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养老难题,两会值得关注的议案提案都在这里了

慧保天下 2023-03-10 15:41:49

“两会”召开在即,各路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很多也公之于众,多聚焦民生话题,尤其是国内人口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趋势加速之下,“养老”相关话题,成为重中之重,引发了诸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很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也都试图厘清其中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养老”也是必须直面的话题,无论是包括长期护理保险、带病体保险在内的健康保险的发展,还是“保险+养老”“保险+健康”等业务的发展,都脱离不开“养老”这一范畴。

『慧保天下』在本文中,汇集十几位“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包括当下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两大类,涉及“养老”问题的方方面面,包括:进一步健全长护险制度、构建多元化筹资来源、鼓励社会资本办养老业务、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深化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明确商业保险公司办养老社区的税优政策等等。

以下就是全部内容:

一、问题突出

长护险覆盖面远远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区委会主委、宁夏医疗保障局局长杨淑丽:

杨淑丽指出,2016年、2020年,国家分两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下简称“长护险”),全国先后有49个城市试点,取得较好成效,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不断加深,“421”结构家庭成员逐渐老化,“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养老护理问题日益突出。

杨淑丽提到,目前长护险覆盖面不够广,失能老人家庭负担沉重。截至2021年,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近1.5亿人,累计享受待遇165万人。而目前,全国失能老人已达4000余万人。以宁夏为例,据测算,到2025年,宁夏老年人口将达119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将达13.3万人。宁夏等个别省区仍未开展试点。

农村“无人赡养”问题突出

全国人大代表、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 杨善竑:

当前,我国养老事业面临着大城市“一床难求”和农村“无人赡养”两大难题,特别是农村地区,随着城镇化、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占比超过70%,其中不少老人还要照顾留守儿童,加之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多以家庭养老和土地自我养老为主,因此农村养老问题更加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医保基金输血长护险面临持续性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

当前在很多地方,长期护理保险高度依赖医疗保险基金,然而,两者的性质和功能存在不小差异。长期护理保险面对的是失能人群,是通过护理维持其身体机能状态,并不具备显著的治疗康复功能,而医疗保险主要是保障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医疗保险面临较大的保值增值压力,医保基金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输血本身面临持续性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保证其长期稳定发展。

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区委会主委、宁夏医疗保障局局长杨淑丽:

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占比低,据初步估计,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大约超过500万人。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招人难问题,人员流动性大,兼职人员、临聘人员和“40”“50”人员成为主力,学历不高、专业水平低,业务素质能力不强,尤其懂医养结合的长期护理专业人员十分紧缺。养老服务人员从事的是辛苦活和良心活,个别养老服务人员道德素质不高,存在欺老虐老行为。护理标准缺乏规范指引,服务监管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常青乐龄护理院护理员 李楠楠

以江苏为例,全省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135万,如按照1:6的配备比例,需要专业养老护理员17.5万人,缺口超过12万。细化到个体身上,我今年32岁,我们这代90后子女的父母岁数也大都六十开外。从我所服务的常青乐龄护理院60岁以上老人的入住率来看,正呈现上升态势。由此可见,养老行业日益增长的照护需求与专业护理人员存在的现实“缺口”矛盾已经摆在面前。人才流失,是目前养老护理行业面临的痛点。行业的快速发展,还是需要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事。

李楠楠提案聚焦“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职称”,重点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岗位津补贴发放、提升职业荣誉感等内容。希望国家层面能够出台专门相关政策文件,打通职业晋升通道,科学制定符合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的职称评审标准,进一步完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激励机制,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对商业保险公司经办长护险缺乏信任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

在有关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提案中,朱列玉指出,应尽快建立政府主导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有比较多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失独、失偶、失能半失能人群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独生子女既要养育2-3个孩子,还要承担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给予其一些假期、经济补偿等措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加上子女和老人大多不在一起居住,生病住院时找家属签字都困难。

她表示,目前实行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设立的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味太浓,公益性不足,政府作用发挥不强。经多年调研和认真分析认为,建立政府主导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最根本性措施之一。要在法治化条件下,政府投入真金白银,根据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数质量情况变化,合理加大投入,形成长效机制,引入商业保险参与,市场化运作,加强监管,专款专用。

二、解决方案

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 鲁晓明:

鲁晓明调研时表示,如今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逐渐增多,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实践,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时机已相对成熟。

当前长期护理保险的工作主要依靠两个指导意见,分别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对此,鲁晓明表示:“指导意见仅是引导性文件,可以考虑制定一部专门的长期护理保险法,或者在社会保险法中专门设置一章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

为此,鲁晓明计划提出关于尽快制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提案,建议总结各地经验,统一长期护理保险措施,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的稳定、长期发展。他认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践,针对中国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可行的,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 孙洁

