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白天做虔诚念经的高僧,晚上成最美的风流情郎

人间史名人录 2024-08-28 18:37:53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很难想象,这首诗会出自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之手。在世人印象中,佛教高僧应该端坐在殿堂之上,虔诚地念经,无论如何也不会与“情郎”扯上关系。

仓央嘉措是个例外,他既是第六世达赖喇嘛,也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中,关于男女爱情的题材占绝大多数。

这一切的背后,藏着他内心深处无法宣泄的痛苦与挣扎。就在这片雪域高原上,他的一生注定是如此短暂而悲情。

表面的和平

仓央嘉措出生于1683年,原名原名计美多吉协加衮钦,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

他们家世代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但也自得其乐。仓央嘉措跟随父母在这片土地上一直长到了14岁。

他过了14年的牧童生活,无拘无束,自由洒脱,却不知道在暗地里一直人在注视着自己的成长。

在他出生前的的几个月,也就是1682年底,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圆寂。

按照正常情况,他们应该立即将达赖圆寂的消息上报朝廷,同时寻找他的转世灵童。

但五世达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却有意隐瞒了这件事,根据他留下的传记所说,他是听从了五世达赖的意愿。

据他所说,当时五世达赖预感到了自己即将圆寂,但又怕自己走后会导致西藏的政治局势动荡,所以让他秘而不宣,待转世灵童长大之后再作打算。

这是桑结嘉措对此事的解释,但至于真相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不过,当时蒙古各部汗王的确虎视眈眈,一旦失去了五世达赖的庇护,达赖很有可能会彻底丧失对该地区的控制。

桑结嘉措是绝对不会容许这件事发生的,因此,他一边命人守好这个秘密,另一边派人私下去寻找转世灵童。

于此同时,他还派人伪装成五世达赖的模样,穿着他的衣服在宝座上摆摆样子,而一应宗教事务则由他来大理。

命中注定的选择

很快,寻找转世灵童的喇嘛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成功找到了灵童,而这个灵童就是仓央嘉措。

出于对时局的考虑,他们并没有把仓央嘉措带走,而是派人在暗中保护他。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并没有过多地干扰仓央嘉措的成长。

所以,仓央嘉措童年时与普通农民家的小孩没什么区别,甚至还有了喜欢的人。

1696年,康熙从噶尔丹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震怒之下严厉责问了桑结嘉措。不知所措的桑结嘉措只好一边告罪,一边赶紧派人去把转世灵童接回来。

此时,身为转世灵童的仓央嘉措已经13岁了。

1697年,14岁的仓央嘉措被带到了拉萨,并于当年10月,举行了坐床典礼,正式被册封为六世达赖。

这一切变故来的实在是太快了,快得这个无拘无束惯了的少年有些难以适应,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

当车队抵达拉萨时,他已感到筋疲力尽。布达拉宫巍峨高耸,仿佛一座神秘的宫殿等待着他去揭开面纱。

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依旧对那片宁静的山谷充满了怀念。他怀念母亲温暖的怀抱,怀念故乡的蓝天白云,怀念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正式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布达拉宫内,庄严肃穆的气氛笼罩着每一个角落,仿佛在时刻提醒他肩上的责任。

每天清晨,他必须穿戴整齐,端坐在经堂中央,聆听僧众们的诵经声,接受来自四方信徒的朝拜。

“你要记住,你是六世达赖,是万众敬仰的佛祖转世。你必须恪守戒律,不可有丝毫懈怠。”经师们不厌其烦地在他耳边说着几乎一模一样的话,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太晚才被带到拉萨,心性早就定了。虽然坐在大殿的宝座上,听着僧侣们诵经,但他的思绪却飘到了布达拉宫外的世界。

他向往自由,但严厉的经师只会告诫他要严守清规戒律,要努力完成每日的课业。虽然他是地位崇高的六世达赖,但实际上却只是一个傀儡,这里真正掌有实权是桑结嘉措。

他只是一个散漫惯了的少年,但到了拉萨以后,他却处处受到禁锢,这让他内心越发困顿,同时也越发向往自由与爱情。

他记得拉萨街头有喧闹的集市、年轻人的笑声,还有那满天繁星下的宁静夜晚。

白天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容不得有半点差池。可一到夜晚,他会想尽办法偷偷溜出去。

