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一向温文尔雅的梅德韦杰夫突然改变了语言风格,尤其是对美国及西方阵营的抨击,可谓是辛辣、刻薄,甚至不乏惊悚的味道。比如世界“核大战”论、“末日审判”论、西方“崩溃”论,等等。
对于梅德韦杰夫的风格突变,当时就有分析认为,这是梅德韦杰夫要一改其对西方“软弱”的形象,意在迎合俄罗斯国内的民族主义者和强硬派,目的自然是回到普京的身边和重新进入俄罗斯的核心决策层。现在看来,这个分析有些道理,因为,普京的一个新决策使梅德韦杰夫又一次拥有了“实职和实权”。
不管是对于俄罗斯来说,还是就普京个人而言,2022年都是个不平凡的年份。俄军的一场“特别军事行动”不仅使世界为之震动,而且也将俄罗斯置于了风口浪尖。最主要的是,由于俄军的“拉胯”表现,更使普京面临了“骑虎难下”的局面。
对乌克兰军队的实力和乌克兰人抵抗意志的“低估”,对俄军军力的过度“自信”,对美国和西方阵营“支持乌克兰、削弱俄罗斯”战略决心的准备“不充分”等因素的“叠加”,导致俄罗斯陷入了战略失误的恶性循环之中,使“智慧”的普京一时之间颇有点一筹莫展之感。
突袭和围攻基辅失利后,俄军不是检点自己在常规武器和战场感知力层面的落后,而是仍然沉浸在“世界第二军事强国”荣誉感中不能自拔。所以,俄军要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于是,俄军以及俄罗斯的宣传机器完全聚焦在了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这个堡垒上。
亚速钢铁厂这个“堡垒”确实被攻克了,但胜利的天平却并没有向俄军倾斜。原因就在于,当俄军将“面子”看得无比重要之时,乌军却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窗口期在熟悉北约援助的武器性能,接受北约的指导和培训,并为当年9月初的大反攻积攒力量。
在乌军发动哈尔科夫反攻战并取得成功后,普京终于意识到,完全实现战略目标已经不现实,因此有了调整目标、迅速且尽可能体面结束这场冲突之意。然而,这却又是一次战略误判。因为,卢甘斯克等四地入俄的操作反而使俄罗斯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直白地说,如果没有“四地入俄”这波操作,俄罗斯仍然占据着战略主动,起码可以说不至于进退失据。然而,可能是基因里对土地的“钟爱”这个因素,使俄罗斯选择了一个几乎没有回旋余地的方案,等于是自己勒紧了绳索。
既然承认了四地入俄,那就必须占有和保护。可尴尬的是,俄方不仅没有完全夺下这四地,而且主动撤出了部分已占领的土地。比如“让”出赫尔松城等第聂伯河右岸的部分地区。这不管是从政治层面还是从军事层面来说,显然都是自相矛盾的。从某种程度来说,颇有点“自己将自己绕进去”的意味。
对于俄军撤出赫尔松城的举动,尽管在舆论场上有“改变战术打法”、“消灭对手有生力量”等粉饰性的说法,但却不足以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俄军已经无力在常规战中保住这“入俄”四地。所以,只能用战略军力上的优势来维持战场的基本平衡。包括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打击,亦是这种心理的体现。
自去年10月8日克里米亚大桥遭破坏及苏洛维金大将火线被任命为俄军前线总指挥后,俄军便开启了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狂轰滥炸模式,效果当然有,那就是乌克兰经常性的大面积停电、停水和停暖,这给乌克兰民众的基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可是,俄罗斯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同样是高昂的。
俄军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打击模式,实质上是把“双刃剑”。一来,会使乌克兰人更加仇恨俄罗斯,激起更强硬的抵抗。二来会使美国和西方阵营更有理由全面武装乌克兰军队。三是这种“高消耗”俄罗斯自己也未必能够玩得起。
之所以说俄罗斯未必能够玩得起使用远程战略性武器攻击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模式,一是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不可能使这种以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为主的“高消耗”模式持久。二是西方阵营的技术性限制使俄罗斯的武器制造难免会捉襟见肘。三是俄罗斯的军工业未必有足以满足战争需要的生产能力。
其次,鏖战近8个月却仍然无法在巴赫姆特取得进展也足以说明,俄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并非兵力不足,而是武器的“代差”。此外,从10个多月的俄乌战事来看,军需供应不足始终是俄军的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不管是远距离打击还是短兵相接的战斗,如果不能解决军工生产和军需供应问题,面对“北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乌军,俄军别说取胜了,战败都完全有可能。
泽连斯基上个月访美时,白宫已经答应援助乌克兰“爱国者”导弹,对此,普京总统表示,俄罗斯将100%击毁这些武器。其实,像这种战术上的事情却需要一国总统来亲自提振士气,本来就已经是个问题。如果说“不担心”这些武器,又何须多此一举?显而易见,俄军目前未必有足以对抗北约武器的更先进武器。
伊朗曾被美国制裁了几十年,特别是军工技术和高性能产品进口处处受到限制,而从纯技术角度来说,伊朗的军工产品难以称得上多先进,这在与以色列的较量中已经足以说明。然而,就是伊朗这些算不上先进的无人机和导弹,对俄罗斯来说,却成了“香饽饽”。由此可见,俄罗斯的军工业已经严重滑坡。
显而易见,对于俄罗斯来说,不管是战场因素还是战略上的被动,似乎都指向了一点——军工业这个短板。直白地说,不管是打下去直至最终取胜,亦或是在谈判中获得有利筹码,都将取决于俄罗斯的军工生产是否能够满足战争需要。
毋庸置疑,自去年9月21日普京宣布“部分动员”后,俄罗斯就开始向战时状态滑动,而从普京签署的一个个法令来看,俄罗斯实行战时经济只是个时间问题,或者说是个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包括战争潜力在内的军事工业将成为俄罗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谁来领导这项事关俄罗斯前途命运的工作呢?在即将跨年度之际,普京给出了答案。
