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外感伤寒病症,可能很多“中医人”都会想到张仲景的《伤寒论》,因为这部医书中有很多经典药方都是用来治疗伤寒病症的。这里所说的“伤寒”,其实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邪的统称,如果在你看来,“伤寒”就是指受了风、着了凉,那么“格局”或就有些小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出现类似症状:刚开始会有浑身发热的症状,之后在受到寒凉刺激时,这种症状就会明显加重,其寒不解,并且精神状态也会很差,总是想睡觉,而这实际上就是因体内阳气不足所引起的外感风寒表证,需要及时助阳解表加以缓解。
当人体受到外在风寒侵袭时,体内的正邪两气,就如同两支军队,会为了互相争夺领地而抗争,所以,患者便会出现恶寒发热的症状,再加上自身温阳之气本就不足,所以恶寒症状就会加重,并有其寒不解、精神不佳、昏昏欲睡、脉象不浮反而沉微等一系列表现,用中医的话来说,这就是阳虚外感,表里俱寒证。
那么,对此病症,医圣张仲景是怎样应对的呢?
一般来说,患者如果只是单纯地辛温发散,那么就会因为自身阳虚不足而出现汗液无力排出现象,而这反而会促使病邪残留在体内,亦或是汗液虽然能正常排出体外,但由于汗液带有阳气,因此,这对于本身就阳气不足的患者而言,就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就需要助阳和解表同时进行,而《伤寒论》中的麻黄细辛附子汤,仅用麻黄、细辛和附子这三味中药就做到了,此方剂具有助阳解表的效果,在临床上,也是治疗此类病症的代表方。
本方剂中的麻黄辛温,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辛温散寒,既可以温暖机体,也能有效地消除体内的风寒病邪。
附子具有辛热的药性,能够温肾助阳,这两味中药的相互配合也非常“巧妙”,麻黄行表可以开泄皮毛,让病邪透过肌肤腠理排出体外,而附子温里助阳,可以鼓动邪气向外透达,两者相辅相成,是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
细辛归入肺经和肾经,具有芳香的气味,芳香行气,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又可以增强麻黄解表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协助附子温里温肾。
这三种药,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补散兼顾,可以让外感风寒透表发散,内在阳气得以维护,如此一来,阳虚和外感就均能得以缓解。那么,这个方剂就只能治疗上述病症吗?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咽喉是肺的门户,如果大寒直接侵袭体内的肺肾,上至清窍闭阻,下至肾气不通,那么就会出现中医里所谓的“暴哑”病症,即声音突然嘶哑,甚至难以出声,那么此时,用这个方剂也能得到很好地缓解。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麻黄是毒品,细辛是毒药,你是活腻了
[赞]
😊
现在的人了,为什么治不了病,见麻附不敢下手,本人外感邪,吃药不好,火了,热李可方,附片50,麻黄30,另煎,充服,以出汗为度,细辛20,怕伤正气,加了人参,吃一次就好了,那些怕死的永远也治不好,方药还得按李可说的按汉代方折半就可以