮于吕光威名,尽皆遣使纳贡,归附前秦。
谁知天意难料,就在吕光西征的当年,苻坚大举南征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而回。鲜卑、羌、匈奴、丁零等胡族纷纷独立,北方再次陷入分裂,一下子把吕光打开的大好局面给葬送了。
其后崛起的由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国势比较强盛,但此时它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中原地区,况且在蒙古草原还要面临柔然的竞争,使它无暇西顾。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后,大一统王朝才有精力继续书写两汉王朝在西域和外西北的辉煌。
外西北史话(四):三绝三通
外西北史话(三):西汉强音
外西北列传(二):张骞凿空西域,伟绩何其雄哉
外西北列传(一):瀚海湿岛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大家如果觉得写得好,敬请点赞、分享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