就在梅德韦杰夫以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访问东方大国后不久的12月26日,普京签署了一项总统令,任命梅德韦杰夫为俄联邦军事工业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这与梅德韦杰夫此前担任的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显然不可相提并论。原因就在于梅德韦杰夫终于有了实职、实权。
2020年1月15日,做了8年总理的梅德韦杰夫率领内阁总辞,并转岗到了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任职。尽管为了“匹配”梅德韦杰夫曾经的总统身份,普京专门在安全会议中增设了副主席一职,但俄联邦安全会议是个战略咨询机构的性质却注定了梅德韦杰夫并不具有“实权”。因此,从那时起,便有了梅德韦杰夫淡出俄罗斯核心决策层的传说。
对于梅氏“淡出”核心圈的原因,传说可谓是五花八门,但较为一致的说法,似乎与梅德韦杰夫对西方不够强硬及梅氏基于知识分子的浪漫有关。但不管怎么说,总之,梅德韦杰夫确实“消沉”了一段时间。直到俄罗斯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梅德韦杰夫再次成为了舆论上的焦点人物。
有评论曾用“仿佛换了一个人”来形容俄乌冲突后梅德韦杰夫的风格变化。尽管梅德韦杰夫是个做过俄罗斯总统和总理的政治人物,但他过去给世人的印象仍然难以摆脱一副知识分子形象,具有法学副博士和副教授学历和头衔的梅氏总体上是温文尔雅的。
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的梅德韦杰夫,其语言的辛辣程度简直与此前的形象大相径庭。这被认为是梅德韦杰夫的“与时俱进”。因为俄罗斯的政治环境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而梅德韦杰夫的“改变”显然达到了预期效果,他重新赢得了普京的信任,并再度被委以重任。
仅从“俄联邦军事工业委员会”的人员构成来看,已经无异于“战时总指挥部”的级别。比如,这个委员会的主席是普京本人,成员有俄副总理曼图罗夫、俄国防部长绍伊古、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被西方智库视为俄罗斯政坛“实质上二把手”的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而梅德韦杰夫则被任命为该机构的“第一副主席”。根据这项任命,“第一副主席”有权在普京“缺席”的情况下独立召开机构会议。
至于该军事工业委员会的职能,涵盖就更广了,因为,它不仅仅事关俄罗斯军工产业的设计、制造和生产,而且包含了对外采购和协调战时机构的权力。根据媒体的报道,该机构有1万亿卢布的资金动用权限。
而此前不久,普京还曾表示,在俄罗斯的军事科技发展问题上,资金可以“上不封顶”。由此可见,普京已经将俄罗斯在此战中的命运押宝在了俄罗斯的军工体系中,而同时也将自己的个人政治命运与梅德韦杰夫再度链接在了一起。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是圣彼得堡老乡,又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原列宁格勒大学)校友,他们相识于共同替圣彼得堡第一任市长老索布恰克工作时期,所以他们师同于老索布恰克。在老索布恰克1996年下台后,梅德韦杰夫留在母校继续执教,而普京却前往莫斯科发展。
1999年8月,已经得到叶利钦赏识和信任的普京被任命为俄罗斯总理。其实,普京此时已经清楚:俄罗斯未来的重担极有可能会落在他的肩上。所以,他必须提前做好规划。于是,他想到了曾担任老索布恰克竞选顾问、替老索布恰克设计政治形象的梅德韦杰夫。基于此,他的一通电话将梅德韦杰夫呼唤到了自己身边。
从担任普京的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到后来的普京总统办公厅主任,由梅德韦杰夫主导的普京政治形象的设计大获成功。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普京不仅稳定了政权,而且收获了很高的威信。于是,普京将梅德韦杰夫放在了能源领域及政府部门历练,并为2008年“旋转门”(俗称二人转)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008年大选时,根据俄罗斯当时的宪法规定,已经连续担任两届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已经不能再参加竞选。于是,结果大家都知道,梅德梅杰夫做了4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让总统的第二天,即2008年5月9日,梅德韦杰夫提名并任命普京为俄罗斯总理,即西方媒体所说的“旋转门”。
2012年,时隔四年后,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随即任命梅德韦杰夫为俄罗斯总理。2018年,普京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依然任命梅德韦杰夫为总理,一直到2020年1月15日梅德韦杰夫为了配合普京的改革而率领内阁总辞。
普京年前对梅德韦杰夫的再次委以重任,无异于使梅德韦杰夫又一次回到了自己身边。事实足以证明,梅德韦杰夫依然是普京关键时刻最信任之人。或者说,在普京看来,“忠诚”仍然是第一要素。
有分析认为,普京又一次启用梅德韦杰夫,很可能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利用梅德韦杰夫曾担任总统和总理的政治资源,抓好俄罗斯的军工产业及军事战略,以求毕其功于一役,赢得这场俄乌战争。二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回旋余地”,即在必要时以自己“临时下野”的方式,将梅德韦杰夫推上“前台”,从而破解这盘“骑虎难下”之局。
人们注意到,就在任命梅德韦杰夫为俄联邦军事工业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的总统令签署几天后的2022年12月30日,普京再度发布了一道总统令,授予梅德韦杰夫的夫人斯维特兰娜·梅德韦杰娃俄联邦“慈善活动杰出贡献奖”的称号。这也许只是巧合,但也许说明了睿智的普京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