当前,我国失能老人对社会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养老护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认识比较模糊,养老护理相关制度和运作机制尚未完善,养老护理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对此,孙洁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护理保障机制。促进养老护理体系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老年人护理的重大和长远问题。一是参考日本、德国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相关政府部门尽快研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定位与发展方向;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等级评定和需求评估标准,管理规范,逐步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扩大保障范围,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三是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创新参与养老护理产业链条建设,逐步提高商业保险服务老年护理问题的能力,满足老龄化现象带来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大副校长 金李:

“我国老龄人口达19%,十多年后将突破30%,但养老产业仅占GDP7%,产业发育相对滞后。”金李表示,重要原因是养老市场化进程缓慢。目前,兜底性养老由政府提供,高端养老由富人买单,而普通人多样化且井喷式的需求很难充分满足。只有大力发展产业,提升性价比,才能让普通人也用得起市场化养老,而不是孤独无助或者拖累家人。

金李认为,养老产业链长,提供了无数科技应用场景。可拉动养老金融、医疗、保健、健康食品、养老文化产业、养老机构投资、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等。因人工成本提升,养老产业发展必定通过数智化手段,从而为前沿科技提供广泛应用场景,比如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区块链、大数据。

在金李看来,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能极大带动服务业发展。在出口和投资等传统引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提振信心急需体量巨大的替代产业。养老产业在供给和需求侧都有巨大提升空间,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能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金李建议,要从供给端、需求端和融资端梳理,制定未来产业顶层设计,把养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重要抓手,尽可能预见将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使行业能长期健康规范发展。

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 杨善竑:

适度提高农村养老金,让农村老人过上经济宽裕的生活。同时,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在试点基础上,尽快全面推行,以“财政要支持、个人要缴费”的原则,建立基金多元化筹资机制,多渠道破解资金和服务难题,呵护老人晚年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区委会主委、宁夏医疗保障局局长杨淑丽:

杨淑丽建议,扩大长护险试点范围,惠及更多群体。在保障人群方面,采取先职工后居民、先重度后轻度的方式稳步推进。在资金筹资方面,减少对医保基金的依赖度,启动资金由医保、财政共同承担,探索建立个人缴费、单位缴费、财政补贴、公益基金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居民长护险,中央财政予以支持补助。在确定失能评定标准与护理等级方面,尽早实现统一、科学、量化的国家标准。鼓励商业保险开发补充护理保险产品,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护理需求。

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

全国人大代表、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 杨善竑:

杨善竑建议,为农村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针对70-90岁的老人,每年开展一次常规健康体检,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失能和重病等的发生率。

明确养老服务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海事法院院长 夏先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应加快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样板示范机构。”建议在顶层设计方面,加快养老服务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制定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等级评定与认证体系,保障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精准性。由相关部门牵头,打造一批满足不同需求的养老服务样板示范机构,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对市场不能解决的,由政府兜底。

全国人大代表、通大附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 刘璠

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治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加强后疫情时代大健康管理成为当务之急。要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构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质控管理,建立区域健康档案信息化标准化,实现互联、互通、共享。政府层面也要积极促进大健康管理服务合理定价并逐步纳入医保支付。

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将机构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辐射到社区、家庭,让以执业护士和持证护理员为主的专业照护团队走进老人家庭,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和基本照护保险管理范围,推进“养联体”建设,在有效破解养老难题、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同时,有力推进养老产业化发展。

探索分级养老护理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 孙洁

在完善养老护理体系方面,孙洁建议,借鉴各国先进经验模式,探索分级养老护理机制,逐步形成以“居家护理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护理为补充”的无缝衔接养老护理服务体系。

具体可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先行先试,逐步完善。一是对健康老人,采用居家养老方式,以自理和家庭照顾为主,社会组织服务为补充;二是对部分失能、但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人,采用社区养老护理方式,由政府搭建社区服务网络,社区服务组织上门提供专业化的生活照料与护理服务,协助家庭照顾护理;三是对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采用机构养老护理方式,入住专业老年护理机构,并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全面服务。

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护理服务业务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 孙洁

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原则,促进护理产业发展,并探索基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养老护理产业的新模式,提高护理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一是将护理设备研发、生产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目录,鼓励护理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各类养老护理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护理服务业务;三是加快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参与养老护理工作;四是推动智慧养老护理,促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护理领域深度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张淑芬

通过调研,张淑芬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在她看来,要解决养老服务存在的缺口,需要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实践,张淑芬对如何优化养老服务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要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推进养老事业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出台更接地气的医养结合政策,推动医养一体化进程,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健全人才培育体系,建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让民营企业下定决心、放开手脚从事养老服务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安徽省委会主委 陶仪声

近年来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迅速,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需求,但市场需求比较迫切的、集合专业医疗和健康养老两方面功能的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还不充足不充分。

陶仪声表示,她将提交关于“加大资金投入,助推医养结合发展”内容的提案,建议明确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的责任划分,尽快建立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设立支持医养结合发展专项基金,保证专项补贴资金落地;充分调动各类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投入到医养结合服务中来,增加医养结合服务建设的资金储备;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大医保资金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南安市省新镇省身村党委书记 吴金笔

