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密码:夫差矛勾践剑何以尽归楚?

日月来了历史 2024-06-06 09:26:56

湖北博物馆老馆

林语堂说,“湖北人精明强悍,颇有胡椒之辣,犹不够刺激,尚须爆之以油,然后煞瘾之概,故譬之于神秘之九头鸟”。就连给丝绸之路命名的李希霍芬都说“湖北人无疑是全中国最狡黠刁悍的农民”。当地即有“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十个汉川佬,比不上一个天门苕”之说。只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今说你“九头鸟”那是夸你精明强干呢。

湖北博物馆新馆

那是1989年初夏,我从黄鹤楼匆匆赶到湖北博物馆,只为瞅一眼曾侯乙编钟。当时还在老馆,恰逢哗啦啦关了铁栅栏。暌违近四十年,犹记那“九头鸟”望了我一面笑一面摇头,让我在向晚的热干风中凌乱。彼时买张返程票大不易,只好在街角扒拉一碗热干面。如今三期土豪新开,保安导引我们绕到街坊背后入馆,最终在老馆出,果真“九头鸟思维”。

湖北博物馆常设展《楚国八百年》背景墙

楚君世袭

记得《离骚》头一句即“帝高阳之苗裔兮”,楚人自谓颛顼之后。殷商时,其先祖鬻熊辅佐周文王有功,西周初封其孙熊绎于荆山。当其时,楚地“土不过同”不足百里,然其东图江汉、融合夷夏。春秋时周王室衰微,一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楚武王僭号称王,文王顺势都郢。庄王时则问鼎中原,跻身“五霸”;至宣、威二王达于鼎盛,恭列“战国七雄”。

春秋楚王孙渔之用矛(矛身铭文“楚王孙渔之用”),2000年荆门左冢3号墓出土

春秋楚王孙渔戟(错金鸟篆铭文“楚王孙渔之用”),江陵长湖南出土

春秋争霸,晋联吴制楚,楚联越攻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柏举败楚;越乘虚伐吴而助楚昭王复国。前497年勾践继位;次年阖闾伐越战死。前494年夫差伐越,勾践称臣卧薪尝胆,前482年、前473年伐而灭吴。伍子胥的复仇烈焰就爆燃于此时。越吞吴独大,楚越间友邦而成对手。前333年楚威王破越。前224年越“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而降秦。

春秋吴王夫差矛(矛身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鈼”),1983年江陵马山5号墓出土

春秋吴王夫差剑(剑身铭文“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1976年襄阳蔡坡12号墓出土

春秋越王勾践剑(剑身鸟虫书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春秋越王勾践剑,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不是冤家不聚头。江陵1965年望山1号墓出一剑,有鸟虫书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1983年马山5号墓出一矛,有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鈼”。打来打去,都便宜了“九头鸟”。楚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崛起于荆蛮,图谋于中土,僭号于乱世,得瑟于一时。怀王时外迫于强秦、内昧于佞幸,屈原只好怀沙自沉汨罗江,以一人之力让我们多休一天假。

西周丁子鼎(铭文),2011年随州叶家山2号墓出土

春秋邓公孙鼎(铭文),2001年襄阳王坡1号墓出土

春秋塞公孙【爿言】父匜、窃曲纹铜盘,1969年枝江百里洲出土

楚国青铜器的发展大抵可分作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中期,深受中原一域影响,形制上与中原器物相似或相同。春秋早期虽有自身的特点,但与中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同类器物形制近似。春秋中期器物与郑国同期极为相近,尤其带盖三足圆簋,形制上几乎完全一致。楚之于周,几乎就是当年西周之于殷商的远距离微缩与翻版。

战国人擎铜灯,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人骑骆驼铜灯,1965年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

战国析君铜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错金立兽铜扣饰,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

战国铜活叶,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单箍素面铜车軎。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第二阶段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楚国青铜器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战国早期极富地方特征,圆腹鼎足细高而外撇,至战国初腹更深,蹄足愈加长而外撇,为中原所罕见而楚国所特有。纹饰则多繁缛的浮雕花纹和立雕附加装饰。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淅川下寺楚国墓地,即楚文化典型器物,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失蜡法铸件。

