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18日,四平前线的东北民主联军各部全线后撤。杜聿明率部进占四平后,没有停止步伐,而是一反常态,下达了全线追击的命令。这次杜聿明的追击部队非常精准,杜聿明根据每路人数派出相应的追击部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杜聿明怎么会对东北民主联军的撤退计划这么清楚?
原来是东北民主联军的作战科长(也有说法是作战科副科长)王继芳带着文件投靠了杜聿明,杜聿明了解清楚了东北民主联军的情况后制定了精确的追击计划。
作战科长王继芳为何投靠杜聿明?王继芳当时只有27岁,年纪轻轻的王继芳便当上了东北民主联军的作战科长。1933年,王继芳14岁时参加了红军,抗大毕业后,王继芳被分到前线担任了作战参谋。1945年,王继芳前往东北后深受林总喜欢,没过多久便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的作战科长。
王继芳本来大好的前途,为何要投靠杜聿明?有说法是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入驻四平梨树镇后,王继芳与当地一户地主家的女儿恋爱,王继芳当时也没有告诉身边的其他人,王继芳为了和这名女子在一起,于是选择带着情报投靠杜聿明。
也有说法是这个女子并不是地主家的女儿,实际上是一名特务,专门派来接近王继芳,两人恋爱后,这名女子才表明了自己身份,当时杜聿明部势头正盛,最终说服了王继芳投靠杜聿明。
我认为王继芳叛变,还与当时作战失利有很重要的关系,这种情况下王继芳对前途产生了动摇。如果当时节节胜利,王继芳断然不会叛变。
1946年5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向各部下达了撤退命令。当天在指挥部撤退前,王继芳从指挥部挑选了一些重要文件后脱离了大部队。王继芳带着文件直奔第七十一军驻地,随后王继芳又被送到了杜聿明指挥部。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从梨树驻地撤退时已经不见王继芳的踪迹,当时其他人都以为王继芳有其他任务,所以大家就没当回事。直到两天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才察觉出撤退计划被杜聿明知晓了,此时王继芳也不见了,大家这才意识王继芳叛变了。
王继芳给杜聿明带来两个情报王继芳给杜聿明带来了两个情报。第一个情报便是杜聿明部使用的电台密码已经被破译,杜聿明这才如梦初醒,难怪自己之前老打败仗,随后杜聿明部修改了电台密码。
第二个情报便是杜聿明从王继芳口中得知这段时间守军损失很大,杜聿明从王继芳带来的文件还得知了东北民主联军的撤退计划,有王继芳在旁边给杜聿明进行参谋,杜聿明很快给各部下达了精准的追击计划。
王继芳叛变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大军作战撤退组织不好的话,撤退损失往往比战斗损失还要大,杜聿明率部大踏步追击,对各部造成了不少的损失,追击部队的一个排都敢追着一个团打,导致撤退各部出现了一定的混乱。
按照原计划,东北民主联军还打算在公主岭一线构筑阵地保卫长春,随着王继芳的叛变,保卫长春的计划只能落空,不得不继续向向后撤退,可想而知王继芳叛变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王继芳结局如何?王继芳叛变后,杜聿明也并没有对王继芳委以重任。刚开始王继芳还很受重视,杜聿明为王继芳主持了婚礼,随后又任命王继芳为少将参议,当然这些都是表面重视,并没有多少用。后来,杜聿明索性介绍王继芳来到毛人凤这里工作。
王继芳之前也没有做过情报工作,所以也就领着少将的薪水不干活。1948年下半年,王继芳知道败局已定,所以提前收拾家当带着妻子去了重庆。仅仅一年后,重庆即将解放前夕,王继芳也想乘飞机离开,此时毛人凤也不理会他,王继芳只能隐姓埋名。
如果就这样隐姓埋名的话,可能没人会发现王继芳的身份,但是王继芳随后又改名参加了工作,没过多久,王继芳的真实身份被识破。王继芳被抓的消息很快传到武汉,随后王继芳被押往武汉审判,审判结束后被枪毙。
结语:王继芳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前途,王继芳担任的作战科长一职这么重要,也足以见得对他的信任。试想一下,王继芳要是没有叛变,正常发展下去至少可以授少将,这比那多如牛毛的少将参议有价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