“我要出去,我要看看外面的世界。”仓央嘉措对自己低语。

他悄悄披上斗篷,避开了所有守卫,偷偷溜出布达拉宫。在集市上,他不再是那个端坐在高高宝座上的达赖喇嘛,而是一个渴望自由,渴望感受人间的普通年轻人。

他藏起了身份,和那些普通的年轻人一起游走于热闹的集市。他被迷人的音乐和舞蹈吸引,被姑娘的美丽笑容打动,有时还会在外留宿。

在这片喧嚣的街头,他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自由,如此美好。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他的放纵生活最终还是禁止了。

“你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年长的高僧开口,声音里充满了威严和失望。

他低头不语,心中波涛汹涌,但表面上却保持着平静。

“你是六世达赖喇嘛,肩负着西藏无数信徒的期望。你如此放纵自己,置教义于不顾,难道不觉得有愧吗?”另一位僧官质问道,声音如同鞭子般抽打在他的心上。

他依旧沉默,他知道,无论自己如何辩解,眼前的这些人都不会理解他的苦楚。

他是达赖喇嘛,但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渴望自由和爱的年轻人。

“你必须承担起你的责任。”高僧的声音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从今天起,你将被监视,不再允许私自外出。你需要重新修炼,以洗净你内心的污垢。”

失去自由的他将自己大部分的情感倾诉在诗歌中。

在诗歌里,他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述着他对于爱情对于自由的看法。与此同时,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也让他对民间生活有了不少了解,所以他的诗歌才会如此贴切生活,如此受欢迎。

命运的终点

然而,命运并未就此放过他。

1701年,桑结嘉措与藏王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双方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1705年,拉萨局势突变,藏王拉藏汗决定夺取西藏的统治权,他率大军击杀了桑结嘉措,同时又以仓央嘉措的“失德”为借口,向清廷上书请求废除六世达赖的名号。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因行为不端,不符教规,应予废除,送往京师。”康熙皇帝最终下旨。

“终于要结束了。”听闻此消息,仓央嘉措喃喃自语,眼中却没有一丝恐惧。

1706年,押解仓央嘉措的队伍启程前往京城。

一路上,仓央嘉措的心情却出奇的平静。他知道,这场旅途将是他生命的终点,而在这终点的前方,他渴望的自由也许就在等待着他。

当队伍行至青海湖畔时,仓央嘉措突然感到身体一阵虚弱,剧烈的头痛让他几乎昏厥过去。随行的士兵立刻停下马车,焦急地查看他的状况。

“快,找个地方休息,他可能病得不轻。”士兵们在湖边找到一处平坦的地方,将仓央嘉措扶下车。

夜晚的青海湖静谧无比,月光洒在湖面上,如同一片银色的光辉。仓央嘉措躺在草地上,望着无垠的夜空,呼吸渐渐平缓。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也许这就是命运。”仓央嘉措在心中默念。他感到自己的生命正在缓缓流逝,但内心却没有一丝恐惧。

夜色如水,他的意识渐渐模糊,眼前的一切都变得遥远。仓央嘉措最后的记忆,是湖水的清凉和天空的浩瀚。他微笑着闭上了眼睛,仿佛终于得到了心灵的解脱。

在那个宁静的夜晚,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青海湖边的草地上,只有月光轻轻照在他安详的脸庞上,仿佛在为他送行。

结语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一生,宛如一首充满矛盾与激情的诗篇。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困境,更是那个时代政治与宗教错综复杂关系的缩影。

他的一生短暂而充满戏剧性,作为达赖喇嘛的象征,他享受着世人的颂赞和敬仰,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被命运操控的无奈人物。

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内心深处那份无法抑制的孤独与渴望。最终,他的命运在青海湖畔画上了句号,而他的名字与诗篇却如湖水般波光粼粼,永远停留在世人的记忆中。

参考资料:

《仓央嘉措家世及其生平略考》——巴桑罗布

0 阅读:58

人间史名人录

简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