“农村养老值得引起更多关注和重视。”吴金笔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老年人比例将逐步增多。虽然政府也出台了不少养老政策,但很多农村的养老院还处在“萌芽”状态。

吴金笔建议,养老往纵深发展,不能只局限于框架,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可推广“一村一养老院”的模式,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和大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公共用地和废弃、闲置用地等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农村养老院。在类型方面,可考虑建设社会型养老院、投资型养老院等,还可适当邀请乡贤等人士加入,作为投资慈善的新方式,多方合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明确商业保险公司兴建养老社区税优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周燕芳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各大保险公司及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纷纷涉足养老社区的投资开发,据不完全估算,目前保险公司投资落地的养老社区超过70个,总投资规模逾1000亿元。

养老社区与4亿中产消费升级、2亿长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也是提振内需的重要抓手。

周燕芳认为,财政部、税务总局2019年发布的第76号《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对为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的机构给与税费优惠等系列支持政策。但保险公司兴建的养老社区是否适用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尚不明确。

因此周燕芳提议,为降低养老社区建设和运营成本,增加养老服务消费和养老社区投资,加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时支持长期持有型的养老社区等机构养老的持续经营与发展,可持续地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希望由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出具相关说明,明确长期持有型的养老社区等机构养老适用2019年第76号公告提出的税费优惠政策。

进一步推动商业健康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周燕芳

周燕芳指出,商业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广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健康促进举措;有助于落实风险减量管理,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有助于整合医疗健康生态的服务资源,形成“医药险”的服务闭环;更有助于推动医药卫生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互促深融。

但现阶段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在融合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健康管理服务大多作为获客和保单促销的工具,未真正参与到风险管理环节当中;健康管理服务种类和形式相对有限,投保人获得感不高;健康管理服务缺乏标准,服务供应商质量参差,服务的长期稳定性存在不可控;健康管理服务受产品定价比例限制,可纳入商业健康险的服务类型有限;人身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高度同质化,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

针对上述问题,周燕芳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可以拓宽可结合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险产品范围。允许长期人身保险产品纳入健康管理服务。2022年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3.2万亿,健康险原保费收入8653亿。建议将可结合健康管理的产品范围扩大到养老保险、寿险等险种,可以扩大健康管理服务投入3-4倍。通过主动、科学地设计,可引导保险行业更好地参与并服务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充分发挥保险的“正外部性”,实现更多和更公益的“溢出”。

二是提高保险产品中健康管理服务的定价比例。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包含在保险产品责任条款中的,其分摊成本不得超过净保险费的20%,从金额上限制了健康管理服务的内容和服务形式。提高这一比例,可以为健康管理服务与长期险的进一步融合打开新的空间。健康管理服务有望从获客环节,延伸至后续长期的客户服务环节,理赔风控环节,转变以往健康管理主要作为服务成本的概念,实现对风险的减量服务;同时给投保人提供一揽子的健康保障方案,增强投保人获得感,对投保人的健康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三是规范商业保险与健康管理结合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方式。为避免服务成为保险行业下一个销售误导和引发投诉的热点,建议由行业协会牵头,进一步明确各类健康管理服务的服务标准和规范运行细则,并定期对健康管理服务开展质量评估,必要的内容予以行业备案等手段,对健康管理服务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是建立保险业健康管理平台,促进行业交流发展。保险与健康的融合创新是一种外向型的跨界创新,需要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协作和整合。由协会组织牵头,集合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医疗健康企业之力建立保险业健康管理平台,多方跨界交流,可大大促进行业的发展创新。包括集行业内各方专业能力和数据积累,对重点创新领域进行经验交流研究,明确行业共识;基于行业共识,在头部风险偿付能力高的保险机构进行试点创新,形成可以推广的创新模式;就创新模式逐步建立起普适性原则、工作流程和配套机制,在全行业内推广,鼓励二次创新交流。

推动养老资金开展全球化资产配置

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 李民斌

李民斌在提案中指出:“开放养老金融业务不仅为大众提供更丰富且能长远保值甚至增值的财富管理选项,亦可减轻公共财政负担。目前我国养老资金资产配置全球化较低,不利分散投资风险;并且整体养老金规模存有较大提升空间。”

他表示,“为了实现长远增值和分散风险的投资目标,建议我国养老资金可有序纳入更多境外资产,以开展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布局。香港的金融服务比较优势明显,可发展成为我国养老资金的境外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议可逐步纳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及金融产品到内地养老金体系的可投资范围内。另外,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在多年畅顺运作下发展趋于成熟,建议跨境理财通也可逐步扩容,允许个人养老金纳入香港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让民众可透过香港的金融平台,扩阔投资选择,达到投资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资产的目的。”

< END >

0 阅读:6

慧保天下

简介:不只有保险新闻,更有保险趋势的慧眼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