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粉色恶魔:小麦赤霉病让人绝望,老农传授几个防治诀窍

乾坤一局 2024-03-25 07:24:24

小麦赤霉病又称烂麦头,是由多种镰刀属真菌侵染小麦导致的一种流行性病害。 小麦赤霉病是麦类农作物的一种气候性病害,在穗期降雨量大且气候潮湿的地区比较常见。 此病害一旦发生,会导致小麦出现严重的减产,严重时减产高达90%以上,甚至最后小麦颗粒无收也不是没可能。

众所周知,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生产品质尤为重要,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小麦赤霉病会导致麦穗枯萎、小麦籽粒又缩又皱、出粉率降低,受此病害较轻的籽粒发芽率明显下降,就算最后那些能发芽的,幼苗也特别容易夭折。另外,小麦赤霉病可以大幅度降低小麦产量,而且染病的麦粒容易产生赤霉毒素对人体健康危害也很大,食用后易引起呕吐、腹泻、头晕等不良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镰刀属真菌病害,致病能力非常强,传播也较为广泛。 病原菌通常以菌丝的状态在病麦组织以及玉米秸秆等农作物病残体中越冬,成为第二年最初入侵的元凶。 在春季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环境下,产生子囊壳,成熟后的子囊壳会通过气流传播到小麦的穗部,利用凋萎的花粉感染小麦。小麦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赤霉病病菌侵入的抵抗能力不同,扬花期小麦最脆弱,比较容易受病害侵染,其次是抽穗期。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与天气条件、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 穗形纤细修长、花期较短且扬花整齐的小麦品种抗病能力强,反之则容易感染。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

根据我多年观察,在大量菌源的条件下,小麦赤霉病大面积发生主要时间段是在持续降雨、气温在 20 ℃以上天气,再加上此时正好是抽穗期。 一般情况下,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前后成熟的子囊孢子会随着风雨进行传播,落在小麦花器上就会产生分生孢子,进而对小穗造成多次感染,持续一周左右就会造成穗腐并发展成大面积的粉红色霉层,后期会产生子囊壳。 小麦收割结束以后,病菌以腐生的方式进行越夏或越冬。

小麦赤霉病在小麦穗期和苗期均有发生,可引发苗腐、秆腐以及穗腐等病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大多数会发生在小麦穗部,如果空气湿度较大,会在病害部位出现淡红色霉层,这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

一是苗腐。苗腐是由种子或土壤残体带菌引起的,病苗芽先变褐色再腐烂,然后根冠腐烂。 病害发生轻时,病苗表现为黄瘦状态,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幼苗夭折。 当你用手去拔时,病苗会从腐烂处拉断,断口呈深褐色并带有黏糊的腐烂组织。

二是秆腐。 腐通常发生在小麦穗下的 1~3 节,叶鞘在发病初期出现水浸状褪绿斑,没过多久就出现枯黄现象。 当病情加重后,小麦已经不能正常抽穗;当气候潮湿时,出现粉红色霉层。

三是穗腐。 主要发生在小麦扬花期,在小麦上会产生水浸状淡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成枯黄色,同时还会蔓延到小麦的全粒,小麦内部的籽粒会变得干瘪且带有粉红色霉斑。 后期如果碰上高湿天气,粉红色霉层会发展成淡黑色斑点,这就意味着小麦开始全穗枯萎腐烂了。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

1.菌源数量众多

小麦赤霉病的病菌本事非常大,它能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安然过冬,与此同时还能够在发病的植物上越夏。它也可以在一些农作物的病残体当中寄生,在第 2 年,侵犯其他的植物形成子囊壳。小麦田带菌率比较高的时间段在每年的四月到六月。

2.气候条件

一般小麦抽穗后的天气温度条件适宜,满足病原菌发育生长所需的温度。多雨时节容易造成病害的大流行。田间地势较低,排水不便,会给病菌提供潮湿的生长环境,同时还会减小小麦根系的呼吸作用,使抗病能力变弱。温度高、湿度大、强烈的日照等都会为赤霉病的发生提供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3. 人为因素