战国铜方鉴壶,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

战国云纹铜壶,2006年襄阳陈坡10号墓出土

战国髹漆铜樽(局部),1965年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

战国铜案,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

战国凤纹铜熏杯,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错银铜熏杯,1981-1989年江陵九店24号墓出土

事实上,楚国青铜器的早期发展,除去商周因子的南传,或许更多来自比它更早的封国曾国(即随国)的直接影响。当然,曾国的文化源头依然是中原地区。只是到了第二阶段,它在器型和纹饰上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及至第三阶段的战国中、晚期,楚国大墓如江陵望山1号墓,所出青铜器形制简单,且多为素面。个别器物纹饰繁冗,或出于王陵。

战国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2002年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

战国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局部)

战国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局部)

或许铁器、陶器和漆器的出现,肢解了青铜文化及其时代。漆器工艺始见于商周,春秋时日益繁荣,战国时达于鼎盛。其以日常生活用品居多,兼有乐器、兵器。其色调以红、黑二色为主,所谓“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即内施朱红、外髹黑漆,视之有稳健端庄、典雅富丽的装饰效果。或许正是其保温隔热耐腐蚀的特性,让那些平凡的木头存世数千载。

战国彩绘漆木四龙纹笾,2002年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

战国彩绘漆木龙凤蛇纹圆盒,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

战国彩绘漆木屏形瑟座,2002年枣阳九连墩1、2号墓出土

战国彩绘漆木匜形杯,2002年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

早年读郭沫若《中国通史》,觉其每句话都讲究考古支撑。港人上世纪70年代改编其五幕话剧《屈原》,居然加料一场斯巴达克斯式角斗。其实即便殷商之狞厉与神秘,亦无考古或文献的相关佐证。及西周,那些极富幻想的饕餮、夔龙诸动物纹饰愈加变形、异化,反而走向线条疏朗、稚拙悦人。及楚,纹饰多动物、花草等,与器物用途全然生活化了。

包山彩棺的原始色彩(展厅现场影像翻拍)

战国彩绘漆木棺,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战国朱绘木雕伏虎,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上世纪80年代,荆门修铁路惊现包山楚墓。相传洛阳铲下嘭地一声遇火即燃,此即“伏火坑”,气未泄即未盗。两万人挖数月,墓口面积就逾千平米,出土龙凤彩棺、漆画《迎宾出行图》和竹简等文物1935件。考其墓主为楚佐尹邵陀,三号人物僭越如此,真是天高皇帝远。囿于“时间沙漏”,现场鲜艳的色彩数分钟流逝2300年,漆器骤然而为暗红色。

战国双龙玉牌饰,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

龙形云纹玉佩,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

龙形云纹玉佩,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

兽首双身龙形玉佩,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

双龙云纹玉佩,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

所谓“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事实上殷墟玉料即多来自西域。可见早于张骞凿空,丝路何尝不是“玉道”?“君子谦谦如玉”,“君子比德于玉”,它支撑了一国之民族精神。商周遗风南渐,楚人也以政治、礼仪沟通天地,玉器亦随之人格化。长沙、淅川、信阳、寿县和江陵、枣阳诸地均多出土。观之可窥商周遗韵,虽则神性弱化,但工艺精湛,富有流动感。

湖北博物馆文创美食之越王勾践剑丝绒蛋糕

湖北博物馆文创美食之编钟牛肉面

国内众多博物馆的文创美食多文物造型雪糕,想来一口不甜不腻大不易也。南人多吃大米,奈何“惟楚有材”偏爱食面。看看“九头鸟”们对热干面、小面窝那份执着就晓得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以不要轻易招惹楚武王老屈家、平王老景家和昭王老昭家。陈胜就是楚人,项羽也是楚人,刘邦还是楚人。秦人“奋六世之余烈”,还不是说没就没了?

0 阅读:27

日月来了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