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44回导读:从生日宴上的闹剧,看出王熙凤的真实处境

浮生漫读人生长 2025-03-03 03:37:52

这一回的回目名是“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故事情节围绕着王熙凤的生日展开。

正应了秦可卿的那句话,“登高必跌重”。贾母提议给王熙凤过生日,给了王熙凤极大的面子。阿凤也极为高调地接住了这个面子,在宴席上出尽了风头。

然而,当她带着醉意回房间,却撞上了贾琏偷腥,居然把鲍二媳妇领回了家里。

这鲍二媳妇胆子真够大的,不但敢沾惹凤辣子的男人,还敢上她家来,而且诅咒阿凤早死,怂恿贾琏把平儿扶正。

贾琏也是没出息,精虫上脑,居然顺着鲍二媳妇的话,把平儿也牵扯进来了。

前头风光,后院着火,加上酒劲助威,凤姐想也没想,先把平儿打了两下,然后一脚把门踢开,抓住鲍二媳妇就打。

没想到贾琏也喝多了,自然也无法冷静,于是打成一团。气急了的贾琏,居然拔出剑来要砍凤姐。

凤姐也顾不得面子,一径往贾母那里跑,生日宴就这样被毁了。

出了这样的事,如果顺着凤姐的脾气,估计当场就会把鲍二媳妇砍了,并让贾琏跪下认错。

王熙凤生平最在意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权力,二是贾琏。这二者她都想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一点也不肯放手。

然而,社会制度决定了,这二者都不该由她掌控。

首先在权力上,她只是荣国府的孙媳妇,上面有祖母,有婆婆,还有兼具婶婶和姑母双重身份的王夫人。虽然管家之权在她手里,但能行使的权力极为有限。

这一点,我在《王熙凤的管理困局》中专门分析过:看似威风八面,其实她真正能管的人,只有周赵两位姨娘和下人。不但长辈她管不到,就连李纨、宝玉、黛玉以及三春,她都无权去管。

然后在对贾琏的掌控上,男人拥有三妻四妾的权力,贾琏受制度的保护。所以,贾琏偷腥,而且发展到“和鲍二家的媳妇商议,说我利害,要拿毒药给我吃了,治死我”,还“要杀我”, 闹得如此严重,在贾母那里,却是风淡风轻的小事,是凤姐吃醋:

“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她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

如果这事发生在现代,婆家人这样说话,那这日子无论如何都过不下去了,非离不可。

然而,哪怕凤姐有多泼辣,有多强势,遇到了这种事,还是只能忍气吞声,只能背下吃醋的恶名,息事宁人。

为什么贾母会这么说呢?单纯是偏心眼维护贾琏吗?

读了《金瓶梅》,就很容易得到答案。西门庆与王六儿私通,王六儿的丈夫不但不生气,反而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因为王六儿可以为这个家带来财富,让他不必奋斗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正是底层从上层获取财富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社会默许的,民不告则官不究。

贾琏找上鲍二媳妇,也是先“拿了两块银子,还有两根簪子,两匹缎子”给鲍二媳妇,价值不菲。

何况鲍二夫妇是贾府的下人,主子有处置的权力。所以,王熙凤跑到贾母面前告状,也没有说他们私通,而是说贾琏“和鲍二家的媳妇商议,说我利害,要拿毒药给我吃了,治死我,把平儿扶了正”。

但即便是这样,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贾母依然把事情定性为王熙凤“吃醋”,而贾琏只是和所有男人一样“馋嘴猫儿似的”。

此时的凤姐就该清醒过来,贾母高调地为她做寿,并非是真心喜欢她,而是希望她继续无偿地为荣国府付出。

可以说,无论凤姐如何能干,如何努力,在贾母心里,她始终是外人,其份量总比不上贾母的亲孙子。

关于这一点,我在《从对贾府三类人群的不同教育,看贾母的教育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这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贾母平时对凤姐的看重,都是假象,她真正疼爱的,是贾琏。

书中说,贾母的这番话,“说的众人都笑了”,可见没人同情凤姐的处境,都认为是她不对,不该吃醋。

很多读者说宝玉待人平等,但他在这件事上,也没有任何同情凤姐的表示,只是因有机会帮“平儿理妆”而“喜出望外”,只同情平儿在“贾琏之俗,凤姐之威”的夹缝中生存之不易。

事情闹这么大,结果却在贾母各打五十大板并责令贾琏道歉的处理之下不了了之, 谁都没有真正受到惩罚。凤姐白闹了,反而坐实了“醋缸子”的名声。

本以为这只是一场闹剧,谁也没有受影响,结果却传来“鲍二媳妇吊死了”的消息,终究还是出了人命。

曾经见过一个分析,说鲍二媳妇身为女人的悲哀:娘家人得了二百两银子,鲍二也得到了补偿,贾琏还承诺“另日再挑个好媳妇给你”,相关人都得到了好处,没人真正为鲍二媳妇伸冤。

我不是很认可这个观点。

鲍二媳妇冤吗?我并不觉得。

虽然在当时的制度之下,她与贾琏偷腥只是道德问题,不算什么错处,但她诅咒凤姐、怂恿贾琏将平儿扶正,就是用心险恶了。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说“万恶淫为首”?

男女之淫,怎么会成“恶之首”呢?到哪朝哪代,都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恶从何来?

这是因为,男女之淫,通常不会只满足于淫之本身,而是会衍生出很多恶事来。

比如鲍二媳妇为了与贾琏偷腥方便,就希望除掉凤姐这个阻碍,扶一个好说话的人上来。

很多命案就是这么来的,要么男人为偷腥方便而杀妻,要么伙同相好共同杀妻。历来民间刑案,这一块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我并不认为鲍二媳妇“吊死了”是因为偷腥而羞愧,而是意识到自己生出的恶意无以自处,不得不自我了结。

以凤姐的睚眦必报,你都想要她命了,她能放过你?

所以说,鲍二媳妇并不冤,她是自作自受。

从这件事上也看出,即使凤姐再怎么强势,有制度压着她,她也无可奈何,只能打掉牙齿和血吞。

更讽刺的是,鲍二媳妇娘家要闹事,居然是王子腾派人来给贾琏撑腰。经常把“我们王家”挂在嘴上的王熙凤,真到了需要娘家维护自己的时候,完全使不上力,娘家并不支持她向贾琏、向贾府讨说法。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迎春被孙绍祖家暴,王夫人采取的是息事宁人的做法,嘱咐宝玉不要让贾母知道。

出嫁从夫,这是制度,谁也无法逾越。

这就是曹雪芹先生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

0 阅读:6
浮生漫读人生长

浮生漫读人生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