小麦赤霉病一旦发作是没有特效药物可治的,所以应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重治轻防的常规办法不可取。同时在小麦赤霉病防治过程中,用药时间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药效的发挥,从小麦抽穗期到扬花期在不同时间段的防治,药效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许多种植户都会在小麦孕穗期或者扬花期用药,更有一部分人会在小麦出现粉红色霉菌层后才用药,没有在最佳时期及时用药,防治效果自然不佳。

通过我多年的观察,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期为小麦出现扬花之后进行比较合适,同时,在防治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其他击中情况:当小麦抽穗期天气晴朗无雨,温度较高,小麦一边扬花一边抽穗,要及时在齐穗期用药。如果温度不高,阳光不充足,小麦先抽穗后扬花,适合在刚开花的时候喷药。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赤霉病爆发的概率显著上升,应该在雨间隙抓紧喷药防治。如果用的是内吸性药物,施药时间可以提早到小麦抽穗初期。

此外,防治病害的用药单一化也是许多种植户的老毛病,对新型高效农药了解不到位 长久以来为了不断提高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水平,需要及时更新农药品种,同时要合理地控制用药剂量,这无形当中会抬高防治成本,也会导致浪费资源,更会污染环境。部分人群对药品的抗药性认识不够,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进行防治,最终必然影响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那么种植户应该如何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呢,有下面几个关键点

1.选择有抗病性的小麦品种

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抵抗性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小麦抗赤霉病的遗传机理非常复杂,因此给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带来了限制。不同的地方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天气情况最大可能地减小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概率。

2.改善农业措施,加强栽培管理

密植要合理,控制好播种量,及时把田间杂草清除,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能够降低小麦赤霉病的爆发概率;合理均衡施肥,施氮肥量要适中,能促使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合理排灌,湿地开沟排水,减小田间湿度,是防治赤霉病的重要步骤。

3.科学的调配农药防治

要使用专业、科学的方法对病害进行集中预防。预防和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需要及时喷施有效的药剂。小麦开花灌浆期是麦穗最容易感染的时期,也是药剂能否起到效果的关键时期施药时要注意四个要点。

(1)适期用药。小麦齐穗扬花初期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因为每个地方的天气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小麦扬花时期也是不一样的。不仅要严格管控施药的剂量,还要管控时间,密切观测气候。在始花期至盛花期之间,病原菌分生孢子最活跃,病害时刻会爆发,需要进行第一次的喷药防治。若是遇到阴雨天气,第一次 1 次日打药后要等上一周再次施药。

(2)合理施药。合理利用化学药剂,可以减小小麦赤霉病毒素污染。合理轮换用药,禁止长期选择相同的药剂,防止病菌抗药性增强。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能显著提升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降低抗药性的产生,减小病害造成的影响。

(3)科学施药。由于赤霉病常发生在多雨季节,可以应用赤霉病低容量弥雾防治技术,从而提高防病效率。可以选择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机械进行系统的施药。这样能够保证喷雾时雾滴喷洒均匀。在阴雨天气时为防止雨水冲刷,可以稍微提高喷雾浓度,可添加适合的功能助剂比如胶悬剂。

(4)一喷多效。应加大研发兼治小麦赤霉病与其他病害的药剂的力度。防范小麦病虫出现的关键时期就是穗期,而这一阶段也是小麦发病频率较高的阶段。如果想要进一步防范小麦出现小麦赤霉病需要及时改变用药,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药是否可以治疗纹枯病、白粉病等其他类型病虫害。需要针对土壤及环境的实际情况来使用药品,尽量避免超量使用多菌灵,尤其是那些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赤霉病区域,此类药品还需要杜绝使用。

0 阅读:0

乾坤一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